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动星球News (ID:glxsl2017),作者:毓肥,原文标题:《解析BBA 2022上半年财报,纯电销量反杀蔚小理?》,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上周,BBA 三强先后发布了半年财务报告。
由于传统车企的销售大头依然是燃油车,所以我们不会每个季度都分析它们的财报和销量——但当时间积累得足够长,趋势和现象依然清晰可见。

于是这次,我们不仅总结了 BBA 三家传统豪华车企的半年报,还找来了大众,看看汽油车霸主们的半年报。
这次解读传统车企半年报,我们希望弄清楚一件事:在电动汽车大爆发的 2022,曾经执汽油车高端市场牛耳的 BBA,有没有在电动时代继续捍卫自己的尊严?
其中最关键的是,曾经的巨头,面对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还能稳操胜券吗?
想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的视角需要非常聚焦。也可以先剧透一下,有些结果可能会颠覆大家的判断。
今天,我们通过销量、工厂、规划几个角度,来看看 BBA 为代表的传统车企,这半年都做了些什么。
一、销量居然比蔚来小鹏高?
2022 是电动汽车大年。
这样判断,首先因为新造车在今年迎来了销量+技术双爆发。而另一个造就“大年”的,则是传统车企,也在今年迎来了销量和产品的双井喷——比如 BBA。
而正好是全面增长的日子里,我们能看出变化,或者说,我们能看到事实。
先来列举下豪华车领域的 BBAP 四强,2022 上半年的纯电车型(仅 BEV,不包括 PHEV)销量:
宝马(含 MINI):75890 辆,同比增长 110.3%;
奥迪:50033 辆,同比增长 53%;
奔驰(不含 smart):45400 辆,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超 200%,二季度同比增长 90%;
保时捷:18900 辆,同比降低 4.8%。
于是第一个结果出来了:BBA 的纯电销量,并不逊色于国内新造车。
以国内的蔚来小鹏举例,今年 1~6 月蔚来累计交付 50827 辆、小鹏交付 68983 辆。无论是客单价,还是总销量,和 BBA 相比并没有看到明显区别。
至于保时捷,首先它属于大众集团的奢侈品,对主流市场影响不大——其次,Taycan 的销量并不输 Model S——2022 上半年,特斯拉 Model S+X 总共交付了 30886 辆。
另外,虽然奔驰是 BBA 里面销量最低的,但考虑到 EVA2 平台刚上市, EQS 又是几乎无法走量的百万级,4.5 万的交付成绩——也还可以?
看到这里,圈子里讨论的“BBA 药丸”,销量上似乎又是另一个样子。
如果我们看得更宽,把主流市场的大众拉过来,这种“颠覆感”似乎会更强烈。
今年上半年,大众汽车品牌的纯电乘用车销量达到了 115900 辆,同比增长 27%。如果除去奥迪和保时捷,仅计算主流品牌(如斯柯达、SEAT),大众集团主流品牌的纯电销量可以达到 147500 辆。

算上奥迪、保时捷还有商用车,大众集团上半年纯电销量达到了 21.71 万辆,同比增长 27%。
所以,传统车企们的半年报,是不是对新造车的有力反击?
是,也不是。看到销量“反杀”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传统车企的全球布局,是它们上半年销量不输新势力的底气。

比如大众集团的财报里面,就明确标注了欧洲、北美、中国,以及全球其他市场的纯电车型销量。其中欧洲是大众集团的基本盘,上半年贡献了 12.88 万辆的纯电销量,占总额的 59.3%。
另外,凭借着多款 MEB 平台车型上市,大众集团上半年中国销量同比暴增247.1%。纯电销售从占总量的10.7%增长至29.2%。
另外,宝马和奔驰虽然没有列举不同地区纯电车型销量,但均在财报文件内表示,旗下纯电车型(奔驰 EQ、BMW i)均在欧洲、亚洲、北美,甚至南美市场上市。
渠道,是我们评判传统车企电动化进程时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代表着传统车企拥有比新造车更广的销售触角。
所以,我们会看到坐拥渠道的 BBAV,虽然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参数没有新造车“卷”得这么疯狂,但依然凭借着全球攻势,在电动化进程中不落下风。
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说,国内新造车的短板,只剩下渠道?
二、同样电动化,谁更用力?
看财报首先看数字,看财报又不只是看数字。
在代表总结和展望的财报文件里面,我们还能找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可以解读一家车企的态度、决心和思考。
先说点有意思的吧,同样是半年报,BBA 三家的封面各有其特色,而封面本身,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它们各自对待电动智能的态度。本段我们更深层次的解读,就从封面开始。
1.奥迪
按字母排序先说奥迪,他们家财报文件封面摆了 6 辆排成 3 排的电动车。恰好代表了 MLB evo-J1-MEB 三代平台的“沿革”。

于是顺理成章地,MEB 的“下一代”,也就是承载大众集团高端纯电车型的 PPE 平台,成为了奥迪半年报里面,有关产品规划的重点。
最典型的例子,是将于 2024 年底建成,年产量超过 15 万的一汽奥迪PPE平台长春智能工厂,在整个半年报的位置,仅次于奥迪集团的人事变动,更是唯一代表了奥迪生产规划的版面。

另一个重点,是研发。
2021 年 12 月 16 日,奥迪发布了“A Clear Course”战略,宣布将于 2022~2026 年投入超过 180 亿欧元(1240 亿元),专注于电动出行领域的研发。
另外,这项战略的目标,还包括于 2025 年前推出超过 20 款纯电车型、建成超过 7000 个 350kW 的超级充电桩、2033 年开始淘汰内燃机生产,等等。
2022 半年报里面,奥迪将“A Clear Course”的投资细化为以下几个数字:

140 亿欧元投向纯电化;50 亿欧元投入混动;30 亿欧元聚焦于数字化技术,合计达到了 220 亿欧元(1516 亿元)的“未来向投资”。
2.奔驰
奔驰的财报类文件分类有两种,一个是 PPT“Capital Market Presentation”,一个是纯文字版“Interim Report”。
其中 interim report 的排版和“汽车发明者”的称号一样庄严肃穆,而 PPT 则更加直观。我们本段内容就结合纯文字版和 PPT 版两份财报来聊。
还是从封面开始吧,Q1 财报封面是 EQE,Q2 财报封面是 EQA,同样符合电动化潮流。特别有意思的,是 PPT 版财报的封面——一个后置 ADAS 摄像头。

掀过封面,总览整份 Q2 财报,奔驰最大的决心,或者说坚持,依然是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豪华汽车品牌 Long-term ambitions as the world’s most valuable luxury car brand”。
为此,奔驰也有自己的计划——3 年前就定下的“Ambition 2039”。
今年 5 月 19 日,在名为“Economics of Desire”的奔驰资本日发布会上,奔驰重申了它们的“高端电动豪华”策略。
其中包括 2026 年高端型号销售占比相较于 2019 年,要上升 60%;2025 年所有新车型均基于电动平台、2030 年实现全面电动化;2039 年实现完全碳中和,等等。
简单总结下,就是以后的奔驰会更来电、更智能,也更聚焦于高端车型。
典型例子是 AMG。奔驰宣布从 2025 年开始,位于辛德尔芬根、不来梅、拉斯塔特和凯斯凯梅特的工厂,将开始量产 AMG.EA 架构(AMG Electric Architecture)车型。
于是 3 年后,奔驰将拥有三大电动架构:聚焦性能的 AMG.EA、针对中大型汽车的 MB.EA (Mercedes-Benz Electric Architecture),以及“电动优先,兼容汽油”的架构 MMA(Mercedes Modular Architecture)。
这三大架构的量产地,也各有安排。

比如前面提到的几家德国工厂,将同时兼顾三大架构,也就是奔驰全系车型。美国工厂将负责“top-end&core”,也就是中高端车型;中国和匈牙利工厂,则负责“core&entry”,也就是入门和中端车型。
其中北汽奔驰工厂已经开始了 EVA2 平台车型的量产——国产 EQE 已经下线,就等一个上市价了。
3.宝马
宝马也有两份财报,文字版财报的封面是 I Vision Circular,一款主打环保的概念车;PPT 版封面是一辆 iX。

和两位老对手同样地,目标和规划,被宝马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
第一个关键节点是 2025 年,宝马希望在这一年实现最少 30% 的电动车型销售占比;
第二个则是被很多车企定义为“终局”的 2030,宝马的目标是平均每辆车的二氧化碳排放,相比 2019 年减少 80%,然后实现“至少 50%”的纯电车型销售占比,和每个 BMW 车系的纯电化。

另外一个更震撼的“小目标”,则是此前已经提到过的 MINI 和劳斯莱斯,从 2030 年开始“只有电动车”。

另外,宝马还是 BBA 里面唯一一个,在财报里面提及电池产业的。
这张 PPT 里面,宝马提出了他们对于电池产业链的目标:建立完整的电池价值链条和生态循环——其中包括电芯产研、模组产研、规模量产、梯次利用、原材料回收、采矿/提纯等等整条上下游过程。

宝马的 PPT 版财报,其实更像是发布会 PPT——里面涉及大量的布局,从生产到研发都有。
比如 i 品牌纯电车型的全球生产布局:

再比如超过 1 万人的软件团队分布图:

以及两款重磅新车——i7 和 iX1 的参数预览:


三、聚焦未来,内卷现在
“聚焦未来”,是我们看完 BBA 三家半年报之后,最深刻的印象。
这四个字有两种解读方法,首先是乐观地看,BBA 三家都对 2025 年,甚至 2030 年的电动化有明确的目标。接下来的新平台、新车、新工厂,在财报里面也是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然后,则是从“卷”的角度去看。
BBA 今年的电动销量并不差,甚至有点颠覆固有看法的味道。
但同样是 2022 上半年,我们在中国新造车,以及特斯拉那边,已经接收到更多激动人心的技术和数字、看过太多信心十足的发布会,甚至我们已经实际体验过相比 2021,再上一个台阶的落地产品。
从这个角度,再去看 2022 上半年的 BBA 财报,我们自然会觉得德国人还“不够卷”——甚至日本车企,也同样不够卷。
那么,究竟是卷出个未来,还是传统豪强守擂成功?
相信 2023 年,我们会看到不一样的趋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动星球News (ID:glxsl2017),作者:毓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