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于德国总统来说,是一记响亮的耳光。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拒绝施泰因迈尔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出访基辅。德国政界对此一片哗然。
2021年7月施泰因迈尔在总统府迎接正在访问德国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德国之声中文网)波兰总统杜达和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的元首正在前往乌克兰,与该国总统泽连斯基会面。波兰总统府的外交政策发言人公布了这一消息。
该发言人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在乌克兰面对关键时刻之时,会见泽连斯基总统和捍卫者们”,他还声称,这几个波罗的海国家是地区内最重要的安全问题伙伴国。波兰是此次拜访的组织方,也会提供物流和安全方面的保障。
施泰因迈尔被认为对俄罗斯太过友好(资料图片摄于2016年3月23日)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发推文表示:“带着强大的政治支持的信息和军事援助,正在前往基辅的路上”。推文配图是他本人和其他几位领导人在一列火车旁边的合影。爱沙尼亚总统卡里斯和拉脱维亚国家元首埃-莱维茨也在网上分享了在列车站台拍摄的照片。
其实,计划与上述几位国家领导人一同前往乌克兰的,原本还包括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但乌克兰政府先是拒绝了德国总统,但随后向德国联邦总理肖尔茨发出了访问基辅的邀请。施泰因迈尔得到了被拒绝的消息后表示:“我本来是准备好前往的。但是很明显——我必须认识到——基辅却并不这样想”。
“一场政治上的廉价闹剧”
乌克兰对德国总统出访的拒绝在德国政界一起一片哗然。与德国总理肖尔茨一样,同属社民党的外交事务官员施密特(Nils Schmid)在接受德国广播电台采访时表示,基辅拒绝邀请德国总统的做法是“一场政治上的廉价闹剧”。
但德国联邦政府第一时间对此时的表态却十分冷静:“联邦总统的表态明显站在乌克兰这一边”,一位政府发言人表示。他强调,国际上,德国曾经是,目前也仍然是乌克兰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
德国电视一台(ARD)的“每日新闻”栏目在报道中分析称,乌克兰拒绝的理由很明显是基辅认为施泰因迈尔过去几年的政策对俄罗斯太过友好。在他出任外交部长期间,施泰因迈尔是北溪2号项目的推动者,而乌克兰正是就这一项目多次发出过警告。“诚然,我们应该更认真地对待来自东欧伙伴的警告。特别是2014年之后的时期和北溪2号管道的扩建。所以说当时的坚持是一个错误”,这位德国总统数天前承认了曾经犯下错误。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顾问阿雷斯托维奇(Oleksiy Arestovych):泽连斯基没有邀请德国总统,而是邀请了德国总理肖尔茨的理由是:后者“能够做出一些实际的决定”
为了缓和紧张局势,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顾问阿雷斯托维奇(Oleksiy Arestovych)在接受德国电视一台采访时通过翻译表示,他虽然不是特别清楚泽连斯基在做出这一决定时的具体想法,但他可以保证乌总统在决定的时候是“权衡再三”的。泽连斯基没有邀请德国总统,而是邀请了德国总理肖尔茨的理由是:后者“能够做出一些实际的决定”。
虽然肖尔茨得到了邀请,但能否成行目前仍是一个巨大的问号。隶属于自民党(FDP)的德国联邦议院副议长库比茨基(Wolfgang Kubicki)向德新社表示,他无法想象总理会前往一个宣布德国国家元首为不受欢迎的人的国家。泽连斯基总统以这样的方式冷落施泰因迈尔是不明智的。
德国之声评论:基辅不该拒绝施泰因迈尔
联邦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希望访问基辅,宣示团结,但乌克兰却告诉他“不受欢迎”。德国之声时政部主任Rosalia Romaniec 认为,乌方的决定可以理解,但却是错误的。
德国联邦总统施泰因迈尔没有料到成了基辅“不受欢迎的人”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周二(4月12日)飞华沙时,公众对计划中的另一秘密旅程尚一无所知。数天里,波兰总统杜达( Andrzej Duda )一直在联系组织一次最高级别的联合访问:五国总统一起拜会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若一切按计划进行,访问团队应已上路。岂料,就在华沙,事情剧变。
当施泰因迈尔在和杜达共同主持的新闻会上出人意料地避答相关问题时,人们清楚了,事情出现波折。几分钟后,一枚新闻炸弹爆响--德国发行量最大的街头小报曝突发新闻:"泽连斯基禁止联邦总统施泰因迈尔进入乌克兰!"不久后,联邦总统来到镜头前。
基辅不欢迎
施泰因迈尔发表简短声明称,他的同事和朋友--波兰总统杜达此前建议俩人与波罗的海三国总统一起前往基辅,以"发出并强调与乌克兰团结的强烈信号", "我为此做好了准备,但显然--我必须承认--这在基辅不受欢迎。"
本文作者、DW时政部主任 Rosalia Romaniec
以上陈述客观,但明显可以看出这位德国总统个人受到了打击。偏偏是多年来一直重视乌克兰问题的他,现在不得不自问,怎么会发展到眼前的这一地步。
基辅方面未提供拒绝理由,而各方的猜测应有尽有。即使各种理由都以某种程度站得住脚,但无法否认的是:这一拒绝是何等的错误!
沮丧是一种情感,但不能感情用事
是的,短期内,它或许可起到基辅对德国、尤其是对施泰因迈尔所扮演的角色,表达沮丧和绝望发泄作用。多年里,这位德国总统同莫斯科关系密切,未认真对待有关俄罗斯对东欧尤其是对乌克兰构成威胁的警告。他支持北溪管道项目,作为默克尔政府的外交部长,他全力参与了2008年德国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一事。基辅的挫败感清单很长,不是没有道理,但施泰因迈尔自己最近也承认有错。
显然,这位社民党政治家不善区分愿望和效果。从这个角度看,德国对乌克兰的支持及多年来给予的巨额资金被人遗忘便也就不足为奇了。是的,德国政治家们常常在行为上不仅天真,而且傲慢。其中一些人尚需进入一个外交政策新时代,他们应该更多理解东欧地区,而不是俄罗斯。然而,人们不能指责施泰因迈尔心存恶意。
很不幸,既往的挫败感,如今又添加新错误:早该动身的肖尔茨总理迟迟不去基辅、不运送重型武器、不全力制裁。如果肖尔茨不想来帮忙,泽连斯基又有何必要在战火纷飞之时接待(没有实权的)德国国家元首?一个挣扎求生之国的总统,需要的是决定而非象征性姿态。同样,他不想扮演陪衬角色。所有这些顾虑都可理解。
灾难性影响
然而,拒绝施泰因迈尔来访是短视行为,在政治上是毁灭性的,对未来而言,是一种严重疏失。因为有理而行动并不意味着你做的事情肯定正确。经由宣布施泰因迈尔不受欢迎,乌克兰政府错失了目标,因为,它拆毁了桥梁。此刻,德国总理更不会去基辅。对本国最高职位的尊重禁止他这么做。因此,翌日早晨,乌克兰可能会相当后悔,其他四国总统依旧来访这一事实亦无法改变这一点。它只凸显了欧洲的裂痕,而目前最要摒弃的就是裂痕。
泽连斯基的冷落也危及德国国内对乌克兰人民表现出来的极大同情。但如果联邦政府还想在国内保持强大和稳定,以能在未来继续提供帮助,不能缺少这样的同情。一个分裂的德国对任何人都没有帮助。
任何人?不,对一个人而言,分裂的德国正中下怀。他就是那个俄罗斯暴君。此人天天需要给他的宣传机器添加新料。不幸,这一次,泽连斯基给他提供了一切。
民调:大部分德国民众不愿“为自由受冻”
为了抵制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德国前总统高克的一句“为了自由,我们也可以受点冻”,曾鼓舞了不少德国民众。不过从最新的民意调查结果来看,如今大部分德国人不愿为自由受冻。
民调结果:多数德国民众为自由不愿意受冻
(德国之声中文网)随着俄乌战争爆发,高涨的能源价格德国民众能够直接感受到的一大影响之一。虽然在战争起始,有声音呼吁多穿衣服,少取暖,减少对俄罗斯油气资源依赖。这一呼吁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相应,但是一份最新民调结果显示,大部分德国人不愿意"为自由挨冻"。
进行调查的是德国阿伦斯巴赫民意调查研究所(Institut für Demoskopie Allensbach )。该所的最新一个从统计学上来说,具备代表性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德国民众最大的担忧就是价格上涨,有71%的受访民众持此态度。对价格上涨的担忧一大部分来自对能源价格上涨的担忧,其中62%的受访民众担忧德国的能源供给并不安全。86%的民众担忧在接下来几年的时间里,德国可能会面临能源供给方面的困境。与2019年相比,当时担忧这一情景的民众比例还只有26%。
为了表现出对乌克兰的支持,德国前总统高克曾经在一次电视访谈节目中表示:为了应对目前的危机,民众可以放弃一些生活上的舒适感,尤其是为了阻止俄罗斯的入侵行为。当时这位德国前总统表态称:"为了自由,我们也可以受点冻"。
但从阿伦斯巴赫民意调查研究所最新的民调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德国民众如今并不认同前总统的这种说法。统计显示,支持高克上述观点的受访民众比例为24%,同时有59%的民众反对德国前总统的观点。
德国民众的抵触情绪,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和他们目前自身的感受有关。无论是用天然气、石油、集中供暖还是用木材取暖。远远超过一半的民众都表示目前的取暖费用给他们带来了"很强"或者"强"的负担。其中最让受访民众担忧的取暖能源种类是石油,其次是天然气。
俄乌战争、新冠危机和物流危机,让全球能源价格不断走高
买还是不买?这是个问题
正因如此,更多的受访民众支持继续从俄罗斯购买能源的结果也就不会令人惊讶。民调机构提出了两个观点来试探德国民众对俄罗斯能源禁购令的反应。第一个观点是:"我认为德国应该立即停止从俄罗斯购买石油和天然气。如果德国继续从俄罗斯购买这些原材料,就会资助俄罗斯这个国家,并间接资助针对乌克兰的战争,这是不可接受的。"
第二个观点是:"当然,德国继续从俄罗斯购买石油和天然气是有问题的。然而,我们无法在短期内取代来自俄罗斯的能源供应而不出现瓶颈或进一步涨价。所以目前我们必须继续从俄罗斯购买石油和天然气。"
受访民众被要求回答更愿意接受哪一个上述观点。结果只有30%的民众支持第一种观点,也就是全面禁止从俄罗斯采购能源。57%的受众支持第二种观点,同时这也是目前德国联邦政府的观点。
在报道这一民调结果时,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写道:"这样的结果值得人深思。因为民众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愤怒情绪是非常高涨的。在战争爆发前,也只有少数人对俄罗斯的立场表示理解。俄罗斯入侵后,约四分之三的受访者感到受到俄罗斯行为的威胁。经济制裁在原则上也得到了民众的支持。然而,对能源供应稳定性的担忧,以及可能不仅仅是乌克兰战争已经对自己的钱包产生明显影响的日常经验,显然让大多数人在是否应该继续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问题上,不愿表明严厉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