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把全球主要国家的经济数据过一遍。
先过欧洲强国。
德国一季度GDP是1.02万亿美元,环比增长0.2%,同比增长4%,环比仅增长了30亿美元,增长如此之慢,主要原因是欧元汇率在一季度跌惨了。
现在欧元对美元汇率是2017年以来最低,今年前四个月,欧元对美元汇率惨跌了4.3%,美元兑欧元从1.22美元兑1欧元,升值到了1.05美元兑1欧元。
欧元下跌,主要是因为美联储加息引发的美元回流、俄乌战争导致美元避险资金涌入美国、欧元区因能源危机可能引发经济衰退的担忧等。
下跌的不止是欧元,英镑也从1英镑兑1.415美元,下跌到1英镑兑1.25美元,日元则从1美元兑109日元,大幅贬值到1美元兑130日元。
英国一季度GDP是8273亿美元,环比增长0.8%,同比增长8.7%,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预估今年GDP增长3.5%,是因为疫情结束带来的红利,随后2023年将放缓至0.8%,2024年也只是0.9%。
法国一季度GDP是7192亿美元,环比0增长,同比增长5.3%,主要也是欧元下跌抵消了增长。
意大利一季度GDP是5200亿美元,环比下降了0.2%,同比增长5.8%,其实也不差,欧盟预计2022年全年意大利增长2.4%,2023年增长1.9%。
西班牙一季度GDP是3564亿美元,环比增长0.3%,同比增长6.4%,也还不错。
注意上文说的2022年一季度环比,指的是跟2021年第四季度比较,同比,指的是跟2021年第一季度比较,德国同比4%、英国同比8.7%、法国同比5.3%、意呆利同比5.8%、西班牙同比6.4%,说明欧洲经济暂时相当可观。
再来看亚洲。
韩国一季度GDP是4445亿美元,压制西班牙,接近意呆利,环比增长0.7%,同比增长3.1%,中国广东省第一季度是2.8万亿人民币,跟韩国体量相近,但韩国人口只有广东省的40%,土地面积只有广东省的60%,韩国还是比广东略强。
日本一季度GDP是11601亿美元,同比下降了8.9%,环比下降1%,跟前面的国家相比较,数据相当不好看,主要还是日元贬值造成的。
日元贬得这么厉害,主要是日本是出口型国家,需要向别的国家大量购买能源原材料,加上美联储加息共同造成的,日本自己也愿意贬值以增加出口。
总体上来看,日本经济已经见顶,就算有大量海外投资,日本也只是如何衰落、衰落速度是快是慢的问题,日元贬值也是整体趋势。
印度到发稿时还没有公布第一季度经济数据,效率真是慢得可以,IMF预估是8100亿美元,全年达3.5万亿美元,受益于美国围堵中国,印度2022年全年增长有望达到8.2%,增速领跑全球。
不过印度的服务业占GDP的50%,农业占20%,工业仅占25%,在工业数据上调之前,印度的天花板不高,印度能不能真的追上来,要看他们国家的内部改革能不能搞定。
大家很关心的越南,第一季度GDP达到921亿美元,同比增长5%,环比数据不明,越南确实进出口数据很高,达到了1763亿美元,搞得大家很紧张,但越南贸易顺差很低,一季度只有8亿美元顺差,就是左手倒右手,把原材料运到越南,加工一下又运出去,挣一点可怜的加工费。
越南一季度出口885亿美元,外资出口又占到了653亿美元,内资还占不到三成,抗风险能力低,产业还十分脆弱。
短期内,越南得益于加工产业的转移,以及美国对中国的围堵,IMF预计2022年越南经济将增长6%,部分投资机构认为越南增长达8%。
最后,重点说下中国和美国。
美国一季度GDP是5.98万亿美元,同比上升了4.3%,环比下降1.4%,整体数据不错,中间夹杂着两个痛苦的信息,一是美债破了30万亿美元大关,另一个是通胀持续突破8%。
美国的危机本来是在2020年5月就要爆,当时美股出现了几次熔断,但美国开始拿出地球霸主的无赖姿态,开始搞无限QE,延缓了危机的发生,活生生拖成了慢性病,拖到了今天的大通胀。
中国一季度GDP则是4.2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8%,环比增长1.3%。
中国现在各产业,并不是网络上危言耸听的“除了发国难财的都倒闭了”这种论调,而是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一部分是核心制造业发展红火,一部分是消费不振与防疫封城带来的部分行业崩塌,根据我自己在全国的走访,一边是军工、化工、新能源汽车等高速发展,恨不得24小时不间断生产,另一边是房地产、电影、餐饮、旅游直接崩盘,大多数则如互联网行业,对未来预期降低,将一切非核心部门砍断,直接裁员准备过冬。但马上又有1000万大学生毕业。
按东方财富统计,到4月30日,今年A股4650家公司中有1697家在裁员,总裁员人数达到了90万人。
房地产这边直接从业人员1500万,上下游相关1500万,建筑行业4000万人,加起来7000万人相关的产业,据业内人士估计,失业人员可能已达千万。
房地产又跟各地方政府的收入紧密相关,但今年一季度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让出收入1.1958万亿元,同比下降了27.4%,全国流拍和撤牌地块数量达到了836宗,流拍撤牌率为23.5%。
而一季度卖地收入占地方财政36%,占全国税收22.79%,占全国财政的19.27%。
在去年,杭州和佛山土地财政依赖度达到了140%,南京、武汉、广州、西安、贵阳、南宁等城市超过了100%,现在土地卖不出去,没有人盖房子,能直接影响地方财政40-50%,直接影响到给各级部门发工资了。
而且房子也卖不出去了。
2022年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额下降了20%,销售面积下降了13%,各地方政府才给原来的限购政策松绑。
突然之间,大家都不敢买房了,小心翼翼地观望疫情几时结束,使土地财政一时难以循环。
汽车方面,1-3月长安汽车卖了65万辆,同比增长1.6%;上汽大众卖了33万辆,同比增长33%;比亚迪卖了29万辆,同比增长179%;吉利卖了32万辆,同比下降2.6%;长城汽车卖了28.3万辆,同比下降16%;广汽丰田卖了25万辆,同比增长23%;上汽通用卖了27.4万辆,同比下跌18%;广汽本田卖了21万辆,同比增长16%;东风日产卖了24万辆,下降16%。
整个一季度汽车销量是650.9万辆,同比增长0.2%,这时候还一切正常。
到四月时,中国汽车销售确实出现了断崖式下跌,产量仅120.5万辆,销量仅118万辆,几近腰斩,但这是上海和长春等疫情造成的开工供应不足,造成的特殊情况,5月因上海长春复工,会缓慢止跌回升,预计最终销量会回到130万辆。
汽车产业会在6月开始逐步回暖,回到200多万辆的月销售成绩,但今年很难达到去年2630万辆的世界纪录。
在疫情刚发生的前两年,我们得益于强大的制造业,吃了两年红利,但现在世界各国都放开了管控,生产逐渐回到正常,都跑来抢订单了,而我们暂时还处在动态清零阶段,封城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关系到大量平民就业的行业,遭遇到连年亏损,民众为了自保,不敢放开手脚消费。
从餐饮、旅游、房地产行业开始的紧张情绪蔓延到了其他行业,我身边几家制造业老板,银行贷款都快还不上了。
加上美国对我们的金融战已经开始,后面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有大概率要回到港股上市的可能,互联网企业和新能源车企拿不到更多的钱,只能把一些非核心部门裁掉自保,所以最近才有这一波连续美团、阿里、腾讯、京东裁员,小鹏、理想毁约应届生,甚至都影响白酒行业,连江小白都开始大量裁员。
这一切的内因是消费不振,消费不振又缘于长年疫情打击下,造成部分经济领域的崩塌,大家对未来不敢高估,害怕失业,只能省着点花钱。
只有尽可能地让民众有安全感、敢花钱,才能提振消费市场。
美国同样陷入了两难境地。
当初无限QE疯狂印钱、给民众免费发钱,再加上俄乌冲突、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不断制裁各企业硬生生打断供应链,造成了今天四十年以来最严重的通胀。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2020年能用无限QE救活五次熔断,2022年就得生吞下通胀还债。
当然啦,美国家底厚,现在的这个通胀也没有到要命的程度,比起一年前,美国服装价格同比上涨6.6%、食品价格同比上涨8.6%、电价同比上涨9%,想起我们当年的价格闯关,这个涨价还谈不上致命。
有小部分涨得特别凶的,在美国的华人博主就去超市拿价格标签出来给大家秀一下,说涨了三四倍啦,活不下去啦,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民众的成就感,事实上美国离物价上涨逼得活不下去还远着呢。
一个拿着全球资源供养他们的国家,还不至于就这么点通货膨胀立马崩溃。
但也不能天天涨、月月涨啊,去年12月同比CPI涨到7%,今年1月7.5%,2月7.9%,3月8.5%,4月8.3%,我灯塔国不要面子的吗?每个月都要在世界人民面前被打脸,再说涨个好几年,还是会出问题啊。
美联储天天跟哄小孩一样说是“暂时性通胀”,这都暂时了一年多了吧,暂时性这词不好使了,得换文案,市场不好哄了。
要控制通胀,那就只能加息,而且只有拉到5%,拉爆它,才能把通胀干下去。
但也不敢这么拉,基准利率一拉上来,股市马上爆炸,分分钟死给你看,中期选举咱也别指望了。
那如果不搞定通胀,接下去的剧本还是经济危机,纳斯达克都从2021年11月的15000跌到今天的11000了。
横竖好像都是个死字,只是快点死和慢慢死的区别。
那怎么破局呢?
其实每一次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写在美国历史书里。
美国历史上只有两种方法解决通胀,一种是通过科技革命,提高生产力来解决,另一种就是对外转嫁矛盾,通过对外部收割来解决。
顺便说一句,其实经济问题的解决历来都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我们历史课本里说,罗斯福通过大基建计划解决了大萧条,其实不是,他搞的大基建计划希特勒也在搞,大基建只是延缓了经济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还是战争。
但大基建可以缓冲危机的法子各国都学会了,后面无论哪个国家经济出问题,这个国家就搞大基建,但是大基建也不是你想搞就能搞的,国家治理水平到达一定高度才可以上这个方案。
继续说通胀,一战和二战这种战争时期的通胀,是随着战争结束化解的,但是从1973年开始,因为美国支持以色列搞中东,欧佩克拉着小手涨油价,好死不死碰到伊朗革命,引发了一次大通胀。
这次通胀从尼克松到福特到卡特,历经三任总统,到1980年,美国通胀达到了惊人的14%,比今天可怕多了,历史他老人家什么场面没见过?现在这8%的通胀算个毛。
1980年平息这场大通胀的,表面上是美联储豁出去了,咬咬牙将利率提高到了历史上最高的20%,这个数据极其惊人,因为美联储利率在美国二战后,大部分时间维持在2%以内,美联储自己也没这么嗑过药,也怕嗑出什么毛病来。
那利率到达20%以后,美国通胀就停止了吗?
并没有,美国通胀事实上直到1982年才解决,当年将CPI压到了6.1%,1983年压到了3.2%。
真正压死通胀的,是前文提到的生产力大发展和对外收割。
1980年美国军方扔给市场的计算机技术,刚好发生大爆炸,IBM、微软等各种牛逼哄哄的公司崛起,极大提升了生产力,同时1985年签署广场协议,收割了日本一波,才将大通胀摁死。
现在有部分观点说广场协议没有收割日本,日本是故意的什么的,并说当年德国也签了协议德国就好端端的,这是错误的认知,德国当年是有整个欧洲做缓冲所以能挺过来,日本没有这么大的靠山,日本就是被收割的对象。
也是这一次被狠狠打击后,日本陆续加大了海外投资。
到了1990年代,美国又逢着三件喜事,一是中国转舵驶向了西方世界,打开国门,天量廉价劳动力为西方人做衣服做鞋,使他们获取到了廉价工业品,全球生产成本压到最低;二是苏联解体,英美为主的西方世界美滋滋地分食了大量财富;三是互联网产业又接着IT产业大爆炸,引发又一轮科技革命,美国经济如火如荼。
1990年代是西方世界最黄金的时代,那时候中国国企大下岗,东欧和俄罗斯的年轻姑娘做牛做马也要去西欧,阿拉伯人拉垮不堪,被犹太人在中东步步紧逼,日本经济停滞,韩国求他们分一杯半导体的残羹,朝鲜直接就崩盘了,机器烂在仓库里,石油化肥都没有,导致了大饥荒。
1990年代是什么世界?是全世界大部分知识分子都跪下的世界,是绝大部分国家抢着给美国磕头的世界,每个国家的人都在反思自己民族有什么问题,一定是黄河文明或者两河文明本身有错,密西西比河才是人间正统啊。
克林顿是美国历史上最幸运、最幸福的总统,上台之时,环顾天下,谁还是我美利坚的敌手?老子连巨额财政赤字都消灭了,甚至出现了盈余,老子的F22天下无敌,航母纵横四海。
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
那个看起来又土又穷的中国,接住第四轮工业转移后,突然就不撒手,三十年时间,一步一步搞起了工业升级,居然敢抱着美国的大腿,有样学样搞起了互联网革命,成为除了美国以外,唯一完成互联网基建的大国,而被欺负了三十年的俄罗斯,在做了二十年舔狗后,终于心灰意冷,在被一步步紧逼到没有退路后,在乌克兰开启了21世纪第一场大规模战争。
美国自己这边,聪明人都不再去工厂上班,专注从金融市场赚钱,次一点也要做个律师挣诉讼费,致使美国越来越空心化,国家财富都被股市和房地产绑定,美国内部产生了严重的社会撕裂问题。
然后,久违的大通胀又来了。
历史他老人家什么场面没见过?历史自有历史的定数。
但是这一次,没有生产力大发展了,互联网到头了,新能源车搞得最好的是中国,你难道指望元宇宙带动科技革命?
那就只有对外收割一条路了。
但是这一次,不好割啊。
我们看拜登这一次在亚洲搞的这个鬼“印太经济框架”,13个国家刚好构成一个包围结构,将中国围在中间,活脱脱当年冷战时期包围苏联的高端复刻版。
我看了许多分析印太经济框架必败的理论,我觉得都没说到重点。
当年苏联为什么失败?是因为苏联没有跟中国保持常年盟友关系,而是想在中国驻军,惹怒了中国,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支柱。
苏联将他领土内的资源全部配置后,其人口规模和战略潜力只能维持他到那个高度,他只能将资源倾斜到重工业,他没有那么多的港口和劳动力去维持低利润的轻工业,这个历史任务,本来就应该让中国来做。
苏联是一瘸一拐发展起来的,没有中国跟他形成互补,他斗不过美国。
而今天的中俄,是深深绑定在一起的,两国在经济、能源、战略纵深、意识形态上大致处于同盟状态,双方刚好互补,俄罗斯又被逼到生死一线,他们也需要中国。
这个世界是中美俄三国争霸,世界只有这三个国家拥有这么多的人口和资源可以问鼎天下,中美联手,则苏联亡,中俄联手,则美国亡。
只要中俄同盟的基本盘在,我们就处于不败之地,就可以继续快速发展军工,东收台湾,西讨盎撒。
你跟他们讲道理,说台湾是中华民族的内政,他们是不会听的,他们说他们在维护自由民主世界,你要跟他说我有多少架歼20、多少艘核动力航母跟潜艇、多少东风快递,他们马上就听得懂了,说这确实是中华民族的内政。
时势不同了,当年北约围苏联成功,是苏联不跟中国联手,最后还促成中美短暂的合作,但今天印太经济框架必死无疑,因为中俄已经站在了一起对抗美国,天下三强,二强联手者胜,印太经济框架永远只能是冷战的高仿货,最多就是个超A。
中国和美国现在都很难,但双方都还没有动核心利益,中国和美国都还有时间,慢慢想清楚后面该怎么走。
对于美国来说,想要解决通胀问题,就只有外部收割一条路了,但中俄两国,好像都割不动的样子。
如果美国一定要割中俄,就有引爆三战的危险,如果美国不想搞得这么激烈,他可以狞笑着转过头,扑向欧盟和日本。
反正又不是头一回这么干了,反正俄乌冲突本来就在放欧盟的血,又不是下不了手是不?
历史他老人家什么场面没见过?
历史他老人家,自有他老人家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