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抗疫权威专家钟南山就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发出的声音遭到删减一事,传递出中国在疫情防控问题上的矛盾信号,引起外界关注与疑虑。

钟南山的发声来自他与另一位研究者4月6日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上的英文文章《关于中国在即将到来的COVID-19时代重新开放的战略》。文章称,中国采取动态清零政策是为了持续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但中国需要重新开放,以使社会经济发展正常化,并适应全球的重新开放。长远来看,长期的动态清零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4月8日在南开大学线上课堂授课时,钟南山也曾有过类似说法称“中国会在动态清零中逐步开放,但完全开放不适用,那样因病死亡人数会明显增加。”

钟南山的这些说法,与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新冠疫情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在2021年7月29日个人微博里所称“我们曾经经过的还不是最艰难的,更艰难的是需要长期与病毒共存的智慧”颇有异曲同工之意。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舆论里形成了“动态清零”和“与病毒共存”的路线之争。钟南山的新说法出现后,坊间纷纷猜测他的观点是否发生了向“与病毒共存”的转变。

但是“动态清零”是当前中国抗疫的“指导思想”与“政治正确”。尤其是在上海深陷新一轮疫情难以自拔之际,“动态清零”和“与病毒共存”的路线之争又起高潮,中国决策者则再次强调了“动态清零”的方针。

钟南山的新说法似乎与中国当前抗疫政策显得有些背道而驰。不论孰对孰错,至少是传递出中国抗疫思想的矛盾信息。

自2019年末中国武汉首次确认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钟南山一直是中国抗疫的权威专家,2020年8月11日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这代表中国国家层面对其专业能力和抗疫贡献的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4月19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的一些说法,似乎可被视为钟南山新表态的“反证”。



吴尊友经常就中国抗疫发表最新的专业意见与政策阐述。(中国央视视频)

吴尊友当时表示,“实际上,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传染性与致病性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之所以观察到两者之间的反向关系,更多是人的社会学属性决定的。目前,还没有发现新冠病毒变异在传染性、致病性等方面有明显的规律,既有可能向传染性增强、致病性减弱方向发展,也有可能向传染性增强、致病性也增强方向发展。无论如何变异,我们要从最坏的可能去准备。”

另外,随着上海市疫情持续发酵,新增重症病例、死亡病毒都在迅速增加,说明经过2年多时间的变异之后,新冠病毒(SARS-CoV-2)的致命程度仍然不容小觑。

在病毒变异仍有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过多纠结于未来中国应当施行何种抗疫政策不仅为时尚早,而且可能造成抗疫指导思想紊乱,不利于当下疫情防控。

不论钟南山还是张文宏,就中国抗疫发表个人观点都不必过于苛责,是中国抗疫整体舆论空间的一部分,最终形成科学、专业的政策、组织、行动和制度的还需要更为系统性的程序与过程,不必过于放大和过度解读。

他们对于中国未来抗疫的设想,与当下的抗疫政策并无直接矛盾之处。“动态清零”仍然是现阶段中国已经决定了的抗疫总方针,未来是否变动或如何变动,尚是未知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