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关于日本宏观经济的新闻频频登上媒体头条。一改从前大众对日本的刻板印象:谈日本经济必然是“失去的三十年”。而进入2024年,日本经济似乎大有走出阴霾之势。2月22日,日经225指数收盘创下历史新高。紧接着,3月15日,日本结束了一年一度的“春斗”(劳资双方加薪博弈),日本最大工会Rengo争取到的年度工资涨幅达到5.28%,创下30年来最大涨幅。


就在众多投资者、分析师把目光齐聚日本时,3月19日,日本央行以7:2投票通过结束负利率,将基准利率从-0.1%上调至0%~0.1%。


日本经济是否又要回到增长通道?日本经济衰退的那三十年,之于当下的中国有怎样的启示?


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曹远征做客“聊一波”,与和讯就大众关心的日本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和讯:日本经济最近发生了一些令人吃惊的变化。在此之前,日本经济陷入了30年的低增长甚至零增长,而在2023年二季度,日本GDP按照年率换算增速达到了6%。今年2月,股市又创新高。这些改变是如何发生的?


曹远征:看日本经济,要从历史来看。日本和中国同属儒家文化圈,后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学生打败了老师”,最终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二战之后,日本被美军占领,美国对日本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美国认为财阀是军国主义策源地,所以就解散了财阀。由于战争赔款,日本的工厂、机器也都拆掉了。


然后,日本的机遇来了。由于朝鲜战争,日本距离战场更近,所以美军的采购都在日本,日本的工业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从上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先有轻纺、轻工业,然后进入玩具制造、电子产品行业。直到70年代,日本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此后十年,直到80年代,日本进行了产业升级,经济以重工业和电子为主。


此时的日本向全世界输出产品,最典型的就是汽车,美国成为了日本最大的汽车出口国,这让美国感到害怕。于是1986年签订《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日元升值打击了出口,日本为了缓解痛苦,采取低利率政策。低利率环境,加上做实业(出口)有困难,那就做虚拟经济,投资房地产,投资股票,此后日本房地产开始暴涨。


直到1991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我们一般说“失去的三十年”,也是从1991年开始计算的。资产价格大幅下跌,银行金融坏账攀升,严重拖累经济。在过去30年里,日本经济平均增速不到1%。一开始,大家以为日本经济低迷是一个短暂现象,没想到一个十年、又一个十年过去,竟然持续了30年。


和讯:日本经济的变化是根本性转变还是边际改善?


曹远征:日本目前的经济变化原因比较简单,日元对美元贬值30%多。日元贬值,全世界都开始去日本旅游。贬值又刺激了出口,出口数据也开始增长。日本老百姓开始消费了,工资也提高了,股市也涨起来了。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本质上是资产负债表衰退。所谓“衰退”,就是你突然发现收入不足以偿还债务了。比如家庭资产负债表,如果突然失业,房贷月供还不上了,房子就要被拍卖。企业也是如此,企业产品销售不畅,还不上银行的利息,资产也要被卖掉,政府和银行也是一个道理,无法还债也要破产。


资产负债表衰退带动其他衰退,最终导致整个社会衰退。以家庭为例,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日本家庭有了大量负债,赚钱之后不消费,先还债。企业也是一样,有了钱不投资,先还债。所以后来出现了安倍经济学,安倍经济学的核心就是刺激大众去消费,刺激企业去投资。安倍是如何做的呢?力图把通货膨胀提高2%,让人们觉得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了,就会去消费。


所以,QE(量化宽松)是日本人发明的。从2001年开始,日本持续加大货币供给量,希望把日本经济从资产负债表陷阱里推出来。但最初执行QE是有顾虑的,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吸取当年纳粹德国的教训,纳粹上台就是通货膨胀太严重。所以日本QE之后,尝试了一段时间就停止了。后来安倍经济学决定要持续QE下去,只要通货膨胀不到2%,QE的油门绝对不松。但即便如此,通货膨胀还是到不了2%,经济几乎在通缩区间徘徊,老百姓就是不花钱。


从去年开始情况发生重大改变。日本的变化不是经济变好了,而是日元大幅度贬值,让出口好转,同时吸引外国人到日本消费,企业经营状况改善了。但这种变化,不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增长。所以只是说“过去有病”,现在“病情有所好转”。


和讯:那日本经济恢复的这种趋势,可以持续多久?


曹远征:很有可能彻底结束了过去三十年的低迷状态。但这仅仅是变成了一个“正常的国家”,有正常的消费,有正常的投资。为什么这么说?日本在过去三十年不正常,形成了一种低欲望社会,经济增速慢,社会缺乏动力,年轻人变宅男、宅女,不求上进,有吃有喝就行。


所以现在人们很担心中国开始了“日本化”,比如90后和00后的“躺平文化”。老年人发现少子化越来越严重,未来可能没人帮他养老,所以就拼命攒钱,不消费。一旦全社会消费减少,社会就失去了生机,企业产品也卖不出去,企业不投资,低欲望社会就形成了。


和讯:日本经济过去三十年几乎没有增长,但是日本社会没有发生动荡,失业率也没有大幅度上升。如果去日本旅游,会发现大家还是安居乐业的。如果同样的经济停滞发生在拉美,社会就会乱,大量贫民窟开始出现。日本是怎么做到的?


曹远征:在日本进入“失去的三十年”的时候,日本已经是一个发达国家了,这种发达,体现在人均GDP上。日本的人均GDP在80年代初就超过了德国、英国,后来甚至超过了美国。所以日本的国民收入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日本家庭一般都有房有车,这最大的一块支出已经解决了,剩下的都是吃穿等日常消费。我们都知道,一个社会越发达,恩格尔系数越低。恩格尔系数指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日本在90年代恩格尔系数降低到了30%。这也就是说剩下的70%都是用于个人发展和享受型消费了。


所以在失去的三十年里,日本老百姓只要有点小钱,能吃饱穿暖,几乎没有其他支出。从失业率角度看也很有意思,日本女性一结婚就不工作了,所以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很低,失业基本都是男性。而在70、80年代,日本采取的还是终身雇佣制,工资按照工作年限来调整,所以日本人对公司忠诚度很高,一份工作可以做到退休。这种传统后来就保留了下来,甚至父亲退休了,儿子来代替。


所以总结起来说,日本后来出现的资产负债表衰退、老龄化种种问题,是老百姓富了之后发生的。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就反过来了,住房没有解决、教育没有解决,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就滋生贫民窟和犯罪。


和讯: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中,老百姓日子过的还不错。这得益于日本发达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个体系有什么特点?


曹远征:日本的社会保障系统在全球比较有名。首先是通过“年功序列制”和“终身雇佣制”稳定就业。一旦被公司雇佣,基本上不会失业,工资随着工作年限还会涨。所以日本的企业遇到困境,宁可集体减薪也不裁员。当然这导致了一些弊端,后来小泉纯一郎、安倍对这种制度就进行了改革。但日本这种文化始终存在,这种一种儒家文化,讲究集体主义精神。


“年功序列制”让老员工的工资更高。由于日本人一辈子几乎不失业,交的社会保障金就多,退休之后领取的退休金也多,所以日本年纪大的人都比较富裕。这还产生了另一种影响,年轻人可以啃老,如果就业不顺利,还能吃上一辈的。


此外,日本的医疗保障做得非常好,大病小病都覆盖,在教育方面,中小学教育免费。所以总结起来说,日本之所以三十年社会稳定,还是在于它已经是一个发达社会了,整个社会的发展程度比较高,体现在医疗、教育、公共设施等等方面都有福利,所以发达社会也是高福利社会。


和讯:经济不可能永远高增长。从日本经济几十年的变迁来看,能给中国提供什么经验?


曹远征:现在全社会、甚至全世界都在担心中国会不会步日本后尘。但是,中国和日本又不一样,日本是“富了再老”,中国是“未富先老”。如果步日本后尘,中国面临的问题更大。但是相比于日本,中国还有三点不同。


第一,日本在90年代初已经完成了工业化,正因为工业化结束,也变成了高收入国家。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只有65%,距离75%~80%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只要城市化、工业化没完成,经济增长依然有潜力。


第二,日本只有1.2亿人,相比中国,人口很少。所以日本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没有内需了,只能出口。出口就要和美国正面冲突,当年签订《广场协议》前,讲的最多的就是日本汽车问题,既然要出口到美国市场,美国就有主动权,你只能屈服。比如当时签订的协议规定,日本汽车出口到美国一年就100万辆,到现在也没改过。但中国有14亿人,内需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如果中国的十几亿人收入持续增长,市场就会持续扩大,这种情况和当年的日本是不同的。


第三,日本国土面积小,中国是一个地理大国,可以错位发展。比如在人口稀少地区发展光伏,这在日本就做不到。


当然,还有一点日本经验值得借鉴,那就是养老、教育、医疗这些基础设施必须要加大投入。多盖点医院,多投资一些养老院,多建设一些学校,这也是在扩大消费。需要特别提到的是,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已经降低到了30%以下,老百姓的消费偏好发生了变化,他不用担心吃饭,那就开始要发展性消费、享受性消费。这是一个很深刻的变化,未来服务业一定占到大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和讯 (ID:hexunofficial),作者:聊一波,嘉宾:曹远征(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编辑: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