杭州一家制衣厂的女工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8月31日公布的数据,中国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低于荣枯线,但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显示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升,但仍处于萎缩区间。PMI指数高于50%表明制造业活动扩张,低于50%则说明萎缩。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48.9%,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7.6%,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
从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来看,生产指数为49.8%,与上月持平;新订单指数为49.2%,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0%,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48.9%,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9.5%,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
官方统计数据还显示,8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6%,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5%,比上月下降2.7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9%,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统计局称,从行业情况看,住宿、餐饮、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而房地产、租赁及商务服务、居民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临界点。
从出口订单、总体订单和就业指标来看,8月份的情况较7月份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临界线以下的萎缩区间。反映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产出变化情况的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1.7%,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临界点。中国国家统计局称,这表明中国企业生产经营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
凯投宏观:中国经济势头进一步减弱
中国官方7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2.5%,不到官方年度增长目标5.5%的一半。其中,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仅0.4%。
经济研究咨询公司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经济学家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数据显示,中国的经济势头进一步减弱,在未来几个月里,经济很难有大的起色。
在中国政府收紧对房地产行业的控制后,房地产活动受到抑制,从而拖累了中国的消费需求。而工厂、商店和社区因动态的防疫措施反复关闭,也进一步抑制了人们的消费需求。8月份,中国大片地区还遭遇高温干旱天气,对经济的复苏造成不利影响。
中国7月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比去年同期上扬2.7%,为两年来的最高水平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领导层严格的政策给中国经济造成越来越大的拖累。现在已有数十个城市受到封控影响,这些城市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占三分之一的份额,许多供应德国市场的消费品也在那里生产。"
《明镜》杂志援引咨询公司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指出,中国现有41个城市处于封控中,这些城市占中国GDP的32%。
文章写道,"受封控影响的中国大城市名单不断加长。靠近香港、人口近1900万的广州本周三只报告了5例本地传播的感染,但当局就命令一些市区的餐馆关闭堂食至周六,还取消了室内活动。那里的中小学和幼儿园继续关闭,大学生暂停返校,地铁、公交部分暂停运营。"
文章援引基尔经济研究所(IfW)研究人员的话警告说,这些城市封控也加剧了全球供应链瓶颈。该所贸易专家施塔默(Vincent Stamer)表示,"如果新冠病例继续上升,那么在深圳及周边地区实行硬封锁可能会给供应链和圣诞业务带来压力,因为以珠江三角洲的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广东省是中国最强的出口省份,德国市场的许多消费品也是在那里生产的。"
文章指出,澳新银行专家现在估计中国的GDP增长今年只有3%,低于他们之前4%的预估。野村证券的专家也警告说,经济下滑可能比市场之前的预期更糟糕。
中国如何做到抑制通胀的?
《法兰克福汇报》注意到,尽管美国7月通胀达到8.5%,欧盟甚至达到近10%,但中国7月的通胀只有2.7%。文章援引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查塔姆研究所)专家余洁(音)说,"通货膨胀的幽灵还没有袭击中国经济,但这种情况可能在第三和第四季度发生变化,并使中国领导层对其清零政策三思而行。"
中国7月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比去年同期上扬2.7%,为两年来的最高水平。
文章说,出生在上海的美国政治学家裴敏欣指出,虽然通胀本身没有引发1989年的抗议活动,但伴随着通货膨胀,反对弊端的抗议活动可能会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态势。因此,中国政府充分意识到,高通胀会导致 "社会和政治不稳定"。
那么,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和粮食进口国之一,是如何做到抑制通胀的呢?
《法兰克福汇报》文章援引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的观点指出,为了抑制通胀,中国政府放弃了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接受了低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石油、天然气和粮食主要是由中国政府严格控制的大型国有企业进口到国内,在中国政府的授意下,它们' 没有将进口成本的增加转嫁给消费者'。这可以从生产者价格指数中看出。尽管中国目前正以超低价格从合作伙伴俄罗斯获得原材料,但生产者价格指数的上升幅度远远超过了通货膨胀幅度。"
不过,这位专家也认为,从长远来看,"中国将很难与全球发展脱钩并保持低通胀"。文章说,目前尽管面临经济衰退的威胁,中国政府却没有制定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国消费者手里的钱越来越少可以从每月的外贸数字中看出:虽然中国的出口不断创下新纪录,但进口却几乎停滞不前。封城和清零措施给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和食品消费国带来了巨大的需求问题。需求问题也抑制了中国的通胀,对世界其他地区的通胀问题来说,这也不是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