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和人心不会忘记,两年多前,新冠肺炎疫情刚刚在武汉爆发时,是当时已经80多岁的钟南山院士,临时紧急奔赴武汉,揭开新冠大流行的真相,让中国社会和民众开始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在武汉乃至整个中国吹响了防疫狙击战。

那会,新冠病毒的毒性最为严重,不论是医学界还是社会、政府,普遍缺乏了解。在钟南山院士揭开真相之前,纵使已经有“发哨人”艾芬医生、“吹哨人”李文亮医生和“武汉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医生发出预警,但都局限于非常小的范围。直到钟南山院士公开向中国社会和政府发出警告后,整个国家才迅速响应,紧急动员,与新冠病毒赛跑。后来,钟南山院士又作为中国抗击疫情的一面旗帜和精神领袖,引领防疫工作,直到中国大陆在新冠毒性最严重的时候成功控制住疫情。

转眼,两年多过去了,新冠病毒依旧在全球大流行,迄今已造成数亿人感染和数百万人不幸离世。与两年多前有所不同的是,新冠病毒的毒性已经明显减弱,海外许多经历过疫情失控和大规模死亡的国家,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和治疗药物的推广,至少目前已经走出至暗时刻,渐渐回归正常。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的说法,“在实现了广泛接种和自然感染率的国家,新冠病毒现在可能甚至没有流感那么致命”,尽管在此过程中,“付出了惨痛的群体感染过程中大量人员的损失”。当然,不能忽略的是,海外那些因新冠而死亡的人,不是数字,而是一个个具体的鲜活的生命,哪怕其中许多人是有基础疾病的老人,他们去世的主要因素并非因为感染新冠,新冠只是诱发因素,但没有一个人是该死的。

相较而言,中国过去两年对于病毒的严防死守,确实让绝大多数国民免于被感染或因新冠而不幸离世。这一点的确是非常大的成绩,不承认这一点或者对此视而不见,并非是实事求是的理性态度。但事有两面,只看到过去两年中国防疫的成绩,回避严格防疫在各地执行过程中的一刀切、层层加码以及由此造成的次生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对许多民众生活、企业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冲击,诸如西安、上海等地封城期间出现的买菜难、生活物资短缺问题和一个个因未能及时就医而离世的人间悲剧,同样是不客观的。尤其是在海外许多国家渐渐放开,新冠毒性明显下降但传染性更强,而中国大陆严格防疫对民众正常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日益显现的当下,中国社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希望防疫政策能适时调整和优化。

笔者多次写过,“中国若想在新的内外形势下让防疫政策更加持久有效,让过去两年多累积的防疫成绩不被蒙上阴影,那就需要未雨绸缪,根据疫情的变化趋势、病毒的变化特征和西方日渐开放的事实,早做打算,探索出一条既不用像西方那样造成大量民众染疫身亡,又能保障人民正常生活,让一切有序回归常态的路径。”笔者希望当下中国能用好目前严格防疫所换来的宝贵时间窗口,加速各项准备工作,早日优化防疫措施,为迟早要来的对世界的开放和人民生活回归常态,早做准备。

让人钦佩的是,最近,钟南山院士再次在中国大陆趋向严格防疫的背景下提出关键建议。4月8日,钟南山在南开大学线上课堂授课时提出中国应该在“动态清零”基础上逐步放开的观点。日前,钟南山与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关伟杰于4月6日在《国家科学评论》联合发表的英文社论文章,在网上流传开来。

该文表示:“中国需要重新开放,以使社会经济发展正常化并适应全球重新开放。长远来看,长期的动态清零是不可能实现的。”关于中国如何有序、有效地重新开放,该文提出五点建议。其一,“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疫苗接种是实现群体免疫的关键”,“中国大陆70岁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种率仍然明显低于83%”,“异源加强针疫苗都可以显著增强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保护”。其二,“加快靶向药物和有效中和抗体药物的研发,将有助于降低新冠肺炎感染者发展为危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应鼓励国际合作”,文章提到辉瑞新冠口服药物Paxlovid、默沙东新冠口服药Molnupiravir和其他在研口服药物(如VV116)、中和抗体注射药物(BRII-196和BRII-198)为改善临床结果提供了希望。其三,“在社区环境中,应优先考虑快速抗原试剂盒检测”。其四,“加强对潜伏期和恢复期感染病例的纵向随访调查”,“对决策者如何制定隔离最短期限和出院后复阳病例的管理提供参考”。其五,“在某些指定城市或地区进行试点调查,并根据输入性病例的流行特点调整政策,这对于验证中国向安全有序的社会重新开放过渡的成果至关重要”。这五点建议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值得当下中国参考。

新冠疫情是百年不遇的世纪大疫情,改变了太多的人、太多的企业和太多的国家。中国在两年多前新冠病毒毒性最严重的时候,保护了绝大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如今新冠疫情进入下半场,毒性明显下降但传播力更强,海外国家在经历至暗时刻后渐渐开放。中国能否在新形势下让防疫更持久有效,更能获得人心的认同?张文宏医生说,凡是持久的,必是温和的与可持续的。以此逻辑观之,两年多前为武汉为中国吹响新冠病毒狙击战的钟南山院士,日前关于中国在新冠时代重新开放的五点建议,对于当下中国优化防疫政策,回归正常生活,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钟南山称“动态清零”不能长期维持 消息遭删除



奥密克戎新冠疫情持续蔓延下,中国网络4月19日流传一篇,中国工程院士钟南山发表的英文文章,其中讲到,“动态清零”防疫政策不能长期维持下去,中国需要有序开放。但截至目前,该文章已遭到大陆媒体的删除。

钟南山和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关伟杰本月初在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国家科技评论》上,联名发表了《中国在未来新冠时代的重新开放策略》一文。

文中说,长期的“动态清零”是不可能实现的,中国需要有序、有效地重新开放。他们为此提了几点建议,包括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疫苗接种、加快特效药物和中和抗体药物的研发、加强对潜伏期和恢复期感染病例的纵向随访调查等等。

其中还建议,在某些指定城市或地区进行试点调查,并根据输入新病例的流行特点调整政策。文章强调,这对于验证中国向安全有序的社会重新开放过渡的成果至关重要。

这也呼应了大陆财新网4月13日的报道,其中指出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选择上海、广州、成都、大连、苏州、宁波、厦门和青岛8个城市作为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试点研究工作试点地区,于4月11日正式启动。具体优化措施包括缩减入境隔离管控时间等,但财新网这篇文章不久被删除。

钟南山的文章发布后,引发搜狐、网易、腾讯等大陆多家媒体的转发,但截至目前均已遭到删除。

在中国坚持“动态清零”还是主旋律,《人民日报》19日的一篇文章称,“中共中央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强调,内防反弹、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文章指,“坚持 ‘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根据上海发布官微消息,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19日在嘉定区视察时也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孙春兰副总理在上海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提出的要求,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

中国国家卫健委及其他防疫专家也连日为“动态清零”辩护,中疾控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19日表示,部分人对继续坚持“动态清零”失去信心,但他认为,这政策符合中国实际,是“中国防控最佳选择”。他又说,中国各界对病毒的认识仍然很有限,未来疫情发展方向非常复杂,“要从思想上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迎战可能发生的规模化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