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5月的外交重头戏放在亚洲,5月12日召开美国东盟峰会;5月20日,拜登总统开始访问韩日,并进行四国安全对话领导人会谈。毫无疑问,这一连串活动都针对中国,中国是美国此次亚洲外交的不在场主角。


美国利用“朋友圈”围堵中国?(资料图片)

自中国成为美国头号战略对手后,华盛顿的全球战略部署就围绕中国展开。但是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前,华盛顿并没有找到一个有力杠杆来围堵中国。虽然拜登上台后强化同盟友的关系,可除了英、澳或许还加上日本,华盛顿最重要的大西洋盟友——欧盟,尽管在香港新疆等中国人权问题上配合美国,然而要欧盟中的多数国家跟着反中,还是火候未到。东盟就更别提,它是美国对华战略关键但却缺失的一角。

俄乌战争为美国构建对华O型包围圈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华盛顿清楚,要对付中国这种人口众多、经济体量正在接近自己、军事也日益现代化,可政治体制截然不同的国家,仅靠自己和核心盟友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说服尽可能多的国家,围堵中国,让中国无处突破,才有可能打败它。这个对中国的O型包围圈,如果没有发生俄乌战争,几乎不可能建成,因为漏洞太多。

俄乌战争让美盟友和那些对中国有敌意或者害怕中国的国家,加强了对华盛顿军事保护的需求,希望和美建立更紧密关系。欧美因俄乌战争弥合了之前的分歧,变得空前团结,北约也从“脑死亡”状态复活,而且不仅继续东扩,逼近俄罗斯,还雄心勃勃要成为一个全球军事组织,将触角伸向亚洲乃至台海。在东亚,美日同盟因此更坚固,韩国也会在尹锡悦时期倒向美国,而台湾更坚定地站在对抗大陆的第一线。东盟十国虽然和中国的经济联系密切,可也迫切需要引入美国的力量来平衡中国在本区域的影响力,特别是那些同中国有领土争议的国家,都希望扩大同美国的军事合作,甚至美国的军事保护。南亚的印度,尽管在俄罗斯的问题上和美国不同调,但在抗中上是美国可以利用的合作力量。再加上澳洲和英国这两个美国最铁杆的反华伙伴,如果用一根线将上述地区的国家串起来,便构成了对华C型包围圈。

C上的缺口

但这个包围圈留下了一个大缺口,就是俄罗斯和中亚、中东地区。这块区域广阔,和中国的从东北到西北的整个北方连接,是麦金德世界岛理论的心脏地带。打通了这个区域,中国就有辽阔的腹地,战略纵深向外延展。美国在撤出阿富汗以及减少对中东产油国的石油采购后,这个地区就逐渐变成俄国的势力范围,中国近年来也加大了对该地区的渗透,以中俄为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和俄国主导的欧亚联盟,大本营都在这里。美国要想不留下缺口,就必须将C型包围圈画圆,变成O型包围圈。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让美国补上这个缺口的几率大增。俄乌战争前,美国战略界也想过联俄抗中,策动俄国疏远中国,虽然成功的概率不高,但要俄罗斯和中国保持一定距离是可能的。战争发生后,联俄抗中更不可能了,然而,美国可以借此削弱乃至打垮俄罗斯。一旦俄罗斯被乌克兰战场拖住并遭受西方持续制裁,就算没有打垮它也会使其国力严重削弱,当然最好的结果是普京被俄罗斯人民用不论什么方式赶下台,莫斯科成立一个亲西方的政府,经历一次再民主化,中俄联盟也就不攻自破。

无论哪种结果,俄罗斯的力量被削弱后,它就无法支配中亚和中东,那些原来依赖俄保护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以及中东一些国家,就有可能转投美国,美国的力量就可以再次支配该地区,甚至伊朗亦有可能改善同美关系。从这个角度说,美国在俄乌战争爆发后和盟友源源不断在军事上支援乌克兰,并不只是为了惩罚俄罗斯的侵略行为,亦有从抗中这个大战略出发的考量。俄罗斯如果没有实力挑战西方,中国独木难支,中亚和中东很有可能发生骨牌效应,美国就合上了对华包围网。此乃华盛顿的全球战略。

美国无法拉拢东盟抗中

不过,中国也不会坐以待毙,等着华盛顿O型包围圈合拢。北京最有可能打破美国O型包围圈的,还是在该包围网的两个薄弱环节下手,即东南亚和韩国、俄罗斯和中亚及中东。东盟十国是华盛顿最难搞定的区域,也是北京最容易突破的地方,原因在于,它现在的繁荣和发展机会是本区域的和平以及与中国密切的贸易往来带来的。东盟明白,虽然它们的安全仍需靠美国,但如果要它们选边,追随华盛顿抗中,和中国的关系就会变得紧张,本区域几十年的和平局面很可能不复存在,发展的机会亦会丧失。

 

尽管东盟中的多国和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有着领土争议,但双方都努力避免使争议影响双边关系和发展大局。华盛顿当然可以在南海问题上鼓动菲律宾和越南等和中国作对,然而一旦这种对抗影响到东盟的整体利益,必会引起东盟非南海声索国的介入,这些国家未必会支持菲越等对抗中国。东盟的对外决策奉行全体一致规则,只要一个国家反对,就形成不了决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东盟认识到,只有十国结成一个整体,对外才有力量,否则,以东盟单个国家的实力,根本不足以抵抗外部强权。而在十国中,像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甚至新加坡都同中国关系深厚。即使越南,由其国家体制决定,亦不可能对抗中国。在极端情况下,能够跟随美国反中的国家,也许只有菲律宾,或再加上新加坡。

美国东盟峰会本来是在3月举行的,但东盟主席国柬埔寨以多数国家领导人走不脱为由将会议推迟到5月。然而就是这样,据说仍有缅、泰、菲三国领导人可能不会与会。柬埔寨也抱怨,如果华盛顿重视东盟,应该还要同各国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谈。最能说明东盟态度的,是5月4日,柬埔寨、印尼和泰国发布联合声明,宣布今年下半年三国主办的东盟峰会、G20峰会和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邀请所有成员国参加。这意味着俄罗斯总统普京会受邀参加这三场重要会议。此前,西方多国施压印、泰不能邀请俄罗斯,否则其领导人不出席这几个会议。三国的联合声明表明东盟顶住了美国等的压力。对俄如此,对与有深厚利益关系的中国,很难想象东盟会在美国的要求下采取比对俄罗斯还严厉的态度,假如台海爆发战争。

韩国也不大可能变成另一个日本同中国对抗。尽管韩国对美国的安全依赖要比东盟大得多,外交自主权也要少,出身保守阵营的尹锡悦当政,会在美压力下对中国有一定的疏远,但这种疏远很难走到对抗。原因在于韩国有自己的短板,它对中国经济和市场的高度依赖,还有朝核和半岛的统一问题,都需要中国的协助。极端情况下韩国也许不得不加入华盛顿的反中阵营,但它不会像日本做得彻底。

  

O型包围圈的俄罗斯和中亚、中东这块也存在变数。美国的目的固然是要在乌克兰战场拖垮俄,但后者也不会轻易就范。虽然俄罗斯的经济实力远不能支撑同整个西方的对抗,但它毕竟有1亿5千万的人口,粮食和能源能够做到自给,而且拥有核打击能力。假如在长期的对抗和制裁下俄确实顶不住,尽管有美国二级制裁的威吓,北京大概率不会袖手旁观,因为它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俄罗斯一旦倒下或者普京被推翻、莫斯科变成西方一员,美国和西方接下来更有信心对付中国。虽然现在华盛顿很想借俄乌战争将俄中捆绑在一起,但两面作战毕竟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以西方的力量,各个击破要容易得多。因此北京在关键时候还是会援助莫斯科,以防它被击垮。

尽管存在上述破口,美国不会放弃部署对华O型包围圈。因为现实中严丝合缝的包围网从来没有过,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华盛顿而言,经济特别是科技上的脱钩,地缘政治上的围堵,是消耗中国实力的有效方式。而就后者来说,这个包围网越严密,对中国的杀伤力也就越大。华盛顿的真实目的,也许并不要求东盟、韩国和中亚、中东的盟友像英澳日加以及欧盟和北约的很多伙伴那样全力抗中,有这些核心伙伴在围堵中国上做到和美步调一致,其他盟友在一旁协助就可以了。比如,当台海发生战争,华盛顿对中国发起像对俄罗斯一样的超级制裁,东盟国家不要像现在这样靠近中国,还同中国有密切的贸易联系,它的目的或许就已经达到。

中俄的反西方阵营

在乌克兰战争背景下,欧洲,特别是德国如何面对中国和俄罗斯这样的专制国家以及本国在经济上对它们的依赖性?中俄是否形成了与西方对垒的阵营?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电视二台(ZDF)发表署名文章,就俄罗斯与中国是否在建立"反西方阵营" 做出分析。作者指出,上周末德国联邦议院通过向乌克兰提供重型武器的议案,文本末尾有关中国表述也相当重磅:呼吁中国放弃对战争的默许、支持停火,而且还警告,如果北京规避对俄制裁甚至提供武器,也将受到制裁。这样的警告在数周前还是不可想象的:

“这标志(德国)彻底告别了默克尔的中国政策,或者说是'中国天真',即只聚焦于利益丰厚的经济关系,而对北京攻击性的大国权力欲置若罔闻。”

作者指出,在乌克兰危机中,中国站在哪一边也早已一目了然--它站到了俄罗斯一边。而这一阵营的形成并非小事,它显示了“世界秩序的移位,时代的分水岭”。 文章接着写道:

“不过问题是,中俄阵营有多牢固和强大。在北京冬奥会开幕之时,普京和习近平向世界宣布,俄中伙伴关系'没有止境'。

 俄罗斯和中国都是有扩张倾向的大国,意欲扩大其势力范围。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了一场血腥的侵略战争,中国则越来越公开地危胁台湾的领土完整。它们共同的敌人是要阻止其权力扩张的美国。



"伙伴关系上无止境"

除了战略上的共同点,北京和莫斯科还有一个政治上的类同:拒绝西方自由社会模式、出于对民主恐惧而对内强硬和对异见者毫不宽容的迫害、歌颂专制式的个人崇拜。

抛开以上几点,中俄阵营远不像一开始显得那样牢固。中国虽然反对制裁俄罗斯,但并无意弥补俄罗斯的制裁损失。首先这不符合中国的利益。据世界银行2020年的数据,欧盟的经济产值是俄罗斯的10倍以上。俄罗斯根本无法取代中国仍旧依赖的欧盟市场。

其次,习近平拒绝妥协的'清零'策略和对上海等特大城市的封控正把中国推入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而北京在新丝绸之路框架下向半个世界许诺提供大笔贷款、为中国换取影响力的时日也已经过去好一阵子了。

在这个反西方阵营里,谁在上谁在下很清楚。在战争之前,中国官员就已经以毫不掩饰的居高临下姿态面对俄罗斯。制裁将削弱俄罗斯,而中国则会从中渔利,因为中国可以廉价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并试图趁机扩展自己在中亚的影响力。”



西方禁运制裁,还有中国购买俄罗斯油气

减少对专制国家依赖

《法兰克福汇报》发表题为“减少对专制国家依赖性”(Abhängigkeit von Autokratien reduzieren)的政论文章,指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凸显了'以贸易促转变'这一模式的弱点。对俄罗斯化石能源的依赖,大大限制了西方的政治操作空间。

“从进出口贸易和经济交织程度看,这一点同样适用于中国。2010年代人们还寄希望于该国的改革,而现在,习近平以铁腕治国。对外,中国也越发表现出攻击性,正如试图对立陶宛采取的经济抵制所展现的那样。看来,为了能继续开展贸易,欧洲方面似乎更是让自己顺应了俄罗斯和中国的转变。”

作者认为,就此彻底抛弃这一模式、减少与世界的连结自然不是答案。正确的回应是让对外贸易和经济“更具韧性、更为可持续、更高效”,包括减少资源消耗、促进循环利用、更多投入科研开发替代产品、开拓其它市场等。 因为以“表面上的最低成本、最大利润”为标准选择贸易伙伴的模式已经难以维系。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再同中国和世界上其它非民主国家进行贸易,而是意味着采取一种前瞻性的政策,让我们欧洲的民主保持行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