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于2006年6月,为增加香港的国际竞争力,吸引世界各地优秀人才前往定居,推出“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主要考量学历、成就、荣誉与国际化工作经验以及赴港计划。审批时长大约为1年,4次甄选。

2020年之前优才计划每年有1000人的配额,满分225分,达到80分即可递交。但实际获批者往往远高于这一基础要求分数,比如我的申请分数是175分。原则性获批后需前往香港入境事务处接受入境事务处主任的面试。最终获批者可以携配偶及18岁以下子女前往香港定居,在子女就读、医疗、税收等方面享受香港居民待遇。7年后可以续签或申请香港永久居民身份以及香港特区护照。




我的工作性质,基本上就属于一个全球移动钟点工。每年差旅时间平均超过200天,行李箱里装着四季衣物。



2022年6月25日 东京飞纽约





食物和酒单一如既往的精致


2016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读EMBA时,每个月是6天的课程。记得有一次下课,我直奔机场,经曼谷、清迈、纽约、波特兰、尼斯、巴黎。回到香港已经在继续下一次课程的前一天了。



2022年3月20日 香港飞曼谷 阿联酋航空,烤坚果好吃


连续18个月,每次都从世界不同城市飞来香港上学。基本上都有直飞,非常方便。而且,为了方便工作,我也拥有多国永居或者长期签证。从来没有想过,会面临疫情期间家庭成员只能沦为网友的困境。

先生是美籍华人,与儿子定居纽约。出于税务规划,我并没有申请美国绿卡,最近几年,持有的是十年多次往返商务签证,我们双方独立报税。之前每年往返十来次,一直很方便。



常飞很费行李箱


2020年3月,我结束一轮国际差旅回到上海探望父母,以及例行巡回到上海与北京两地办公室工作。还没来得及享受回家的温馨,就遇上了北美和欧洲新冠疫情爆发。美国对非公民与永居之外的所有人关闭了边境,而中国内地也对非中国公民也关闭了边境。我们就这样相隔两地,牛郎织女了。

也想过在第三国见面,我和我儿子,包括我父母,都有欧洲永居,但我先生没有。当时想的是欧洲主要国家对美国公民都免签3-6个月,觉得没必要办理。而且欧洲疫情的严重程度并不逊于北美,也不放心让父母冒此风险。于工作也很不方便。

我们是美国公司,上海办公室申请了专线,可以浏览外网,回家在自己的电脑和手机上却不可以。特别是安装VPN濒嫌违法,那就连自己的邮箱和公司网站也都无法登陆了。

纽约与上海,冬令时时差13小时,夏令时时差12小时,上海的白天是纽约的黑夜。为了兼顾两边的同事,我一般北京时间下午1点前往上海办公室,凌晨3点左右离开。身体健康受到了影响,黑眼圈也成为标配。凌晨回家,父母亲也会记挂,休息不好。

而且,疫情期间,我们工作会议使用的是Zoom系统,但我是回国后在上海注册的。Zoom对中国内地的注册用户限制了权限,只能参与,无法召开会议,非常不方便。



我出生在70年代,读的也是商科,自工作时开始,就是全球化最炽热蓬勃时。可当这一切突然中断,世界不再是平的。家庭与工作的双重压力,迫使我必须寻求身份规划上的解决方案。一国两制、通达全球的香港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香港海外收入免税,公司利得税16.5%,个人所得税15%,很多支出都可以抵税减税,远远低于纽约与上海。融资成本低、网络通达便利、政府清廉高效、营商环境很好,我计划把公司总部也搬到香港。



2020年5月底我提交了申请,2021年4月获批。7月先生与儿子以受养人身份,分别隔离21天和14天。分隔一年半后,我们终于在香港团聚了。

当然,这一年半期间也不是全然没有美好。比如更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也比如,我终于可以在非酒店色调的床品上睡着了。之前出差太频繁,十几年下来,只适应白色的床品。刚回上海,父母准备的是花卉图案,连续失眠的我是靠褪黑素过渡的,这下彻底自愈了。

今年我儿子寒假期间也计划从美国回香港,而我父母可以申请探亲签证前往香港团聚。在此艰难时期,香港优才入境计划是照亮我生活与工作的温暖。

相较于专才,优才申请者在申请时无需在香港工作,对定居后的工作范围也没有指定要求。居住时间灵活、礼遇十足,充分体现了香港政府从吸金到惜才的策略转变。

一般获得配额者需是香港增强国际竞争力所需行业的顶尖专家;有十年以上的高阶管理工作经验;两年以上国际工作经验以及获得主要国际奖项;且毕业于世界前100名校的硕士及以上学位获得者,门槛较高。

截至到*2021年底,自推出优才计划15年来,一共收到36689份申请。其中9131名申请人获得分配名额,平均每年为香港引进优秀人才不足609人,并没有完全使用配额。申请者来自近100个国家或地区,数量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中国内地、美国和加拿大。数量居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金融及会计服务、资讯科技及电讯、建筑/测量与工程及建造。*

(*以上数据引用自《人民网》2021年1月19日报导,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回复立法会议员提问数据)

在中国内地,我们所熟悉的奥运冠军李宁、郭晶晶、刘旋,影视名星章子怡、周迅、汤唯、孙俪,音乐家朗朗、李云迪,企业家宁德时代的曾毓群、阿里巴巴的马云,都是通过优才计划定居获得的香港居民身份。2021年4月,郭晶晶更是受邀担任香港优才专才协会荣誉主席。

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名人才能通过优才计划,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也有机会。只要是香港发展急需行业的优秀人才,都有可能低分通过。我就有一个医药领域的朋友在疫情期间,以120分通过批准。

2021、2022年,香港特区政府更是将优才配额激增至2000、4000。据媒体报导还有可能在今后增至8000。这力度应该对减少香港国际人才外流起到很大的补充作用,可以更从容地面对在疫情中躺赢的新加坡发起的挑战,增强香港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这应该算是个腾笼换鸟计划吧。

资本没有祖国,但是人有。建设大湾区,从申请香港优才入境计划开始。(感觉我像收了香港入境事务处的广告费)



以前在香港,都是学习与商务活动。在香港科大时,我们当时的学费约一百万港币左右,是含了校内海景酒店住宿和星级标准自助餐的。



学校宿舍



景观



商务活动,也一般都会入住比较宽敞的套房。

但这次是定居,需要真的融入生活,自然长久打算起来。也不能天天送洗衣服和吃酒店餐厅吧?同事帮我提前租住在中环坚道的一处含清洁与礼宾服务的公寓。



我租的小公寓

两室一厅,到了才发现房间非常狭小,刚开始极度不适应,但一个星期后,就发现了香港的好。



偶尔自己做饭

因为房间小,所以在家待得也少,经常去探索周边。比如公寓会所的健身设施与公共活动空间有两层,很宽敞。而且住客也有内部APP方便联谊交流,经常会举办各种活动。公寓附近是中环扶手电梯,早上十点前是下山方向,正是饮早茶见客户的时间,非常便利。



半山扶手电梯


到了下午结束工作,经常经由连接各个写字楼商厦的天桥系统到金钟的香港公园喝杯咖啡;



或者去港澳码头信德中心喝杯糖水,然后在IFC里的超市买好当天的食材回家准备晚餐。



或者沿着皇后大道中去上环探访市井老铺,到了晚上再去英皇剧院看场电影,兰桂坊或大馆喝一杯。

周六日时,坐下山电梯至中环码头或愉景湾码头乘船去离岛行山吃海鲜。



30分钟船程,又是一番天地,中环与离岛彼此仿若海市蜃楼。



或者在伊利近街吃好早午饭,乘上山电梯到干德道步行去山顶、去龙虎山公园。

然后乘巴士下山到中环,再乘电梯到中环街市买一捧鲜切花回家。



又或者在公寓隔壁的圣心大教堂餐厅吃好午餐,从教堂侧门去香港动植物园逛一圈。轻松消耗一万步,运动达标。



有的时候也坐天星小轮去西九龙剧场看一场京剧或其他传统戏曲,也可以从香港站坐地铁去M+美术馆。

现在故宫博物院香港分馆已经开放,我9月回香港,着急去探访。





香港的公共设施真的很贴心。除了行山,我说的这些地方,完全不用带雨伞,都有风雨连廊,楼楼相连。

我住的街区虽然破旧,但生活所需齐全。十分钟步行范围之内国超、意超、法超、英超、日超、美超、泛国界超市都有。当然街市、花市也是齐全的,其他生活必需小店更是丰富。



如果去机场,从香港站乘快线也才24分钟。



来香港之前,都说香港人情淡薄,也许我足够幸运,遇到的都是温暖。



我不会说粤语,在街边茶餐厅点单时效率不高,在不熟悉的地方时常需要表达歉意才能弥补我的难为情。但往往我并没有被指责,大多数店家都会热心教我。

有一次点附近餐厅的外卖,店家认出我的地址和号码,直接取消了订单,帮我送过来省掉外送费。有次周日在伊利近街的一家法餐厅午餐,隔壁桌的先生开香槟,瓶塞从我身边飞过,马上分享了一杯致歉。我愉快接受好意后,悄悄结清了他们的账单。结果先生坚持留了联系方式,指导我如何快速适应香港生活与探索周边。



住在附近的香港同学与太太带我熟悉各类会所与街区小店;春节时刚刚回港自己还在隔离的同学寄来名庄红酒与年糕;做NGO组织的同学鼓励我参加社会活动;私行客户经理教我唱新钞,帮我准备好新年利是封,并教我年节礼物风俗;念书时的院长、教授邀请我回母校访问,并帮我儿子指导大学申请;在内地结识的伯伯专程买点心来看我;也有朋友担心我煮菜水平不佳,自己煮好给我送来;也有朋友拜托住附近的侄女周末带我行山。

香港人真的不冷漠,他们只是不过份热情。真诚有节制,实干高效,这就是属于香港人的礼节吧。



香港的市民福利也非常好,我们家之前参加的是BUPA的全球商业医疗计划,费用比较高。做为香港居民,可以参加自愿医保计划(VHIS)并升级至私家病房,每人每年可享受8000港币的个税扣减。香港也有延期年金计划,每人每年可享受60000港币的个税扣减;而强积金计划则可做为退休保障辅助,非常完善。

我住在高层单位,入住没几天,就总有一只鹰来客厅阳台或卧室阳台休息。刚开始我以为我看错了,毕竟是在高楼林立的中环。但时间久了,我就会留水给它,彼此也就默契了。

中秋节的傍晚,我们有住客在屋顶花园的联谊聚会,看太阳落下满月升起,中环灯火璀璨,山顶万翠欲滴。揽一港海风,有音乐、有酒、有朋友、有家人陪伴,还有不时掠过高空的鹰,不禁感动。

生活总有不易,马死落马继续行就是,没啥好抱怨的。既然优才计划让我有了定居香港的机会,那么香港就不再是他乡。我也会与香港人一起努力,让香港永远是香港,不朽香江明珠。

最后附上:优才评分标准自测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