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锐公司(ID:shangjiezz),作者:马冬,编辑:周春林,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曾经,丰巢科技宣布对存放超过12小时的包裹进行收费,在网上引发争议。


先是多个小区联合抵制丰巢收费,后是管理部门再次重申“快递入柜需经收件人同意”。针对公众质疑,丰巢发布公开信,承认在用户沟通上需要完善,但却依然坚持既定收费标准。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不了了之。


丰巢从收购了速递易后,市占率一度高达69%,成为此细分领域的王。可就在丰巢如日中天时,曾经的各大股东纷纷退出,快递柜事件之后的很长时间,都没有其音信。


再次探索才发现,丰巢进入了窘境,成立至今未曾盈利,丰巢的未来,又该在何处安放?


一、错位的初心


稻盛和夫说,人类之初,为了满足对物的需求,出现了交换,满足了自己,帮助了别人,这就是商业最初的形态。商业的初心是公益。


他说得没错,错的是有时候商业不再是一件温暖人心的事,而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


也许其创始人徐育斌创立丰巢的初心里也有公益,但初心变了。


2015年6月,丰巢科技成立,徐育斌为丰巢CEO。


解决用户最后100米的痛点或许就是丰巢的初心,虽然它是商业竞争的产物。


2019年全年亏损7.81亿元;2020年一季度,亏损2.45亿元。


只有通过扭亏或盈利才能体现创办丰巢的意义。但是,为了扭亏或盈利,丰巢只能向用户下手了。快递柜本质还是共享经济的一种,类似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想盈利就得对用户下手,单靠广告费是不够的。


没想到的是,5毛钱的费用竟惹起众怒。


从用户不满到小区联合抵制、到监管部门表态,丰巢被推向了舆论高点。但丰巢后续的发声虽不足以“平民愤”,依旧我行我素。


消费者的不满情绪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快递柜方便的是快递员而非用户,并且用户的选择权受到了损害,此其一;其二是,12小时的免费时间太短;其三是,寄快递已经付费了,凭什么收快递还要付费?


对于收费,丰巢绝不松口。已连续亏损5年,此时丰巢已无退路,收费可能是错的,不收费则必然会走向更深的深渊。


对比同为竞争对手的菜鸟驿站,二者玩法不同,收益也不同。


加盟制只需要品牌、模式和技术投入,靠着诸多加盟商就可以开枝散叶,自己不太需要庞大的资金池支撑,比较适合轻装上阵地跑马圈地,快速铺开规模,缺点是不太容易做好品控。


自营的扩张就需要自己真金白银的投入,所以扩张速度往往与烧钱速度成正比。但优点也比较明了,一切尽在自己掌握,相对更容易进行统一的品控和模式调整。


丰巢的玩法,跟瑞幸多少有些相似,自营、快速铺开、持续烧钱。目前来看,只达到自给自足,显然还不够,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已有快递柜的盈利可以产生足够多的现金流,支撑公司进行新的扩张,否则就只能继续烧钱。


快递柜这种模式曾经承载了比较高的期待,柜子的扩张倒是已经完成了,但是距离020线下综合便民服务平台的目标还挺遥远。


有人总结过无人货柜需要交的一系列学费:争夺市场点位能力、区域规模布点能力、水涨船高的点位费、与物业的合作关系、能帮政府解决问题、新技术的研发能力、无人交互的可靠性、终端设备的耐用性、商品供应链与运营、资本拥入催化竞争、用户线上转化效果……


这也是无人快递柜想要拓宽变现渠道要面临的难题。


结合丰巢本身的业务布局,丰巢原本是把这当作一门性感的生意来做的,但最后越做越失意……


二、“反用户的赔利模式”


用户抵制、社区不满、快递员诉苦,丰巢快递柜最终陷入了一场待解的困局。


然而细究那些反对的声音,问题的核心所在,恐怕不是丰巢官方处理争议的技巧,也不在于没能及时安抚用户情绪,而是一开始就背离了互联网的商业基石。


丰巢显然也是先免费后收费的玩家,通过“免费”进行市场教育、培养用户习惯,再试图以会员付费的模式打造盈利的财务报表。


丰巢也试图遵循一个商业逻辑,早在实行“快递存放12小时以上收取0.5元保管费”的计划之前,就推出了包月包季的会员计划,会员可以享受长达7天不限次数的免费存放。


那些让用户埋单的互联网产品,多半抓住了用户的刚性需求,即便是一些收费策略近乎霸道的产品,也牢牢建立了用户的忠诚度。丰巢照搬了互联网上最为流行的盈利模式,却忽视了与用户的“共情效应”。


从商业逻辑上看,快递柜解决的问题是快递的最后100米。以往快递员需要逐一上门派送,单是和业主电话沟通的时间,就足以完成将包裹投递到快递柜中的动作。所以说快递柜属于提供给快递员的增值服务,属于物流配送链条中的一个附属环节,本身就是一项To B的生意。


根据丰巢公司的财务报表,目前丰巢的收益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快递员的使用费。快递员使用丰巢快递柜送货时,按快递柜的大小给丰巢支付一定费用。


第二,用户的使用费。对于快递柜的使用按照大小分别向下排列,并划分为几个档次的消费,向用户收取相应的使用费用。


第三,对用户征收超时使用费。快递的保管一般是限时使用的,超过规定时间需要加收一定的费用,超过规定期限则收取超时服务费。


第四,广告业务收入,指快递货架外观和画面滚动显示的广告。当前丰巢快递柜的布局已超过5万台,每日平均承接超过900万件快递的派送,但还是无法改变亏损的现状。由于盈利模式单一,企业的盈利数值依然没有办法实现实质性的增长。


可对于赚辛苦钱的快递员群体而言,并没有能力为用户的“任性”付费,丰巢只能将周转率低下归咎于不良的用户习惯。


于是逼迫用户几乎成了不可避免的结果,也让用户成了整个利益链中的“冤大头”,既牺牲了送货上门的服务,又要为快递柜的周转率低下背锅。


在崇尚生态结盟的互联网江湖里,看似不站队的顺丰和丰巢,在商业模式上的尴尬情景如是一般。


向用户收费可能是丰巢活下去的唯一选择,与用户和社区站在对立面,也可能是丰巢最为错误的选择。


一方面,丰巢快递柜即便有着近乎垄断的市场份额,也远不是快递最后100米的唯一选择,甚至不是最好的选择。


另一方面,丰巢超时付费的设计本质上是将快递员的权责转嫁给了消费者,本身就是一个本末倒置的“愚蠢操作”。


中国互联网商业史上,不缺少供应商集体出走的戏码,但如此大规模的“用户起义”还是头一遭。


三、出路在何方?


丰巢存在什么问题?


初创期快递柜投入量过大;投入成本过高;盈利模式难以突破;亏损严重,资本投放者信心不足。


至于丰巢垂直运营管理模式:在丰巢不断布柜,快速抢占市场的脚步下,其成本支出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尽管有资本与上游流量支撑,但由于当前快递柜仍没有明晰的盈利模式,单纯靠揽件、投件以及柜体广告收入,仍无法有效支撑快递柜的运营支出。


欠缺明晰的盈利模式,在盈利方面,丰巢快递柜的收入来源依旧十分单一,收入来源主要还是广告收入、揽件收入、快递员收费和取件用户收费等,但是除了广告收入以外,不管是向快递员收费还是向用户收费都比较困难。


尽管在备受争议以及无法盈利的情况下,我们依旧需要理性地去探讨丰巢未来还有哪些可行的发展策略:


多方并举降低投放及运营成本


快递柜成本分成两部分:第一是科研制造或购置成本。第二是运营成本。


为降低成本可做到以下几点:将智能快递柜纳入社区配套基础设施进行规范管理,降低运营成本,也可为社区提供更好的服务;规范期间代管费用、区域租赁费、维护费。规范运维人员,建立更加完善的运维制度,即可降低人工成本。在保障用户体验和用户信息安全的同时,丰巢效益也能获得保障。


积极拓展多种盈利模式


根据目前中国快递发展情况而言,直接向消费者收钱很难实现盈利,但通过跟社区物业、金融机构、房地产公司或广告商等形成合作模式,或许是较为长远的发展路径,而智能快递柜掌握的终端数据就是资源。


因此积极拓展多种盈利模式才是最主要的策略,自提柜市场实则为快递柜企业传递了很好的信号。如果智能快递柜能够充分利用自身与终端用户直接接触的优势,将自身打造为连接社区的一个入口,那么实现更多的商业模式,取得成倍的价值增长就会成为可能。这样智能快递柜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实现新的经济创收点。


寻求多方合作形成完整生态链


如果丰巢快递只注重单独企业的发展,那么将会更加的独木难支,需要寻求更多方的合作形成完整的生态链。如果涉及到贸易和物流,那么就有更多的开放空间,比如丰巢科技与支付宝合作。如果用户直接送货,扫描二维码就能从支付宝中获得红包,让用户真正受益并享有权利。因此,通过多方合作和多元化的合作,便会探索出更多的产品形态和盈利模式。


加快智能化服务并以此拓展增值


加快智能化服务,面对不断智能化的生活,丰巢要把握住机会研发更加智能的快递柜,包含更多的服务才能在接下来的挑战中生存,建成更大型综合快递柜,为未来智能化、无人化的快递物流奠定基础,同时,不仅仅是城市空间,在许多偏远地区,快递柜也将被普遍使用。随着快递柜功能的进一步发展,将进一步增加其在物流网络结构中的地位。


对于丰巢自助快递柜而言,未来市场规模和市场潜力将会进一步被发掘出来。可以预见,智能快递柜的存在意义远不止包裹投递。随着服务终端的业务下沉,将有更多的商业模式借助于这个终端得以实现。


对于丰巢目前的处境,徐育斌需要想明白未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虽然他自己曾说过,我们把坚持的事情做到极致。企业是要以盈利为发展目标的,否则就会出现问题,当下,丰巢应该警醒的是,想明白下一步自己该怎么走,这才是当务之急。


部分数据参考:

木子明《智能快递运营现状与发展分析》

知行《我国智能快递柜的发展现状》

财料《免费的丰巢柜,融资81亿,估值225亿,市占率高达69%,却没法盈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锐公司(ID:shangjiezz),作者:马冬,编辑:周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