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星期五遇刺身亡。《费加罗报》在报道相关消息时尤其关注中国对安倍遇刺的反响。该报注意到:安倍遇刺的消息成为中国社交媒体的头条新闻、并在北京引发了对历史发泄不满的情绪。

该报指出:在中国的网络上,基本没有人为安倍晋三流下几滴鳄鱼的眼泪。许多网民甚至公开对曾经主张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的日本前首相遭遇血腥袭击的消息表示幸灾乐祸。

这场悲剧发生后,中国公众舆论透过社交媒体平台宣泄了对日本右翼领导人的深刻历史怨恨,安倍被视为日本帝国扩张主义的继承人。社交网络平台上甚至出现这样的字句:南京大屠杀遇难30万同胞灵魂的心愿得到了满足。很多人认为:安倍遇刺的时间是在卢沟桥事件纪念日的第二天,因此具有历史象征意义。

报道指出:网络上充斥着未经过滤的评论,没有受到中国审查大军的屏蔽,然而,按照惯例,审查大军通常会十分迅速地“清理”掉所有被认为令共产党政权感到尴尬的意见。中国外交在第一时间透过发言人之口,谨慎地避开了这股网络仇恨浪潮。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对安倍遇刺事件感到“震惊”,但拒绝对网民的反应做出评论。随后,北京对安倍遇刺表示了“哀悼”。另据中国驻东京大使馆的说法,安倍晋三“为改善两国关系做出了贡献”。

作为民族主义的拥护者以及主张加强日本军事力量的倡导者,安倍晋三在中国的眼中,是受到美国支持的、阻止中国重返前台的日本“新军国主义”领导人。

近月来,在东京与华盛顿增强对台湾支持之际,关于安倍可能到访台湾的传言引发了担忧。由于台湾曾在1895年经历过日本帝国殖民统治,至今仍与日本保持密切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从而使这一问题更加敏感。安倍的继任者岸田文雄继续奉行强硬路线,令两国紧张关系进一步恶化,引发了北京的忧虑。中国官方《环球时报》引述专家Xiang Haoyu的观点指出:刺杀安倍的“暴力行为必须受到谴责,但日本也应反思其政治格局两极分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