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闹市的胡同内,
改造了一个200m²的四合院,
有小院、露台、流水,
养了来自世界各地的600多种植物。
5年来,植物越养越多,家里空间不够,
他们又到郊外租下5300m²的荒地,
想要做一个植物园,对外开放。



▲
600种植物的小院,不同时间看有不同的样子
搬进这个家后有2/3的时间是疫情后,
居家隔离时,一家三口也不觉得苦闷,
“现在大家很渴望的住民宿、露营,
我们就在家里实现,挺幸运的。”
5月,一条远程探访了他们的家,
体验在市中心的“山野生活”。



▲
为养很多植物改造的家
说来也巧,我们第一次见面就是在现在住的这个房子,那时还只是间破败的老宅。
我是杭州人,2007年来北京,工作几年后又考了北大社会学的博士,现在是一个995的上班族。五六年前,我当时的工作就是去对接建筑设计师,有人给我推荐了小武,说他在胡同里自己改了好几套房子。
小武其实也不是专业设计师。他是河南人,来北京学动画,在小马奔腾、完美世界做过艺术总监,也是追光动画刚创业时最早的10个人之一。改造房子,是他的业余爱好。


▲
屋顶的景色


▲
小院里的自然与光影
那个炎热的夏日,他拉着我上半完工的露台,特别兴奋地描述着改造完会是什么模样。我第一次爬房顶,颤颤巍巍地,特别害怕。他却如履平地,在屋顶上飞檐走壁,像个武侠人物。
夕阳西下,风吹得树叶哗啦啦地响,还有鸽哨的声音。我第一次在北京感觉那么沉静、安宁,完全没有印象中的喧闹、匆忙。那一天,小武让我看到了都市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
金叶水杉(左)仙人掌类的吹雪柱、老乐柱、白云阁(右)
马达加斯加象牙宫(左)南非龟甲龙(右)
孔雀翎丝苇
如今,我们和4岁的女儿就生活在这里,还有2只猫,和600多种植物,养的比较多的有槭树、块根类、龙舌兰类和热植类。原生种遍布全球,马达加斯加的象牙宫、南非的龟甲龙、日本的枫树……还有一些跟仙人掌是同一个物种进化的,在树皮上生根,很细长,像头发一样。
小武收集植物的癖好,也有十几年了。他是国内最早一批多肉爱好者,养着养着不过瘾,就开始涉及其他植物。经年累月,家里的植物“泛滥成灾”,他又舍不得扔,只能找更大的房子,发现还不够,又找带院子的,就这样一步步升级。
我们家的设计,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养很多的植物。


▲
透过天窗洒进屋内的光束
首先要考虑的是光线,我们开了很多天窗,每个房间至少保证有一个,在主房更是开了3个长条形天窗,将自然光尽可能多地引入室内。有一个天窗其实是一个屋顶大鱼缸,鱼游动的时候,光影照下来整个房间里都是水波荡漾。


▲
大树正下方便是为植物造的温室

▲
玻璃房温室(左侧)与盥洗室(右侧)紧挨着,透过大面积的玻璃窗看向小院
北京的冬天冷,很多植物在室外是没法过冬的。我们牺牲了卧室的部分通风,在户外做了一个玻璃房温室。院子里原来就有两颗巨大的核桃树,玻璃房的位置正好就在树下,夏天能遮阳,冬天树叶落掉后不影响采光。地面铺上了蛭石,透气、吸水。
卧室的盥洗室也做成了阳光房的感觉,能直接看到小院,冬日里也可以放不少植物。


露台上,主要养仙人掌、芦荟、龙舌兰这类喜欢强光、耐旱的植物。为了能放更多植物,还在屋脊上做了阶梯,增大使用面积。


儿童房的外面是一片小竹林,做了特别大的窗户。别的婴儿刚出生只能躺在那儿看白白的天花板,我家女儿看到的是风吹着竹叶摇动的“皮影戏”。
我们喜欢旧物回收利用,比如客厅的长椅,就是别人拆房子拆下来的大梁。临院子的一排落地门也用的旧木,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它的性质很稳定,不易变形、漏风。


▲
家里的桌椅板凳大多是小武用旧木自己改造的
我们还收了一批老旧的木地板,用背面做了一整面墙。有些老木料用普洱茶上了色,将整个屋子的色调统一,也更接近自然。
很多人第一次见我们家都很震惊:原来在北京还能造出这么一块“桃花源”,还以为是到了江南。大家下意识会觉得北京的气候难养植物,不敢尝试。其实只要愿意花些心思,都是可以实现的。


▲
小院的夏与秋
同事经常问我们,“你住在这样的家里,每天早上怎么舍得来上班?”好多朋友也时不时就说,“什么时候能去你们家聚聚?”
确实,自从住到这里,我们好像就不那么经常出门玩了。现在特别火的住民宿、露营之类的,好像在我们家就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
小院里丰富的活动
住了5年多,其实大概有2/3的时间都是在疫情。相比大多数人因为长时间的居家隔离而苦闷,我们真的很幸运:有一个小院、露台,有大树遮阳,有潺潺的流水,有这么多植物相伴,在家的每一天都很放松,有趣。
植物多了以后,会形成一个小气候,空气都会好一些。透过植物,我们对四季的感知都特别鲜明。
突然有一天,你就会感觉到是春天来了,泥土的气息、冒头的小草,一切都让人心潮荡漾。把落地的门和窗都打开,桌椅板凳都搬出去,院子就成为了我们的第二客厅,没事就喜欢待在外面。

▲
春日里小院内槭树多样的色彩


春日里,叶子的颜色是最丰富的。院子里养了40多种槭树,视觉上就格外鲜明,有的金黄、有的嫩绿、有的偏粉……白白的膜包着粉红色的芽苞,像是婴儿的小手在往外伸,时而有露珠划过,我们经常就能看着发呆上十几分钟。
到了春夏之交,院子里的嫩绿转向青绿,充满少年气息。枫树会开出像芝麻一样大的小粉花,然后结出粉绿的翅果,风一吹,便像竹蜻蜓一样旋转而下。



▲
在夏日少年气的一片绿意中戏水
在院子里放一池水,映着蓝天、白云和绿植,美得就像一幅画,女儿和她的小伙伴还能开场“泳池派对”。
秋天,屋顶上噼里啪啦地掉核桃,又落到院子的各个角落,每年能掉几十斤。我带着女儿拎着篮子,满院子捡核桃,然后交给孩子他爸撬开,做核桃酱吃。


▲
秋日小武老师的任务:处理几十斤核桃&上房摘瓜
去年,突然发现核桃树上竟然长出了葡萄。定睛一看,原来是栽在院子墙角的葡萄树藤攀到了核桃树枝上。
我们还在屋顶上种了丝瓜和葫芦,快到冬天的时候上去收干掉的丝瓜络,可以做搓澡巾、洗碗布。每一根都特别大,像雨棍的样,一敲里面哗啦啦地掉出来好多籽,第二年就可以接着种。


冬天,最期待的就是下雪。每当天气预报说要下雪,一家人就蹲在窗前,等着看飘雪花,小院里雪慢慢积起来,在屋里吃个火锅、喝杯暖茶。第二天早上,一片洁白的雪地上还有野猫和黄鼠狼走过的小脚印。

有天早上我在洗漱,抬头看到小武在屋顶的坡脊上站着,像是在山巅上一样,冷水一击才想起来我们是处于闹市之中。
女儿今年4岁了,从一出生就生活在这里,我们也没有特意把仙人掌、龙舌兰这样会刺到孩子的植物拿走。现在的新一代对世界的感知好像都隔了一层,是通过网络和屏幕,而不是自己双手的触摸。


夫妻俩不鸡娃,孩子不上补习班,平日里就喜欢跟着爸爸养植物
我们希望孩子生活的世界的丰富度是足够的,希望这种感知上的健全能给她的人生一个很好的奠基。让她就像植物一样,自然地生长着,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也没有边界。我们想,这是我们能送给她最好的礼物,也是最好的教育。


小武养植物给我感觉特别像一个匠人,用自己的双手,和长时间的观察、相处,去发现植物的生命规律,与之形成一种默契。
每天早上6点多他就起来了,刷着牙把每一棵宝贝都看一遍,然后开始在院子里忙活。春天要给各种植物换盆、配土、塑形;夏天要趁太阳升起之前完成浇水;秋天要扫落叶,每年得往外运好几筐;冬天要把几百盆植物往屋里搬,然后调整摆放位置,让它们呈现出最美的样子。


▲
小武和他的宝贝植物们,家里的基本都是养了好多年的 左:猴尾巴仙人掌 右:龙舌兰
有一年倒春寒,我们刚花了一整天时间把室内的植物搬到外面,突然晚上下雪,我俩又连夜抢救,重新搬进来。北京夏天常下暴雨,露台上的植物更是经常需要搬进搬出,不能淋着也不能闷着。根本不需要去健身房,在家搬盆就够了。
这样对待植物花费的精力一般人可能真受不了,但是小武乐在其中,这就是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几个月来,小武和女儿一起从零开始自己做植物园
现在我们就发现,家里还是不够,所以去年底又在北京郊外租下了八亩地(5300m²多)种植物。
小武其实一直有自己造一个植物园的梦想,刚开始我觉得这个人是痴人说梦,相处长了发现他真的挺认真。所以我就鼓励他干脆辞职,从原来的动画行业跳出来,我来稳定工作,支持他去探索他第二阶段的人生理想。
现在他每天都要来回100公里,去地里种花、栽树,比之前上班的时候还要忙。反正我看他是人也晒黑了,手上的指纹都给磨没了,但晚上睡得特别香,每天都过得满足,浑身上下像是有拿绳子都捆不住的冲劲。
他总说干这些活没什么苦的,但可能是心疼我赚的钱。原来他花自己的钱总是大手大脚,比如改房子,都用最好的材料。现在就要货比三家,每天琢磨着怎么能用便宜的东西做出好看的效果。



我们俩今年都刚40岁,其实也有过所谓的中年焦虑,还是希望能在世俗和理想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我之前的人生都是很遵守社会对我的期待和要求的,努力考一个好学校,找到一个好工作……小武其实打开了我观看世界的另一扇窗,他找到这个事情是真正为自己而活,那种状态是很幸福、很打动人的。
植物,我觉得其实每个人都喜欢,只是看有没有被挖掘出来。它有点像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片故土,保留着孩童时代那种纯真的状态和记忆,尤其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
未来,我们想让更多的人不仅能够来我们家,也能到我们做的花园里,体会自然所带来的片刻的治愈。



小武的植物Tips
植物大部分都是浇多了水闷死的,旱死的相对较少。不要总是怕它长不好,天天浇水,要学会观察。大盆养小花比小盆养大花的风险高得多,盆小一点,哪怕水浇多了,也不容易闷死。
养植物盆器非常重要,一定要选透气性好的盆,比如陶盆或者瓦盆,这样一摸盆你就能判断是不是需要浇水,而像塑料盆或者陶瓷盆这种,你很难判断浇的水是否干了。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养,就去查这个物种它原来生活在什么区域,那里大致的温度是多少,下雨情况如何,受海拔影响的紫外线状态如何,土壤特性是怎样的,去模拟原生地的这些要素,做各种尝试,多积累经验。就和庖丁解牛一样,无他,惟手熟尔。
不要过分依赖教程,植物它是一种生命,它也是进化过来的。比如春雨或者龟背竹,就是为了适应雨林里光线弱但湿度高的环境,所以叶片演变得又长又大;而仙人掌、龙舌兰则是为了适应干旱,叶片又窄又细,好储存水分。用这样的思路去观察、理解植物,才会找到规律,成为高手。
室内养的植物乍一拿到室外的时候是非常容易死的,因为它太久没有见过强紫外线,极易晒焦或晒伤。跟人一样,给它一个适应的时间,先拿到背阴的地方,让它适应一下。
植物养多了蚊虫问题不容忽视,用药物肯定是最有效的,还可以养鱼,鱼可以吃掉虫卵。另外,要勤打扫,没有积水污水就不会有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