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一位顶流「跌落神坛」——
谷爱凌。
三个月前,她还被夸作「天降紫微星」。
吃个韭菜盒子都能上热搜。
而如今却争议满满,持续遭到网暴。
就连一张红毯照片都能招来群嘲。
为何舆论态度前后相差如此之大?
鱼叔今天就来聊一聊。
其实,针对谷爱凌的网暴由来已久。
冬奥结束后,争议声便越来越大。
几乎每条热搜的评论区,都少不了质疑。
比如,谷爱凌与赌王之女何超欣一起出游、聚餐,社交媒体还关注了陈飞宇。
便被诟病与富二代、星二代走得太近。
离开中国之际,发微博致谢,也被质疑捞金。
尽管谷爱凌依然是热搜常客,但得到的反响已经不同往日。
彩虹屁越来越少,「炒作」的字眼越来越多。
前几天,一条名为「谷爱凌乘私人飞机离境」的热搜,则直接将她推上了风口浪尖。
围绕她的所有争议,都被「私人飞机」「离境」等关键词一下引爆。
负面舆论一度到达顶峰。
即便是比赛关头还会换音乐的「大心脏」谷爱凌,也选择默默删除了原视频。
虽然有许多网友替谷爱凌澄清。
谷爱凌本人也出面回应。
但不可否认,她显然已不再是从前那个人见人爱的「天选之女」。
「私人飞机」事件后,谷爱凌的一举一动都被前所未有地放大、评判。
她第二次受邀出席有「时尚界奥斯卡」之称的Met Gala慈善活动。
身着品牌赞助的服装,与好莱坞巨星、国际超模一同亮相红毯。
结果,从着装到发言,又掀起一波群嘲:
「浓浓金钱味道的精致双面人。」
至此,谷爱凌彻底被拉下了「神坛」。
网络暴力,就像互联网买一送一的赠品。
其实在公共视野中并不算陌生。
每当网暴发生,首先被「追责」的便是键盘侠。
键盘侠固然可恨,但很多时候,键盘侠其实只是网暴事件中的附庸。
当代互联网的造神毁神运动背后,离不开社交媒体的操控。
就拿此次谷爱凌被网暴事件来讲。
引起网暴最直接的导火索,无疑是那条名为「谷爱凌乘私人飞机离境」的热搜。
「私人飞机」「离境」两个关键字眼,诱导性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它不断刺激着看客眼球,阅读量飙升。
很快,各大平台、各路媒体便跟风转发。
一石激起千层浪,质疑声逐渐演变为讨伐。
很多人直接以此为依据来诟病谷爱凌捞金、炫富。
然而,事实是如此吗?
实际上,这个被打上炫富叛逃标签的「罪证」,是谷爱凌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分享的生活视频。
视频里,谷爱凌的外婆在机舱里做运动。
所谓的「私人飞机」,是品牌方提供的活动包机。
而所谓的「离境」,其实是从洛杉矶起飞,去纽约参加活动。
但经过热搜的二次包装,的确很容易令人误解为「谷爱凌乘私人飞机离开中国」。
眼看着事态愈演愈烈,一些支持谷爱凌的网友,开始为其澄清事实。
而谷爱凌本人也透过采访,回应了争议:
「有些人就是不愿意相信,他们就是要说她这样做是为了这啊那的,我对此无能为力。如果他们执意要强加自己的观点,对此我的回答是,我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让世界变得更好。目前来说我的方式就是运动。」
然而事情进展至此,起初的真相是什么,还重要吗?
比起客观陈述「谷爱凌参加活动」「谷爱凌回美国准备开学」。
诱导性的文字显然更「好用」,更容易「爆」。
只是这种「爆」,也同时引导了「网暴」。
回过头再看,其实不止这次网暴,谷爱凌的爆红,本身就是各路媒体精心策划的结果。
早在冬奥之前,谷爱凌15岁时。
就有媒体开始预热:
有一位天才滑雪少女,毅然决然放弃美国国籍,将代表中国征战冬奥。
渲染得大义凌然,宛若天降神兵。
直至冬奥会前,阵仗一直在铺排。
吊足了观众胃口,把期待值推到最高。
虽然带来振奋与期待,但过度渲染也带来无形的压力。
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
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比赛还没开始呢,卫冕热搜已经提前安排上了。
但好在谷爱凌完美夺金。
由此,各路媒体对谷爱凌的「造神」行动正式开启。
冬奥期间,谷爱凌搜索指数飙升。
热搜仿佛不要钱似的一个接一个。
夺冠当天更是高达57个之多。
仅半个月内就上了268个热搜,仅次于吉祥物「冰墩墩」。
各路媒体大V,十几条甚至几十条的轰炸式推送。
将谷爱凌的一举一动无限放大。
吃韭菜盒子、睡十个小时觉、没去过海南、失误后的表情……任何看上去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解读一番。
推波助澜,让谷爱凌单日涨粉数超百万。
各路媒体合力造神。
不造出一个新时代的「紫微星」,绝不罢休。
但冬奥赛事本身的热度毕竟短暂,于是,媒体瞄上了谷爱凌的背景。
优渥的家境、强势的母亲、优异的学业成绩……
甚至不放过任何一个「捆绑炒作」的机会。
全方位极尽渲染,大夸特夸。
经此一战,终于将谷爱凌塑造成了一个完美人设。
但危险之处也正是在于,没有人是完美的。
关于谷爱凌的每一条消息,都被媒体青睐,而获得超高提及率和讨论度。
与此同时,许多未经查实的信息也浑水摸鱼,直接被行文发表。
不停地辟谣,也阻挡不了更多带有指向性的假消息竞相出现。
争议越来越多。
直至这次网暴,谷爱凌被拉下神坛。
很多人会下意识地将这一切归咎于键盘侠,却忽略谷爱凌是怎么被送上名为完美的危险高地的。
在网暴事件发酵过程中,有一个名字时隔数月再被提及。
她就是杨倩,去年奥运会为中国夺得首金的射击队队员。
在她身上,也曾发生造神再毁神的乱象。
夺金后的杨倩就像谷爱凌一样,淹没在各路媒体无限的夸耀中。
从喝水、美甲、头绳、发卡,到「清华学霸」。
无话不夸,无料不挖。
搜索指数攀升,采访纷至沓来。
谁知「浙江骄傲」「00后骄傲」的名号刚被冠上不久。
杨倩就因全运会丢金,变成了媒体口中的「千古罪人」。
与此同时,媒体大力吹嘘的学历热搜,也带来了反噬。
媒体过度宣扬学霸人设的后果,都由杨倩来承担。
因各种行为不符合媒体为其造出的完美人设,杨倩被频频指摘。
逐渐地,她的社交账号几乎不再更新。
又一个「人造神」掉落回人间。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太多。
2008年,被捧到黄种人之光、亚洲飞人的刘翔。
因伤退赛后一直被网暴「假摔天王」。
多年后大家终于回过神来,送上一个亏欠已久的道歉。
但对他而言早已是不必要的了,反而更多像额外的打扰。
这些被神化又被毁掉的人。
此后每次出现,都会被再度关注。
扒出并展示他们曾经的伤痕。
只有在被淡忘时,才能拥有相对安静的生活。
最近几年,人们常说,内娱越来越无聊了。
其实何尝不是在说,如今的社交媒体越来越无聊。
对发声权利的滥用,让无聊热搜的数量居高不下,内容上却极度匮乏。
明星动辄靠一件衣服上热搜。
这和谷爱凌的韭菜盒子、杨倩的珍珠美甲没有本质区别。
比起专业实力,媒体更倾向于无关痛痒的边角料。
当我们吐槽互联网舆论场被饭圈污染时,往往容易忽略,不少社交媒体实际上早就在做着「饭圈勾当」。
捧谁的时候,一哄而上夸上天。
贬谁的时候,便把人重重摔下。
仗着煽动众人的话语权,炮制出一个又一个「私人飞机」式热搜。
在这个任何人都能成名5分钟的时代,追逐流量无可厚非。
但为了流量不择手段,则违背了媒体发声的初衷。
造神与毁神,固然充满了「看点」。
但其中又有多少是煽动之下的戾气所致?
事件本身如何,变得相对无足轻重。
情绪能不能得到抒发,反而成了重中之重。
这也是网暴越来越频繁的原因之一。
我们抨击一场又一场网暴。
但社交媒体的造神活动从未停止。
情绪煽动的诱惑也从未消失。
许多因错误甚至荒谬的引导而遭受网络暴力的人,并没有像谷爱凌这样的关注度与发声平台。
对于普通人而言,网络暴力只要发生,几乎就是单向接收攻击和谩骂。
只要这还是一个流量至上的时代,社交媒体就不会停止炮制爆点。
造神毁神的乱象也就不会停止。
比起谷爱凌是否「跌落神坛」,或许我们真正应该在乎的,是不被轻易煽动引导。
毕竟字句有重量。
下一个被砸到的,可能就是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