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外国面孔中国心的杰宁,比利时人,34岁,精通五国语言。来中国已经6年了,娶了摔跤世界冠军雁姐,成了中国上门女婿,从此过上了天天被摔,但很幸福的日子。

有些朋友经常问我:“杰哥,你为什么老说自己是中国人?”我觉得这个问题挺搞笑的,我生活在中国,说的是中国话,赚的钱是人民币,吃饭用筷子,媳妇是中国人,儿子也是中国人,除了我胡子长点,我还有什么不像中国人?

(跟岳父岳母在一起)

还有一些朋友问我:“杰哥,难道你不爱比利时了吗?”我在那里长大,家人、朋友也大都在那里,我当然很爱它。世界上那么多人,我就觉得雁姐好;世界上那么多国家,我就觉得中国好。我喜欢中国,喜欢中国的文化,所以我选择来中国学习,来中国成家立业。

爱比利时、爱中国,这两个其实不矛盾,就如我们都爱自己的父母,同时也爱自己的媳妇一样,所以我爱比利时,我也爱中国;我是比利时人,我也是中国人。

1988年,我出生在比利时根特市,家里有5个孩子,我是老二。爸爸是游泳池救护员,妈妈是中学老师。他们在生活上,对我们姊妹进行散养,但在做人做事上,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现在的我敢于追求,不轻易满足现状的性格,就是在那时候养成的。

(我小时候对中国文化特别痴迷)

我从小非常俏皮,喜欢探索新鲜事物,而且对喜欢的东西非常执着。在15岁时,自从我偶然间接触到了荷兰语版的中国佛教、道家书籍后,我被这种普度型入世教化和隐士文化深深打动。从此,我对中国这个神秘国度和文化特别痴迷。

在中学时,因为我对课堂上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学习成绩很一般。到了大学后,当时学校正好有中文系这个专业,我不顾家人反对,直接选了中文系。也正是借这个机会,我开始系统地接触了解中国文化,而且越了解越感兴趣,学习成绩也一直都是班里第一名。

记得有一次中文考试,考卷总分20分,我考了21分,教授给我的反馈是:有一个题的答案太经典了,就多给了你1分。

(爸爸从小对我寄予厚望)

在大学,我读了三年本科后,接着又读了一年的硕士研究生。但是在上交研究生毕业论文时,我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论文主题。于是,我决定先到中资企业工作。经过应聘,我首先入职到了华为公司,做项目助理,负责安装4G网络通信塔。

两年后,我又跳槽到工商银行比利时分行,负责销售。就是在这段时期,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写的论文主题是:RMB的国际化。也就是说毕业三年后,在我25岁时,才拿到了毕业证。

在中资公司的三年时间里,我每天都用中文跟中国同事们唠嗑。其中最打动我的是中国企业的包容创新精神,以及以客户为本的服务精神,整个公司内部非常有活力,办事效率特别高。我跟同事们在一起,工作中有激情,这特别适合我的性格。

(我们的全家福)

那会儿我就在想,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力量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企业和人才。从那时起,我特别想到中国看看,并一直努力寻求着机会。

中国有句俗语:缘分天注定。缘是天意,分是人为。我很相信缘分,包括以后我与雁姐的相遇,都是天注定的缘分。而我与中国的缘分是开始于北京冬奥会。

2015年7月,中国成功获得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北京成为了全球首个荣获夏冬两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为支持中国落地“三亿人上冰雪”的梦想,当时我供职的荷兰企业,也有幸得到了中国滑冰场的项目。因为我懂中文,并经过积极争取,成为了荷兰冰世界驻华首席代表。

(我作为荷兰冰世界驻华首席代表,来到了中国)

刚到北京那一刻,我就被震撼到了。这里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来来回回全是人群,大家脸上都焕发着自信。这现实情况比我之前想象中的还要好,我很快就被这热火朝天的创业氛围吸引住了。

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里不仅有大熊猫、长城、兵马俑,还有高铁、电子支付,大家出门购物居然可以不用带现金,而且老年人都能用智能手机。这先进技术已完全融入大家的日常,特别是这边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到处都是机遇,这与我老家的慢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度颠覆了我的认知。

进入工作后,中国同事们一切都以大局为重,有共同目标,并一起努力,团队做出的任何决策总能得到快速无条件地执行。大家常说:“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在工作遇到困难时,同事们立刻就会有100个解决方案,非常灵活。我每快速、超额完成一项工作,都感到很有成就感,一直很享受这种工作状态。

(我在中国实现了人生价值)

从2015年至2020年的五年时间里,我的工作推进地非常顺利,从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到三亚的美丽沙滩上,现在大家都能体验到荷兰冰世界的户外真冰场。人们常说:“人总得做几件可以值得炫耀一辈子的事情。”是中国帮我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我感恩这个时代,感恩中国。

在中国呆的时间越长,就越不想离开。中国的发展已远超乎国外人的想象,以前中国产品的优势在于便宜,但外国人说:“便宜没好货。”这导致外国企业很自大,但现在中国做的产品不仅质量好,而且服务意识到位。

有一次,我的扫地机器人坏了,销售员直接给我换了个新的,让我感到特别省心,这绝对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大优势。现在中国制造真的很牛。

(我和我的外婆,她非常宠我)

生活在中国非常有安全感。比如,如果我在咖啡店喝咖啡,遇到要上厕所,只需把电脑放在座位上就行,不用担心被偷,感觉真是太方便了。

特别是疫情爆发后,政府决策有力,大家完全配合,志愿者舍小家顾大家,无畏地冲在前面,很快就控制住了疫情。中国人真的非常理智、团结、无私。

生活在这里的每一天,我都在为中国点赞,感觉来这里工作真值。在对中国有了全面了解之后,我真心喜欢上了这里,并开始有了留在这里定居的想法。

爱情其实就是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我跟雁姐的爱情故事,就在这期间发生了。从此,我找到了一生的挚爱,也让我从内心深处成为了一名中国人。

(雁姐是摔跤世界冠军)

2017年年末,当时北京一所院校经常针对投资人或公司老板开设一些体育项目运营的课程,我也受邀参加做冰场运营项目的嘉宾老师。雁姐也去听课了,但没有参加我的课程。之后,我们是在同学聚会上认识的,当时我们看到对方的第一眼就放电了,属于一见钟情,然后就相互留了联系方式。

雁姐跟我同岁,辽宁辽阳人,父母是农民,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她14岁开始学习摔跤,4年后进入国家队,获得了2013年、2020年、2021年世界杯冠军,有着辉煌的经历。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雁姐性格开朗,积极向上,非常有正能量。大家常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之前我是练空手道的,她是练摔跤的,都是防身运动,我们有共同的经历、相同的爱好,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我们在一起,每天都是开心的)

相识两个多月后,我跟雁姐去拜访岳父岳母。见面后,我非常紧张,想好好表现,就不停地陪岳父喝酒。期间岳父说“中国很大”,我接着回了一句“尤其是咱们东北”,岳父听后特别开心,就这样我顺利过关了。

我喜欢在村里遛弯,不管遛到哪,邻居见了我就问:“遛弯呢?”我当时很纳闷:我就是在遛弯啊,为什么还要问?后来才知道,东北人就是用这种方式打招呼的。跟雁姐在一起时间长了,我不仅学到了更多地道的风俗文化,而且口音也变成了东北味,大家甚至认为我是在东北长大的。

在2018年至2019年,我们还一起在北京打工子弟小学,做了一年多支教,路上往返需要4个小时。但每次看到孩子们在校门口等我们的时候,立刻觉得一切的辛苦都值得,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是我们最大的幸运。这也是我们最好的定情信物。

(我在北京打工子弟小学做义工)

2019年1月13日下午两点,我向雁姐求婚了。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因为在咱们中国这代表一生一世,我希望我们的爱情长长久久。

当时,我带着岳父岳母到西双版纳旅游,跟当地渔民借了条船。然后我跟雁姐说,一起去钓鱼,就是在小船上我求婚成功了。

之前,我把雁姐是摔跤世界冠军的事告诉了我家人,我妈特别担心我的人身安全,她反复问我:“你说的是真的吗?”然后我把照片发给她,她看之后说:“好苗条啊,看着不像摔跤的样子。”

(2015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

2019年2月,我带雁姐回到了比利时。姥姥看到我们后,高兴地说:“嗨,来了”。在我张开双臂准备迎接她的拥抱时,但没想到,她直接绕开我去抱雁姐,我被晾在了一边。

雁姐非常有亲和力,我家人都特别喜欢她。在所有兄弟姐妹里面,我爸最喜欢雁姐。在后来,我们第二次回老家时,为了迎接雁姐,家里人还特意准备了“杰宁和雁姐欢迎到家”的中文横幅。我全家人都认为,我能娶到雁姐是上帝给我们家最大的恩赐。

(我家人为迎接雁姐准备的欢迎横幅)

2019年3月初,我们在比利时大使馆通过了结婚登记面试。3月21日在辽阳民政局登记为合法夫妻,5月18日在岳父岳母家举办了婚礼。

在婚礼上,我哭得像个孩子,雁姐跟我说,只要我在哪我们的家就在哪。我一路走来,真的很幸运,现在终于如愿以偿地找到了人生归宿。从此,我成为了中国上门女婿。

结婚后,我慢慢体会到,两国的风俗文化还是有很多同的。比如,中国人比较重视大家庭(父母兄弟姐妹),在他们遇到困难时,都会借钱给他们,而在我老家一般是不会把钱借出去的。

(我们结婚了,我成为了中国的上门女婿)

诸如此类的文化差异还有很多,中国有句成语叫:入乡随俗。我一直在慢慢吸收并适应着。我们两个在生活中,从没有因为文化风俗的不同闹过别扭。

2020年5月29日,我们的儿子出生了。我让他跟雁姐姓,希望他能成为中国人。当时,我爸不是很理解,因为我是家里长子,他把所有希望都放在我身上,让我负责传宗接代,后来他也理解了。为了给儿子中国这个家,我连姓都可以不要,这是我给儿子的最好礼物。

有了孩子之后,雁姐在家看孩子,我负责赚钱养家。我觉得全职妈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我妈妈就是靠自己把我们姊妹5个养大的,她9年没上班,但是给我们带来的价值非常珍贵,让我们感到家庭非常温馨。

(每个周末,我都在家陪雁姐和孩子)

有人说,全职妈妈不如我们上班的男人累,其实这是不对的。全职妈妈不仅白天要收拾家务,晚上还要哄孩子睡觉,给孩子喂奶,经常睡眠不足,甚至要持续几年时间。在周末,我会放下电脑和手机,推掉所有应酬,专心陪孩子,因为爸爸高质量的陪伴也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中国定居后,我经常跟家人介绍这里的生活情况,在潜移默化之下,也改变了他们对中国的认知。有一次,我给姥姥看了一下我们的电动车,然后跟她说:“在深圳30%的车都是电动的。”她惊讶地说:“哇塞,中国这种东西好像都是领先的。”

(这是我爸妈,我一直都是他们的骄傲)

其中,我最大的成就是,像姥爷这么固执的人,都被我说服了。

在18岁,我选择中文系的时候,姥爷不同意,说我不明智。现在,我每个月都跟他分享在这里的生活。时间久了,他的观念也被我改变了,他说:“如果我再年轻两岁,也会到中国看看。”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两年多没回去了,爸妈也没见过孩子,只是通过视频见过,他们非常想念孩子。雁姐说:“以后我们至少两年要回去一次,比如你妈妈现在60岁,如果人均活到80岁,相当于还有20年的时间,如果两年回去一次,10个手指头就能数得过来。”

(我的外公和外婆,如果能年轻几岁,他们也希望来中国看看)

我觉得雁姐说的很对。成长就是一个渐行渐远不断告别的过程。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有的不在父母身边,我们各自努力着。但不要忘记,父母家里永远会有一盏灯为你而留,有事没事常回家看看。

因为雁姐在孕育期不能打疫苗,我们最近两年不能回老家看望父母了。等疫情稳定了,我父母会来中国,那时候,我们一家人就团缘了。

在2020年末,我主动离职了,因为我觉得中资企业会更适合我。现在我供职于一家中资创业公司,主要做仓储自动化设备,我主要负责海外销售。

我现在工作底薪要比之前少40%,但是有提成。在这里,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这是中资企业非常吸引我的一点。而外资企业不是这样的,他们虽然是高薪,而且工作节奏慢,但是有瓶颈,不管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回报。

(我弟弟来过中国,特别喜欢这里)

在公司,我跟中国人打交道非常多,同时联系很多国外业务。我最大的价值就是做跨国文化的桥梁,比如说中资企业走出会遇到很多文化方面的差异,这就需要我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以更好地协调处理一些对外的事情。而这正是我喜欢做的。

虽然换工作会遇到一些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我从没有退缩过。因受雁姐的影响,我一直都有一颗赢家心态,也就是迎接困难的心态。

有一次,我约邻居早上6点出来跑步,邻居说:“只要不下雨,我们6点见。”第二天早上下雨了,我还是去电梯门口等他,他看到我说:“杰哥,今天早上下雨了。”我说:“知道。”然后他去换衣服了,可是最后又推开门跟我说:“杰哥,你先走吧。”

(在家照顾孩子很辛苦,但心甘情愿)

然后有朋友就问我:“下这么大雨,你为什么还去跑步?”其实,我认为跑步有两个作用,一是锻炼身体,二是锻炼“心”。无论是工作,还是应对家庭生活的挑战,我们都能从运动员身上学到一个道理:要懂得坚持,要有毅力,机会不是留给丢在起跑线的人,也不是留给中途而废的人,而是留给真正能坚持到底的人。

现在,我们一家人搬到了深圳。一是我喜欢这边创业活力,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这边的文化特别吸引我,比如每个老板办公室都有一个茶桌、潮汕人喜欢Fo学等等,这些传统的中国文化在这里传承得非常好。

现在雁姐又怀孕了,二胎预产期跟大儿子一样,也是5月29日。这也许是巧合,也许是上天送给我的礼物,就像我能来中国,然后娶到雁姐,最后定居在中国,成为中国人一样。

(我们这个小家很快就要变成“2+2”了)

在中国拼搏奋斗生活这么多年,我打内心里认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所有的情感浓缩成一句话:我爱雁姐,我爱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