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专家表示,王毅此行除了尝试以多边协议的方式与太平洋地区多国签署区域性的协议外,他也持续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接触,希望能够签署更多的双边协议。
在周一(5月30日)10个太平洋岛国拒绝签署一项由中国提出的区域安全与经济发展协议后,各界都关注会谈破局的背后因素,以及中国后续可能采取的行动。虽然中国驻斐济大使30日证实中国已暂时搁置了该协议草案,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30日在例行新闻会上,却仍然强调这是一个“持续讨论的过程”,而并非每次会议都必须发表共同文件。
赵立坚说:“这次外长会上各方又就此达成了新的共识,向最终达成协议迈出了重要一步。各方同意继续开展积极务实的讨论,争取达成更多的共识。中方将发表中国同岛国下一步合作的立场文件,以呼应岛国的期待。请大家继续关注中方有关的新闻发布。”
然而,在中国发布的立场文件中,却没看到原本提前泄漏的协议草案中提到的几个重要部分,包含自由贸易、联合警察训练以及网络安全相关的合作。这些内容在30日太平洋岛国未签署协议前,曾引发各界担忧。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太平洋研究中心的主任肯恩(Tess Newton Cain)在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表示,中国公布的立场文件中,仍包含许多被北京视为能与太平洋岛国进一步合作的项目,但部分较具争议性的内容则已被删除。她说:“这些内容可能完全消失,也可能之后再重新进到中国与太平洋岛国谈判的程序中。若部分太平洋岛国认为在这些议题上与中国展开合作并没有太多疑虑,他们也可能以双边合作的方式与北京达成协议。”
肯恩强调,王毅此行除了尝试以多边协议的方式与太平洋地区多国签署区域性的协议外,他也持续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接触,希望能够签署更多的双边协议。她表示:“他仍要造访几个太平洋岛国,所以即便一些比较争议性的项目暂时被搁置,若中国在与太平洋岛国谈判过程中有达成共识,这些项目或许之后也会再被纳入双方交流的议程中。”
达成共识的重要性
其他专家则认为,其实在30日的会议之前,便有迹像显示,中国提出的区域协议无法成功得到10个太平洋岛国的支持。长期研究太平洋地区议题的新西兰梅西大学国际安全高级讲师鲍尔斯(Anna Powles)告诉德国之声,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等长期经营与太平洋岛国关系的国家明白,与太平洋岛国建立任何协议,都需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因为在过程中,太平洋岛国需要针对任何协议达成共识。
她说:“建立共识是需要时间的,因为它们必须确保所有国家都支持相关协议。在过去的一周里,中国在这方面有了深刻的认识。它们所提出的公报草案,根本没有经过建立共识的过程。”
鲍尔斯提到,中国自从4月与所羅門群岛签署了双边安全协议后,似乎信心大增,认为他们可以尝试在太平洋地区,推动一个多边协议。
鲍尔斯提到,中国自从4月与所羅門群岛签署了双边安全协议后,似乎信心大增,认为他们可以尝试在太平洋地区,推动一个多边协议。她向德国之声表示:“但这回它们自信过头了。它们并未认知到,太平洋地区内的国家对于协议内容,会有不同的意见,除非10个太平洋岛国的领袖都认同草案的内容,不然该协议根本不会被采纳。”
鲍尔斯认为,中国将从这次的经验中学到教训,而它们也可能再次将重心转移到与太平洋地区的各国建立双边协议,但同时,北京也不会放弃在太平洋地区推动多边协议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的专家肯恩则认为,30日的结果除了对中国来说是个教训外,其实对所有与太平洋岛国有夥伴关系的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她告诉德国之声:“他们都需要非常清楚地看到事情发生的经过,也就是太平洋岛国在过程中演示了什么是集体外交,并让外界明白,建立共识在太平洋区域政策与区域外交当中扮演的核心角色。”
美国承诺深化与太平洋岛国关系
在10个太平洋岛国拒绝签署中国提出的区域协议后,美国国务院周二(5月31日)表示,美国将继续深化与太平洋岛国以及印太地区的关系。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Ned Price)重申,美国与澳大利亚一样,对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协商过程中的不透明性感到担忧。他说:“当我们谈论这些不透明的交易时,我认为你只需要看看......中国为掩盖这些交易所做的努力。”
而虽然部分太平洋岛国领袖对中国提出的协议持有疑虑,但它们同时也对太平洋地区成为大国地缘政治竞争时的“筹码”提出忧虑。斐济总理白尼马拉马(Frank Bainimarama)30日在与中国外长王毅召开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说:“地缘政治得分对一个来自面臨海平面上升威胁地区的人民来说,意义不大。”
新西兰梅西大学的专家鲍尔斯告诉德国之声,太平洋地区对于战略竞争可能破坏该地区在气候变化等关键议题上的行动感到沮丧。她说:“太平洋岛国关注的优先事项是气候变化的发展,而不是战略或地缘政治的议题。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总干事普纳(Henry Puna)已清楚表明,太平洋地区的关切,是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后的经济复苏。我认为太平洋地区的夥伴应该认知到,这些事太平洋地区优先关注的议题,若他们想参与该地区的事务,应在气候议题上积极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