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帝王之一。由于各种影视作品的连番轰炸,即使是对历史没有了解的普通人也能对这位皇帝的生平说出一二。
在普罗大众的幻想中,乾隆皇帝集生杀大权于一身,每日不是忙着下江南奢侈享受,就必然是在对国家大事乾纲独断,总之肯定是充实而精彩的。
但在真实的历史上,清朝对于帝王的日常起居有着严格的流程和规定,即使是乾隆这样的君主也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必须严格遵守古训。那么这位历史上由奢侈享受而闻名的皇帝真实的一天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可能勤奋努力到让现代人难以想象。

4点:皇后祭祀,皇帝起床
时间回到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那一天,城头的残雪还未消散,偌大的皇宫笼罩在一片漆黑之中。根据清朝皇室的规定,在寅时之前,整个紫禁城除了景运、隆宗二门之外,其余之处皆不允许点灯。
据说,这是明朝传下来的规矩,目的是方便当时皇帝的亲信们借着夜色去办些不为人知的事。
4点钟,天边出现了一抹亮色,居住在养心殿的乾隆皇帝寝宫内传来了些许动静。
这是皇帝要起床的“信号”了。此时养心殿内全部的宫女太监都要聚集到正殿门口,随着总管太监一声令下,所有人齐刷刷地跪在地上,口中高呼:“恭请皇上圣安。”
几乎是同一时刻,皇帝走出殿门,这也是清宫内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被称为“碰彩头”,是皇帝赐给下人们的体面和福气。

自乾隆登基到他退位为止的60年间,除了生病、丧礼之类特殊时期,每一天的清晨,他都严守这条规矩,时间分毫不差,强大的自制力令人感到恐惧。
经过简单的洗漱,乾隆摆驾同豫轩,这是他一天中吃第一顿饭的地方。这里的太监早已摆上了三张方桌,每一张上都布置着各种糕点小菜。其实乾隆每一天只在正中的方桌上吃饭,其余两桌的食物被称为“额食”,是皇帝用于赏赐下人的食物。
每一天皇帝用膳之后,都要将其余没有动过的饭菜赏赐给各位王公贵族、后宫嫔妃,这些人在受到皇帝赏赐之后,必要跪迎出府,匍匐在地,口谢天恩。
这套用膳礼仪出自《孝经》,是皇帝体恤下属、下属对皇帝尽孝的体现。

待乾隆用完早膳,时间不过五点,因为是正月,他还需要前往坤宁宫祭祀。明朝时的坤宁宫是皇后居住的场所;而清朝时,这里变成了满族神明的殿堂。
此时的坤宁宫中,皇后早已准备好了一切。在这里,他们要祭祀一位名为“佛多妈妈”的满族神明。“佛多妈妈”汉语意思是“柳叶祖母”,是柳叶神、生殖神、祖先神,她具有赐福和保护的神力,是整个满族的保护神。
在乾隆到来之前,皇后已经完成了基本祭祀,乾隆要做的就是为公卿大臣分发祭祀完毕的胙肉(zuò ròu),整个仪式持续了一个时辰。此时是清晨7点钟,距离一天的结束还有很长时间,皇帝也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

7点:恭读圣训,缅怀先后
卯时,乾隆皇帝来到了乾清宫。乾清宫明朝时是皇帝的居所,而清朝时,这里成了皇室内档的资料馆。
里面存放着自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家,到雍正朝的全部档案资料。这是乾隆每日上班之前必到之处,在这里他要重读祖先的圣训,学习他们的治国思想,为自己的治国理政构思出更好更新的方案。
根据《清高宗实录》的记载,乾隆皇帝自登基以来,60年如一日重复着这项活动。在乾清宫里,他最爱读的是祖父康熙皇帝留下的各种诏书,而其中读的最多的是关于人才选拔方面的。

在乾清宫追读先人思想一个小时之后,乾隆皇帝来到了重华宫,他要在这里缅怀一个女人——富察皇后。
雍正五年时,乾隆大婚迎娶富察氏,两人婚后居住的场所便是重华宫,年少的乾隆意气风发,富察氏善解人意,夫妻二人琴瑟和鸣,恩爱绵延。可惜好景不长,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溘然长逝,乾隆悲痛万分。
为了追忆自己的爱人,他将自己与皇后居住的场所原样封存,还将一批对自己的人生有重要意义的物件存放于宫中一大柜中。
据史料记载,这个大柜是富察皇后出嫁时的嫁妆之一,乾隆将所有重要之物寄存于大柜中,足见皇帝对皇后的信任与哀思。

《重华宫记》中说,“旧剑(富察皇后)不能忘也,是以四十八年以来,元旦正月,无不于此少坐。”这是乾隆退位为太上皇时说过的一句话,那时距离富察皇后死去已有48年,但乾隆依旧遵守着自己的约定,每年正月都去看她。
甚至乾隆去世前十天的那个正月,他还在重华宫举办宴会,模仿着当年皇后还在时,两人一起在重华宫举办宴会的盛况。

但若是平常的日子,这个时刻的乾隆会在重华宫举行诗会。乾隆一生作诗4万余首,大多都出自这个诗会。
诗会上乾隆会先写下今日作诗的题目,随后24名得宠重臣会在太监的带领下来到重华宫,进行君臣联句。乾隆先起头,各位大臣一人一句,完成诗作。当然这些诗作最终都会冠以皇帝之名,收录于他的《御制诗集》之中。

10点:批阅奏章,晚面重臣
10点钟,皇帝终于要开始真正地工作了,此时他一般会摆驾养心殿。
而他了解国事的方法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普通的奏折,由全国各地大小官员将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写在纸上汇报给皇帝,一般一个官员一次要上两份奏折,一份是奏事折,一份是请安折。若是不上请安折,很容易被其他官员参一个“大不敬”之罪。

这类奏折一般会送入奏事房,在皇帝预览之前,内阁大学士会做好票拟。这种上奏是完全公开化的,自康熙以后,这种奏事方法逐渐流于形式主义,基本看不到任何坏消息。其实,乾隆真正接收信息的来源是密折。
密折制度起源于康熙时期,当时的康熙派遣曹寅担任江宁织造,其中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让曹寅暗中监视江南士子,谨防他们当中出现反清复明的思想。
曹寅来到江宁后,定期将江南情况用秘密奏折的方式发给康熙,这种奏折没有任何转手程序,会直接递送到皇帝本人手中,保证了奏折的绝对秘密性。

雍正时期将密折制度再次扩大化,全国有更多的官员得到了上奏密折的权力。
而乾隆时,这一制度被再次扩大化,全国官场告密之风盛行,所有人都成了皇帝的耳目,比明朝的锦衣卫制度恐怖更甚。这一制度之下造成的冤假错案乃至文字狱数不胜数,大小官员无不人人自危。
第三种信息来源方式是满文密折,这是一种比密折还机密的上奏方式。由于清朝为满族统治者所建立,自它建国的那一刻起,满汉之间便有着明显的差别。
相比起汉人官员,皇帝明显对满族人更为信任,很多机密要事,比如边疆战事等都是由八旗官员前去处理,他们在与皇帝秘密交谈时全部采取满文。
有时,皇帝为彰显对汉族官员的信任,也会让他们上满文密折,比如雍正朝时期的年羹尧,就多次与皇帝用满文密折互通来往。

乾隆这一天的工作,基本都是在处理各种密折,直至下午一点,皇帝要开始召见臣公了。与电视剧中皇帝每日上朝不同,清朝并没有专门的早朝制度,军国要事是国家的头号机密,根本不可能拿来在公开朝会上讨论。
因此遇到事情时,皇帝会传召专门官员前来讨论。
首先要见的是各地官员。
自乾隆登基以来,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控制,他要求全国各地官员,小至知县,大至封疆大吏定期到首都汇报工作。
乾隆朝几乎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官员进京,向皇帝汇报当地情况。这一举措几乎将全国所有地区直接集于皇帝的直接控制之下,清朝的集权可见一斑。
下午四点钟的时候,皇帝开始了“晚面”。所谓会面是乾隆皇帝发明的单独召见军机大臣商讨重大国事的一种会面方式。这是清廷最高级别的秘密会谈,非皇帝亲信不可参加。

17点:鉴赏文物,题字留念
在商讨完国家大事之后,皇帝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根据《清高宗实录》记载,这个时间段的乾隆皇帝最爱的就是品鉴各种文物。他在养心殿的西边单独开辟出了一个小小的文物库房,起名叫“三希堂”。

“三希堂”内陈列着各式名贵文物,仅书画作品就有一万两千五百多件,著名的有王羲之的《快雪帖》,王献之的《中秋帖》,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都在乾隆的收藏之列。
每一天,乾隆都要观摩、品玩这些文物真迹。性质上来还要题诗立说,为文物加盖自己的印玺。

史料上说,乾隆皇帝每一天基本要把玩六七件古董、八九幅书画作品,很多著名诗画都被乾隆的印玺填满,唯有《富春山居图》逃过一劫。原来是皇帝本人鉴宝水平不佳,错把真品当赝品,这才让《富春山居图》逃过一劫。

三希堂是皇帝最为主要的游玩场所,里面的各种文物更是价值连城。因此,乾隆皇帝对这里的安保非常重视。他曾亲自下令,三希堂内的一草一木都不许移动分毫。为此,他特意将几根杂草放在桌上,谁敢动一下,无论什么目的,一律斩首示众。
直到清朝灭亡,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离开宫廷,三希堂内的桌子上依然摆放着一个景泰蓝宝瓶,里面有数根杂草,这些都是乾隆生前留下的。
即使他死后,他的后代们也没人敢移动分毫。反而通过这几根杂草,对他们那位祖先强大的皇权产生了无限的崇敬之情。

19点:时辰一到,太监来催
晚上八点,乾隆皇帝要准备休息了。早在一个小时之前,就有专门太监带着写有宫内嫔妃名字的绿头牌前来呈给乾隆,那些生病、怀孕等的妃子已经从牌中剔除,皇帝随手一指,太监们便心领神会,领命而去了。
随后的时间里,太监们会给皇帝呈上一些糕点和温酒,以防一会儿皇帝没有力气。而被翻到牌子的妃子则会利用这段时间梳洗打扮,随后被专门太监用一席丝被包裹,扛着送到乾隆面前。
乾隆在用过糕点之后,会梳洗一番,随后躺到床上,妃子被送来之后,便须匍匐在乾隆脚边,恭声说一句“皇上圣祥”,之后从乾隆脚边爬进他的被子中。
清宫之中有规定,妃子侍寝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时辰,为的是皇帝能够养固精元、延年益寿。若是皇帝超时,门外的太监们便会忙不迭的连声催促——“时辰到了,时辰到了……”直吵得皇帝与妃子失去了兴趣,这才作罢。

随后,妃子会被太监再次裹上丝被,背到附近一处暖阁之中。若是皇帝要求,妃子晚上会在这里过夜,若是皇帝无意,那么妃子在这里稍事休息之后便会被太监送回原来的宫殿。皇帝是不会与任何妃子同榻而眠的。

根据《乾隆帝起居注》的记载,乾隆三十年正月期间,侍寝者基本为容妃。这位妃子就是民间传说中的“香妃”,她是新疆和卓族进贡的妃子,天生的异域外貌让已经50多岁的乾隆非常喜爱。
而这些年来,皇帝与皇后渐渐疏远,就在正月初八这一天过后的第八天,皇后在一次出巡中绞了头发,与乾隆彻底决裂。没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初八日的史料如上所述,皇后也没有任何异常,这件事恐怕将成为永久的谜团。

结语
乾隆从登基到去世一共63年,做皇帝的时间一共60年。几乎每一天,乾隆都是按照如上的日程表生活,如同一台“精准的机器”,在名为皇帝的宝座上周而复始,几乎没有波澜。与其说乾隆的日常遵循古制到没有新意,不如说他的一天就是一场大型的皇权秀。

几乎从他清晨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每一个动作,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帝王无上的皇权。他是整个帝国唯一的大脑,操纵着帝国每一根触角达到他最终的目标,比之前代帝王更甚数倍。
没有一个人能违背他的命令,所有人都被告密制度限制得死死的。他们无需思考,只需按照皇帝的命令工作,中国封建王朝的集权在乾隆身上达到了顶峰,这也让本就腐朽的封建制度彻底僵死。

此时,英吉利已然开始了工业革命,法兰西与葡萄牙的船只早已抵达美洲海岸,华盛顿已经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聪明的乾隆皇帝即使将封建皇权玩出再多的花样,也抵挡不住这个腐朽帝国在降维打击之下的土崩瓦解。
从乾隆去世到鸦片战争不过40年,或许乾隆三十年初八这一天的落日,已经预示出了帝国的余辉。

参考文献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帝起居注》(第二十四册,第八页,清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日),2002年版。
吴十洲:《乾隆十二时辰》,[M].中华书局出版.2021年1月版。
北洋政府编撰:《清史稿·本纪·卷十·高宗本纪三》,[M].中华书局出版,197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