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在美国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离世,享年101岁。周恩来先生曾评价张学良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很多人都感叹于张学良的长寿,但是更让人惊叹的是张学良在被蒋介石父子软禁多年以后仍旧有巨额存款,能够支持他前往美国居住,并且在美国安度晚年。



父为奉系首领 注重发家敛财


提到张学良,人们会不由自主的想到他的父亲,那就是张作霖。

张学良的父亲是从土匪队伍里摸爬滚打走出来的,只不过他的目的不是为了做土匪头子,而是进入军队,再一路往上走。在成为奉系军阀首领的这一路上,张作霖不仅仅扩大了自己的势力版图,更是积蓄了不少的财产。

起初军阀混战,袁世凯选择将更大的权力和管辖范围都交给了自己的直属部队,例如皖系军阀,而遏制张作霖带领的奉系军阀。

因为张作霖不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且东北地区是一大块肥土,袁世凯早就想放到自己手里了。直到袁世凯去世后,1916年黎元洪上台,这才意味着奉系军阀不再被束缚,张作霖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了。



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整个东北地区都是奉系军阀的地盘,是张作霖一个人的“天下”,用当时人们的话来说,张作霖就是“东北王”。

1926年10月10日,成都的《民视日报》刊登了一则报道,主要内容是统计了71个官僚军阀的财产,再形成一个财产统计表,比较出谁多谁少。

而财产表中高居第一位的就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财产总数共计为5000万元。令人好奇的是,张作霖是如何赚取到这么多钱的呢?

明面上的渠道非常的简单,比如投资和发展实业,再加上银行存款。首先说银行,整个张氏家族有一家豪华的私家银行——边业银行。

张作霖后来将银行的总行从天津迁到了奉天。因为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军阀的失败,曹锟不得不将边业银行献给张作霖作为赔礼,张作霖共持有520万元的股份。再加上此后多年的经营与管理,边业银行几乎成为了张家人的私人银行。



东北地区的很多大型产业几乎都有张作霖的投资,比如奉海铁路、惠临火柴公司、东北银行等等。

作为东北地区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奉海铁路有非常大的价值,张作霖既然投资建设它,一定也看中了它的一部分经济价值,跨越重要发展地区,沟通商业往来等等。

更重要的则是修建这条铁路,能够摆脱日本的控制,拿回铁路自主权。



提到惠临火柴公司,东北地区的人们都会感到自豪,惠临牌子的火柴代表了一种来自国人的民族气节。

创始人张惠霖一直在张作霖的手下做事,惠临牌的火柴从1921年创立以来就深得爱国民众的喜爱。

它将一切试图抢占中国市场的“洋牌火柴”挤了出去,收益颇丰。1931年,张惠霖拒绝为日本人做事,辞去一切职务离开公司,其爱国心让民众感动。

除了投资实业,张作霖也注重为自己和家里人购置房产。其房产遍布许多地区,如辽宁杨岗子,大连老虎滩,沈阳大南门等等。1926年,张还买下了北京顺承郡王府,可见张作霖对购置房产的重视。



个人私交甚好 提供经济帮助

张学良有一位外国朋友叫伊雅格,张学良被蒋介石父子软禁后,伊雅格想尽办法营救他出来,甚至不惜花费巨资。另外,伊雅格亲自抚养照顾张学良的孩子长大。

伊雅格1897年出生在美国加州,从小就对铁路感兴趣的他成功的考入了纽约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后来伊雅格跟随他的叔父一起来到了中国东北,也为当时东北的铁路建设提供了一些技术上的支持。

再加上张作霖决心要建设铁路,想拿回铁路自主权,立刻便将伊雅格和他的叔父收入麾下。



伊雅格也确实在东北地区的铁路建设上展现出了自己的才能。在当时,他们修建了从奉天去往吉林、通辽和齐齐哈尔的铁路,铁路修建难度巨大,耗费时间居多;另外,还重新修缮了从奉天到北京的铁路。

也是在这段期间,伊雅格同张学良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后来,张学良聘伊雅格为自己的特任全权代表,代替或者跟随他前去国外进行军火生意上的谈判和交接,东北地区的绝大部分军火生意,张学良都放心地交给了伊雅格。



伊雅格也十分重视和张学良的兄弟情谊。自从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以后被蒋介石父子囚禁,伊雅格想尽了很多的办法解救他出来,甚至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

值得一提的是,伊雅格是英格兰人,他的父亲是当地非常有名气的一位庄园主,家里的经济条件非常优渥。解救张学良未果,伊雅格用自己的方式照顾他的家里人,也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经济援助。

张学良的妻子于凤至在美国长岛居住后期,面临着巨大的经济问题。因为此前她的很多积蓄都用来了解救张学良,以及给自己的孩子们看病和治疗。

一开始,伊雅格会从英国渣打银行为于凤至母子们汇款,这是张学良在1933年到英国时存的钱。后来,因为看病支出开销巨大,伊雅格便开始将自己的钱每月按时汇给凤至母子。



三个子女在美国生活和读书的开支十分的巨大,再加上于凤至患上乳腺癌,看病治疗的费用也很昂贵,伊雅格在其中给他们母子提供了太多的帮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39年,赵一荻需要前去囚禁地看望张学良,但其年仅十岁的儿子张闾琳无人照看,因此赵一荻非常忧心。

伊雅格也向她伸出了援手,于是帮忙照看年仅十岁的张闾琳。这一照看,就是数年,张闾琳的衣食住行,以及学业攻读都由伊雅格夫妇照料,这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伊雅格夫妇二人把张闾琳当成了自己的儿子一样照顾,多年后张闾琳考上了美国加州大学,攻读航天专业。

年轻时的兄弟情谊,伊雅格始终没有忘记。于他而言,只要能帮到张学良,钱财不是问题。



发妻是贤内助 颇有经商头脑

张学良的发妻于凤至是一位“贤内助”,颇有头脑。

对于父亲张作霖给他包办的这个婚事,张学良一开始是非常反对的。一方面张学良受西方思想的影响,认为婚事应该由自己做主。

另一方面是于凤至比他大了三岁。婚后张学良也始终对于凤至以“大姐”相称,男女情分总归是不太多。



但是于凤至非常有个人能力,不论张学良有多纨绔,她始终将张家打理得很好。

即便是张学良在感情上始终无法做到如一,甚至在张学良被释放后仍旧选择同赵四小姐生活。但是无论如何,于凤至始终不会表现出自己的嫉妒。

张作霖在一开始物色这门婚事时,就看中了于凤至的这个特点。她没有小家子气,不仅仅是张学良的妻子,更是少帅夫人,“福禄深厚,乃是凤命”,他希望于凤至能给张家带来好运。

另外一个原因是,于凤至是商会会长于文斗的女儿,对于经商这门学问她从小就耳濡目染。



在张家时于凤至就和卢夫人一同打理家事,府内上上下下的一切事务于她都打理得特别好,卢夫人对她非常满意。张作霖更是将家中的一部分生意交给了于凤至,特别是煤矿生意,在经商方面,她确实很有天赋。

1940年,还在美国的于凤至被检查出来患上了乳腺癌,这个病即使放到今天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可以治好。

当时,为了照顾三个孩子,于凤至已经没有太多的积蓄了,她只好写信求助宋美龄。幸好,她很快就得到了帮助。

在宋美龄的帮助下,于凤至专心治疗乳腺癌,治疗过程虽艰难痛苦,头发几乎掉光,但所幸成功治好了。



治好了病的于凤至认识到了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的拮据,她也不想一直依靠他人的帮助度日。所以,于凤至决定找一点自己可以做的事情缓解经济拮据。

在家养病期间,女儿和女婿常常给她教英语,知道于凤至有意进华尔街打拼后,他们还专门花钱请英语老师来教于凤至英文,而于凤至自己也学得很快。



华尔街的股票交易大厅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一夜之间,一个人可以变成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光蛋;同样的,一夜之间,一个人也可以成为首屈一指的富豪。

于凤至就是后者,她竟然凭借自己的商业天赋成功挤进了华尔街的富人圈,几乎所有她投入的股票都赚得盆满钵满。那个时候,于凤至是华尔街最有钱的女商人。

果然如同张作霖所说的,富商于文斗的女儿也是一个商业奇才。赚了钱之后,于凤至不仅可以支持家里面的开支,也可以继续给张学良邮寄钱财。当然,于凤至也在用这些钱寻找渠道,想办法将张学良解救出来。



喜爱古董字画 拍卖变现增值张学良在古董收藏方面很有品味,他晚年在夏威夷生活的很大一部分经济来源都是拍卖古董字画获得的。1994年张学良搬到夏威夷,之后他让侄女把自己存放在台北的藏品拿到索思比拍卖会上进行拍卖。



值得一提的是,张学良的拍卖品都具有非常大的收藏价值。其中有很大比例的藏品都是文物字画,包括徐渭、郑板桥、吴道子的绢本手卷真迹,以及民国时期的文人名著。

还有一些当今都十分罕见的孤本,比如《明史》,王阳明的著作、黄宗羲的名著等等。另外,还有一些扇面画、书画真迹等等,收藏价值巨大。



除了这些藏品本身的价值以外,更难能可贵的是,张学良收藏它们将近70年之久。即便是在被囚禁期间,张学良也舍不得将它们扔掉。

很多的诗稿和书画上面,还能够看到张学良亲自题上去的一些眉批,笔迹工工整整,想法也独具慧眼,足以窥见张学良的艺术品位。

索思比拍卖会上,张学良的这些藏品引来了全球各地的收藏爱好者竞相拍卖。拍卖结束后,张学良的207件藏品均被拍出,共计13289.88万元新台币。

这场拍卖会的竞拍是索思比拍卖会上从未有过的,非常激烈。拍卖期间,甚至还有打电话参与竞标的,拍卖结束后的成交价格比此前预想的成交价格高出了很多倍。



1995年,张学良决定将自己的最后一批藏品赠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除了他自己的藏品之外,还有赵一荻的部分藏品,包括照片集以及她协助张学良整理的一些诗书稿件,如《明史》文稿、《明史野稿》等等。

为此,哥伦比亚大学还专门开设了“毅荻书斋”,感谢张学良和赵一荻的捐赠。

晚年的张学良已经看淡了钱财这样的身外之物,归于平淡和安逸的生活,他和赵一荻居住在夏威夷的希尔顿大酒店,一室一厅,过着属于他们二人的宁静生活。



结语:

殷实的家族产业,富有商业头脑的发妻,以及自己的许多藏品,这些单单拿出来一样都足以够张学良安度晚年,可想而知,这些钱财加起来会是一个多么令人震惊的天文数字。

可是,也如张学良自己所说的,“主恩天高厚,富贵如浮云”,这些都只是身外之物。



参考文献:[1]李军强.视财富如浮云的张学良[J].党史纵横,2007(04):25-27.

[2]王忠宝.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传世爱情[J].劳动保障世界,2017(04):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