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ID:feihuayuchangshi),作者:叶克飞,题图来自:《肖申克的救赎》
首先要说的是,这篇文章不是广告。
前几天,我买了两个锅,加起来六百块钱,都是折扣价。一个是空气炸锅,代替已经破烂不堪的烤箱,一个是多功能锅。
一定有人嗤之以鼻,嘲笑一句“这算什么,这些东西我家都用了好几年了!”不过于我而言,这是一件大事。两个新锅都是绿色的,看着就心情很好,我立马试着做各种东西,乐此不疲。
之所以说这是一件大事,原因很简单:因为我这辈子,很少哄自己开心,而且总是比别人慢几拍。
先说说“慢几拍”这事儿。在同龄人里面,我属于那种超级不赶时髦的。当初,大家都用了几年微博,我才注册。大家都用上微信了,我才学着放弃短信和QQ群。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慢几拍”顶多就是生活与社交不太方便,并没什么大阻碍。但如果从功利角度衡量(虽然我最讨厌功利),对于我这种以文字为业、多多少少需要“求名”的人而言,意味着错失许多机会。尤其是我这种原本就避居小城、远离文字圈子的人,不利用好网络社交平台,简直形同“自杀”——当然,我习惯了。
我的“慢几拍”多少是天性使然。因为一向随性,东西能用则用,所以总是不太讲究。穿衣服只求干净舒服得体,很少买新衣服,十几年前的衣服现在照样穿;手机能用就行,从不讲究品牌与型号,用到不能用就随便换一个……每年看支付宝消费记录,最大头的支出都是买书。各种新潮玩意儿,家中一概没有,就连嚷嚷多年的“智能家居”,我也没怎么见过,依旧老老实实用最原始的东西,就像活在上世纪90年代。
说起来肯定让大家笑话,就连扫地机器人这么入门级的东西,我也是这两年才开始用。平时朋友们聚会,大家说起家中各种新电器新“玩具”,说起全自动化的生活,我也是一无所知。即使我知道,这些新“玩具”一点也不贵,使用成本也很低,而且特别省时间,我依然没有尝试之心。
这种固执显然是有问题的。人类在科技上的进步,本质就是为了提高效率,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汽车淘汰马车,然后逐渐在家庭中普及,它的价格、成本和效率已经是最优化的组合,一个人要是还想养几匹马,然后坐马车出行,那真是只能用“蠢”来形容。
这种性格多少影响了孩子,前几天儿子去同学家玩,回来就说了半天同学家里的智能家居。没错,用不用这些东西其实并不影响生活本身,我也知道很多人会来一句“返璞归真才最好”。但话说回来,如果长期与科技进步绝缘,也多少意味着好奇心和创造力的丧失。对于我而言,这已经无所谓,但对于要面对未来世界的孩子来说,则未必是好事。
所以,即使再随性,也不妨让自己跟时代靠得近一点,哪怕只是两个锅。
至于“哄自己开心”,其实不懂这样做也很少这样做的人并非只有我,许多中国人都是这样,“忙活一辈子,最后在无聊中度过”是不少人的生活常态。
我在城市长大,作为80后,童年生活虽不宽裕,但也算温饱有余。但即使如此,仍然不免匮乏感,除了上学和读课外书,并没有培养出多少爱好,也缺少对自然的感知。记得回到广东读中学时,有一天突然听到几个同学哀叹近来功课太多,“已经几天没关心校园里的花,也没时间抬头看天空了”,才发现自己竟然从来没有好好看过天空,更没有看过花。
我们的父辈对美缺乏感知,很大程度上是生活所迫,同时也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至于我这代人,则仍然处于一个“填饱肚子就去好好做作业”的生活层次。即使我后来培养了许多爱好,拥有独处的能力(这种能力很重要,很多看似开朗的人其实内心非常孱弱,也缺少能够消磨时间的爱好,只能依靠扎堆来缓解空虚),仍然对生活之美缺少足够的感知。
一个对美没有感知的人,很难做到“哄自己开心”,这种人生更像是被动表演,为别人而活。即使这是一种无法躲开的宿命,也应该让自己更开心一点去应对。
更重要的是,对美的追求,意味着心灵上的自由。
昨天,在群里见到一位朋友相当麻烦地团购了几朵芍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整个过程相当艰辛。看到她终于如愿,我们大家都很为其高兴。人和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除了填饱肚子之外,还有审美的需求。不管什么日子,能买上几朵花,能有安静的时间读书,能拥有漂亮厨具做自己想要的东西,就意味着一定程度的自主。
在现实中,很多人将粗鄙视为理所当然,将一切精致和有要求都视作矫情,这显然是审美层面的无能。“生活所迫”四个字并不能解释一切,因为审美无关贫富,只关乎一个人的内心。一个穷人,在路边的野花中发现美,他在那一刻就是快乐的。对美的感知,往往比填饱肚子更能推动人的前行,或是让人走得更远。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冒着危险为狱友们争取来啤酒,他坐在一旁,沐浴于阳光下,微笑着看大家享受片刻自由,他也是快乐的。同样,他不顾暴怒的狱警,锁上房门,打开音响,让《费加罗的婚礼》在监狱上空萦绕,让每一个狱友沉浸于美好,也是基于对美的追求。
在人类历史上,有一件事是永恒的:只有邪恶才会恐惧美、痛恨美,因为它天生与美为敌。而对于个体来说,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对美的感知,因为它代表着希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ID:feihuayuchangshi),作者:叶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