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国家的军方都有自己的最高军衔,我国这边是 “元帅”,美国等国家则是“五星上将”。无论是元帅还是五星上将,都只在战时授予,且终生不退役。

我国的“十大元帅”大家都耳熟能详,美国则有九大“五星上将”。其中最为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应该就是曾任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军”总司令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了。

在我国抗美援朝题材相关的影视剧中,麦克阿瑟是绕不开的一个人。他标志性的烟斗,以及狂妄跋扈的神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这位“烟斗将军”究竟狂妄到什么地步呢?

在朝鲜战争初期,他狂妄地建议投掷20至30颗原子弹轰炸中国,更富戏剧性的是,在说完这句话几小时后,他就被撤去了“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位。

那么,麦克阿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原子弹论”以及被撤职,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麦克阿瑟

战功卓著,拥有狂妄的资本让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麦克阿瑟这位将军。

世人皆知他的狂傲,但他的确有狂傲的资本。

麦克阿瑟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的一个军人家庭,受到家庭熏陶,从小就刻苦读书,立志进入军营。1899年,18岁的麦克阿瑟考入了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毕业时以98.43分的成绩创下了西点军校的毕业分数记录,顺利进入美国军界。

麦克阿瑟年轻时的军营生涯相当辉煌,刚毕业不久就升为工程兵中尉,在美国陆军工兵学校当学员期间,还当过时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军事副官。

1917年美国正式参加一战,从各个州的国民警卫队抽调人员组成第42步兵师开赴法国战场,麦克阿瑟任该师参谋长,在欧洲战场作战勇敢,指挥有方,得到了上级的提拔。

一战结束回国后不久,39岁的麦克阿瑟就任西点军校校长,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

麦克阿瑟

1930年11月,麦克阿瑟接受了陆军四星上将的临时军衔,并宣誓就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他在任内主要推行了几项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用机械化装备代替传统的骑兵、建立航空队司令部以提高地空部队的协调效率。这些改革在后来的二战中得到了运用,大幅提高了美国陆军部队的机械能力。

从1937年开始,麦克阿瑟开始成为美军在亚太战场的负责人,他曾担任菲律宾陆军总司令,一手组建了菲律宾陆军。

二战期间在西南太平洋与日军作战,功勋卓著,成为了美军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

1944年,64岁的麦克阿瑟被授予了五星上将,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授衔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榜上有名,可见他在美军的地位以及影响力。

麦克阿瑟

1945年9月3日,麦克阿瑟作为盟军代表在日本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该仪式象征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媒体对麦克阿瑟的评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他的手上终结。”

拥有如此丰富的经历以及战功,麦克阿瑟的脾气自然也是非常大,甚至达到了狂妄的地步。

每次军事会议他总是姗姗来迟,带着墨镜叼着烟斗,从来都不用正眼看人。电影《长津湖》中的一位美军将领还说他“目中无人”,很多人都等着看他的笑话。

麦克阿瑟究竟有多狂呢?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直到自己上任5年半之后才见到了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

由于麦克阿瑟长期待在日本,杜鲁门始终想见见这位名声在外的老将军,然而高傲的麦克阿瑟两次拒绝了总统的邀请。

直到1950年10月15日,杜鲁门总统才“得偿所愿”见到了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之前,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官,用他盛气凌人的方式大幅削弱了战败国日本的军备,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将日本变成了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附属国”、“马前卒”。

或许是他在日本的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军方决定任命他为美方最高指挥官,也就是“联合国军”总司令,率领美军开赴朝鲜前线。

直到目前为止,麦克阿瑟的军旅生涯,总体来说还是瑕不掩瑜的。



麦克阿瑟(前排麦前)

一系列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导致被撤职美国出兵朝鲜战场,让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形势在顷刻之间发生了大逆转。此前势如破竹的北朝鲜人民军,几乎要把韩国的军队赶到太平洋里,而当美国军队“仁川登陆”开始,北方的优势就不复存在。

美国以全世界最发达工业国的身份,对北朝鲜人民军形成了降维打击,在被碾压的态势下,朝鲜开始向我国寻求军事帮助。

打朝鲜就是打中国,这个道理麦克阿瑟不会不懂。为人张狂的他,对外宣称“将在朝鲜获得全胜”,并表示要让美军士兵“回家过圣诞节”,但背地里,他还进行了一系列操作。

在分析中国是否会对朝鲜派兵援助的时候,他断言新中国政府无力出兵,并打算安排在台湾的蒋介石势力入朝驰援。



美国出兵朝鲜


麦克阿瑟是这样说的:

“中国出兵干预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他们在前一两个月进行干预的话,那可能将是决定性的,但是他们错过了这一个时机,我们也没必要对他们毕恭毕敬了...

他们没有空军,现在我们的空军在朝鲜已经有了基地,如果中国人试图推进到平壤,他们将会遭到人类历史上最为惨重的战争伤亡。”

为了把局做大,麦克阿瑟在美军出兵朝鲜前夕致电蒋介石,邀请对方派兵援助朝鲜。

蒋介石自从败退台湾之后一直寻思着“反攻大陆”,看到麦克阿瑟的邀请虽然有些犹豫,但毕竟是来自“盟友”的要求,就先答应了下来,并拟派其王牌军第52军随时增援。

麦克阿瑟

52军是国军里最早成为美械部队的,装备精良,原属于东北军廖耀湘,但辽沈战役时没有随廖耀湘西进,在营口成建制撤退,后来成为蒋介石手上驻守台湾的唯一王牌军。

不过派这支部队增援,蒋介石是不太情愿的,他的本意是守住自己在台湾海峡的势力范围。

为了让蒋介石打消顾虑,1950年7月底,麦克阿瑟甚至还亲身飞往台湾去面见蒋介石,两人握手的照片登上了当地媒体头版头条。

麦克阿瑟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考察52军实力,评估其入朝参战的可能性,双方似乎马上就要一拍即合。

然而,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认为,台岛的地缘政治面临巨大风险,美军尚且需要派出军舰来“保护”,麦克阿瑟居然还安排他们出兵,这不免有些荒谬。



蒋介石

杜鲁门听从了艾奇逊的建议,不让台湾出兵,蒋介石本就不想趟这摊浑水,看到美方的要求后正好就坡下驴,让麦克阿瑟大为光火,双方不欢而散。

事后看来,麦克阿瑟这一招堪称昏招。

美国的亚太战略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保留各方面的优势,在政治上获得更多诉求。他的计划单纯从军事层面考虑,而没有从实际出发,只想一心搅乱中国的局面。

失去了外援,又因此与总统交恶,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的开局并不顺利。即便是碰了钉子,“自大狂”麦克阿瑟依然我行我素,他继续狂妄着,也继续出着昏招。

仁川登陆后,朝鲜战争局面发生逆转,形势对美国一片大好。此时,他做出了挑衅我国的举动,断言我方不会出兵援助朝鲜,还轰炸了我国与朝鲜接壤的丹东地区,造成了部分平民伤亡。

杜鲁门

后面发生的事情我们就很清楚了: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从25日开始对美军发动进攻。一直到1951年1月的第三次战役结束,美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被赶到了三八线以南。

此时,作为总司令的麦克阿瑟坐不住了。可能是脸面上挂不住,也可能是太想遏制中国和苏联的发展,他做出了自己职业生涯中最错误的一个决定:

1951年4月11日,麦克阿瑟发表演说,表示要对与朝鲜接壤的我国东北地区实施核打击,甚至主张“用20至30颗核弹扔向中国”。

战后解密的美国陆军档案资料曾表明:1950年底,麦克阿瑟曾提交一份“迟滞目标”清单,他估计需要26颗原子弹,其中用4枚原子弹轰炸“敌人进攻部队”,用4枚原子弹袭击“敌人空军的重要集结地”。

麦克阿瑟的演说刚一发表就引起了轩然大波,杜鲁门直接表示反对,因为此举会把一直隔岸观火的苏联引进来参战。

但丢了面子又自大到有些无知的麦克阿瑟已经杀红了眼,他在公开场合反对杜鲁门总统的决定,并安排侦查飞机飞入中国领空,视察地形以发动攻击,引发了整个美国军政界的不满。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战场抗命是兵家大忌,无论你是多么了不起的将军,也无权干涉总统的决定。

加上此前麦克阿瑟率领的“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节节败退,杜鲁门认为麦克阿瑟“缺乏统一朝鲜半岛的有效手段”。

而且在此时,李奇微(Ridgway)将军出任第八集团军司令之后,美军开始逐步扭转战局,美国防部认为李奇微是总司令的合格人选,形势对于麦克阿瑟越来越不利。

于是,在距离麦克阿瑟发表演说仅仅几小时之后,也就是4月11日的下午,杜鲁门总统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为由,撤销了麦克阿瑟“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务,由李奇微接任。

李奇微

与高层意见相左让麦克阿瑟远离权力中心麦克阿瑟被撤职原因有很多,相比而言,自高自大反而成为了所有原因里最不起眼的那一个。

当时美军将领里面狂妄的人有很多,他们大多参加过二战,在惨烈的欧洲战场、条件艰苦的北非战场以及太平洋战场战功卓著。

反过来说,正是由于战功卓著,才让他们目空一切,很多态度方面的问题就被掩盖过去了。杜鲁门自然知道这些将领的脾气,你狂就狂吧,别耽误打仗就行。

问题是,麦克阿瑟作为一个军事将领,参与到了政治斗争当中,而且他的想法还与总统杜鲁门、乃至整个美国政界的战略目标相左。

简言之,麦克阿瑟的目标是:猛烈打击中国,震慑苏联,通过消耗战拿下朝鲜。

而美国武力统一朝鲜的基本前提是:在中国和苏联均不介入的情况之下,迅速结束战争。



太平洋战争

1950年11月8日,也就是志愿军入朝作战半个月之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在给白宫的报告中,对志愿军的作战目标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的干预是‘目标有限的过渡性军事行动’所以美国不应在朝鲜半岛打一场长时间的消耗战。”

根据此信息提示,美国军方的目的本是将志愿军兵力集中在朝鲜境内完成打击,并不打算将战火烧到中国本土。

可是此时的麦克阿瑟却不停要求美国政府扩大其空中行动。11月25日,麦克阿瑟指挥联合国军发起圣诞节攻势,第二天志愿军发起了入朝作战第二次战役。

在此期间,发生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事件,如长津湖战役、水门桥阻击战、毛岸英烈士牺牲等。

第二次战役于12月24日结束,联合国军几乎全部被赶到了三八线以南,非但没能达到美国方面的战略目标,反而还把战线南撤,这几乎让麦克阿瑟心态崩溃。



长津湖战役


他急电参谋长联席会议称,中国军队的作战目标是将联合国军全歼,而他的部队已经无法全力应付“新的战争”。

而转移内部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战火转移到另一个战场。于是他决定公开发表声明,企图利用舆论来对美国政府施加压力,促使美国政府允许他把战争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由于当前局面对美方不利,麦克阿瑟的意见开始被美国决策层所考虑,杜鲁门也一度公开表示“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后来因为来自欧洲的盟国反对而作罢。

而经过多次会议磋商,美国政府决策层终于在朝鲜战争的问题是达成了一致:“美国不必要也没有可能用武力统一朝鲜,战争的目标是为了让朝鲜半岛达到一种稳定的局面。”



朝鲜战场

然而麦克阿瑟坚决反对放弃用武力统一朝鲜的目标。

1951年3月24日,他发表声明称,美国决策层“非常软弱”,且自己军事失败是因为受到政府的约束,如果允许将军事行动扩大至朝鲜以外的地区,中国就有可能“立即发生军事崩溃”。

为此他表示,不惜“与中国甚至苏联发生全面战争。”

这可真是狂得没边了。美国本来只打算在朝鲜半岛进行军事干预(半侵略战争),而他打算向中国扔原子弹、把苏联加入战斗的做法,会让整个战争的性质发生变化,由军事行动变成侵略战争,侵略朝鲜、中国乃至苏联的国土。



麦克阿瑟

然后不久,他就发表了“准备用20至30颗原子弹扔向中国”的言论,当天即被撤职。

美国政府主张把战争局部化,目的是不损害美国的战略利益。因为美国的战略重心一直放在欧洲,当时处在冷战期间,他们用更大的力气盯着苏联,亚洲部分不应该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中心。

而麦克阿瑟一心想跟中国和苏联开战,把战争全面升级,目的呢?似乎只是为了保住他作为盟军总司令的面子。

不过也有专家分析表示,麦克阿瑟是在为日后自己竞选美国总统做政治上的准备。

因为美国国内的好战分子还是有很多的,且美国的国家机器就是以军工一体化模式来运转的,麦克阿瑟希望能用此举来增加政治筹码,赢得更多选民的支持。

麦克阿瑟

至于有人说麦克阿瑟高瞻远瞩,提前预判到了中国将成为美国未来最大的对手,这个评价实在是高估了麦克阿瑟的政治水平。

当时我国建国刚刚一年,百废待兴,跟苏联相比差距还非常大,更不要说跟美国相提并论了。

麦克阿瑟对于红色政权有着巨大怨念,自从冷战开始,全世界意识形态层面的斗争就从未消停过。

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壮大,动摇了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威胁到了其核心利益。



麦克阿瑟(右二)

麦克阿瑟这样的自大狂,只是把美帝国主义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那一面,不加掩饰地展露出来了而已。

美国政府不是傻子。冷战的意义是通过除了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对新兴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围剿(主要针对苏联和中国),“热战”不是手段,更不是目的。

要真如麦克阿瑟所言向中国扔原子弹,那么即将爆发的就不会单纯是一场第三次世界大战了,而是足以毁灭人类社会的核战争。这样一来,动摇的就不只是美国自身的利益了,而是要毁灭全人类的利益。

这是杜鲁门以及美国政府所不能容忍的。于是,麦克阿瑟被撤职了。



麦克阿瑟和杜鲁门


从此事也可以看出我国自主研制原子弹的重要性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军的飞机都能让没有制空权的志愿军战士心惊胆战,更何况对方要拿着核弹居高临下来登门挑衅。

好在中国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以正确得当的战略战术、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在朝鲜战场上打出了大国声威,浇灭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多年后,又凭借顽强刻苦的钻研,研制出了原子弹和氢弹并试爆成功。自此,再也没有其他国家敢对我们采取核威慑。而作为美国军人,麦克阿瑟却经历了高开低走的人生。少年得志,中年巅峰,晚年在朝鲜战场上却栽了个大跟头。

1951年5月,71岁的麦克阿瑟在被美国总统杜鲁门解职回国后发表了一篇演说,演说结尾留下了一句名言——“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他有着50年的军事实践经验,最后一次领兵打侵略战争却被自己的个性和政治能力所拖累。这样狂妄又愚蠢的将领,你不凋零谁凋零?

参考资料

[1]赵恺.“圣诞节结束战争”——麦克阿瑟“狂妄”背后的资本[J].国家人文历史,2021-19(036-045).

[2]黄力民.传奇将军麦克阿瑟为什么突然被解职[J].爱情婚姻家庭(风云人物),2011-06(018-019).

[3]王祖宁.最寒冷的冬天 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的 致命错误[J].科学大观园,2010-23(048-049).

[4]仇世林.麦克阿瑟与美国政府关于 朝鲜战争的战略分析浅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6(113-116).

[5]李庆山.巅峰对决:彭德怀给麦克阿瑟致命一击[J].兰台内外,2010-02(046-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