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在上海港外等待入港的船只
上海持续陷于新冠封锁政策,这对投资者, 贸易公司和物流经理来说都是迄今最大的考验。令此情况雪上加霜的是去年底实施的新法,公司无法再看到货物是何时进出这个全世界最繁忙的港口。
以前,从进口码头的原油库存到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等数据被广泛使用,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实时信息窗口,也不会受官方经济数据延迟和可能扭曲的影响。
但是,自从中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2021年11月生效以来,关于这个世界最大出口国的重要信息来源管道随之消失。航运公司和代理商开始求助于较不准确的卫星追踪,以监测港口延误情况。用于衡量卡车运输和商业的交通数据不再可用,贸易商们通过电话或什至人工计数来追踪港口活动。
数据不透明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监测中国工业或商业活动的组织必须遵守关于数据分类、存储、跨境转移、透明度和用户同意管理的严格规定,才能向客户发布这些数据。一些数据供应商已经暂停或中止发布数据,或将其转成使用者付费的模式。北京的一位石油交易商说:“每个人都在说最近一波新冠疫情导致中国港口拥堵,但我们找不到足够的真实数据来评估实际情况。
当日常作业逐步恢复、货物的流动加快,以及托运人寻求清除中国东海岸的交通堵塞现象时,这种缺乏数据能见度的情况将影响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
“我们不再能够获得一些实时数据,如港口的每日货物周转量、铁路和航空客运数据等”,资产管理公司百达集团的亚洲宏观经济研究主管Dong Chen表示。他补充:“一些数据变成只提供月度报告,我们只能见机行事。”中国国家网信办和交通运输部并未就数据法的影响发表评论。
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称数据法为“许多跨国公司将遇到的最严格的监管制度之一”。这些措施限制了国内和国外组织收集和使用数据的方式,影响到在中国经营的每一家公司。
卫星定位和人工清点
两年前,当COVID在中国开始流行时,分析师、投资者和记者转向荷兰地图公司TomTom的交通数据,以了解封锁政策是如何影响了中国主要城市的人口流动性。
现在不一样,中国城市已经从该公司的免费国际交通拥堵网页上消失了。TomTom发言人Ivo Bokkerink在一封电子邮件中提到:“我们已经做出商业决定,停止通过我们的TomTom移动门户和交通指数网站提供中国城市的历史和实时交通信息,因为中国关于分享和披露GPS数据的法律最近已经收紧。”
在航运公司停止发布中国水域船舶的自动识别系统(AIS)信息后,贸易商和其他追踪船舶动向的人使用了基于卫星的定位数据,尽管这可能不如AIS信号准确。
有些公司采用更原始的做法,“实时数据驱动的决策是我们现在工作的核心,尤其是在供应链问题引起通货膨胀之时”,SPI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合伙人Stephen Innes说。他称:“现在我们沦落到依靠人工每晚7点清点上海和宁波港外的船只来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