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国政府持续实施严格的“清零”政策,中国金融中心、世界上最繁忙港口城市之一的上海已经几乎被完全封锁了一个星期。尽管“清零”在过去防止卫生医疗系统免于崩溃,如今却使中国各行各业甚至全世界所付出的经济代价不断增加。



严格的防疫政策使上海港周交易量下降40%

中国目前正经历着自疫情以来最大规模的感染潮,中国国家卫建委周五通报了超过24000名新感染者,其中绝大多数感染者都没有症状,但在目前的清零政策之下,所有被感染者都必须隔离。另外,为了抑止疫情蔓延而在上海和吉林部分地区所实施的封城,也已经衍生出许多经济问题。

港口缺工 上海港交易量骤降

疫情相关的限制迫使许多公司停止生产并放缓新项目,而那些仍在运营的公司正努力应对卡车司机的短缺,以及繁复的许可证和新冠测试要求。在中国庞大的消费经济中,短缺问题开始浮上台面。淘宝网等购物平台面临交货延迟,一些工厂必须另寻其他的供应商。如果封锁持续下去,中国境外也可能很快就能感受到这种影响。



封城后空荡的上海市区


在上海港,缺工意味着货物的进出越来越困难。尽管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本周表示码头运作正常,“但事实是......由于对卡车司机的管制,它并没有真正运作,”中欧商会上海分会副主席许倍帝(Bettina Schoen-Behanzin)告诉法新社。 “上海港的周交易量下降了40%,所以这影响甚巨。”问题关键在于岸上:卡车司机不愿意去上海,他们必须接受新冠检测以取得许可证,也担心任务结束后会被隔离。

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向法新社表示:“随着‘清零’的效益下降,其成本将大幅上升,特别是随着出口受到持续封城的打击。”他补充说,这将挑战中国今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5.5%的目标。

全球供应链受到威胁?

40%在华德企认为,他们的供应链遭遇困难,通往欧洲的出口路线已经有三分之一受到严重影响或完全中断。 86%在中国的美国制造商也称供应链受到了干扰。此外,由于封城,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的地面工作人员也出现了短缺,现在只能处理有限的货物,国际航班更是越来越少。

中欧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警告:世界上最大制造业国家的货运量正在明显下降,“如果中国有个小感冒,世界其他地方的供应链都会大病一场。”他说,中国贡献了全球增长的四分之一,每个产品都有“中国的影子”。如果中国的供应链受到打击,它肯定会影响到商品的供应、价格和选择。

防疫策略将至少持续到二十大之后

中国正处于两难境地:由于未像其他国家一样经历过疫情爆发的阶段,这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至此仍缺乏天然免疫力。而中国国产的疫苗被认为保护力不足,但较有效的西方疫苗仍尚未得到许可。此外,虽然按照国际标准,疫苗接种率很高,但仍有数以千万计的老年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不充分。



封城期间上海市民被禁止出门,小区出入口遭封锁


柏林的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首席经济学家曾林(Max Zenglein)说:“中国坚持其目前的防疫策略,也与中国领导人的政治叙事有关,即中国能比其他国家更好地应对这种大流行病。”这就是为什么观察家们不预期会这么早出现转机,特别是不会在秋季的二十大之前,届时习近平有望能取得中共最高领导人的第三个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