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接地气也就罢了,但如果言论过于雷人,就不能怪大家先吐槽而后快了。
最近网上有一段视频,是经济学家陈浩参加某节目的其中一段。他的一番话被网友戏称为“直接就给我开除国籍了。”
怎么回事?
经济学家:
中国人没那么穷,谁家没个50万呢
陈浩在节目中表示,“谁家没个50万呢?中国人没那么穷。咱们中国的股票投资者,有几个人没有50万?”
他称自己做过测算,得出的结论是“几乎没有”。“整个市场,总仓位在10万以下的,真正的小散户总占比也就10%,是个零头。”
“所谓以保护散户的名义,比如咱们XX老师啊,各家教授啊,高举散户的大旗,其实他们心里都明白。中国人现在平均家庭资产300万,都是合格的投资者,哪有散户啊。”
A股个人投资者:
50万资金以下占比超九成
陈浩的这番观点,被大部分人批评为是又一个“何不食肉糜”的经济学家,是脱离群众太久的表现。
还有人反问,“专家不知道中国超六亿人月收入低于1000?”,另有大部分网友戏称,这是“直接把我开除国籍了。”
今年2月25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证券市场投资者数量突破2亿大关。
那么A股个人投资者的资金结构如何?
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统计数据,A股自然人投资者数中,活跃账户数约为5000万左右,其中资产在1万以下占比约为23%,1-10万占比约为48%,10-50万占比22%,50万以上的投资者仅不到7%。
经济学家不应损害弱势群体的利益
挑战民众的常识
经济学本是“经世济民之学”,需要研究实际问题,精心钻研,甚至要板凳一坐十年冷。可媒体无与伦比的影响力给了一些人机会,热衷于在台上发言、闪光灯下讲话,醉心于抛出“雷人”观点吸引眼球,抢占媒体版面,正因为如此,他们也被民众称为“明星经济学家”。
这些年来,大大小小的专家发表了一些奇葩建议,被年轻人建议不要给建议;经济学家们几乎一边倒地不食人间烟火,被吐槽不接地气。
如林采宜称“花钱是最好的爱国方式,把钱花光,为国争光”、“油价上涨对老百姓没影响。”
经济学家王福重:“中医就是扯淡,根本不能治病”、“农民不要用收割机割麦,会污染环境。”
经济学家樊纲:“中国的房地产没有泡沫,为什么呢?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每年上涨1%左右,可是居民收入涨幅高达6%左右”。
经济学家管清友:“年轻人不要在通勤上花过多时间。长时间通勤的要害在于把时间浪费在路上。与其花2小时上班,不如在公司附近租住,把时间用来投资自己、充实自己。”
经济学家宋清辉:“中国人太闲了,假期应该减半!”
光明日报早在2009年就发表过评论性文章,称经济学家语出“雷人”弱化其公信力。此前有一项调查结果就显示,专家学者在公众心目中的信任度低至14%。这一冰冷的数字启人深思。经济学研究者当然有发表自己观点的自由,但这些观点不能凌空蹈虚,与现实严重相悖;经济学研究者也可以不为老百姓说话,但不能损害弱势群体的利益,挑战民众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