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6934.6万部,同比下降达到29.2%。本以为一季度已经到底了,没想到二季度更差,4月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34.2%。
令人尴尬的是,以“国货之光”自喻的小米、OPPO、vivo,居然在本土战场上输给了苹果。
如果要算销售额或净利润的话,小米OV输得更彻底。要知道,苹果的平均售价超过5500元,荣米OV只有苹果的几分之一。
而在海外市场上,小米OV遇到了另外一位无比强大的对手,三星。在2022年过去的4个月,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萎缩8%,三星销量逆势增长9%,成为全球一哥。
打不赢美国人就算了,竟然还输给了韩国人,这届国产机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是中国人不擅长做手机吗?华为的余承东第一个表示不服。
从2016年到2020年,华为连续六年蝉联中国市场的销冠,逼得三星手机差点退出中国。而在全球市场上,华为在2020年第二季度也打败过三星。当时的华为手机在核心技术上也碾压了苹果和三星,麒麟9000芯片曾经跑出了全球最高分。
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几年美国政坛刮起了一阵妖风,把华为手机带进了无尽深渊。国人普遍期望,小米、OPPO或vivo能够吃下华为空出来的市场份额。
可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为什么会这样?国产手机厂商到底有没有未来?
今年的手机市场,是28年来最差的一年。
从1994年到2021年,智能手机的销量年年创新高,似乎永远没有天花板。但今年的行情格外惨淡,让全行业彻底懵逼。
Canalys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1%。中国市场的表现尤其差,仅出货7560万台,同比下滑18%,环比下滑13%。
善于甩锅的中国厂商们,首先想到的是大环境不行了。
根据小米一季度财报,小米智能手机业务较去年同期的515亿元下降11.1%至458亿元。解释下降原因时,小米总裁王翔表示,小米一直受到核心零部件供应持续短缺、新冠肺炎疫情频发以及第一季度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王翔很委屈地说道:“4G芯片的短缺对小米产生了负面影响。小米公司零售价低于150美元的手机型号的缺口超过1000万台……疫情导致很多门店处于关闭状态,对购买欲望产生较大影响。目前疫情给小米业绩带来了困难,这是事实。”
比小米跌得更惨的是vivo。Canalys数据显示,vivo 第一季度销量为 2510 万台,大跌 30% 。
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认为,国内手机市场下滑主要原因是换机周期拉长,从“最早是16-18个月,之后是20-24个月,最近是36个月了”。
关于这两位高管的言论,我只想回一个“赵式”表情包。
根据自媒体“连线Insight”报道,小米OV今年的主要任务是“砍单”和“去库存”。
什么是“砍单”?
根据日经亚洲的详细报道,小米、OPPO、vivo已经通知供应商,未来几季砍单约二成。其中,小米会把今年原“2亿部”年销售目标,调降到了1.6亿部到1.8亿部;OPPO、vivo本季和下一季度的供货量,也比此前计划减少2成左右。
光搞“砍单”还不够,中国手机厂商还得把一季度没卖完的库存货清理出去。
OPPO、vivo在过去两个月的时间内,分别发布了五、六款新机,价格大部分集中在1000元到2000元价位段,大多为“走量机”或“套娃机”。
它们之所以选择在四、五月份频繁发布新机,就是想抓住618购物节,更好地清一波库存、回笼资金,为下半年的新品积蓄力量。
与此同时,苹果却在为需求太旺、产量不足而发愁。
据韩国媒体The Elec报道称,苹果将第二季度的iPhone 13系列生产计划,在原先的目标上又增加了1000万部。其中,iPhone 13 Pro从原来的100万部增加到700万部,iPhone 13 Pro Max由原来的300万部增加到600万部。
也许有人会抬杠,人家苹果是美国公司,跟中国的小米OV不一样。
错,大错特错。苹果虽然总部在美国,但其实是一家“中国化企业”。它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程度,一点都不比小米OV低。
目前有90%以上的苹果产品,如iPhone、iPad和MacBook笔记本电脑,都是在中国生产的。
2021年5月27日,苹果公司公布了2020年的前200大供应商名单。在这个长长的名单里,“China mainland”出现了156次,也就意味着78%的苹果核心供应商都在中国建立了生产基地。
除了中国之外,“世界上没什么地方有这样的基础设施,能够每天制造出60万支手机。”旧金山供应链公司Fictiv的首席执行官达夫·埃文斯曾经这样评论道。
上海疫情爆发后,苹果公司也遭遇了重创。全球第二大iPhone代工厂商的和硕(Pegatron),于4月13日前后暂停了上海和昆山两家工厂的生产活动。要知道,这两家工厂的iPhone产能占全球iPhone产能的20%到30%。
同样的大环境,为什么苹果公司逆势上扬,国产小米OV集体“摆烂”?
苹果之所以走出了与小米OV完全不同的行情,是因为苹果拥有最强大的技术实力、最好的生态系统和最高级的品牌形象。
芯片之于手机,正如心脏之于人类,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高端芯片领域,美国的高通占据了绝对的话语权,把小米OV拿捏得死死的。
雷军刚做小米手机的时候,就想搭载高通的芯片。可高通公司很傲慢,根本看不起小米,不予理睬。
于是,小米联合创始人林斌就不停地给高通公司发邮件、打电话,“跪求”一见。经过两个月的软磨硬泡,林斌才走进了高通公司的大门。接下来又花了两个月,高通才初步同意与小米合作。
然后小米派工程师团队去高通产品部门谈技术细节,经过三个月的磨合,高通最终认可了小米公司,把芯片专利授权给了小米。
虽然双方已经合作了十二年,但高通公司依然不肯让利,要求小米公司每卖出一台高端手机,就要缴纳100多元的专利费。所以业内有人说,小米在为高通打工。
让人窒息的是,高通公司还会用诡异的产品来糊弄合作伙伴。
2020年,高通把新款芯片骁龙888的首发权交给了小米。雷军欣喜若狂,把高通芯片当作小米11Ultra的最大卖点。
当米粉们拿到这款所谓的“神机”后,才发现自己被坑惨了。在小米11 Ultra贴吧里,有用户称“太烫了,随便用用都烫手”,“花那么多钱买个暖手宝,气死个人!”……
比消费者更郁闷的是雷军,花了这么大的价钱,原来是给自己找难受。
雷军心里很苦,但他不敢骂高通。因为小米公司自己造不出好芯片,还得依赖高通。
其实,在前几年,高通公司可不敢如此懈怠。
当时安卓阵营还有个强大的竞争对手,那就是华为公司研发的麒麟芯片。如今华为的手脚被美国绑住了,高通公司在高端芯片领域就没了竞争对手。
高通很“欺负”中国厂商,在强大的苹果和三星面前大气都不敢喘。苹果芯片在性能方面一直压制着高通,高通新款芯片8Gen1的单核跑分居然只相当于苹果的A13,整整落后了2代。
小米是真的不争气。
虽然在手机发展史上,小米公司是做出过贡献。
正如罗永浩所说:当初红米1代发布的时候,大家都在说如果这款手机如果买到999元,所有的山寨厂商都得关门,结果红米1代直接卖到了799元。
“极致性价比”标签成就了小米的辉煌业绩,也拖累了小米的品牌形象。
当前行业大环境已经变了,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到顶,“薄利多销”的老路走不通了,小米必须做高端手机。
“苹果在中国市场是降维打击”, 荣耀CEO赵明在接受“财经十一人”采访时说, “iPhone 13发布后,中国高端手机市场从两极(华为和苹果)变成一极,迫切需要国产高端旗舰机崛起。”
所以雷军在2021年底的发布会上提出,小米要在产品与体验上对标苹果,向苹果学习。
为了提升小米的品牌形象,雷军请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设计了新版logo。这波操作花了200万元,却遭到了很多网友的无情吐槽。
为了撕掉“技术差”的标签,小米公司高调晒出了自己的专利成果。截至今年3月底,小米的全球专利授权数超过2.6万件,全球专利申请数超过5.3万件。
听起来很唬人,但实际上不禁打。
专利成功率是衡量专利品质的指标之一,在2020年德国专利信息分析组织IPlytics发布的一份报告表明中,三星、LG和诺基亚申请的专利品质比较高,专利成功率分别为72.97%、64.86%、62.38%,而中国最高的是华为,专利成功率为46.97%,小米则只有13.2%。
根据2018年的招股说明书,小米的专利大部分都是在2015及2016年通过与微软、高通、因特尔等交易而来,且大多都是外观设计专利。
事实胜于雄辩,看看消费者的选择。
这几年,小米推出了许多款高端价位的手机,但从它的平均售价迟迟未能有所突破,始终在1000元左右徘徊。
资本市场的眼睛更雪亮。
这一年来,小米集团的股票一直在下滑。从30元跌到了12元,说“腰斩”都太委婉了,大腿以上都没了。
不过雷军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他的精力已经转到了下一个风口:新能源汽车。
“这是我最后一次创业,会押上所有,为小米汽车而战。”2021年3月30日,雷军向全世界公布了自己的造车计划。
雷军表示,将亲自带队负责该项目,未来10年将投入100亿美元,初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
雷军的壮志豪言,感动了很多外行人士,甚至有人期望小米打败特斯拉。但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长期观察者,我不太看好小米汽车的未来。
小米集团虽然整体盘子很大,是世界500强企业,但是净利润并不高,每年大概只有200多亿元。而现在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手机和家电产品的研发经费都不太够用,现在还要挪用海量资金来造车,未来的现金流堪忧。
整车制造业可是现代工业王冠上的明珠,对资金的要求特别高。恒大汽车累计投入了474亿元,到现在还没有实现量产。
比筹钱更难的是如何突破技术瓶颈。新能源智能化汽车要用的芯片,比智能手机更多更复杂。小米手机做了12年都没研发出高端芯片,估计在汽车芯片领域也很难实现自研。
而当下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只有特斯拉和比亚迪可以说是稳如泰山,一定能笑到最后。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它们都实现了“芯片自由”。
与蔚来、理想、小鹏等新势力相比,小米汽车也没啥优势。
小米汽车来得太晚了,已经错过了最佳红利期。“蔚小理”诞生的时候,新能源汽车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宝贝。
2019年,蔚来ES8用户最多可以享受到6.75万元/车的新能源补贴,让消费者感觉“买到就是赚到”。而小米汽车最快要到2024年才能实现量产,那个时候政府补贴可能就没了,小米的第一款车就很难打开市场。
从品牌渠道来看,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零跑、哪吒、广汽埃安、五菱宏光已经牢牢占据了用户心智,新入局者很难打破这个市场格局。
与“追风少年”雷军不同,“理性主义者”库克显得非常冷静。他掌握了全球市值最高、利润最高、技术最牛、品牌最强的科技公司,却从不轻举妄动。
造不好高端手机的小米,能做出高端新能源汽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