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中国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在当月稍早时间的一篇文章在网络上流传开来。
钟南山在文章中称,中国采取动态清零政策是为了持续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但中国需要重新开放,以使社会经济发展正常化,并适应全球的重新开放。长远来看,长期的动态清零是不可能实现的。
据相关报道,该文为4月6日《国家科学评论》刊发的英文社论文章,为钟南山与中国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关伟杰共同撰写。
资料介绍,《国家科学评论》由中科院主管,科学出版社出版,是中国第一本以综述为主的英文综合性期刊。
其官方网站称,该刊是一本开放获取、同行评议的期刊,旨在报道中国和世界各地科学技术的前沿发展,涵盖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
钟南山在前述文章中就如何有序、有效地重新开放,提出了五点建议。
其中第一点指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疫苗接种是实现群体免疫的关键。文章称,超过80%的人口全称接种疫苗,与死亡率显著降低相关,但中国大陆70岁以上人口的疫苗接种率仍然明显低于83%,香港则更低。
第二点则是加快特效药物和有效中和抗体药物的研发。该文提到在辉瑞口服药物和默沙东新冠口服药之外,其他在研口服药及注射药物的治疗效果为改善临床结果提供了希望,并呼吁在这一方面加强国际合作。
第三点是在社区环境中应当优先考虑凯苏抗原试剂盒检测。文章指此举与核酸检测相比,可以显著缩短周转时间,且对医疗设施和人员的依赖性更低。
第四点是加强对潜伏期和恢复期感染病例的纵向随访调查,以为决策者制定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第五点是在某些指定城市或地区进行试点调查,并根据输入新病例的流行特点调整政策。文章强调,这对于验证中国向安全有序的社会重新开放过渡的成果至关重要。
值得关注的是,该文与同样曾在4月份引起舆论反响的另一篇报道似乎形成呼应。
4月13日中国媒体财新网报道,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选择上海、广州、成都、大连、苏州、宁波、厦门和青岛8个城市作为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试点研究工作试点地区,于4月11日正式启动。
具体优化措施则包括,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措施由“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10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密接接触者隔离管控措施由“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10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等。
这与钟南山在其文章中第五点所呼吁的显然不谋而合,或者也可理解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已经注意到中国目前防疫路线的某些长期困境,正在为此提出针对性举措,而官方也在积极采纳,并付诸行动。
尽管前述财新网报道在发布不久即被删除,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务院的防控措施优化遭到废止,更可能是相关层面考虑到目前的舆论氛围所做出的决定,其意在于缩小传播范围免于引发不必要的误解,而非朝令夕改——熟悉中国政治生态的人不难看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