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郑月娥担任特首五年,香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她的特首生涯,各个派别如何评价她为香港留下的“遗产”与“动荡”?为何这位官场高材生,最终在盟友的负评声中退场?德国之声访问多位曾与她近距离接触的人士,请他们分享观察和见解。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特首选举提名期前夕,于在4月4日宣布放弃竞逐连任。香港政圈普遍对此消息不感意外,甚至是许多建制派私下乐见的结果。不过出乎预期的是,中央一周以来都未对她的离任决定作官方回应。相比上一任特首梁振英宣布不连任当天,港澳办和中联办同日发声明“深表惋惜”,并“高度评价”、“充份肯定”其任内工作,这次北京对林郑月娥的退场却冷处理。

即使在台面上,建制派对林郑月娥的评价都显得有保留。最大建制政党民建联的元老级人物、现任行政会议成员叶国谦直言,她的作风得罪不少人。其实她上任时与建制派的关系并不差,有与林郑月娥交手多年的建制派向《德国之声》表示,她执行力强,令众人抱有期望。这位不具名建制派人士称:“她作风高傲嚣张,坐上特首之位后,对建制派的态度也很不屑,许多人对她怨声载道。”建制阵营对林郑月娥的不满早已是公开秘密,在经历社会运动和新冠疫情后更加浮上台面。

至于民主派,林郑月娥上场之初锐意“大和解”,高调出席民主党和教协周年庆。前民主党立法会议员许智峯形容,当时都感到对方很希望修补前朝遗下的裂痕,但很快就看到只是姿态和形式。他告诉《德国之声》:“即使闭门会面,她也是讲多于听。即使2019年前,所有涉及原则的政策她一次都不买我们帐,没有一刻想为香港民意而向北京争取什么,所以我们死心。”

许智峯身负多项反修例示威和议会冲突的控罪,正遭通缉,目前已退党流亡澳洲。他和受访的建制派人士都认同,2019年反修例风波是林郑治下的转捩点,在街头示威爆发前,议会内外多个界别已极力游说,但最后她只肯微调,坚持推行。许智峯认为这一役突显她的专横,最终覆水难收,令朝野决裂变为“敌对关系”,双方自此亦再无接触。无论建制或泛民阵营,行政与立法会关系都比五年前更恶劣。



林郑月娥推动修例招致百万港人上街抗议(2019年6月)

“大和解”不成 撕裂有增无减

林郑月娥五年前以“同行We Connect”为竞选口号,胜选当天她誓言:“我的首要工作,是修补撕裂和解开郁结。”根据香港民意研究所的调查,林郑月娥在2017年中以63.6分支持度“开局”,头一年多都较前任特首梁振英高分,保持合格水平。至2019年初政府提出修订逃犯条例之后,她的民望持续急跌,最低只剩18.2分,是历任特首的新低点。盘点反修例运动爆发后至今,她的评分超过一半时间都在30分以下。

香港正出现主权移交以来最大规模的移民潮,总人口连续两年减少。香港入境处的统计显示,2021年至今已有超过19万香港居民净移出,今年首季更有加速趋势。这些数字被视为港人“用脚投票”,表达对政府管治的不信任;盡管林郑月娥和班子多次强调香港前景光明,市民移民只是个人意愿。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荣休教授周永新,曾为多届政府研究政策,与林郑月娥在工作上往来逾二十年。周永新向《德国之声》表示:“市民与政府、贫与富、有权与无权者之间的隔模很明显。”总结五年,他指香港陷入前所未见的分裂:“香港面对的是价值观撕裂、对立,是我记忆所及最严重的。社会对于民主、个人权利、自由的看法很分歧,这些最基本的价值观没共识,所有事情都会受影响。”

从引爆反修例风波到及后颁布《港区国安法》,修改特首及立法会选举制度。许多反对派政治领袖身陷牢狱,不少异议媒体和公民组织解散。“林郑是历史罪人,将香港民主自由完全摧毁的一届特首。” 许智峯说:“她在政治上的破坏比梁振英大得多,任何民生功绩都弥补不到。”

政治生态改变,建制派认为民主派激烈反抗触及北京底线,也要为此局面负上责任,但是影响却波及所有政治光谱。有不愿具名的建制派告诉《德国之声》:“建制内部意见也单一化,以往有什么意见,不同派别都会回应讨论,现在很多人不再讲,因为有好多声音会被叫停,也会觉得讲也没人听、不会带来影响。”他坦言:“但香港作为多元社会,少了不同的声音,未必是健康的事。”

经济民生政策:期望变失望

林郑月娥凭藉数十年的行政经验,在上任时提出一系列房屋、劳工福利、教育政纲,各界对于这位资深政务官的能力没什么怀疑。周永新认为,她在任内设立针对基层长者的退休津贴,是少数值得肯定的政绩,其余范畴的工作都是失败多于成就。他说:“中央当初真的好期望林郑能解决社会深层次问题,尤其她有任职多个部门的经验,但最终应该令中央很失望。”

对商界来说,林郑月娥增加了产假、男士侍产假天数等劳工福利,提出取消“强积金对冲”(变相增加雇主对雇员的退休金支出),令营商成本增加。有本地和外资企业认为,林郑月娥的经济政策乏善可陈,但是把商界推向临界点的是,在新冠疫情下“动态清零”政策不见尽头,长达两年多的封关孤立香港,致使外资撤走、人才流失。

政治争议以外,不同政治光谱的人都同样表示,林郑月娥的个人作风是施政失败的主因之一。她以能干、“好打得”见称,可是这个强项最终也是导致她触礁的缺点。

受访的建制派人士说:“她不是领袖,只是执行者。她或许会把北京的指令执行妥当,但每次自己做决策都会出事。”许智峯认为,林郑月娥多次判断失准是其性格导致,反修例风波、抗疫失败都是例子。周永新忆述与林郑共事的经验则说:“她很有自信,但个人太独断,不肯放手给下属,也不太愿意吸纳意见,一旦方向有误,别人也无法帮她纠正。”他称林郑上任后,官场文化也有所变,以往常与他交流的官员也甚少主动沟通。“她的班子基本上各自为政,没有团队精神和沟通合作,所有政策林郑都想靠个人之力处理,结果样样都不行。”



李家超被视为鹰派武官

加速北京治港路线转向

香港主权移交中国将满25年,北京所说的“五十年不变”已经走了一半。经历了四届特首,商人董建华、政务官曾荫权和林郑月娥、专业人士梁振英,没有一位能连任并做满最长十年任期。

过去五年香港遭遇巨大的政治、经济和信心危机,分析相信这触发北京更快速、更强硬地改变治港方针,影响深远。有亲北京学者的评论指出,在初步整顿政局后,中央希望香港著力经济和民生发展。但从两位政务官执政的经验来看,北京更见其“限制”。对于未来特首的条件,周永新认为,“北京也许会觉得传统政务官的管治思维跟手法,不是香港往后25年应走的路”。

前政务司司长李家超4月9日已宣布参选特首,很大机会将在没有竞争之下,成为首位纪律部队出身的特首。他长年在警队和保安部门工作,是处理示威和执行港区国安法的主要官员,被视为鹰派武官。受访的建制派人士认为,这反映北京进一步改变路线,需要一位有绝对的服从和纪律的特首,李家超并非文官出身,不熟悉行政程序反而有助达成任务。他说:“中国以往三十年经济快速增长,因为‘以结果为优先’,政策一到就要配合执行,而非著眼于这样那样的程序和监察,所以相信中央要香港用中国那套发展模式。”他认为正因李家超缺乏行政经验,更愿意聆听意见。

但是对于许智峯和许多流亡海外的香港异议人士来说,这不是个好消息。“香港或会成为警察城市。”他担心,来届政府会进一步修改涉及国家安全和社团管制的法例,扼杀公民社会仅余的生存空间。“未来的打压也许会更冷冰冰和残酷,我们更不期望会有任何怜悯,或修补民意裂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