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刚在核酸检测点被“捅”一次回来。最近,在不到10天内,我应该是做了至少七八次核酸检测,几乎天天做。
先是小区安排核酸检测,接着拱墅区启动二级响应,进入全员核酸检测,一连七天,每天都必须在小区内做核酸,凭核酸检测采样证明才可以进出小区。
再接着,4月27日,杭州宣布将在主城区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其他区县(市)同步参照实施。按照要求,在当地工作生活的人需每48小时完成一次核酸检测,否则扫码时会有弹窗提醒,将无法进入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图/杭州发布
为落实这一措施,全市将布设10000个免费核酸采样点。据《都市快报》报道,截至今天(29日)中午,全市共设置核酸采样点6543个,采样位11825个,其中24小时采样点45个。
01
进入二级响应时,我想着忍几天就好了,现在倒好,核酸检测常态化了。算了一下,如果这么天荒地老地核酸检测下去,到今年年底,我应该至少还需要做120次核酸检测……
但我细想了一下,这是应对新冠疫情相对合理的一种方案了。
在常态化核酸检测下,每个人该上学上学,该上班上班,亮黄码或红码了,该居家隔离或送方舱,服从安排就是。而一部分人的居家隔离或转运方舱,并不影响其他人继续上学、上班。
相对于全域静态管理(封城),常态化核酸检测更接近“动态清零”的本义。如果每个人都居家抗疫,一切社会活动和商业运作按下暂停键,这其实更像是“静态清零”,而不是动态清零。
而我们知道,按下暂停键容易,相应要付出的社会代价却很大,从医疗资源的投入,到日常生活的保障,以及企业停工停产,对社会和经济的损害难以估量。
至今,国内还有不少地方处于这种状态,这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也是在摧毁一个地方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基础。
所以,如果要在静态管理和动态核酸检测之间进行二选一的话,我肯定毫不犹豫地选择和支持后者。
▲4月29日早上,杭州一核酸检测采样点排队的人群(图/网络)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常态化核酸检测就是一种完美方案。事实上,这只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或者说是针对疫情形势而采取的动态应对措施。
首先要算一笔经济账。
根据官方统计,2021年末,杭州市全市常住人口为1220.4万人,而这次列入常态化核酸检测的主城区人口为949.6万人。
按照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核酸检测价格指导,各省份要将单人单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28元,多人混检统一降至每人份不高于8元。
我粗略算了一下,杭州主城区完成一次核酸检测,仅检测费用至少约需7600万元,杭州全市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的话,则检测一次的费用约为9800万。价格维持不变到年底,主城区完成120次核酸检测的费用为91.2亿元,全市完成120次核酸检测的费用为117.6亿元。
这么算当然不是非常精确的,因为有10人混管也有20人混管,后者费用会低一些。但是记住,这并不包括医护人员、志愿者、核酸检测点搭建以及防疫物资等费用开支。总的加起来,一年下来应该不少于300亿元。
当然,我相信这笔账杭州市应该也是算过了的。而且,现在的困难应该还不是资金保障,而是人员培训和上岗的问题。短时间内,可能会出现人员短缺的问题。
▲杭州余杭推出核酸采集数字服务站(图/浙江之声微博)
其次,核酸检测的常态化,也会引起社会运作的调适,而刚开始难免有所“不适”。
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通知一下来,我所在小区的业主群,公司的工作群,就在讨论如何配合检测,会出现什么问题。
大家最关心的是采样点的排队问题。因为,从这两天的现场反馈看,核酸检测采样点明显存在不足。
昨天(28日)下午,公司的人在大悦城那边排队,天下着雨,而队伍看上去漫无边际,着实让人着急。小区附近的检测点也是如此。家里老人完成采样回来,就说队伍太长了,还有人因为排队问题吵架。
图/视频截图
根据官方通报,核酸采样点的分布,原则上是按照步行15分钟能够达到、排队等候不超过30分钟的条件配置,人口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小区至少设立一个采样点,人数超过500人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应设置采样点。
但在具体分布上,不可避免地会存在采样点分布不均和采样高峰期等问题。
比如,许多人为了赶在上班前完成采样,可能会尽量在早上或晚上去采样点,这样就会造成高峰期人流拥堵等问题。
也就是,在这些时段人挤人,而在空闲时则可能又空得很。
02
不过,我发现杭州防控部门的反应很快。
今天中午,小区业主群就陆续通报,附近增加了几个采样点。一看,大多是利用了药店、诊所等现有的资源。
这些网点的从业人员本身具有一定医护知识,只要接入相关系统,就可能迅速投入使用,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渠道。
此外,还有小区干脆和有关诊疗机构联系,采取付费的方式进行采样。价格也不高,我看到有一次10元的。
这对那些有紧急需求的人来讲,简直是雪中送炭。(文章写一半,小区又传来消息,已经在小区内设立只针对本小区人员的免费采样点)
▲杭州拱墅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图/网络)
免费采样和有偿服务并不矛盾,只要能缓解排队问题,都是好办法。其实,政府也不用自己去搭建那么多采样点,直接把后者“收编”就可以了,反正算大账,都不会超出原先的预算。
这也涉及到,如何尽量减少核酸采样与上学、上班时间冲突的问题。
学生上学、员工上班都是有固定时间的,如果学生为了核酸检测而迟到,教学秩序就会受影响,而多数公司显然也不愿意员工把上班时间花在排队检测核酸上。
所以,在这方面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措施,以迎合现实需求。
这里还要多啰嗦一句,很多地方采样排队的秩序还是很糟糕,真心让人看不下去。有的人还在现场摘口罩、吐痰……关键是,间距别说2米、1米,0.5米都没做到。
图/微博
这会是一个很大的风险点。其他地方的惨痛教训,不能不汲取啊。
更何况,常态化核酸检测,意味着病毒理论上有了48小时的传播时间。一个人如果被感染了,在第一次采样没有被检测出来,那么等到下次检测,至少是在三四十个小时后了。而在这期间,他是可以正常出入各种公共场所的。
如果排队秩序乱了,没有做好个人防护,一个采样点就可能变成一个病毒扩散点。
由此可见,有序排队,有效隔离病毒,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03
常态化核酸检测,实际上就是在疫情防控、社会日常运作与经济正常运行之间取得动态平衡的一个结合点。
只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层面不需要付出代价和努力。
这个代价,说白了就是对病毒要有一定“容忍度”。48小时内发现病例,病毒传播范围有一定局限性,如果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尚不至于影响全局。而根据目前新冠病毒的变异情况,无论是隔离、诊疗还是急救,在这种情况下都不会让医疗资源不堪重负。
如果接下来对确诊病例进行分类施措,如对密接人员、无症状感染者采取居家隔离措施,而不是一律进行转运隔离,则对社会层面的影响也能减至最小,以确保重点医疗资源用于重点人群的诊疗上面。
▲4月28日傍晚,杭州居民排队进行核酸检测(图/网络)
当然,病毒在进化,防控措施也需要动态调整。
例如,随着确诊病例减少,社会面清零超过若干天,也不妨将常态化核酸检测次数减少至一周两次或者更少。此外,还可以把抗原检测纳入其中,以减少核酸检测采样点的压力,等等。
总之,对常态化核酸检测,我认为是目前比较好的疫情防控方案。杭州的推行,或许可以给其他地方提供经验借鉴。如果说还有什么期望的话,就是能够早日结束“常态化”,进入“正常化”,同时,也要降低对病毒的恐慌心理,否则病毒还没死透,大家的喉咙和心情恐怕都要受不了了。
至于常态化核酸检测正式推行后,还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就要等我被多“捅”几次,再来汇报了。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