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有一个长盛不衰的热门话题,非常容易让人血压升高:35岁有房有车有1000万现金,可以辞职养老了吗?

如果是选择题,答案也许很简单:当然可以啊,只要你别把这笔钱随意拿去炒股或创业。吃吃喝喝50年,跳个舞打个麻将,能花几个钱?

但如果是思考题,答案就需要往终极意义上去推导了。



图/网络


从物质上看也许足够了;可是从生活内容上说,其实非常棘手。也许连对象还没有的35岁的你,真的知道如何体面有趣地度过一段长达数十年的“美(tiao)好(zhan)岁月”吗?

迷雾一般的未来


查阅网上对这一题的各种高赞回答,包括知乎在内,我惊奇地发现,99%的回答都是围绕这1000万应该如何花的。

大家热烈地组织逻辑,严肃地缜密讨论,聚焦这笔钱从35岁撑到90岁甚至100岁够不够。看来很多人都有严重的“资金不密集恐惧症”。但却真的少有人给出一个事关养老生活内容的有趣或有建设性的答案:如此漫长的下半场,这场球应该怎么踢?

环球旅游?酒池肉林?闭关参禅?都太小众了,而且连过数十年而不腻,也太扯了。

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尚在为当下的温饱和家人打拼,养老的未来还太远,要么从来没有想象,要么不敢想象。

还有一些人,倒是在为20年后规划了,但能想到的,也无非是按父母辈的生活轨迹或当下生活模式的延长线,来为未来绘制模型:白天打麻将,晚上广场舞,围着灶台转,抽空带孩子。



▲电视剧《都挺好》(图/视频截图)


不然呢?老人嘛,还能翻出什么花来呢?或者去老年大学报个班?

真正好的生活,也许是根本看不出你在养老

这些想象或者规划,如果已经穷尽了你对养老生活的可能性,其实十分悲哀,甚至比没有足够的钱养老还要悲哀。

我绝不否认好的经济条件是养老的基础,经费不够就奢谈养老品质,无异于空言“何不食肉糜”的疏阔和虚幻。但这里想讨论的是跳过钱这个话题,假如你是一位已有足够经济基础的中青年才俊,你打算如何开启自己的下半生?难道,钱到位了,高品质的养老生活就自然会从天而降吗?

作为一个长期主义者、痴迷规划设计的处女座、下象棋从来要思考三步以外的街头高手、因工作关系经常和各种老人相处的90后,我思考如何度过30年不工作人生这一话题已经很久了。是货真价实的——“这届年轻人还没有对象,已经开始考虑养老”中的一员。

但是,我还没有固定答案。

不过,很幸运,我观察过一些有趣老人的有趣生活,也长达10年之久。从他们身上,我发现了一个隐秘答案:真正好的养老生活,就是看不出你在养老。

人生最有趣的三分之一,值得好好规划


这里想讲几位老年朋友的小故事,也许从他们的经历中,能为筹划一个更有趣的未来而提供思路。

毕竟,60岁后的时间,占据了我们人生中近20-30年的岁月。经历了儿童期的懵懂,少年时的苦闷,壮年后无休止的辛劳,终于有大把的为自己而活的岁月,怎么能不好好设想呢?

我的这几位经常接触的朋友,生活在位于上海的复星星堡中环养老社区。这个社区入住了270余名老人。这些人,在我看来,基本都是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两方面都有较强积累的“优秀长者”。但即使在这些优秀人扎堆的地方,我的这几位朋友,都依然能有出众的耀眼光环,让人印象深刻。



图/网络


第一位是茅先生,他的生活,很酷地围绕“车”展开,是一位圈子里很知名的“赛车迷”。

这个养老社区把茅老从生活琐事的枷锁中解放出来,生活起居和一日三餐无需操心,所以茅老把自己年轻时候未曾实现的车手梦,居然完全释放了。不仅常去专业赛车场看比赛,他还加入了自驾游俱乐部,结识了许多年轻车迷,在圈子里被亲切地称为“老爷子”。“老爷子”每个月有时甚至会开车出游10次以上,很多名山大川都是自己开车去兜风。我觉得酷爱赛车题材的韩寒导演,其实可以拍一部以茅老为雏形的老年版的《飞驰人生》。

也许有人要问了,“老年飞驰”很难吗?开车也许不难,但更多难在执意去做,坚持去做。尤其是,茅先生已经年逾八旬。茅老说:“有些人上了年纪会害怕去尝试一些事,就像我这个年纪还开车这事,很多人不理解。但我不服老!我要生活充满快乐!”

茅老,是把兴趣活成人生主题的“坚持者”。也在复星星堡生活的另一位徐先生,则可以用“实现人生完满”的高度来概括其生活,勇气前所未有。比如,挑战和尝试连年轻时候都从未体验过的各种高难度项目。

这位徐老,在众多活力长者们中间,身体状况也许不是最出色的,但好奇心和开放活力,绝对是数一数二。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70岁时参加高空跳伞。

我们常看到国外一些高龄老人跳伞或者开飞机的新闻,但在国内勇于尝鲜的,徐老是其中一个先驱者。徐老这样说:“我站上去的那一刻,同行的伙伴们都十分担心,但我很想完成这项不可思议的挑战,这样的活动不该仅仅是年轻人的专利”。跳伞还是热身,后面徐老又做了“感觉兴奋的同时又觉得很不可思议” 的事,包括90岁起还连续两年“出国度假旅游”。

两位老人,都是典型的“不晚论”的践行者,虽然是岁月的长者,但更是心未老的活力少年。所以我觉得,好的养老生活规划,应该是拥有这些不可或缺的元素:创新,好奇,兴趣,以及三个字“不太晚”。

60岁后,不是衰退,而是继续生长

有时候,互联网游戏是人们现实焦虑的投射。

最近有一款叫做《退休模拟器》的游戏特别火。这个游戏的主旨,是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示中老年人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但你在游戏中会发现,有的老人,为了帮孙辈买学区房,退休了也要打工攒钱;有的老人,被迫在医院和家门口来回奔波。游戏也反映了很多人养老生活的沉重和无奈。

我觉得,对正当壮年的70后80后年轻人来说,提前做好未来规划,是破解未来养老压力的重要途径。

不久前,清华大学的一份《国人养老准备报告》就显示,居然有超七成“90后”开始考虑养老,“80后”“70后”养老需求更迫切,相应比例高达80%和85%。



▲报告中关于“受访者是否规划过退休生活”的调查结果(图/网络)

但是,虽然大部分受访者都有退休规划意识,但真正付诸行动的只有15.9%,有完整规划的则只有1.4%。造成差距的原因不仅仅是公众行动力差,更多的是不知道怎么做。

其实,养老规划的起点,首先是认知层面的转变。传统观念认为“老化是一个衰退的过程”。精彩的养老生活,首先要打破一成不变的晚年生活模式,深挖自己的个性需求,消除孤独、无助和无聊这三大健康杀手。“变老”不应该是一个充满不安全感的过程,而应该是一种享受。

我从复星星堡养老社区这几位“新青年”的案例中,感受到的就是这样一种强调“生命意义旨在持续成长”的理念,放下对年龄增长的执念,开启“不断的持续成长”的第二人生,绽放生命的另一种可能。或者用一种更加浅显的解释:60岁,只是开启人生的“度假村模式”,他们坚持不断成长,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



图/网络


当然,生活不能悬挂在高高的天上,追求新人生的美丽设想再好,也需要有靠谱的养老配套服务的支撑。比如今年春天一些城市遭遇疫情期间,养老社区的运营管理服务和感染安全防范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比如位于宁波的星健兰亭,就获得全球首家DNV MYCARE 三级认证,这也是全康养领域养老机构最高级别。无数养老机构和服务之间的水平差异,这个时候就得到凸显。

事实上,好的养老服务总是供不应求。北师大2019年公布的一项报告中显示,我国仅养老护理人才的缺口规模,就达到500万人之巨。寻找到合适的高品质活力养老社区,享受持续全程照料型养老服务,的确是老年生活能够腾飞的重要保障。当然,如何在茫茫大海中找到这样合适的硬件,也需要提前规划。

毕竟,如果只是信仰车到山前必有路,或者存着临时抱佛脚的心态,等退休养老这一刻真的到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未来生活,也许就和曾经缺少规划的求学和工作生涯一样,大概率也是随波逐流、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