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这种战报注水成分太大…
大伊万平时判断战况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标尺:一是战场现地态势,也就是双方在接触线上有多少部队;二是战场交战烈度,也就是接触线上是否有交火,交火强度如何,动用了哪些兵器;三是后勤和交通情况,也就是双方的后勤供应是否有问题,背后的交通线是否已被切断。这三点因素,再结合战线变化,是判断战局的金标准。
俄军公布的伤亡情况
同时,根据俄罗斯国防部公布的信息,自“特别军事行动”爆发,俄军共有1351名军人阵亡,另有3825人受伤,不清楚这是否包括了用于稳固战线后方的国民近卫军,当然肯定不包括民兵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集群。而在3月2日,俄军公布了首份伤亡情况报告,指出俄军有498人阵亡,1597人受伤。
大伊万认为,俄军公布的这些伤亡数据,是相对比较可靠的。此次军事行动头6天的战斗,俄军准备不足,组织相对混乱,有部分部队一味前突,部分营、团战斗队靠轻装侦察兵前出索敌,都造成了重大伤亡。
在图拉举行了一场集体葬礼,人们送别三名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中牺牲的俄军空降兵。
从第二周开始,俄军的打法已经明显改变,部队的侦察更为谨慎,部队前突也不再一味讲求速度。再加上部分微博大佬一直在跟踪俄军的军官、士兵讣告发布和国内举行葬礼的情况,按照他们的观点,俄军对自己的伤亡的确没有太大隐瞒。同时根据民兵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集群公布的信息,这两个民兵集群可能还有600到700人的阵亡,2000余人的受伤。
因此,大伊万认为,所有参战的俄军、包括民兵单位,在冲突爆发一个月之际,阵亡在2000人左右,受伤在5000人左右。在这其中,除了2000人阵亡是不可恢复性损失,估计受伤的5000人有600到800人因为重伤,也属于不可恢复性损失。也就是俄军在第一个月的作战中,共有约2500人以上的不可恢复性损失,大伊万从军事角度来说,这个伤亡数据只能说不算太坏。当然,对于每一位阵亡俄军的家庭来说,阵亡俄军都是他们的一切。
至于俄军公布的乌军伤亡情况,俄军认为在这一个月的作战中,击毙乌军约14000人,击伤乌军约16000人,估计国土防御营、雇佣兵等都算在内了。讲真,大伊万对俄军的这个击毙击伤数据不感兴趣,也不认为它是绝对准确的,这跟前边的俄军战果一样,说到底都是公关数据。大伊万最关心的,还是是否能够合围对方的重兵集团,比如清剿已经基本结束的马里乌波尔乌军集团。
激战中的马里乌波尔
咱们之前估计有6000多乌军,昨天俄军总参作战局局长鲁茨科伊上将出来发声,说这里有7000余乌军,参考其它渠道说马里乌波尔里边还有乌军摩56旅的2个摩步营,那么正好多出来这1000多乌军。等到马里乌波尔能够清剿完毕,那么这7000乌军就全进口袋里了,再比如顿涅茨克民兵能把乌军机53旅驻守的库拉霍沃、摩57旅驻守的阿夫杰耶夫卡(可能)和伞25旅驻守的韦尔赫尼奥托列齐克等等统统包围,那么顿巴斯抓猪大赛又能多出9000多的战果。因此咱认为,关键看合围,不要看毙伤数。
俄军暴露的问题
分析完了俄国防部昨天公布的“顿巴斯特别军事行动”一月以来,俄军的行动成果和自身损失情况。那么,对于俄军头一个月的作战,咱们应该如何评价,基于现地态势俄军的后续作战将如何展开呢?大伊万跟一些大佬讨论的结果,认为俄军第一个月的作战总体刚刚及格,暴露出太多问题:
一是在行动前的战略准备上,俄军对乌军的抵抗意志认知有所不足,对此次军事行动到底是“正规进攻”还是“威慑行动”也摇摆不定。这使得俄军对乌军放弃抵抗、直接投降,乌军军官团内部政变等抱有太多幻想,部队组织作战因为战略上的摇摆,也变得上下不靠。这种状态给俄军的组织作战,后勤保障,造成了太多奇奇怪怪的影响。
比如俄军前锋侦察部队居然使用轻型装甲车辆大张旗鼓地行进、结果被乌军重型部队拦截歼灭;比如俄军的后勤保障始终不上心,在冲突爆发两周后还处于梦游的状态,说到底,都是俄军高层战略出了偏差。
二是在战役组织和突击方向上,同样受制于认为此次行动是“威慑行动”,俄军第一阶段突击方向呈现出重点不明,平均分布的特点。基辅东西两侧,苏梅和科诺托普方向,哈尔科夫方向,顿巴斯两州方向,克里米亚向梅利托波尔方向,克里米亚向赫尔松方向等,几乎每一路俄军都有数个旅、团在打,但每一路俄军都无法对当面乌军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这种“平均分布”,明显是基于乌军不会做出太强力的抵抗,俄军可以方便地长驱直入,尽快抢占所有城市要点而计划的。但哪怕是正面乌军做出稍许的抵抗,俄军的前突就可能遭到阻滞,有部分前突方向上后勤线太远,更是成为了俄军维持进攻浪头的障碍。这导致俄军在部分作战线,比如基辅以西,赫尔松一带,哈尔科夫城北等,已经事实转入暂时防御态势。
三是在部队的战术运用上,俄军部分部队战术不熟练,战场意识不强,同时部队的战术展开还在受到政治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北路俄军在基辅周边的作战,俄军6集、近坦1集,35集编内部队,都出现了连、排级单位遭到乌军重大打击的情况。比如昨天俄军又在基辅东郊被乌军歼灭了一个排级单位,损失坦克、装甲车4到6辆;还比如之前近坦90师在基辅北郊被乌军炮火急袭,被摧毁数辆坦克的战例。
虽然损坏的作战装备可以补充,但可以看出,俄军这部分久未经战阵的部队,初入战场时这表现确实是让人一言难尽的,相反南线的58集,海军步兵等表现就很好,因为这部俄军常年在叙利亚作战,具备较强的实战经验。
而在部队的战术、装备使用上,同样是因为受到此次军事行动到底是“作战”还是“威慑”的影响。俄军在头一个月、尤其是最初两周左右的作战中,对暴力的使用明显是有限制的。空天军没有对乌军的后勤设施、交通枢纽等发起大规模空袭,也没有打击乌克兰国内的供电、供水和通讯网络系统等,甚至在重炮的使用上都畏手畏脚,一直到第三周左右,才逐步放开了交战限制。
乌军的表现
当然,说俄军在第一个月打的将将及格,并不意味着俄军后续不会调整,而是继续整烂活,更不意味着乌军打的就好。事实上,大伊万认为,乌军打的比俄军还要差不少:
从马里乌波尔逃离的市民哭诉乌纳劫持平民充当肉盾
在战略层面上,如果说俄军只是高层抱有幻想,对乌军认知不足,那么乌军的高层战略就是摆烂了,部队完全放弃战役机动性,龟缩进城市和筑垒地域里边打烂仗。有人盾就把人绑来当人盾,尽量迟滞俄军的进攻,消耗俄军的实力,等着北约天兵下场救援;
在战役层面上,乌军不存在完整的防御战役计划,各主要重兵集团在冲突爆发后第三周左右,已经缩成好几大坨,不具备互相支援的能力,也不具备跨战区机动进攻收复失地的能力。仅有的反击停留在营连一级,这意味着乌军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几个大乌龟壳;
在战术层面上,毫无疑问乌军是不如俄军的,比如冲突爆发之初的安东诺夫机场之战,乌军打了一天也没拿下俄军刚刚夺取、甚至还没有完成仓促防御的机场。在其它各主要交战线上,也鲜有乌军突破俄军防御、对俄军实施迅猛的反击之类的报道;
乌军唯一值得一提的,也就是交战头两三周,在基辅和苏梅一线,使用特战单位对俄军的后勤线路实施袭扰,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伴随着俄军大量使用特种部队和国民近卫军去清剿战线后方,使用无人机监控乌军的部队调动,这一优势也被大大缩减,战术主动权和优势在俄军一边。
俄乌战争未来的走向
因此,大伊万认为,以俄军和乌军第一个月的交战情况看,战略天平没有变化,甚至伴随着俄军开始大规模打击乌军的后勤交通线,且部分战线对乌军的后方、侧翼交通线形成威胁,战略的天平又对俄军倾斜了一些。而俄军下一阶段的作战,根据俄罗斯国防部公布的信息,实际上也已经明确,即完全拿下顿巴斯全境。这其实跟咱们之前判断的、此次“顿巴斯特别军事行动”的优先战役目标,是围困和歼灭乌东的乌军重兵集团是契合的,并不是西方媒体诈诈唬唬的“俄罗斯要夺取基辅”。
具体原因,可能是因为中俄两国其实在军事学说上比较类似,对重兵集团、有生力量的兴趣,远比几个富有政治意义的城市要强。相比而言,西方在中世纪的战争史,相当一部分都是围绕着几座历史名城展开的,尤其是耶路撒冷和君士坦丁堡。这使得中俄和西方在军事思维上,明显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
那么,明确了俄军下一阶段的作战目标,俄军的后续阶段作战,可能会如何展开?我们将在明天的文章中,详细介绍目前各条战线的交战情况,并对下一阶段俄军、乌军的可能态势进行详细分析,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