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国防军事频道4月4日报道,近日南部战区空军某基地展开了一场针尖对麦芒的空地红蓝实兵对抗演练,而且是在陌生地域,更具实战性质。

空地对抗,也就是地导兵与航空兵之间的较量,航空兵出动战机对地打击,地导兵使用防空导弹进行拦截。





先看飞机,军迷朋友对歼-10C的外形特征应该很熟悉了,一看外形就知道这是歼-10C,因为机背上的三根刀状天线太明显了。另外,进气道旁边的告警天线也是一个识别特征。

 





再看导弹。

这是什么型号的导弹呢?

首先确定是倾斜式发射,不是垂直发射,排除红旗-16和红旗-9的可能性。

再看底盘特征,很像早期的KS-1,不过导弹不是臂吊式,而是四联装发射装置,筒子上明显有加强筋。

去过珠海航展或者是长春空军开放日的军迷朋友应该见过,这就是红旗-22防空导弹。

 



这是珠海航展上展示的红旗-22。



 这是长春空军开放日上展示的红旗-22。





这两张是中国军网发布的红旗-22发射图片,实在是太美了,从中也可以看出,红旗-22有时也采用双联装发射装置。

 



这是中国军网发布的红旗-22的导弹特写图,太清楚了,发射筒细节清晰可见。

 

好了,飞机和导弹的型号都搞清楚了,下面就来看一下具体的对抗过程。

 

黎明时分,指挥员一声令下,扮演蓝兵的地导某旅的多个火力营,数十辆装甲车辆集结编队,编队按照小单元、大间隔行军模式,迅速向目标阵地挺进。

与此同时,数百公里外的某军用机场,随着起飞命令的下达,扮演红方的航空兵某旅数架战机,依次从跑道滑出,加力升空。

蓝方编队抵达阵地后,指挥员果断下令占领阵地,编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讯构建、伪装防护等一系列战斗前准备,随后数辆发射车上的导弹相继起竖,进入待发状态。

“距离32 高度80 初判为敌机”

就在蓝方对目标航迹进行研判时,红方飞行员操作战机迅速下降高度,规避雷达锁定,向蓝方目标快速逼近,果断对蓝方阵地实施打击。

 



从视频画面来看,是双机编队突防。

 

“报,接上级通报,我部遭敌空地弹打击,命令我退出战斗。”



从视频画面来看,地导兵的指挥方舱内至少有6个操作席位。

据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员孙茂峰介绍,“我们参训机组进入空防航线后,抓住对手雷达遮蔽角较大,低空探测距离较近的劣势,采用超低空临空突击战术进行攻击,达到了预期打击效果。”





红方第一批次攻击成功摧毁蓝方部分防空力量,随后第二批次突防战机接续而来。蓝方防空火力紧急调整策略,做出有效应对。

“发现目标,跟踪方位

静默跟踪

明白”

据南部战区空军地导某营营长陈鈜介绍,“根据红方战机第一波采取的战术战法,我们对其进行了研究,并迅速调整了关注重心,利用远方情报信息和近方雷达情报组网进行补充,协同友邻部队采取主佯配合,集火抗击的方式成功对其进行了抗击。”





从视频画面来看,远方情报信息,应该就是下面这部大型警戒雷达提供的了。



成功进行了抗击,意味着拦截成功,要是实战那就是击落歼-10C了。

 

这已经不是红旗-22与歼-10C的首次较量了。

早在2020年的时候,根据空军新闻的报道,南部战区空军地导某旅,以部队集中驻训和友邻航空兵实弹实投训练为契机,主动“借敌”练兵。通过与航空兵建立联训机制,共享训练计划,构建互为对手和背景的对抗条件,在真打实抗中提高训练实战化程度。

这里所说的“借敌”练兵,借的就是歼-10C新型战斗机。

 



这是当年报道的相关图片,空中的飞机就是歼-10C,而地面上的那款平板相控阵雷达,就是红旗-22防空导弹系统的相控阵雷达。

 



上面这幅图是我在2019年的长春空军开放日活动上拍摄的红旗-22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相控阵雷达,细节感十足。

 

在2020年的这场对抗训练中,针对对抗区域地物遮蔽角大、目标拦截距离近等特点,该旅整合空情数据资源,运用指挥自动化系统构建互通互联的情报网。某型制导雷达在地物遮蔽状态下,依据指挥链路空情信息,准确保持静默跟踪。“敌机”刚一露头,就将其牢牢捕获,一场漂亮的抗击战斗打响。

也就是说,从官方的报道来看,红旗-22已经多次“击落”歼-10C了,而且是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实现的。

看到这里,大家再想想俄军的苏-35S在俄乌战场上被击落,再正常不过了。

乌军击落苏-35S使用的可能并不是什么先进防空导弹,有可能是“山毛榉”之类的,而解放军演练中“击落”歼-10C的也不是先进的红旗-9,而是红旗-22这种与红旗-9进行高低搭配的低档版防空导弹。



所以,战争中不能仅看导弹的先进程度,关键还要看使用情况,老装备使用好了照样可以击落先进战机。

因此,我个人的观点是,无论是苏-35在实战中被击落,还是歼-10C在演练中被“击落”,在未来的战争中,我们都要预计到飞机的战损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在未来的台海战争中,武器装备的质量与数量同样重要。在台海战争中,我们岂不可轻敌,一定要料敌从宽,察打一体的无人机数量要管够,各种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一定要管够,电磁压制一定要管用,必须在战争的前几波火力打击彻底摧毁台军的防空系统。当然,歼-10系列和歼-11系列战机,甚至包括歼-16和歼-20等重型战机,数量也要管够。因为我们面对的不仅是台军,还有外部介入势力,夺取制空权的任务很艰巨。

战争不是儿戏,准备越充分,越能达到目的。

 

不过话说回来,红旗-22导弹的性能并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差,不要以为不是垂直发射就不先进。

其实,倾斜发射和垂直发射各有优缺点,关键还是在于你怎么使用的问题。

垂直发射架的优点是发射速度快、具备全向拦截能力,有利于采用高抛弹道增加射程,不过它的缺点就是导弹转向难度较大,因为在弹道初始阶段,导弹速度较低,空气舵面能力不足,需要推力矢量进行转向,增加导弹的设计和制造的难度,同时导弹射击包线的近界也增加了。

倾斜发射的优点就是发射之前可以让导弹提前对准目标,导弹起飞之后即可进入巡航状态,这样就减少了射击包线的近界,但是缺点就是全向攻击能力较差,需要复杂的转向系统让导弹转移火力,反应速度较慢。

下面举几个官方披露的演练案例,从中不难看出,红旗-22的性能还是很不错的。

2016年11月22日,人民网报道,空军地空导弹部队首次使用红旗-22系统引导红旗-2导弹进行实弹打靶,取得15发15中的成绩——在没有使用红旗-22引导系统的时代,红旗-2导弹通常采用3发攻击一个目标的方式进行作战,这次演练证明红旗-22导弹系统在提高老式导弹的作战效能方面也有很大价值。

2018年10月15日,中国军网发布新闻《渤海湾畔,防空利器织“天网”》,新闻中首次公布我军红旗-22防空导弹打靶照片。“敌机”贴近海面飞行 ,强电磁压制伴着海面杂波干扰,企图让目标指示雷达无法判明飞行航迹。指挥部仔细研判后,迅速组织各战斗单元采取诱敌出击、侧面迂回等战法,模拟发射3个波次导弹,有效抗击 6 架次“敌机”。几批靶机超低空飞行,目标信号因为强干扰而时断时续。官兵依托信息组网成功捕捉到目标信号,立即采取反干扰措施进行压制,目标终被锁定。几枚导弹拖着尾焰照亮夜空,目标当即空中开花!

 



从上面这幅中国军网发布的图片可以看出,红旗-22导弹采用了无弹翼气动布局,这是新一代防空导弹的典型气动布局,其优点就是导弹的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适装性能好,具有较大的过载,改善了非对称气动特性、舵面效率高,机动性能比较好。

从外形上看,红旗-22导弹与外贸型号FK-3一样,因此基本可以认为是FK-3导弹的国内装备版。因此,性能参数可以参照外贸型。

据珠海航展公开的资料,FK-3防空导弹射程5-100公里,射高50-27000米。



据悉,自用版的红旗-22射高仍然是27公里,但最大射程达到了120公里,超过了“爱国者”PAC-1的约80公里,已经和早期型红旗-9的125公里接近。红旗-22采用了指令+半主动雷达寻的复合制导体制,也就是TVM制导方式,和早期型“爱国者”以及S-300是一样的。在对75公里以内目标进行射击时,采用指令制导体制。之所以采用这样的一种设计,主要是考虑降低成本,可以“向下兼容”指挥红旗-2防空导弹进行作战。

红旗-22成本较之S-300、红旗-9等导弹要便宜,同时性能较之红旗-2、S-75、S-125、S-200等老式导弹有质的飞跃,与红旗-9高低搭配,形成中国新一代防空体系,提高中国防空体系的拦截能力。

红旗-22主要用于复杂电磁环境下,拦截各类固定翼飞机、巡航导弹、战术空地导弹,武装直升机等目标,可承担区域、要地和野战防空。





最后这两张图,是今天网上广为流传的、运-20前往塞尔维亚运送FK-3防空导弹的图片。6架运-20齐出动(可能还有一架备份机),这场面算是比较少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