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处境多么艰难 ,对“假赌黑”零容忍的底线不可退让,否则无异于饮鸩止渴。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网 (ID:eeojjgcw),作者:伍里川,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周内,中国足协三次就“假赌黑”现象严厉声明态度。这不太寻常。


8月22日,中国足协召开全国足球行业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会议,表示将联合公安部门,对中超、中甲和中乙三级联赛的假赌黑现象进行严厉查处。8月18日,足协向职业联赛俱乐部负责人喊话称:已接到有关部分俱乐部参与赌球的举报,将与公安部门携手展开调查,共同打击足坛赌球违法犯罪活动。此前一天,足协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类足球赛事赛风赛纪工作的通知》。


这些表态都源起一场比赛。8月7日,在广东省运会男足U15组决赛中,清远代表队3-1领先广州代表队后,诡异地连丢4球,让冠军旁落,也被公众质疑打假球。中国足协、广东省纪委监委相继介入调查。


从历史视角看,中国足球的最大敌人一直是“假赌黑”。2009年,中国足坛就掀起过史无前例的打假扫黑风暴,多名足协高官落马。


当下与13年前不同的是,现在很多职业俱乐部都面临“活下去”的现实困境。在三年疫情的猛烈冲击下,全世界的职业足球俱乐部日子都不好过,但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窘迫之状比想象得还要突出。


由于母公司——尤其是房地产公司相继陷入财政危机,一些俱乐部选择退出。而2020年开始推行的中性化冠名新政,减弱了投资人入场接盘的兴致。在本身运营能力就不足又缺乏足够资金注入、债务纠纷频仍的情况下,很多俱乐部虽然勉强留在联赛里,但举步维艰,欠薪成风。蒿俊闵等一众名将无奈上网讨薪,在中国足球版图里涂上苍凉的符号。


在这样的背景下,“假赌黑”似乎披上为了活下去迫不得已的外衣,舆论也不乏“如果打一两场假球能换来球队一个赛季生存无忧,可以理解”的声音。


但要强调的是,不管处境多么艰难 ,对“假赌黑”零容忍的底线不可退让,否则无异于饮鸩止渴。在金元足球退潮、疫情冲击不休的局面中,中国足球已陷入重重危机:国足从十二强比赛中铩羽而归并历史性输给越南、中超大牌外援离去、解散和退出一度成风、联赛竞技水平下滑、人才严重断档……中国足球已经不起“假赌黑”的戕害。


世界范围内的所有俱乐部也都要“活下去”,但中外足球这么多年的发展史早已证明,不论什么时候,“适当包容假球”都是伪命题、真毒计。假球只有一场和无数场之分,靠假球带来的利益“输血”,不是难以为继,就是彻底堕落,最终毁了中国足球。当年,正是因为“假赌黑”横行,“你好我好大家好”,中国足球才会在迎来打进世界杯的高光时刻之后迅速沉底,直到今天还没有恢复当年之勇。


“假赌黑”造成的更糟糕的后果是足球环境的崩坏。一国足球的发展,关键在“人”。但正如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在8月22日会上所说——“扭曲环境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球员”,用一套潜规则、黑规则逼人堕落的“假赌黑”风气,首先毁的就是“人”。


让公众尤其担忧的是 ,此次广东省运会疑似假球发生在U15赛段 ,这些队员都是正值价值观塑造时期的少年 。如果这些孩子不是在一个健康向上 、公道正派的环境中训练和成长 ,又如何期待他们未来挑起中国足球的大梁?长此以往,足球长远发展所需的人才资源供给,如何保障?


中国足球从未少过多事之秋,但2022年的多事之秋是由一群少年球员不名誉的比赛开启的,在“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的语境中,这一点更令人心悲凉。我们无法接受“中国足球的未来”也有样学样地卷入功利的、市侩的、可耻的足球。为今之计,唯有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和“假赌黑”风气作殊死搏斗,才能保住中国足球最后的根基和血脉,以此迈向深远佳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网 (ID:eeojjgcw),作者:伍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