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今夏访台,台海危机是否会明显升级、甚至发展为军事对抗?一些国防专家给出了自己的判断。美联社的报道也指出,佩洛西可能访台所引发的讨论忽略了一个关键点:这其实是一个风控问题,真正的焦点应是美中如何管理分歧,以保证对抗风险不会失控。




并非所有台湾人都支持佩洛西来访,也有民众担心这会引发更多麻烦、更多争端(资料图片)

佩洛西(Nancy Pelosi)可能访台的消息引发了各界激烈猜测,中方可能在军事和外交上做出何种反应。但是对台湾来说,如果这场访问真的发生,也不过是笼罩该民主岛屿数十年紧张阴影下的最新一幕。

台湾中央警察大学的国防问题专家王智盛对美联社说:“重点不在于佩洛西来台湾,而是看美国和中国如何有效地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

王智盛表示,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本周四(7月28日)的通话是双方如何通过对话管理分歧的一个例证。他说,拜登和习近平在关于佩洛西访台的争论下进行这个通话,至少表明了“基本的相互理解”。

与此同时,即便紧张局势有所加剧,台湾继续在美中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寻求平衡,这主要是通过保持沉默做到的。台湾总统蔡英文“已经尽一切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挑衅,同时保持台湾民主的完整性”,台湾驻华盛顿代表处政治组前组长赵怡翔说。

“中国不会以直接的军事对抗回应”

如果赴台成行,佩洛西将是自25年前金里奇(Newt Gingrich)以来访台的最高级别美国议员。

台湾的专家们表示,他们不认为中国会以直接的军事对抗来回应,因为重要的是依据背景来看待这次可能的访问。

“这并非一个不必要的挑衅,而是符合美台之间已经建立的先例”,赵怡翔对美联社说。

对于台湾这个在国际外交舞台上颇为孤立的政府来说,与外国政界领导人的任何交流都被视为是积极的。

台湾行政院院长苏贞昌周三表示,“我们非常感谢佩洛西议长,她多年来一直对台湾非常支持和友好,我们将欢迎任何友好的外国客人来访”。

北京在安理会警告“个别国家”、”有关国家”

中国则继续一贯的态度,反对任何国家政府与台湾进行官方交流,也继续在经济、外交等领域孤立台湾。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周五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乌克兰问题的会议上提到台湾问题,称“个别国家蓄意在台海制造紧张局势”,但没有点名美国,并表示。“个别国家在乌克兰问题上一再强调主权原则,但在台湾问题上不断挑战中国主权”。

耿爽说,中方及其14亿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意志“坚定不移、坚如磐石”,“希望有关国家看清楚这一点,不要玩火自焚”。

专家:中国不太可能在二十大前夕采取破坏稳定的行动

澳大利亚洛伊(Lowy)研究所民意和外交政策的项目主任卡萨姆(Natasha Kassam)对美联社说,佩洛西的访问并不比拜登关于美国有保卫台湾的军事承诺的言论更具威胁性。



美国媒体披露,美众议院议长佩洛西29日起将率团访问亚洲,目前仍不确定是否前往台湾

拜登已说过三次类似的话,尽管美国多年来是奉行“战略模糊”政策。拜登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北京的强烈谴责,但没有采取军事行动。

台海问题的专家们认为,目前正值中共二十大前夕,习近平预计将在二十大上连任,中国不太可能在这个时间点采取任何破坏稳定的行动。

台湾国家政策研究院的国防问题专家郭育仁说:“中国将主要通过恐吓来惩罚台湾。”他举例说,在1995-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中国曾向台湾岛的港口发射过导弹。

美联社周五(7月29日)在台湾大安森林公园附近进行街坊时,很多民众也表示,他们没有感受到任何战争的威胁。

来台北度假的台中居民Kelly Chou说,她没有感受到中国可能攻台的紧张气氛,“我看了新闻,但我不认为实际上会有任何军事行动”。

“民主国家互访很正常“ vs“不要当美国的玩偶”

德国之声中文网周五在推特发起了一项简中调查(是否支持佩洛西今夏访问台湾?),截至周六午间,有超过3.4万网友投票,其中选择“支持”的达到64%,选择“不支持”和“无所谓/其他”的分别为22%和14%。

与此同时,在德国之声中文网向台湾网友发起的Facebook提问中(是否支持佩洛西今夏访台?以及支持和反对的原因),绝大部分留言的台湾网友都表示,支持这位美国众议院议长访问。多位网友回答道,“支持,民主国家互访很正常”、“支持!没理由看人脸色”、“支持民主女超人!”

不过,也有一些网友表达了反对的意见。例如,网友“林长昀”写道:“当然是反对。她走之后所有战争风险是台湾人民承担。”另一位网友“丁文杰”也表示反对,认为“危害台湾人 不要当美国的玩偶”。

这同样反应在美联社周五于台湾大安森林公园附近进行的街坊中。台中居民Kelly Chou说,如果中国攻台“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这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她表示,不支持佩洛西访问,说这将“引起更多的麻烦,引发争端”。

另一位76岁的台北居民也表示,如果佩洛西访台,将提供“象征性的支持”,“但实际上,台湾是否会从中获得一些好处,是一个大问题”。

(美联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