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晋三遇刺现场
编者按 安倍晋三遇刺身亡,成为日本90年来又一位被刺杀的首相级政治人物。他的遇刺,可能带来日本政坛“安麻体制“的终结,以及对日本和台湾当局关系造成影响。作为曾经访问过中国的日本领导人,安倍遇刺会对未来的中日关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凤凰大参考》专访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系教授刘江永。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系教授刘江永
刘江永教认为,安倍遇刺身亡事发突然,因此对于中日关系的影响,目前还需要观察,短期内应该不会有什么明显的影响。日本现任的岸田政府在对华关系上,包括涉及钓鱼岛问题、台海问题、东海问题以及南海问题上,基本上和安倍政权是穿一条裤子,仅有程度不同,所以难以去改变。
但中长期而言,日本的对华关系可能会在下面几个方面出现变化。
安倍对华“难称友好”
首先介绍一下背景,安倍晋三在任内以及卸任之后对中国的态度,都称不上友好。
虽然在其首个任期内实现了所谓“破冰之旅”,之后又在2016年到2019年之间,实现了中日领导人的互访,但是友好的热度、持续的长度都明显不足。
安倍在其任内和卸任后,都曾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同时还同蔡英文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安全对话,利用日本媒体和国际媒体大肆宣扬 “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美国应该放弃对台海模糊的政策,明确表示“保卫台湾”,这都是给现任的日本政府和美国政府带节奏,可以说对中日关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日本经济界要求和中国发展关系,安倍还说不能上中国的当,不能一听经济界有需求,耳根子就软了。如果软了,中国还要得寸进尺,所以一定要对中国采取强硬的立场。
所以,安倍晋三在过去并没有在中日关系上起到多好作用,表面文章做了一些,但政治底色丝毫没改,甚至还对现政府施加了一些压力。
“安麻体制”或画上句号
其次,安倍遇刺意味着“安麻体制”可能出现变动,或许会提升岸田文雄政府的执政独立性。
日本政坛控制在“安麻体制”之下,也就是安倍和麻生这两个人的控制之下,两大派系左右了日本政权中枢,决定了谁能当选日本自民党总裁和日本首相,以及日本国家战略的走向。
安倍卸任以后,上台的菅义伟也原原本本继承了安倍那一套,岸田也是基本如此。比如安倍在2016年提出了“自由与开放的印太”,推动了美国特朗普政府也制定了印太战略。而在前不久结束的北约峰会上,岸田文雄也继承了这样一个战略主张,并且表示印太要和北约要加强合作,要进一步的要提升合作的层次。这就是继承了安倍晋三任内确定的路线。
▎安倍晋三与麻生太郎
在这方面, 中日关系也受到了影响,一直是处于刚刚有所回升,又马上遇到了反复的状态。 在防疫期间,日本政府也没有和中国有密切的对话协商和合作,反而日本媒体对中国的抗疫出现很多负面评价。
如果安麻体制这样一个10多年来对日本政治权力中枢以及政策走向有决定意义的政治结构就此瓦解,或是走到强弩之末,应该是有利于后来的日本领导人的政策自主性。
岸田内阁仍然会推行既定的对外战略,自由开放的印太以及对华政策。但日本社会现在有很多现实的矛盾,老百姓关心的焦点不是修宪,不是扩军,而是改善民生。如果这种矛盾迫使现任日本政府明确今后日本正确的发展方向,来和亚洲的邻国搞好关系,把重心放在解决国内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上。
那么日本有可能摆脱最近10年以来这种社会乱象,还有经济下滑的趋势,这样对日本经济、中国经济、对整个东北亚经济、世界经济都是贡献。
日台关系会有变动
“台湾帮”作为日本政坛的一个重要派系,安倍也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和他的胞弟、防卫大臣岸信夫是“台湾帮”的总首领,一个台上台下。台下做台上不好做的事,说台上不好说的话,演一套双簧。
安倍本身退而无休,前不久在5月跟蔡英文还有对话,甚至还要在李登辉去世两周年的时候要访问台湾去凭吊,再一次表示对台海的关注。
▎安倍晋三胞弟,防卫大臣岸信夫
这些东西应该说是安倍晋三在对华政策方面,牵制中国大陆,竭力拉拢台独势力,拉美国来协防钓鱼岛,并且促使美国改变模糊政策,所以这是很危险的言行政治举动。安倍也是目前日本政府和自民党直通蔡英文当局的重要管道。遇刺事件刚刚发生,蔡英文也马上发了慰问帖,可见安倍晋三在台湾多么的重要。
那么岸田文雄他的派系原来是日本对华友好的大平正芳这一派的宏池会的继承人,他跟台湾之间的关系没有像安倍这样一个紧密畅通的渠道,也不能被定义为右翼的台湾帮。损失这么一个人物,对于日台关系可能会有所影响。
将影响日本修宪
第四,日本的修宪可能也会受到影响,安倍遇刺是日本参议院投票前两天发生的突发事件。安倍是一个激进推动修宪的前首相,他多次强调要在任内修宪,但是出于各种原因没有完成。
此次安倍遇刺,肯定会对涉及修宪的参议院选举产生影响,而日本修宪一定会涉及到中日关系。
安倍遇刺这种针对日本前首相实行当街的刺杀,这个情况是很罕见的。但是在日本的战后历史上已经发生过针对国会议员,政党领袖以及长崎市市长的行刺事件,都是右翼势力所为。这次行凶的动机暂时不明,但作为一个独狼式的暴力恐袭,这一事件应当被谴责,这无关于安倍的对华态度。
安倍遇刺,会带来哪些连锁反应?
在奈良市遭枪击的安倍目前“生命垂危”,正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
事件发生后,有关安倍伤势以及事件其他动态处在快速更新中。现场随行人员说,安倍遇刺后“脖子上被打开一个大洞”,还有报道说颈部和胸部中弹,被送入医院时已经心肺停止,失去生命体征。
正在地方上为参院选举造势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紧急返回东京,日本政府和社会普遍对枪击事件表示谴责。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我们关注事态发展,希望安倍前首相脱离危险,早日康复。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内塞、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等也对安倍遇袭表达震惊。此外,正在出席G20会议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对日方表达了慰问。
在中国互联网上,安倍遇刺事件也引发强烈关注,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有人建议将刺杀行为本身与安倍右翼政治立场区别对待,认为不管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这种暴力事件都应予以谴责。但显然,也有不少网友对安倍过去的一系列涉华言行难以释怀。
日本参院选举投票10日就将举行。在此敏感时刻安倍突然遇刺,会对投票以及日本国内政治产生什么连锁反应?它是否会被日本右翼利用,导致日本政治外交加速“向右转”,进而产生更大“外溢性”影响?
01
62年前的7月,安倍的外公岸信介参加自民党新任总裁池田勇人的招待会,被右翼团体“大化会”成员荒牧退助刺伤。
安倍可能就没这么幸运了。
来自NHK的最新消息是,安倍目前情况危急,已经失去意识。
留守东京的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在中午例行记者会上,对刺杀行为表示谴责,并称日本政府已成立紧急对策小组。对于安倍的情况,他表示:“目前未知,仍在确认中。”
为7月10日日本参议院大选造势的内阁成员已经全员返回东京。岸田文雄也返回东京,他称,医护人员正在全力救治,“衷心祈盼安倍能捱过这场难关”。
这起袭击事件发生在日本时间今天上午11时25分左右,安倍晋三当时正在奈良街头为参议院选举发表演说,刚开始不到两分钟,就突然倒地。现场传出两声枪响。
据日本媒体透露,嫌犯在安倍身后仅3米处近距离开了两枪后,没有立即逃走,而是呆呆站着,之后被5名保安制服。
安倍胸部中枪,当时就失去意识。
随着时间推移,关于嫌犯的更多信息被爆出。这名名叫山上徹也的男子41岁,2002年到2005年曾是日本海上自卫队成员。据日媒报道,这名嫌犯对警方供称,自己对安倍非常不满。
日本的枪支管理非常严格,但据媒体披露,嫌犯使用的霰弹枪是自制的。
有媒体引述资深刑警的话称,通过电视画面,疑凶使用的枪支是完全自制的,改装相当粗糙,也只可以填装霰弹,打出去后会变成10多颗钢珠弹击中目标。
这一突发事件,震动了日本社会。
有日本网民想不通:“安倍前首相作为特别保护对象,身边的特勤很多的,怎么都无法阻止这样的事件发生?”
所以,也有日本网民直接指出,“这件事完全是负责警备的警察和情报部门的失职。”这类路边演讲的场合,只在中间搭个台,没有墙壁,四面八方都有机会加害政客,“这次前后左右在戒备上是完全懈怠了”。能够接近安倍前首相,还不止开一枪,作为专业的特勤居然没有第一时间行动,这是完全不应该的。“今后所有的特勤都应该去美国训练一次。”
02
日本社会的大多数第一反应主要是谴责暴行,并为安倍祈祷。
一条登上推特热搜,获得4.5万赞的推文是日本极右翼知识分子竹田恒泰发的。
他称,“安倍先生,请活下去”,“从来没有像您一样率直地热爱日本,用认真的价值观吸引全球各国领袖的首相”。“日本需要您。”
谴责和祈祷之外,有学者由此看到日本社会出现的信任危机。
新泻青陵大学碓井真史教授在社交媒体发文称:“要阻止社会的这种倾向。”
他认为,“犯罪是反射社会问题的镜子,很多情况下出现犯罪就是冰山一角,下面还有巨大的冰山,犯罪有社会的背景。” 在他看来,这个背景就是,“对政治的不信任,对政治家的不信任。”
碓井真史接着说了很长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悲观:“和自己不对味的政治家,诽谤也行,中伤也行。只要自己的意见能够表达,假新闻也行。用平和的语气,不如用‘去死吧’这样的话更容易被社会接受,这种社会风气下,是再怎么努力也没办法改变的无力感,对人生和社会产生的绝望。我们应该自由地建立一个安全的社会,不应诉诸暴力,冷静地选举。”
还有日本学者看到了“日本民主主义的危机”。
法政大学的白鸟浩教授在社交媒体获得上万条赞的一条贴文写道:用枪刺杀日本前首相,“绝对不允许”。
他将这一事件与日本的民主主义做了联系,白鸟浩认为,“这是在用暴力挑战日本的民主主义”,“如果日本政治被暴力击垮了,日本的民主主义又将走向何方”。
他进一步诠释自己的观点称:“安倍前首相绝对不能失去生命,这是关乎日本民主主义能否维持的象征事件。” 白鸟浩的观点很明确:“这就是日本民主主义的危机。”
神奈川大学某教授也认同这一点,“不得不考虑民主主义的消解进程是否已经降临日本”。
他认为,近代日本有着非常让人遗憾的恐怖主义传统,战前有大量日本政治家包括首相在内在任期中成为恐怖主义的牺牲者。随着时间推移,或许人民已经觉得这一切都不再发生了。从此次参议院选举来看,有人想要向安倍或者自民党诉说什么,因而诉诸暴行,但暴行对选举的影响很可能与行凶者的初衷相悖。安倍执政时期的功过另当别论,无论称赞也好,在选举中加入悼念因素也好,都是绝对不应该的。
03
二战以来日本国内针对政治人物的刺杀事件并不鲜见,而且往往导致重伤甚至死亡。
根据朝日新闻等日本媒体的“不完全”梳理:1960年10月,当时有“亲共”争议的日本社会党主席浅沼稻次郎在演讲中被17岁右翼青少年刺杀身亡。
1990年1月,长崎市长本岛等被右翼团体成员用手枪击中,身受重伤。同年10月,日本前劳动大臣丹羽兵助被一男子刺杀身亡。
1992年3月,自民党副总裁金丸信在演讲中遭枪击受重伤。2002年10月,日本民主党众议员石井纮基在家门口被右翼团体成员刺死。2006年8月,自民党前干事长加藤纮一的办公室被纵火焚毁。
2007年4月,长崎市长伊藤一长遭黑道枪杀丧命。2008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前事务次官山口刚彦及其妻子被杀。
一位日本学者说,远的不说,光是1990年代以来发生的日本政界人士遇刺事件,凶手主要来自右翼。另有日媒报道,安倍遇刺地点所在选举属于维新会的票仓,而维新会属于日本右翼党派。
不过,仅靠目前这些信息还无法断定枪击安倍的嫌犯政治倾向和动机到底如何。毕竟现在日本社会内部政治倾向相当复杂。
嫌犯可能偏左,对以安倍为首的右翼推动日本在安保甚至经济层面的“右转”极度不满;也有可能属于右翼,认为安倍等在推动日本扩军备战等方面走得还不够远。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没有明确党派倾向,就是日本社会底层,生活不太如意,认为是日本政治人物让他们生活艰难,于是发泄怨气,而安倍又恰好出现在奈良街头。虽然近年来自民党执政地位稳固,但在经济长期低迷、国家发展面临深层次困境的背景下,民粹等极端思想依然暗流涌动。
如果是自卫队的,日本舆论推测原因又存在这些可能:一是极右翼分子,安倍没兑现修宪承诺;二是自己在自卫队升职加薪受阻,专门找茬;三是不排除其他奇怪的原因,比如情伤等。
虽然之前也发生过类似事件,但那些遇刺政客在政治影响力上显然都无法跟作为前首相和日本右翼“大佬”的安倍相比。因此不管嫌犯动机如何,安倍遇刺肯定会对日本国内政治产生连锁反应,甚至产生一定外溢性影响。
04
这次事件发生在日本参议院选举投票之前两天,一个直接影响,就是导致仍然摇摆的选票流向安倍所在的自民党。不管左右,日本社会内部反对暴力暗杀的态度还是比较一致的。安倍遇刺将会刺激选民同情和投票倾向。
除了选票,安倍极力推动的一些理念也可能会被放大。作为右翼典型代表,安倍最近几年一直在带头鼓噪推动日本修改和平宪法、扩军备战、介入台海甚至跟美国加强联动遏制中国等等。日本社会仍有很多人对此持反对意见,但在安倍遇刺倒下后,一些人反而可能会在同情情绪下接受安倍的一些主张。
在此背景下,不排除安倍遇刺被日本右翼利用的可能。
如果能在参院获得绝对多数席位,甚至在社会意识层面让右翼的一些主张引起更多关注和支持,都会为右翼接下来正式提出修宪动议提供有利条件。从这些角度讲,安倍遇刺可能加快日本“向右转”的氛围和冲动。
东京大学的一名中国学者告诉补壹刀,这件事情的后续影响大致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观察。一是,针对安倍被枪击,日本大多数舆论基本将之等同于“用暴力对抗民主主义”。因而大体可以预测,日本民众的意识形态很可能将朝着 “民主vs集权”的方向进一步深化。
二是,就日本政坛而言,岸田和安倍这一年因为大政方针在自民党内斗争了很久,现在以这种极其意外的方式结束了,岸田将成为最大赢家,未来的参议院选举肯定可以带领自民党稳赢,未来3年日本没有全国性选举,岸田长期政权即将成型。
三是,经济上,未来安倍经济学将有调整,日本目前按照安倍经济学的逻辑继续印钞发债,造成日元贬值物价暴涨,未来岸田会逐步废除安倍经济学的政策,走共同富裕路线。
安倍遇刺,而且是在日本参院选举投票前的敏感时刻,将地区乃至国际舆论的目光引向日本。同时,一则日美军方密谋在日本西南诸岛部署中导的消息,也加剧着很多人对日本军事和外交动向的担忧和警惕。
消息说,去年以来,日美军方多次密谋勾连,企图诱导和施压岸田政府配合美国遏华计划,协助美军在日本西南诸岛部署中导,通过加强“第一岛链”实现对华“一体化威慑”。从目前动向看,美军已经启动多域特遣部队(MDTF)的陆基中导装配工作,并将其优先部署在“第一岛链”。
已有学者认为,安倍遇刺是“战后日本政治中最大事件”。
安倍2006年接替小泉纯一郎的首个首相任期曾对中国展开破冰访问,客观上对改善中日关系起到促进作用。2012年二次上台后,他从日本利益出发也做出了一些改善对华关系的姿态和动作,包括默认“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推动对华人文交流和第三方合作等等。总的来说,安倍在首相任上比较务实,虽然主观上是为日本国家利益考虑推动经贸人文领域合作,但客观上对于维持甚至改善中日关系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但同时,安倍在对华方面的两面性也很明显。包括在任上推进经贸等领域合作的同时,安倍在外交和安保等层面对华动作不断,包括积极推进修宪、部分解禁集体自卫权,甚至后来被美国采用和放大的“印太战略”最初也是安倍政府2016年提出来的,目的就是搞价值观同盟和围堵遏制中国。离开首相位置后的安倍就更不用说了,在反华遏华方面鼓噪不断,尤其这两年有关台海和与美国“核共享”等言论,更是暴露了他的保守政治核右翼基因。
日本右翼与美勾连,在突破“专守防卫”和军事解禁的方向上本来就已按捺不住。如果安倍遇刺再被右翼故意利用,它对日本在外交和安保方面的走向甚至更大层面的“外溢性”影响,很可能被进一步放大。这不能不让人担忧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