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他大学一名19岁的中国留学生遭前男友杀害,校方在近期公布的调查文件中承认存在处理失当。与此同时,这起案件也唤起了对中国留学生精神健康问题的关注。美国的大学,以及中国留学生的家长和同学,能够做些什么来更好地保护这些年轻人?



在本周公布的文件中,对于导致一名大一学生死亡的早期警告信号,犹他大学承认存在处理不当。Credit...Kim Raff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两个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大学里相遇,开始交往,半年后一个被发现陈尸小旅馆,另一个被捕入狱。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谁该对这场悲剧负责?而美国的大学,以及中国留学生的家长和同学,能够做些什么来更好地保护这些年轻人?

案发近半年后,这两名留学生就读的犹他大学发布了长达百页的内部调查文件,该案再次在全美引发了关注。从文件里校方、警方与两名学生互动和进行干预的详细时间表中,或许可以找到回答上面那些问题的些许线索。作为校方对这起事件的内部调查的一部分,时间表上最令我感到触目惊心的,是“自杀”、“家暴”这些词早就已经被提及,悲剧却未能被阻止。

按照这份时间表,今年1月12日董之凡(音)和王皓宇(音)在校外小旅馆住宿时,董以伴侣暴力为由报警并获得了保护令。1月14日董向校方宿舍管理教员报告王有“自杀念头”,要求校方对其进行精神状态检查(wellness check),但校警和校行为干预小组直到三周以后才介入调查。期间宿管还跟另一名与王皓宇同名的学生电话交流,把他误当作王。2月11日凌晨,王皓宇向一名宿管发出电邮,说他与董之凡仍然相爱,并“已经决定一起自杀”。警方在两个多小时后赶到王皓宇自2月3日以来就登记入住的汽车旅馆,但为时已晚。王皓宇被捕后在供词中说,作为自杀计划的一部分,自己给董之凡注射了致命剂量的毒品。

犹他大学的内部调查显示,宿管曾多次尝试与两人取得联系并提供帮助,但校方也承认在这起事件的处理上有疏失之处,包括宿管人员未及时知会校警、内部沟通不足及不专业等。对于这所学校来说,这种“疏失”显得格外刺眼。一方面是因为,在董之凡遇害数年前,犹他大学就发生过类似的学生被杀事件:2018年该校学生劳伦·麦克拉斯基被与自己约会数周的一名男子开枪打死,她曾向校方提出过安全方面的担忧但未得到妥善的处理,校方最终以1350万美元赔款与其家属达成和解。另一方面,这也是因为中国留学生与“自杀”问题扯上关系在这所学校并非第一次。2017年该校博士生唐晓琳从金门大桥跳桥自杀,在中国留学生圈子里引起强烈反响,很多人认为是导师施加压力、拖延毕业导致她轻生。在校方事后发起的独立调查中,调查人员已经建议校方对国际学生从入学之日起就加强关切,校方也承诺做出改变。

当然,犹他大学并不是唯一一所存在中国留学生自杀或尝试自杀问题的美国大学。作为美国国际学生中数量最多的群体,中国留学生精神健康方面出现的问题近年逐渐浮出水面。已经有研究发现,中国留学生中有精神健康问题的人数比例较高,使用各种心理咨询资源的比例却较低。近年来,美国大学中中国留学生自杀事件频传,但这些事件大都悄悄发生、悄悄结束,并没有掀起太大波澜。相对来说,留学生在美国因抢劫、枪击事件殒命的刑事案似乎能吸引更多的关注,每次发生时,都有很多中国家长犹豫还要不要把孩子送来美国读书。

但董之凡的遭遇似乎显示出,心理健康和社交问题也可能成为留学生的潜在杀手。有研究发现,疫情期间的独处和疫情带来的针对华人的歧视增加了中国留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机率,而很多大学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并不足够。研究人员呼吁美国的大学增强对中国留学生的心理辅导。

在2017年为时报撰写的观点文章中,曾在美国留学的高雨莘结合自己研究生最后一年时出现的精神健康状况指出,“由于中国严重缺乏训练有素的治疗师,甚至对那些最见过世面的学生来说,精神治疗依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由于语言和文化障碍,学校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对部分中国留学生来说并不适用。

董之凡死后,校方称已经做出了一些改善,如明确规定如果学生对自己或他人造成危险,学校必须找到本人并对其进行评估,评估时校警必须在场,以及确保学生的联系方式有效。这些措施是否奏效还有待时间检验,但对董之凡的父母而言,一切都太迟了。在校方的文件公布后,他们通过律师发出声明,表示他们“将女儿的安全托付给了犹他大学,但他们辜负了我们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