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安娜@BusyMonkey德国妈妈,是一位来自德国的中国儿媳妇,现在居住在德国法兰克福。

“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把你来敬仰,少林、少林有多少神奇故事到处把你传扬。”一部经典的《少林寺》在我很小时早已扬名海外,少林寺的威名不仅让国内的父母把孩子送去习武,甚至国外也有不少“洋学生”为之着迷。

读书时期就因为我家附近有家武校,我就报名去习武,从此与武术结下不解之缘。高中毕业我满怀憧憬来到中国,见到了真正的少林寺,还为自己找到了归宿成为了当地的名人。

有时候缘分就是莫名其妙地把两个国度的人联系在一起,从此再难分开。

(我们一家四口的首次亮相)

我是一名80后,父母都是俄罗斯人,早年的时候他们来到德国发展。父亲是一名军人,母亲是一家医院高管,因在德国发展得不错就定居下来。

我生长在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里,虽然是独生女但父母从来不溺爱我,认为最好的成长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像我小时候喜欢画画,妈妈会鼓励我跟她一起学画画,不会过多干涉我的选择。

父母的教育方式也让我人生的每一个选择未后悔过。在德国,想要得到校外的教育就要有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经济条件。那时候,按照我家的家庭条件是完全可以跟着校外教育学校学习的。



(在武术馆练习时)

上小学的时候,我在报纸上看到附近一家武术学校的广告,很感兴趣,便自己跑去想要试课。当我看到武校里里师傅带着学生们摩拳擦掌,一招一式都那么有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我。便缠着爸爸给我报名,爸爸自然也希望我能去学习也就同意了。

当我得知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跟着老师去中国武术发源地参观时,我非常心动,很想去中国见识见识。因此在努力读书的同时练习武术也异常勤奋。

在13岁那年,我终于获得去参观师父的家乡河南嵩山少林寺的机会,当时激动得一晚上都睡不着。

当走到寺庙前面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庄严肃穆的大殿,形态各异的塔林和佛像,都深深震撼着我,没想到之前一直停留在电影里的少林寺此刻会出现在眼前。唯一的遗憾就是时间太少,还没待够就返回德国了。



(跟着师父们一起学习五禽戏)

回去后,我的思绪还留在中国,心心念念少林的武术、中国的美食和大好河山,总想着与中国的再次邂逅。

2007年高中毕业,我觉得时机到了,就向父母表明了心迹。父母一向非常尊重我的选择,支持我去中国学习古老的中国文化。当时我知道能去中国学习时,心中抑制不住的兴奋,然而,等待我的却是重重考验。

我的第一站是到中国的魔都上海,在上海财经大学报名了一个学制一年的汉语班。只是没想到班里都是外国人,每次除了老师,我们都是鸡同鸭讲的情况,最后什么都学不会。

无奈之下,我毅然放弃在上海的学习,来到我的武术老师故乡河南登封的武术学校。我跟他们同吃同住待了一年,不仅自己的武术技能更精进而且汉语也学会了。

这让我的内心不禁充满了自豪感,可就在这时悲剧再一次上演,我被德国的一所本科大学录取了,我犹豫再三,只得暂时回国继续学业。



(代表英国在长沙参加汉语桥比赛,前排左二是我)

虽然我回去上了大学,但我的心里时刻惦记着中国的一切,一心想着能再次回到中国。恰巧这时我获得了一个到上海交大做留学生的机会,学时2年半,我当即就报名了。

也就是这个决定,让我在缘分的安排下遇到了我一生的伴侣,我与中国联系得更紧密了。

后来到上海开启留学生活后,我每年的暑假和寒假都会去武术老师在中国的学校。每当假期来临时我都会来这里学习武术,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同学们对我的热情和帮助,这是一个留学生在中国最大的感受。

在武术学校不仅收获了武术上的指导,还收获了我的爱情,让我成了中国儿媳妇

2008年暑假,我来到武术学校,这次却看到一个男孩子正在给学生上课,他对学生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深邃忧郁的眼神,引起了我的关注。



(中国老师教我剪窗花)

问师父才知道他叫詹金龙,是师父的朋友比我大3岁。6岁开始就寄宿在武术学校里,他来学习练武术就是为了不受别人欺负,能变得强大起来保护自己。

可能很多中国男孩子都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来学武术。在这里因为我是女孩子又是外国人,学校里的其他男孩子很爱围着我转。只有詹金龙不这样做,他只在一旁干自己的事,不会对女孩子主动。

就是因为这样才特别吸引我,我就开始主动找他聊天要联系方式,一起看《功夫足球》,一起坐在学校附近的草坪里看星星。虽然他话不多但从他的话语间能感受到他的善良与真诚,不会像其他男生花里胡哨的样子。

后来我的假期结束回上海继续上学,我们也保持着联系,这是我们最纯粹的时光,我的内心无时无刻不期待着再次见到他。



(我们的天使苏菲)

时间转眼即逝,又到了寒假到学校练武是我最期盼的事,因为这里有我想见的人。

这一年的寒假,是他陪我一起过的。即使他父母催他回去相亲他也不回,说陪我在中国过一个不一样的年。

我知道,中国过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合家团聚的日子,他为了我不回去心里有一丝丝的过意不去。他却告诉我:“没关系,都习惯了,陪你最重要。”这个时候我眼神看向他趁机问他:“你是不是喜欢我啊?”

他别过脸不回答却点了点头,天底下真没见过这么害羞的男人,和我见过会撩的男人不一样。在我的印象里他最大的优点就是说到做到,给我一种很踏实的感觉。我们两个就正大光明地走在一起,成为彼此的依靠。

这大概就是跨国版最简单的表白,虽没有梦幻版的情节却也是我想要的结果。



(老公也会陪我回德国探亲)

我忍不住与父母分享这个结果,我告诉他们我谈恋爱了,还是中国练武术的小伙,为人忠厚老实,待人也好。我的父母果然是最开明的家长,他们对我的恋情没任何意见,只要对我好他们就放心。

只是中国还有句古话叫:“丑媳妇总要见公婆的。”虽然我不丑但也要见公婆。在2011年4月的时候他决定带我回去见他的爸妈,只是他一直问我介意是农村的吗?

我很奇怪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在我们那里住在农村是很正常的事,好多人还喜欢住在农村,当时我就说不介意。

后来才知道中国的农村是不一样的,他是怕我嫌弃他家的条件。当我走到他家门口时,才发现他家远比我想象中的农村还要落后。公婆看到他带回来一个高学历的洋媳妇很开心,唯一担心的是吃饭问题,怕我吃不来当地的饭菜,其实我最喜欢吃中国菜。



(二宝满月时我们全家合影)

而且第一次来还在他们家做了一道红烧肉,因为不会使用农村的灶台,被明火熏得眼泪汪汪的。但是看到他们尝到红烧肉时的夸赞,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临走的时候,婆婆还不停地给我们塞吃的,带我去买裤子,还塞给我50块红包。

我很感激他们,还没进门就能对我上心,不管是多少钱已经是对我很好了,人要懂得感恩、知足,而不是一味地只知道索取。

爱一个人就是这样,双向奔赴才有意义。

从老家回来后,我回德国写论文,他去了保定开武术馆,等我回来在他开的武校教文化课。

2012年我们是回他家过年,2月14日情人节他带我去市区一个金店他很自然地说:“你挑一个吧!”我很惊讶地说:“詹,这是结婚了吗?”

他连连点头,“你都还没问我同意不同意呢?”他哈哈一笑说:“我知道你是同意的。”就这样我们会心一笑接受了订婚的事实。



(2018年圣诞节在德国全家合影)

我们淳朴的爱情开花于武术学校,结果于小县城,浪漫总是很短暂,平淡长久才是真。

最让我感动的是,公婆自从知道我要来农村生活后,就买了衣柜家具、还为我安装了一个马桶、专门可以泡澡的浴缸还有浴霸取暖,这让我受宠若惊。他们生活也不容易却这么用心地为我忙前忙后,想想我都开心。

异国恋在一起容易,想要结婚有难度,办证还要回德国,前前后后走了不少流程,备齐资料就直到2012年9月才到合肥办理结婚证。有句歌词叫:“你是我四块五的妞”而我却是他一万块的妞,多么来之不易啊!

当时我对我的詹先生打趣地说:“你看我这个媳妇这么金贵,你可要好好珍惜啊。”他直说:“知道,知道,一定珍惜。”



(2019年在亳州过年)

我们其实早在2011年2月22日办了酒席,这在当时的村子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詹金龙娶了个洋媳妇”成了当地人口口相传的新闻。本想简单办一场婚礼,没想到村民都来看热闹,把家里围得水泄不通,甚至当地媒体都有记者来对我们进行采访,我深谙中国文化也对中国朋友的热情深知,所以并不介意。

我们的婚后生活依然过得很安稳,但生意却不尽如意,武术有时候不止是一种情怀还是生计。2012年武术馆的效益大不如从前,每天都入不敷出。无奈之下我们只能放弃武术馆。

接下来该做什么成了我们最大的问题。我想去考个伦敦大学的研究生,而老公却认为现在健康养生很重要,想回去学针灸。

他很尊重我的选择,每次商量出的结果他都赞同我,这也许就是夫妻相处之道吧,我多包容你,你多尊重我。



(我很喜欢中国的戏剧)

2013年我在伦敦读研究生,老公在老家跟着一个医院里的师傅学习针灸,我读了半年后又回来亳州用剩下的时间写论文。

在那段时间里都是婆婆在家照顾我的饮食起居,也从来不打扰我的学习。她为了给我更好的照顾,经常给我做平日里舍不得吃的鸡蛋,甚至偶尔还会炖个鸡汤给我改善伙食,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来自婆家的尊重与宠爱。

正是这种婆家的宠爱让外人看来就是我的不懂事,招来不少非议。有一次我在等车邻居路过我身边说:“你都多大了,还考啥啊,看把你爸妈累的,还不如生个孩子给他们抱呢。”我没跟她争辩,因为我知道婆婆是真心待我才如此,我很感激她。

但是邻居的话也让我考虑到找个工作,总不好一直这样待在家里,找什么工作呢?虽然我的汉语水平已经达到正常交流的程度,但在这个小县城择业机会还是较小的。



(跟当地师傅学习中国茶道文化)

这时候我想到了我小时候的爱好画画,它现在可以成为我谋生的技能。我专门给人画像,直接在网上发布我的作品等待客户发需求。我就根据照片画好后寄出去,靠这个我在婆婆家暂时有了一项收入补贴,邻居们也不再闲言碎语。

因为我是亳州少有的外国媳妇,汉语又如此顺溜,曾被电视台邀请去做主持人,在2014年到2015年期间兼职主持新闻,偶尔还会去活动现场客串嘉宾,比如2015年3月的桃花节我就作为嘉宾上台分享自己的主持经历。

那时候在亳州有一个德国媳妇,又能说很溜的汉语,又是高学历,是一个很大的热点很受欢迎,大家都会来看稀奇。

正是因为做主持人,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危机,也带来了另一个机遇。



(2015年桃花节我上台做嘉宾)

有一天我家的门被一个不速之客敲响,我打开一看是个陌生人,她告诉我是从杭州过来的,只因为在电视上看到我,很想让她儿子跟我学英语,才找上门来。

这让我诧异不已,在中国成为公众人物居然有这么大的风险,我不得已只有向电视台提出辞职。

2015年下半年我怀孕了,在家安心养胎。这时我又接到一个电话,自称是亳州市领导让我去市政府跟他谈谈,当时心想市领导找我能有什么事呢,我又没犯事,我很爱中国的。

虽然忐忑不安我还是如约来到政府见他,详细了解后才知道是因为亳州某大学缺少一个外教,因为我之前在电视台做主持,很多人都想到了我,市里想邀请我去执教。我告诉他因为怀孕暂时不能去执教,等生完孩子后可以考虑过去。



(跟着老师傅学习国画)

2016年7月大女儿出生,我们取名为Sophie zhan 小名苏菲。出了月子后我们在学校附近租房住。我就到学校上班了,女儿放在家里需要吃奶时老公就带到学校来找我喂母乳。

有人说怎么孩子不给婆婆带呢,婆婆对你那么好?我不认为婆婆是必须要给我们带孩子。孩子呆在自己身边,我随时可以关注孩子的成长,老人也可以经常过来看孩子,这样不是很好吗?

我们就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平稳日子。2018年我又顺利怀上二女儿,快临产时申请回去休产假,但学校没跟我签合同,不愿意放我假。我说:“好啊,你不写没事,小心我告你看谁赢。学校当然知道利害,自觉跟我签合同。他们以为老外都是不懂法可以随意解聘,这是不可能的事。

后来生了老二以后我也没有回去上班,因为我和老公正在考虑一件事,带两个孩子回德国,为什么呢?



(苏菲的三岁生日)

因为大女儿苏菲开始读幼儿园,上到中班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天天都是学拼音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而且一天到晚都是坐在板凳上。每天都要写作业,根本没有我小时候那么轻松。

还有一点让我焦虑,苏菲在学校因为是混血儿,有时候会受到太多的关注,导致她每天谨小慎微,胆子非常小。我害怕长久以后不利于她的成长。

我的想法是带着孩子回德国,孩子越小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越强。老公对我的意见一贯都是支持的。可唯一的问题就是他担心婆婆不同意。

看到老公一副为难的样子,心直口快的我直接找到婆婆说了这个事。婆婆和公公刚开始挺不能接受这件事,经过我苦口婆心地劝解,他们才默默接受这个事实。他们挺舍不得两个孩子,我们也承诺寒暑假会带孩子回来看他们,他们才勉强同意。



(带二宝的日常)

隔代亲的爱永远是不会被距离打败的,因为血浓于水亲情永远都在。

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本计划2020年回去,不料爆发新冠疫情,一直拖到2021年7月才回到德国。

我们一回来,爸爸就让老公去他开的修车行工作,他认为人一旦待在家里就会失去信心。不要小看修车行,自行车在中国或许是最便宜的交通工具,在我们这却是很昂贵又使用广泛的交通工作。当然我老公也喜欢去车行工作,最大的困难就是语言障碍,他也只好跟着店里的员工学习德语,我相信时间久了他早晚会学会。

孩子到了这里也很快适应了这边的生活方式,我开始在这边培训机构上班,没事也会教两个女儿说汉语写汉字,在网上分享她俩做手工、练书法的视频。



(离开中国前最后一张照片)

以前内向、见人就躲的苏菲这时也渐渐变得开朗了,他们的外公外婆也会经常过来带孩子玩,看到孩子的变化我甚是欣慰,我相信自己的原则是没错。

老公也逐渐开始适应这边的生活。他每天下午休息的时候(北京时间晚上),都会开直播聊天,一个人在那里自言自语,偶尔几个人跟他聊天。这让我觉得很无聊,这有什么好聊的,又不卖东西。

但转而想到这应该就是所谓的游子在外对家乡的思念,为自己带来些许安慰,再加上这段时间国内疫情反反复复一直回不了国看望公公婆婆,更加剧了他的思乡情。

因为武术我来到中国,因为武术结识了老公成了半个中国人,这些年的经历就像积攒的宝贵财富,不管何时它都指引着你接下来生活的方向。



(慢慢看到两个孩子的变化)

我最感激的是在中国的这些年,我对这片热土充满了热情和感激,在这里我拥有了中国的亲人,拥有一群中国的朋友。他们教会我很多手艺,教会我中国的传统礼节,有个亳州洋媳妇叫安娜她一直都爱着中国。

我们现在虽然身处国外,心里却时刻牵挂着中国和家乡的动态,相信中国发展会越来越好,中国必将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