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女性可能都经历过“不安全时刻”:独自在家外面有敲门声、走在夜路上后面有男人跟随、被陌生人眼光上下打量……
私人空间被陌生男子侵入,也许是恐惧感最强烈的时刻。近日,有三名女性当事人,遭遇了男子(企图)入室实施侵害。
这三名女性当事人,更能观照当下女性的真实处境。她们都非知名人士,企图实施侵害的是很普通的酒店老板、邻居,甚至是同一栋楼的住户。事发地也相当普通,分别在酒店、出租屋、自家住宅。
私人空间不被侵入,是人获得安全感基本的底线。
01
近在身边的侵害
6月25日,德云社原旗下艺人陈霄华裸体闯入小区一住户卧室内,房间未锁门,陈霄华将正在休息的女事主惊醒。女事主叫醒隔壁室友并报警。据女事主称,陈霄华在凌晨五点十分左右,一丝不挂地闯进了自己的卧室,口中的碎碎念和逐渐靠近的行为有明显强迫自己进行性行为的意图。
▲陈霄华一案,受害女生居住的小区5层内楼道。图源:红星新闻
据九派新闻,6月26日,两名00后女孩入住一酒店,酒店老板对女孩私信性骚扰。聊天截图显示,对方称“男人都骚,我也骚。你就说多(少)钱吧,来个直接的,多少钱一次,500(块)中不中?”女孩害怕,第一次报警后,门外响起了敲门声,女孩从里面将门反锁。警察来的时候,他只穿了一条短裤,拿着一把菜刀在外面。
▲酒店老板与女孩聊天记录。图源:九派新闻
6月29日,据红星新闻报道,一名单亲妈妈住宅遭男邻居非法侵入。6月初的一个下午,女事主带女儿回家时,发现男邻居藏在自家卧室。警察在搜男邻居家时,发现了一张纸条,记录女事主的抖音号和平时上下班时间,且据他自己供认,不止一次进入女事主房间,并做过一些龌龊行为。
▲受害人与侵入者是邻居,仅一墙之隔。图源:红星新闻
把三则新闻连起来看,更能理解女性的不安全感不是杞人忧天,更不是矫情。因为侵害的危险,常常就埋伏在身边。
02
被曝光的冰山一角
试想想,住进一家酒店,半夜门外,懂密码锁的老板光着膀子强行开门。能不害怕吗?
有人说,酒店不安全。可是,在更安全、更熟悉的出租屋里,只要一朝松懈,面前就站了一个裸体的陌生人。能不害怕吗?
有人说女孩太粗心了,没锁门。可是,门锁得好好的单亲妈妈,回家发现邻居藏在卧室里。能不害怕吗?
没有一处地方绝对安全。再安全的措施、再好的自我保护意识,都挡不住起不轨之心的人。
酒店安全锁、睡觉锁门、提高警惕,的确能更好保护女性,减少侵害事件的发生。但是,除了教育女性这样做、那样做,社会更应思考,如何让女性建立真正的安全感。
法律的介入是一方面。陈霄华被刑事拘留,酒店老板被批评教育,涉嫌非法侵入住宅的男邻居被刑事拘留后取保候审。
不难看到,三起入室事件中,侵害者所受法律的惩处实际上微不足道。事件曝光后,对他们影响更大的,可能来自社会的惩处。
德云社确认事实后,将陈霄华除名。网友自发到涉事酒店下打差评,涉事酒店是一家新店,后续客源和风评很可能受老板性骚扰顾客的影响。单亲妈妈气不过闯入的邻居很快取保候审,在小区群公开事情经过。
但是,他们的“社会性死亡”,都建立在曝光的基础上。因为曝光了,侵害者才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被曝光的事件永远只是冰山一角,对于冰山下的99%,又该如何保护受害人?
▲陈霄华一案后,一名同楼栋的女租户写下这样的话。图源:红星新闻
03
女性需要的“普通保护”
女性是否有安全感,不在于曝光后的“特殊保护”,在于平时能得到多大程度的“普通保护”。
比如,在没有曝光的情况下,警察能不能站在受害人角度,作出更有利于受害人的判断?
当女性报警遇到非法入室,不要想当然认为“不过是在你卧室里翻内裤”“不过是半夜敲敲门”“不过是几条猥亵的私信”“喝醉了一时糊涂”“又没有对你做什么”,批评教育一下就好。
私闯住宅,往轻了说,拘留几天就完事,往重了说,可能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私闯住宅还偷拿内裤,往轻了说,是案件中不值一提的小细节,往重了说,可能构成“盗窃罪”。
法律就在那里。关键是警方认为它是法律问题,而不仅仅是道德问题。
再如,在没有曝光的情况下,平台能否建立常态化保护机制,保护信息弱势群体?
当有人向平台投诉酒店老板非法入室,且有确凿证据,平台能否考虑将该酒店列入风险名单,一定期限内在下单页面设置一栏“风险提示”?
“普通保护”还包含身边人的支持。
当身边有人说遭遇了非法入室,自己第一反应不是寻找受害人的问题,而是态度鲜明地谴责这种行为,同时给予受害人情感上的支持。
如果连私人空间都不被保护,女性安全感就永远是虚幻,是海市蜃楼。私人空间不被侵入,是女性免于恐惧的底线。这关系全社会的认知。重塑认知不易,但每一次发声、每一个行动,都会让这一天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