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庆余年2》在万众期待之中降临,却沦为了一部烂梗大全?

撰文丨连清川

2024年5月16日,《庆余年2》在暌违5年之后重返腾讯视频,可谓是万众期待,盛况空前。

不过,它实在有点生不逢时。

就在同一时间,《歌手2024》两位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外国歌手大杀四方,把内娱逼入绝境,一下子承包了几乎所有的娱乐热搜,于是《庆余年2》显得颇为冷清,热度寥寥。

不过,问题可能还不在于撞档,而在于剧本身实在不尽人意。即便是原著忠粉,在各大平台上也颇有微词。豆瓣上第一季评分7.9,而第二季迄今为止已降到7.1,看趋势可能还会继续下行。

在我看来,它真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随着情节深入,剧作价值观在古代与现代之中反复横跳,整体观念稀烂,剧本的结构混乱,人物越来越毫无逻辑,而整体的结构越来越难以自圆其说,逐渐演变成了纠结在古代与现代、西式与中式的价值观冲突之中,成了一部烂梗大全。

01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我一个字原著都没有看过,所以对于网络小说作家猫腻的原著《庆余年》实在没有发言权,也无从比较。

剧版《庆余年》第一季完整看过,第二季已看到最新的28集,因此我所有的吐槽都针对剧版而发。

但既然挂着猫腻原著的名头,那么自然原著也是难逃其咎的了。

说实话,看第一季的时候,我还是颇感惊艳的。

剧版的出产设置,就已然把整部剧的主旨说得清楚。在老师与学生对话中,学生提出要用现代思维来理解古代文学,遭到老师驳斥,因此他写了《庆余年》这部奇幻小说,要说明他的研究思路。

故而,故事的设计,在于一个现代人的灵魂,被附着在一个婴儿的身上,出现在一个冰川期之后重新发展的人类社会之中。这个人类社会循环发展至封建社会。

当这个婴儿(也就是故事主人翁范闲)长大之后来到大庆帝国京都,才发现原来她的母亲叶轻眉也是一个在封建社会中苏醒的现代人,在帝国历史中举足轻重,并且留下了一块颇为现代思想的石碑。他的重生任务,就是要用现代思想,去变革这个轮回之后的封建帝国大庆。

这的确是一个颇有意味的故事设计。如何在前现代社会之中,以自由平等博爱(叶轻眉石碑的简要概括)的思维,来改造封建王朝,其中人与人的碰撞,制度与制度之间的龃龉,现代技术与工业的冲击,可以造就无数精彩情节。

这样的故事结构确实是一个颇具野心的大框架,也有着贯穿古今的思想意涵,无非就是看如何用情节与细节进行合理的逻辑结构。

第一季大致合格地完成了大框架的情节铺设,范闲进入京都,发现封建王朝的种种弊病,并且现象丛生,但也崭露头角。

第二季应当开始展开的,便是范闲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旧王朝之中,楔入现代思维,并且进行合理改造。

但是第二季从第一集开始,画风就变得诡异起来。

原本,这个重生结构的核心矛盾,在于在古代等级制与现代自由平等博爱之间的思维冲突,关隘就在于看范闲如何破解旧制度。

一直到第28集为止,整剧都陷落在无休止的权力斗争与宫廷斗争中。太子与二王子之间的皇位之争,庆帝在王子之间玩的平衡术,以及庆帝独裁权力与大臣治理权力之间的争夺,以及范闲与以上所有邪恶势力之间的斗争。

于是一场现代与古代之间的冲突,又演变成了一场宫斗剧,与以往我们所看到的《康熙王朝》、《汉武大帝》、《甄嬛传》和《延禧攻略》没有什么不同。

02

在中国的古装剧中,历史全是宫斗,变革全靠阴谋。

中国的传统历史剧在全世界都以擅长宫斗剧而闻名,此类影视作品可谓汗牛充栋,毕竟我们的史书之中也的确都写满了宫廷斗争。

但若是如此,一个现代人穿越到旧王朝中去裹什么乱?范闲完全浪费了旧王朝中的新灵魂,而新旧人类也都彻底地浪费了一次重生的变革机会。

这么看来,老师反对学生以现代思维思考古代文学,的确有着非常充足的理由。因为现代人并没有能力理解古代人、政治与制度的环境因素,因此也就根本无从从文本意义本身,切入到时代意义。

过去几十年中外学术界就在声嘶力竭呼吁“读原典”,以求返回经典文本的原初意义,才能寻找到古典哲学与文学的本源涵义,更加准确地理解原典的真正意义,也就是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中国历史与文学的时代涵义。

但《庆余年2》价值观稀烂的地方还不仅仅在于如此,而是它比那些古装剧还要更加返祖地塑造了一个已然过时的社会观念:在过去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人们通过小说、文赋与诗词,一直在期待海晏河清,中国出了个包青天。

成功的人物形象包括了康熙、雍正这样的皇帝,聪明机慧的大臣比如包拯、刘罗锅和纪晓岚。现在,范闲以现代人之思维与知识,构筑了一个来自现代的包青天。

一个现代人,重生在旧社会中,用现代知识搞权斗?什么逼良为娼、草菅人命、贪腐巨蠹、科场舞弊,哪个情节不曾在传统历史剧中出现?

一个现代的重生剧,竟然活生生地变成了在旧王朝中无休止的宫斗与权斗,这里的创新与创意在哪里?无非就是把从前的传统历史剧拿过故事重新包装一下换个“重生剧”的新羊头而已。

《庆余年2》就是这样,是以往中国的传统历史剧、青天剧、武侠剧、西方的奇幻剧的一个大杂烩,汇聚了曾经以各种方式表达过的烂梗大全。

我听说,中国的知识分子中有很多人喜欢《庆余年》的原著作品,因而也爱屋及乌喜欢剧版。

我猜想或许的确现实太过令人失望,知识分子一腔现代自由平等博爱的大义无从抒发,于是逮到碗里的都是菜,连一部奇幻作品,都成为了他们的安慰奶嘴。

03

客观地说,《庆余年》第一季第二季既然是出于一本小说的结构设计,也就当然具有明确的连贯性,从本质上说,它就是由一个爽剧小说到爽剧剧集的模式。

范闲正是印证了所谓的“出道即高峰”,他的人生就是一路开挂,过关斩将。

他为什么能够成为所有民间和学子景仰的“小范大人”,并且成为了变革大庆王朝的力量?

从剧本的角度上说,我们看见的是他带着现代的思维方式,为了伸张一个小小的侍卫的生命,不惜一切代价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作为一个文学研究者,他能够背诵从古至今的许多古诗词,技惊四座,成为了诗仙;甚至他还拥有叶轻眉留下的现代化武器,到现在为止仍然用途不明的狙击步枪。

但从剧情发展的角度上看,这些都不是决定性因素,而真正的核心性元素是网友所总结的:“五爹联盟”。

他不仅仅拥有一个惊世骇俗的叶轻眉作为他娘,而他之所以能够真正一路开挂的原因是他的五个爹:亲父庆帝,名义养父范建,实际养父机器人五竹,以及精神养父陈萍萍。其实还有一个爹:岳父林若甫。

所以他一路宣称自己要建立与庆帝为核心所构建的等级秩序,建立平等世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因为自己的“五爹联盟”所给他构建的,在整个当时的社会中无与伦比的特权,随意打破秩序和规则,而从来无需担负什么责任,接受什么律法。

这其实是比等级社会秩序还要可怕的一种价值理念:血统论。所有的爹对于他忠心耿耿,铺路架桥的原因,是因为他娘是一个伟大人物。

他的一切思维和技能其实都退化成为了一个非常模糊的背景,甚或无关紧要;他的一切所作所为所能建立的,更加都无非是在他所经过的路上,以他自己的非凡特权所能够扫清的一切。

他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欲望,更加没有结构,去建立一个真正能够让自由平等博爱得以实现的现代体制。

他口中的公平、公义与平等,也都不过是他依靠自己的权力任意行政的借口而已。

他既不尊重现有的秩序,也不建立未来秩序。

这就是爽剧模式的逻辑,把一切都简单化,只要一个似是而非的结果。

事实上,还有一个在整个剧中看着就让人非常不适的背景,所有的女性角色在其中,都是毫无存在价值的花瓶。

林婉儿是一个纯粹的只有郎才女貌作用的妻子,负责给范闲情绪价值;宫中的太后嫔妃,要么恶毒,要么愚笨;看上去似乎正在被范闲培养成现代女性的妹妹范若若,最终也不过沦为为他保驾护航的新一代侍卫。

这个剧到底在构筑什么价值观?说真的,还不如你老老实实写一个金庸那个时代风靡一时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这种朴素的正义价值观,那些号称“大侠”的人,都谈不上什么具有改变社会与时代的雷霆手段,但是好歹能够以符合当时价值观的模式,在民间能够做一些纠偏行善的好事。

我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把国产文艺与同时代的国际文艺做一些比较。譬如权游,譬如哈利波特系列,甚或譬如漫威宇宙。

这些作品或高明或平庸,但是他们努力去展示的,依然是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权力背后的人性复杂,宇宙战争的波澜壮阔,或者奇幻世界的光怪陆离……

自由平等博爱是嵌入在整个国际影视中不可颠仆的背景,无论具有多么大的神力,个体的力量与个体的挣扎,才是他们想要改变世界不可逾越的鸿沟。

虽然我还没有看到《庆余年2》结尾,但是大致能够猜出个八九分来。最终的大Boss肯定是那个挑动一切纷争的庆帝,而最终改变世界的,当然就是范闲这个拥有现代力量的个人,所有一切体制性的缺陷在一夜间一扫而空,海晏河清,万事大吉。

这就是我们的爽剧:我们永远在期待一个空前绝后的包青天的出现,扫清的是一个恶棍所建立的罪恶世界。

这也是我们的悲剧。因为这样的模式我们在以往历史中早就见证过无数次了,一个包青天的出现,永远所建立的,是另外一个庆帝的旧王朝而已。

所以,这个科幻故事到最后的价值体系就非常可笑了。但这就是我们所喜欢的爽剧模式的必然模式:把所有的一切复杂的社会体系简单化,并且仰赖于一种凌驾于一切之上的神秘力量来解决所有问题,从而忽略掉一个社会的健康与进步,有赖于艰辛与缓慢的渐进积累,并且它实实在在依赖于每个个体的艰苦卓绝的抗争。

流行的文艺与当下的社会心态之间,永远有着无法割舍的现实关系。我们沉陷在现实社会的泥淖中无从逃脱,甚或加速下滑。

但是我们并不想知道,也不想努力去改变它背后深层的体系,而始终在期待,或者自己有个“五爹联盟”,从此人生开挂;或者别人有一个“五爹联盟”,从天而降,建立天国。

为什么《庆余年2》在万众期待之中降临,终于沦为了一部烂梗大全?

因为我们就生活在一个烂梗中,不断重复过往。所以,我们只配看到一部烂梗文艺,过一种烂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