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赵旸@日本treehouse,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大妞。从小不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孩子,长得胖学习差,老师同学眼中标准的学渣。

高考时,我又不负众望落榜了。但是,爸妈自始至终没有放弃我,给我信心给我力量。通过复读,我考入大学,又留学日本,还生了一个中美混血宝宝。当妈不容易,养孩方知父母恩。面对孩子心理问题、感染新冠,我们不曾放弃经过精心呵护陪伴,他现在越来越好越来越健康。

每个孩子都不应该被放弃,爱孩子,请从接纳开始。只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他才会充满自信一步一步走出来。



(北京婚礼上,我们为彼此带上对戒)

1981年3月出生在北京海淀区,父亲做激光研究,母亲在工厂医务室工作。家里的生活条件不错,我出生后,吃得好喝得好体重也水涨船高,是院子里出了名的“大胖妞”。可能是营养都用在身上长肉上了,脑子一直没有开窍,对小学课本上的那些课文、算数,简直是一头雾水。



(爸爸妈妈和1岁的小胖妞,我)

学习不好,再加上肥胖,老师和同学们都不喜欢我。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把小名写在了作业本上,老师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奚落我,让我自尊心很受伤。

作为老师都可以随便批评的学生,我在班级更是没有立足之地。直到后来,妈妈调到了小学后面的医院药房,班主任的态度才有所好转,现在想来,应该是为了自己拿药方便吧。



(独生女,老妈好东西都给我吃了,让我从小就是个小胖子)

在我五年级的时候,有好几个月都没有看到爸爸。后来他再回家时,给我带回来很多的礼物,有自动铅笔、迷你折叠伞、日本玩偶等,还给妈妈带了很多礼物。

在90年代初期,这些东西是掏钱也买不到的,我特别开心。后来才知道,他是因为工作去了日本。爸爸在日本的科研工作,我家的经济条件改善很大。



(小学的合影,里面脸最大的就是我)

爸爸去日本算是早的,真切地感受到了日本在技术方面的领先。从日本回国后,他就下定决心让我去日本留学,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而且明确要求,一定要学理科,科技强大才能促进国家发展。



(1992年爸爸在日本工作出差时的照片)

那时候他就开始拼命攒钱,为的是有一天可以送我去日本留学。尽管那时候爸妈工资不低,但是也只是买了一套王府井的刚需房,其余的钱都花在了我这个“学渣”身上。

从初中到高中,爸妈不知道在我身上花了多少钱,麻烦了多少人。到了高三,需要按分数分班,一共八个班,我就是八班的,成绩可见有多差。我心里明白爸妈的良苦用心,也很想努力学习,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成绩就是上不去,脑子像没长开似的。



(高考前,我拼命地努力,各种考前对策、冲刺,奈何......)

高考那年,不出意料,我落榜了!爸妈还是没有放弃,觉得可以再挽救一下,就送我去了一个只上半天的复读班,下午就在家里自学。我觉得没啥希望,第二年肯定还是失败。但是,为了不让他们失望,我还是乖乖复读了。

在那里,我遇到了一群很负责任的老师,他们讲课特别用心,让你不忍辜负。班上的同学可能是复读的难兄难弟的情分,都会互相帮助鼓励,同学里甚至有连续二战三站的复读老大哥。

其中有一个复读了两年,他的目标是人民大学,他曾经告诉我:“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可以有十年的辉煌,有些人是20多岁,有些人是80岁开始,但是不努力,不开始,这个十年就永远不会出现。”



(为了心里的梦想,高四苦读,再战)

这句话当时对我来说,就像一道光,突然把我混沌的脑袋照得透亮。我觉得我不能等80岁以后再开始,要开始就趁现在!既然选择了复读,那重新再开始,打开自己,奋力一搏,早一天去迎接属于我的那十年辉煌。

一个人心态一旦变了,人也会自内而外迸发出不一样的神采,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通百通了。从那时起,我看书、做试卷时效率不自觉就提上来了,不再投机取巧,不再自欺欺人,而是充分把每一分钟用起来,就算在家自学的半天也不会松懈。

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考上了长春理工大学,当然专业是听从爸爸的建议,考的理工类。和我一起复读的同学都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学校。



(2000年,终于考上了大学,父母送我到火车站)

开学那天是爸爸送我去长春,他很不放心我一个女孩子第一次出远门,很是唠叨,百般叮嘱。而渴望自由飞翔的我,早就按耐不住自己雀跃的心情,老想跟他斗嘴、顶撞。

报道结束,爸爸走后,我才意识到,后面的日子真的就要一个人面对了,心里一阵难过。对于爸爸一心想要我留学日本的建议,我没有明确的反对,但始终也不怎么感兴趣,青春的我们也许总觉得父母的意见都是束缚。



(大学宿舍的舍友,我离开父母后放飞自我的大学生活)

但就在那时,中国出了一部收视率特别高的纪录片——《在日本留学的日子》。里面展示了不同职业背景、年龄的中国人,怎么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日本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的故事。

当时我就觉得,日本还真是个奇怪的国家呀,就算是你身无特长,但只要有坚强的意志,肯吃苦,一样可以闯出一片天地。影视剧的魅力对青年人的影响力什么时候都挺大的。我就是因为这部纪录片,激发去日本的热情,是发自内心的那种想要去闯一闯的想法。



(2004年毕业时候在校门口的留念)

大学最后一年,我提交了去日本留学的申请,因为没有经验,把户籍所在地填成了北京,实际上作为大学生我的户口已经在大学所在地长春。因为信息不一致,日本入管局认为我有问题,就这样我被拒签了。而且拒签就意味着没有第二次机会。

但是我不甘心,而是去找了留学的专门机构,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不会放弃。在等待签证的一年里,我去后海的一所日语学校专门学习了日语,为以后的日本之行做准备。在这个学校,由于我的搭讪,偶遇了来中国留学的日本学生,我们互相教授对方自己的母语,成了很好的朋友,至今还在交往。



(在中国认识的日本留学生,这些朋友现在在日本还在联系着)

2005年不知道是不是命中注定要和日本有某种联系,入管局竟然批准了我的留学申请。当时负责我的留学机构,还在他们的网站里把我的事情重点写了出来——“本机构可以把拒签的学生也办理成功。”

初到日本,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活费,需要自己去打工赚钱。毕竟父母把我送出国,单学费已经付出了一生积蓄,作为成人的我不可能再去找他们拿生活费。

还有就是语言不过关,虽然日语三级水平,但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很蹩脚。考虑到这两个问题,我就找了个居酒屋的工作,那里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是留学生,不用担心日语不好的问题。



(我打工的店铺,无论是客人还是在店里工作的日本人,都对我很好)

为了多挣点钱,熟悉了居酒屋的工作后,我又找了一家浅草寺附近的便当店作为第二份工作。浅草寺附近居住的下层百姓居多,那家便当店又很便宜,顾客多是些附近比较节俭的老头老太太,或者经济拮据的学生。

但是,他们对外国人,特别是像我这种日语说得不好的雇员,态度却很包容、友善,就算说错了也会很耐心地教我。

我把一周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除了学习就是打工,因为我想把学费也挣出来。于是,我主动要求店长增加工作时长,但老板对我说应该好好学习,工作时长不会给我加,但是可以把我的时薪提高。

这样收入多了,也不会耽误学习,我特别感激这位日本便当店老板,和这些收入并不高的顾客给予我的善意。



(打工的便当店,黄头发的是我的店长,看起来好像很社会青年,但是人很好)

但在另一个比较高档的餐厅打工时,我遇到的遭遇却截然相反。那里的顾客收入较高,也时常会有外资人员过来就餐。无论店长还是顾客,对服务生都特别苛刻。不光压低工资,对偶尔日语上的表达错误,他们就会用一种很鄙视的眼光看着你。



(我和学校里的同学一起欢庆毕业)

在打工期间,我认识了现在的老公JR,一个美国留学生。因为我打工的那个便当店很实惠,而JR作为日本东洋大学的交换生,家庭条件并不好,所以经常光顾那里,有时只买三个肉丸子。因为我当时打算考研,想把英语练一下,就主动问他能否教我英语?结果他很爽快地答应了。



(和老公正式第一次约会,我们去了日本的箱根旅行)

相处时间长了,我觉得这个外国男孩除了家庭条件差点,其他还是很优秀的。他很聪明,会利用自己的IT专业技能和英语特长勤工俭学。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但又能包容不同的意见,温和低调。

除了学校的理论知识,他还知道很多实用的生活技能和社会经验,生存能力很强。我就觉得和他在一起很轻松,能让我展示出真实的自我状态。所以,当他有一天问我能不能做他女朋友时,我竟然不自觉地答应了!

在此之前,我是最讨厌外国人,尤其是白人。以前在北京时,看到那些使馆区的外国人,在大街上溜达时,有一些中国的女孩子就喜欢往上贴,这给我的感觉特别不好。我觉得这些外国人都是骗子,专门骗小姑娘,我对他们有种嫉恶如仇的恶意。绝对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栽”在一个外国人手里。



(第一次带JR去中国见家长,顺便让他见识见识中国的名胜古迹)

我们的爱情世界没有金钱的滋润,但是却不贫乏。打工时,他会接我下班,身高1米94的他会像带孩子一样,用自行车推着我去浅草寺的河边看月亮。

他外出参加实践活动时,每次都会带礼物给我,虽然每次都一样,但作为理工男能想起带礼物就已难得。我们两个一起出去吃饭,我不会每次都要他来买单,但是会把钱从桌子底下递给他,要他去付款。这一点,让他特别感动,觉得我和别人的女孩儿,尤其是很多日本女孩不一样,有个性,但又体贴。

作为北京大妞的强势和骄傲,我脾气并不好,既不属于小鸟依人,也不会委屈就全,还总想着靠自己的本事做出点事业。但他通通能够包容,一直对我的想法都选择支持,从不会因为感情或者婚姻,给我束缚。

大学毕业后,我们各自找到了固定的工作之后,2008年,选择了结婚。没有盛大的婚礼,没有豪车洋房。甚至我拿妈妈给我们结婚的钱帮老公还了学校的学生贷款。两个漂泊异乡的人,就这样在日本裸婚了!



(2008年9月 我们在日本登记结婚,举办了一个亲朋好友参加的小型婚礼)

爸爸妈妈觉得虽然我们两个年轻人已经在日本举办了简单的仪式,但是根据我们中国的传统,父亲郑重地把女儿交付给女婿,在所有亲朋好友的面前风光嫁出去,才算正式嫁女。

所以,2009年5月,我和老公一起回到中国,在爸妈和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我们又补办了一次婚礼。这次的婚礼上,我有种终于把老公“娶”回家的肆意和张扬的幸福感。



(2009年5月在北京的婚礼上,老公向爸妈敬茶)

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另一个陌生的国家组建家庭,连鸡毛蒜皮的琐事都能引发一场“闹剧”。我忍受不了他自己对着自来水管去喝生水,或者直接拿洗澡的热水去煮面,而他自己觉得没问题。

我坐月子时,妈妈从中国过来照顾我,从中华街那边的市场里买了鲫鱼养在卫生间,准备给我炖汤喝。结果,我老公第二天早上起来去洗澡,只听见他在里面“嗷”的一声大叫,我们急忙问怎么了?他惊魂未定地说:“有,有个东西在澡盆里咬我屁股!”笑得我们一家肚子痛。



(2022年3月,我们一家户外踏青)

在日本一家硬件设计公司工作两年后,我萌生出想要改变专业的想法。其实我一直不喜欢理工科,上大学时是服从了父亲的愿望。

到日本后,在没有拿到永久居住证之前,外国人只能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我想通过读研究生换个专业,但辞职去读研,不仅失去工作,也不利于尽快拿到永久居住证。于是,我想到了怀孕。

在日本,女性的产假有一年半到两年之久,并且每月可以拿到三分之二的工资,而且不用辞职。如果计划顺利,我完全可以趁怀孕前后的产假去读个研究生。

我玩儿命似地学习,见缝插针生产、哺乳,简直是无缝对接。最终,天遂人愿。我用一年半时间不仅完成了市场营销专业的研究生学习,顺利毕业,而且拥有了一个可爱的混血宝宝。



(2012年我们的儿子出生了,老公在研究怎么搞定这个傲娇的小家伙)

生完孩子之后,我换了一家公司专门跑市场。工作就是全世界出差,谈项目,也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孩子,那时候丈夫反而照顾家庭更多一些。

孩子一岁就进了幼儿园,可以早上7点送去,晚上8点接回,也很方便兼职妈妈。在我身边,很多日本家庭的高学历妈妈们,也都是选择出去工作,让生活可以更轻松些。反而越是底层的家庭,妈妈全职的比较多。就这样我和老公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不久后,双双顺利拿到日本永久居住证。

拿到永驻权后,我们的职业选择将不再限制专业,我和老公都跳槽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公司,工资高了,生活也从容优渥。以前忙着上学、上班,现在我们有更多的时间一家人一起到处走走。

我们特别喜欢去日本的绳冲,那里气候温度都特别舒适,有“东方夏威夷”之称。自然风光优美,比较适合度假。而我国内的亲友过来则对东京等大城市更感兴趣,那里是购物的天堂。



(儿子艾迪入学仪式上我们的合影)

在家庭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之后,生存压力不再是我考虑的重要因素。在老公的支持下,我从公司辞职,开始接触市场上一些其他的商业模式,开办了自己的公司,主要做中日间咨询的工作。

我的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局面,个人收入突飞猛进,一个项目出差一周左右,大概可以拿到我之前月薪的10倍左右。不到3年,我们就买了新的房子。

但是正当我事业做的风生水起之时,学校老师的一个电话让我措手不及。老师说:“你家孩子在教室坐不住,经常和别的孩子发生冲突,建议你带他去医院看一下......”听到这个消息,我简直懵了!结果,去医院一查,就是多动症。

我第一反应就是内疚。我觉得可能从孩子一出生,一直在照着规划的目标急行军,没有花太多精力在他身上,对这个有着白种人相貌的小孩儿,关注太少了。



(2020年我们又去了箱根,以前是我们俩个去,现在是我们3个人)

就这样,我工作的重心从事业调整到了孩子身上,经过一年多的心理治疗和行为疏导,他的症状明显减轻,人也变得阳光快乐起来。今年2月份日本新冠的感染率越来越高,学校里请假的同学也越来越多,不久,他被确认感染。

我们经过协商选择自主在家隔离。他自己一个人待在房间里,老公担心他无聊会通过视频和他聊天,但不许他走出房间,还在他房门上挂了禁止开门的牌子。

两个星期后,他身体完全恢复后,就开心地回学校和同学们一起玩儿了。经过家庭和学校两年来的精心陪伴、呵护,不论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他都变得越来越健康。



(老公在和被隔离在自己房间的儿子聊天)

在陪伴孩子的同时,我又进修了大学的儿童心理教育。因为孩子的关系,让我对孩子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开始关注这个行业的市场需求。

我也特意在公司业务里放入了教育板块,有意把业务和未来的方向向国内发展。我觉得现在的家长自身压力太大,特别是在国内,教育内卷的比日本还要厉害,很多家庭在孩子教育上都遇到很多问题。在这方面,我有更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做依托,做这块既能利己也能服务别人。

我想把事业尽量往国内方面靠,其实还有一个出于我个人情感上的需求。我是80后的北京大妞,独生子女。我爸妈现在七十多岁了,虽然每年他们都会过来看我,疫情之前我也会每年回国两三次。

但是,毕竟他们年龄大了,加上疫情原因,我们已经两年多没有见面了,很挂念他们。如果事业迁移的顺利成功,我想带着老公和孩子回国内生活,陪伴他们安度晚年,这也是我的一点私心。



(1999年上大学前一年陪爸妈游故宫)

回望往事,特别是自己孩子出生之后,我对爸妈的付出,特别能理解。很感谢他们当初对我的宽容和不放弃。我才有机会从一个不被人待见的胖妞、学渣,最终有机会再复读时逆袭,考上大学、顺利出国、拥有如今幸福、优渥的家庭。

我们中国人向来不善于向亲人间的情感表达,我想为青春期的叛逆和对抗,向爸爸说声对不起。

我想告诉和我有相似经历的孩子,无论你现在拥有的条件有多差,也许是胖墩、也许是学渣、也可能是贫穷。但是,不要放弃自己,每个人都有辉煌的十年,或早或晚。那些打不败我们的,都会让我们更坚强!



(2022年东京的第一场雪,陪儿子一起玩耍)

身为80后,我经历过我们国家从步履维艰到欣欣向荣,从祖国到他乡的漂泊和坚持,遇到过冷眼也感受到关爱。但我咬牙坚持了过来,所以说,祖国就是你的底牌,只要你不自卑,不气馁,在国外一样可以抬头挺胸做人。

【口述:赵旸】

【编辑:苏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