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上海人民解封后的理发热情,香港市民放宽疫情限制后展示出的对运动的热情只能说有过之而无不及。无论是在海边还是在大街上,还是在社交媒体上,大家肉眼可见地都开始跑步和快走锻炼了。看来各位耽搁了许久的“日行一万步”指标又可以捡一捡了!





你是否对这样的社交媒体图片格外眼熟?

不过说实话,此前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香港市民也在“静静鸡”地坚持锻炼。根据美国一家健身公司Fitbit的可佩戴运动手环较早的汇总数据显示,当全球各地区纷纷实施封城及社交隔离政策,每日平均步数随之显著下跌时,只有香港地区用家平均步数仍然维持到每日万步以上,疫情期间相比疫前同期运动量不降反增!



粤语百科:根据坊间流传,鸡走路的时候蹑手蹑脚,鸡头一点一点的,就像小偷鬼鬼祟祟走路一样,所以粤地方俗语说成“静静鸡”。

香港人为什么这么爱运动?

据小编观察,香港地狭人稠,大部分人受限于住房及办公条件,日常活动量远远不够,稍有不注意身体素质就会随着运动量掉下去。到时疾病找上门来,吃苦头不说,香港动辄数千的医药费账单可不是开玩笑的。



香港医疗服务(公立医院非符合资格人士)报价小览(数据来源:https://posshealth.hk/)

这也是为什么,论重视健康,香港市民从不甘人后。这里有着蝉联七年全球最长寿地区的美誉。疫情期间的种种限制之所以不能成为阻碍运动的借口,恐怕是因为香港人早就习惯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得上”。

至于运动到什么程度才叫足够呢?受众多可穿戴手环、计步软件推崇的“日行一万步”也就逐渐成为被大多数人参考的日常运动指标。

你能做到日行一万步吗?

实际上,像香港市民这么拼的还是属于少数。根据美国《运动与运动中的医学与科学》杂志数据,美国、加拿大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大多数成年人疫前平均每天步行不到5000步。

2005年,比利时根特的一项著名研究提供计步器给当地居民,并鼓励他们在一年中每天至少步行1万步。一年后,在完成研究的660名男性和女性中,大约只有8%的人最终做到了每天走1万步。

再把时间线拉长,在四年后的一项后续研究中,几乎没有人每天还走那么多步。



来自爱运动的仓鼠的蔑视

日行一万步太多?

不过,近期一项研究也许能帮你稍稍减轻一点运动负担。

根据《纽约时报》5月20日报道,今天最专业的科学研究表明,我们不需要为了我们的健康或长寿每天走一万步。就算勉强到了一万步,比八千步的运动效果也好不了多少。

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李依敏(音)博士是计步与健康领域的专家。据她所述,一万步目标流行于1960年代的日本。几十年来,这一数字以某种方式融入了我们的全球意识,也融入了健身追踪仪器。不过,研究发现,相比于“一万步”这一难以坚持实现的高目标,将我们当前的每日步数仅仅增加几千步已经足够了,也更容易达成。

李依敏的团队在2019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与每天走2700步或更少的女性相比,每天只走4400步的70多岁女性过早死亡的风险降低了约40%,随着步数增长,这一风险还会降到更低,但到每天7500步水平时,步行带来的益处达到峰值。

也就是说,要想健康,不用太拼。即使一万步目标只完成了一半不到,也比完全不运动要更有助于健康长寿。

要想健康,不用太拼

无独有偶,日本一项研究也表明,“日行一万步”的参考标准因人而异,稍不注意可能还有害健康。

东京都健康长寿医疗中心研究所运动科学研究室室长青柳幸利花了15年、追踪调查了群马县的5000个居民后发现,一过40岁,肌力与体力都降低,平常一天走不过两千步,突然要达成一万步,隔天疲累不堪。更惨的是,因为大腿股、四头肌衰弱,膝关节首当其冲感疼痛。而运动过度,造成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对于已经动脉硬化的人适度运动有益健康,但过度运动则让血管提前老化。

他指出,罹患忧郁症的人有2个共同特征,一是每天走不过4000步,第二几乎完全没做中强度运动。因此他建议,预防忧郁症,每天在阳光下走4000步。因为忧郁症的人几乎日晒不足,体内生理时钟混乱,作息不正常;而中强度运动能让体温上升,能强化睡眠质量。

他认为运动要兼顾量与质,因此提出走路黄金定律,也就是“每天走8000步,加上20分钟的中强度运动”。

李依敏也表示,在美国和其他政府发布的官方体育活动指南中,建议以时间为单位而不是步数,推荐我们在完成日常生活的动作之外,每周至少锻炼150分钟,或者每天约半小时。

换算成步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建议可以转换为每周稍高于1.6万步,或者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天在日常活动之外多走大约2000到3000步即可。



香港市区逼仄,却有得天独厚的行山条件。(本刊记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