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开战以来,尽管俄军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但总体上还是对乌克兰形成了较大优势。俄陆军在战争中投入了差不过一半以上的力量,近几年新装备的武器也出现在战场上,例如俄罗斯陆军的真正大杀器,远程制导火箭炮已经上阵。



不久前,在乌克兰东部波克罗夫斯克地区发现了俄罗斯军队最新型的9M544/9M549系列精确制导火箭弹的一段头部残骸,上面清晰地显示9B706字样。

这是9M544火箭弹的9B706通用制导控制单元,由图拉“合金“仪表设计局科学生产联合体(NPO SPLAV)研制。采用了SN398捷联惯性导航系统+格洛纳斯卫星修正制导模块。



俄方宣称9M544/9M549系列制导火箭弹的打击精度为15~20米左右。这要比传统的简易方向偏差惯性制导的老式300毫米火箭弹70公里最大偏差150米的精度要好太多了。每一发“龙卷风-S”制导火箭弹还可以进行单独编程,这样就可以单炮发射火箭弹打击不同的目标。这种单炮打击多目标的能力,中国早在03A式300毫米火箭炮上就已经开始应用。

老式的9K58“龙卷风”多管火箭炮在1987年正式入役,三十多年来它一直不断地在升级,而“龙卷风-S”就是“龙卷风”的最新版本。



老式的9K58“龙卷风”多管火箭炮采用了在80年代最先进的初始段简易惯性制导,还采用姿态控制、弹体旋转稳定和自动修正技术,火箭弹的散布精度控制技术。通过弹上的自动修正系统、陀螺定向仪和燃气控制系统三者配合,使射击精度大为提高。

这是世界上第一枚可修正弹道的火箭弹,主动段按距离和方位进行弹道修正,采用简易控制系统,纵向和横向精度均为1/300,在70公里射程内,弹着点的偏差只有有200~300米,正好是一枚多用途子母弹战斗部的覆盖范围。最大射程的打击精度甚至达到了大口径身管火炮的精度。



9K58“龙卷风”火箭炮配备的火箭弹种类十分丰富,包括集束式破片杀伤子弹药、带可分离战斗部的杀伤爆破火箭弹和集束式自动瞄准的末敏弹子弹药。

如果采用集束式破片杀伤/反装甲子弹药的火箭弹,一门龙卷风-S火箭炮进行一次12发的满管齐放,可炸翻67公顷(67万平方米)的面积,这大约相当于100个足球场的占地面积。



俄军把刚刚装备的射程120公里的9K515“龙卷风-S”远程火箭炮运上了战场,或者为老的9K58“龙卷风”火箭炮配备了新型制导火箭弹。

新型“龙卷风-S”加装了信息化作战设备,包括捷联惯导+格洛纳斯卫星导航测地系统,并与北斗III系统兼容,全新的火控系统和制导火箭弹的装订系统,高速数据电台和电子地图显示设备。具备自动测地和定位定向能力。整体作战能力与中国的03A火箭炮相当。



由于经济问题,俄军装备新型“龙卷风-S”多管火箭炮的数量并不多。在2020年,俄军接受了大约12套左右的新型“龙卷风-S”多管火箭炮。俄罗斯还宣布“龙卷风-S”多管火箭炮将进入国际市场,许多军事专家认为,俄罗斯最新的“龙卷风-S”多管火箭炮具有巨大的出口潜力。

这样看,俄军的远程火箭炮大约比中国落后10年左右。因为从2012年,我军的03式火箭炮陆续换装了新型的远程火箭弹,将300毫米远火的射程由原来的70公里提升至150公里。新型03A远火也陆续装备。改进型的远火系统的命中精度也有了极大提高,新型的精确制导型远程火箭弹可头体分离,采用了惯性+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制导,末端精度可达数米。



而且,目前我军已经从2019年开始装备更新先进的模块化191箱式火箭炮,发射的370毫米口径的“火龙”280型火箭弹,能达到280公里的超远射程,已经模糊了火箭炮和导弹的区别,这要领先了俄罗斯一代以上。



军人视角下的俄乌伏击战:从交战视频看双方兵力编组

编者按:得益于传媒技术的发达和网络时代的便利,战争也进入了现场直播模式,即便是远在战场之外的普通人也能第一时间穿透战争迷雾,零距离观察战场的方方面面,品头论足。

近日,乌克兰国防部公布了一段由无人机拍摄的现场视频,展现了发生在基辅近郊的一次小伏击战,引发各界网友的议论分析。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本号特意延请了三位解放军退役军官,从军人的专业角度对这段视频撰文解读。

虽然曾经同为军人,但他们的职业背景各不相同,有长期在装甲兵部队服役的,有出身步兵老大哥的,还有步坦炮和工兵皆有接触的全能型选手,因此对这段视频的战术解读颇有差异,见仁见智,本号将陆续全文发布,为各位读者了解这场战斗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和深度解析。



近日流传网络的乌军伏击俄军装甲部队的视频虽然只有40秒,但含金量极高,从中可以分析出当前俄乌两军的很多隐藏信息。笔者在上一篇文章中从装备角度分析了此次交战中的四个疑点,本文将结合视频分析一下俄乌两军的兵力编组。



俄军:混合编队、火力强大

俄军兵力:由于拍摄角度的关系,视频并未展示出俄军装甲部队的全貌。在视频中出现的俄军坦克、装甲车的数量为20辆。这个数量大概是1个坦克连与1个机械化步兵连的混编。



■视频截图中的俄军纵队,由大约20辆坦克和装甲车编组而成。

俄军车队的编组方式:当敌情威胁较小时,履带式车辆进行长距离行军通常会采用同型号车辆单独编组的方式。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车队保持一致的车速和通过性,还可以保持部队的建制完整,便于指挥。当敌情威胁较大时,则会根据敌情采取相应的编组,如执行反坦克作战时就会将坦克连集中编组在车队的前方。



■美国卫星拍摄的向基辅开进的长长的俄军行军队列。

在视频中,俄军装甲部队采用了坦克与装甲车混编的方式行军。这主要是考虑到乌军失去制空权后,坦克部队无法集中使用,对俄军已无法构成威胁。

同时,混编行军遇到各种情况都能灵活处置。这种编组的好处在视频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当俄军坦克被乌军击中后,坦克后方的装甲车迅速组织车载步兵下车掩护,下车的步兵不仅可以分散乌军火力,还能压制乌军反坦克手,并为坦克和装甲车指示目标。



■沿克里米亚地区高速公路开进的俄军装甲车队。

俄军的火力配置:俄军采取了步坦协同作战的方式,主要火力有坦克炮、坦克车载机枪、装甲车载机关炮和机枪、步兵携带的轻武器等。和乌军相比,这样的火力配置拥有绝对的火力优势,可以有效实施火力压制。



乌军:班组精悍,利于机动

乌军兵力:由于伏击的乌军利用地形地貌进行了严密的伪装,因此在视频中很难看清乌军的人数。只能通过发射的火箭弹数量、发射阵地的位置和发射时间初步判断:乌军火箭筒射手不少于4人,除此之外,乌军还有若干步枪手、机枪手为火箭筒手提供掩护。



■隐藏在草丛中的乌克兰步枪手,他们在伏击中负责掩护火箭筒手攻击。

虽然视频中未见乌军步兵的身影,但从乌军并不密集的火力分析,乌军的人数并不多,很可能在20人左右。恰好,网上还流传着另一段乌军战斗的视频,其中出镜的乌军正好也是20人左右,并配有大量的反坦克火箭筒。

显然乌军这种20人左右的坦克猎杀小队是当下很实用的兵力编组方式。因此,伏击视频中的乌军兵力编组和火力配置很可能也是如此。

 

■另一段视频中乌军的坦克猎杀小队,装备有乌克兰的RPG-7、德国的铁拳3、西班牙的C90-CR三种火箭筒和英国的NLAW反坦克导弹。

乌军阵地:视频中,由于乌军步枪手和机枪手没有使用曳光弹射击,无法分辨其阵地,也可能在镜头以外,但乌军反坦克火箭筒发射后的尾焰和烟迹可以清楚地辨别出阵地,乌军将反坦克火箭筒的阵地设置在距离公路只有数十米的位置。由于镜头角度仅展现了战场的一部分,因此这个阵地选址是否科学合理,暂时无法判定,但结合视频可以分析一下这处阵地的优缺点。

优点主要有两点:一是提高了命中率,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射手与俄军坦克、装甲车的距离,可以提高命中率;二是出其不意,在如此近的距离发起袭击,可以打俄军一个措手不及,俄军也很难想象乌军敢于在至近距离发起伏击,达成了战术突然性。



■一位乌克兰国民卫队成员在练习操纵AT-4反坦克火箭筒。

缺点也与两点:一是树木阻碍了火箭弹的弹道。乌军反坦克火箭筒的阵地与公路之间有一排树木。在视频中乌军的第一发火箭弹既没有击中目标,也没有发生爆炸,很可能是在飞行过程中与这排树木发生了接触,比如树枝钩挂了火箭弹的尾翼,导致攻击失败。



■根据火箭筒的烟迹判断,乌军第一发火箭弹应该是想打击红圈中的装甲车,但因为弹道中的树木阻隔,既没有击中目标也没有发生爆炸。



■乌军装备最多的RPG-7火箭筒,其弹药后方有4片张开的尾翼用于保持飞行稳定,但很容易在飞行中被树枝钩挂。

二是火箭筒射手无法撤离。乌军火箭筒发射后,产生了很明显的尾焰、烟迹、气浪,导致阵地被俄军迅速发现。由于距离俄军过近,且阵地后方是一片开阔地,乌军火箭筒射手一旦暴露,在俄军的火力压制之下,即便有后方机枪手、步枪手的接应和掩护,能够安全撤离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

乌军的火力配置:前文在分析乌军兵力时曾根据发射的火箭弹数量、发射阵地的位置和发射时间,初步判断乌军至少有4名火箭筒手,这也意味着乌军至少装备有4具火箭筒。目前,乌军装备的火箭筒可谓万国牌,混杂了来源不同的多种型号,占用编制情况也各不相同。

总体来说,火箭筒手的编制有三种:一种是类似RPG-7的可以重复使用的火箭筒,通常会配备1名携带火箭筒的专职射手和1名携带弹药的副射手;另一种是类似M72的一次性使用火箭筒,不占用编制,每名步兵都可以携带;还有一种是类似铁拳3的火箭筒,其发射和瞄准装置可以重复使用,但筒体是一次性的,射后可抛,专职射手的设置比较灵活。



■铁拳3火箭筒的发射和瞄准装置可以重复使用。

除火箭筒射手外,乌军还有若干名步枪手和机枪手。虽然无法对俄军的坦克和装甲车造成伤害,但可压制俄军的车载步兵,并吸引俄军坦克和装甲车的火力,为火箭筒射手争取时间。



战果评述:胜负难分

乌军的反坦克火力虽然经过加强,但面对俄军强大的火力毫无优势可言。

在兵力、火力都不占优的情况下,乌军仍然敢于发起决死的进攻,在战斗精神上还是可圈可点的。

但从效果上看是差强人意,甚至都没有影响到俄军先头部队的行军——遇袭坦克前方的车队继续行军,后方的车队原地等待,只派出了距离最近的2辆坦克和2辆装甲车就完全压制了乌军。仅从视频判断,经过40秒战斗就大局已定,即便算上俄军打扫战场的时间,整场战斗恐怕持续不到5分钟,基本没有起到拖延俄军行军的效果。



■在战场上行动的乌克兰小部队,在当前的俄乌冲突中,这种小规模部队是乌军常见的编组形式。

对于这场战斗中的胜负,也很难用战果去衡量:乌军以损失至少4名火箭筒射手的代价(甚至可能是全员阵亡),取得了重创俄军1辆坦克、1辆装甲车,并杀伤若干俄军的战果。

这点损失对于俄乌两军来说都不算大;也很难以交换比衡量:俄军库存有大量冷战时期的坦克和装甲车,装备损失很容易补充,而且受损的坦克和装甲车也可以修复;双方人员伤亡的对比也不算悬殊。

这场战斗的胜负,用一句歌词形容可能最恰当——“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进行警戒的俄军步战车与步兵,摄于2022年1月战争前夕的俄军演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