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举行第四次中美元首对话。相较于两人去年11月视频会晤约三个半小时,此次视频对话历时约1小时50分钟,会议主题很明显是两个:乌克兰问题和台湾问题。

习近平在通话中引用“一个巴掌拍不响”、“解铃还须系铃人”形容乌克兰局势,表示“实施全方位、无差别制裁,受罪的还是老百姓”,“如果进一步升级,还会引发全球经贸、金融、能源、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等发生严重危机”,其实是在告诉拜登,“美国和北约也应该同俄罗斯展开对话,解开乌克兰危机的背后症结,化解俄乌双方的安全忧虑”,“长久之道在于大国相互尊重、摒弃冷战思维、不搞阵营对抗,逐步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全球和地区安全架构”。

但很显然,拜登完全不会听取“解铃还须系铃人”。且不说乌克兰战争爆发的历史根源,便是从乌克兰战争爆发到现在,美国政府就忙于两件事:制裁、声讨。无视症结,如何“对症下药”?又或是说,拜登本意就是希望战争延续——这是一次老辣的战略布局。

持续被忽视的谏言

自29岁担任联邦参议员以来,拜登参与美国外交长达半个世纪,并且是苏联解体前后美苏核裁军代表团的核心成员。他不可能不清楚,从历史根源上,是北约东扩以及对俄罗斯的排挤,才造成俄罗斯的不安全感,乃至如今普京的孤注一掷。



2022年2月24日,普京向俄罗斯全国发表讲话,宣布对乌克兰进行“军事特别行动”。(AP)

苏联崩溃后,华沙协约(Warsaw Pact)于1991年解散。北约作为美国领导的对抗苏联及华约的工具,本也理应寿终正寝,因应欧洲全新的安全局势建立新的安全组织。然而,北约不仅没有解散,反而进行了五轮东扩——这原本并非严重问题,北约也可以作为新的欧洲安全框架发挥作用。但问题在于,即便俄罗斯在叶利钦(Boris Yeltsin)和普京(Vladimir Putin)治下四度申请加入北约,却或被敷衍带过,或被拒绝。这使得俄罗斯深感兵临城下的威胁。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Henry Kissinger)、美国末任驻苏联大使马特洛克(Jack Matlock Jr.)、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等现实主义国际政治学者都曾各自表示,如果乌克兰要生存与发展,就不应加入北约,而应成为连结西方与俄罗斯的“桥梁”,“除非所有欧洲国家都成为北约成员,否则只要存在北约,欧洲就处于分裂状态”,俄乌冲突本可避免,却是被“蓄意促成的危机”。可惜无论是2014年的乌克兰政变、北约及美国对乌克兰军队的训练和一系列军事合作,还是在拒绝俄罗斯加入北约的情况下逐个将俄罗斯的近邻纳入北约,并以俄罗斯为该军事组织的假想敌——都把俄罗斯人推向了“燃爆点”。

美国末任驻苏联大使:被任性造就的乌克兰危机

马特洛克、基辛格、米尔斯海默等人都不是亲俄派,而是基于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对国家权力政治的理解,形成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的判断。但他们为了避免欧洲安全危机而给出的建议,并没有被乌克兰当政者和西方采纳。美国几任政府一路推动俄欧对立,为何如此?



1986年10月,美国总统里根(Ronald Reagan)与苏联总书记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在冰岛举行峰会。时任美国总统特别助理、国安会欧洲和苏联事务高级主任马特洛克坐在最右。翌年马特洛克出任美国驻苏联大使。(Reagan Presidential Library)

最大的阳谋

一个原因,在于过去30年里,北约虽然一再东扩,但其内部欧美之间也出现疏离。俄欧能源合作大大加强;德法更趋于建立“独立的欧洲”;最亲美的欧洲盟友英国脱离了欧盟……这些都削弱了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让华盛顿判断需加强“美欧联动”——而制造紧张的安全局势,是重塑美欧紧密盟友关系的必要一环。

在上述大背景下,持续推动北约东扩,容许乃至挑动欧洲尤其是东欧国家的对俄敌意,无疑是美国对待俄罗斯最大的“阳谋”——俄罗斯不反弹,则美国一步步逼近,加强自身对俄罗斯的威胁能力;俄罗斯反弹,则可加速构建由美国主导的欧洲安全格局。

构建容纳俄罗斯的欧洲安全体系?化解俄罗斯的安全隐患?缓解俄罗斯与东欧各国的紧张关系?避免乌克兰战争?抱歉,这些根本就不是美国的战略目标。作为“系铃人”,白宫深知乌克兰战争乃至俄欧关系的症结所在,而白宫也根本不想“解铃”,尤其是拜登。

“零成本”的战争

乌克兰战争发生至今也快一个月,拜登政府在做什么?一面拒绝直接协防乌克兰,一面对乌克兰提供更多武器及军事援助,另一面马不停蹄地制裁和威胁制裁俄罗斯——这就是美国对待乌克兰危机的做法:战争爆发前对俄乌矛盾推波助澜,战争爆发后一再浇油,唯恐战火熄灭。

过往数年来,欧盟本来计划在安全事务上逐步摆脱对美国的依赖,欧俄能源及政治合作也一再加强,如今俄乌战争让欧洲更加依赖美国,也让欧俄再次决裂——整个西方都将这归咎于普京发动战争,但普京发动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可还有人记得2021年底至今年2月以来俄方针对“欧洲安全框架”一再发出的政治谈判邀约?



2021年12月,俄罗斯提出欧洲安全构想,要求美方承诺北约不再东扩,并不在1997年以后加入北约的国家驻军。(北约)


战争对美国政府来说只是其达成地缘利益、选举政治乃至是军工利益集团目标的手段。更何况,此次乌克兰战争对美国而言是个“零成本”的生意?推动他人作战,而自己得益。

当下,乌克兰自是最悲壮的那一方,俄罗斯就算最终以战争方式确保乌克兰不加入北约,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欧盟就更加面临巨大的危机——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获益者,也正是那个一再为俄罗斯制造安全忧虑,逼得俄罗斯出手的美国。

老牌政客临终登场

数十年来,拜登这一批在冷战时代成长起来的政客总结出的最宝贵经验,就是“任何行为都有后果与代价”。但当美国以全盛之姿踩在苏联的尸体之上,却赫然发现自己能够在全球任意推行自己的战略意图,无论如何乱来,美国都是赢家。

最终,美国政客可以全然不顾他国的想法,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自己在国内的选举。于是,克林顿(Bill Clinton)、奥巴马(Barack Obama)、希拉里(Hillary Clinton)这些口才优异、外表光鲜的“选举型”政客成为宠儿,拜登这类老牌政客,纵然久经冷战的锤炼,但在“美利坚盛世”反而黯淡无光。



2012年12月19日,时任美国副总统拜登在白宫听时任总统奥巴马发言。(Getty)

然而真理还是真理,这世上不存在没有代价的行为。当美国政治军事工业复合体在全球收割,却一再无视本国民众的怨愤。在被压抑的过程中形成汹涌的民意,最终将“政坛边缘人”特朗普(Donald Trump)送上了总统宝座。

只可惜,特朗普可以乘民粹上台,却无法以民粹解决问题。虽然人们都意识到实体经济空心化、制造业外流等严重威胁美国政治平衡的问题,但他那套不论友敌、威逼世界的“美国优先”,不仅未能让制造业回流,也持续消耗着美国赖以维系的国际秩序。

这时,拜登这位被世人嘲讽“迟缓年迈”的耄耋政客,却正用老辣的战略布局,让世界再次看破被“美利坚盛世”掩盖的国际现实:无论是战前迟迟不回应俄罗斯的安全诉求,反而以军演等方式回应,又或是如今一再为乌克兰军队输血,都是为了令战争延续。而这么做的目标,正是特朗普想解决的问题,正是困扰美国政客的问题——产业回流。

拜登老辣的布局

伴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欧美等一众传统发达经济体都意识到产业升级的必要。而疫情之下的供应链危机,也成了最有效的催化剂。过去两年以来,欧美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升级产业链,提升工业能力的政策。



2022年2月4日,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于国会大厦就《2022美国竞争法》发表讲话。该法案以应对中国竞争为名,为美国半导体制造业拨款520亿美元,为改善美国供应链拨款450亿美元,为汽车、消费者电子商品和国防系统生产的关键部件拨款20亿美元。(Getty)

然而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西方不需要两个主角。相对于中国的竞争压力,欧盟反而是与美国抢夺资本、人才和产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一句“联合盟国对抗俄罗斯威胁”的背后,昭示的是借助“俄罗斯威胁”于军事和地缘上领导欧洲;一句“连同西方世界应对中国挑战”的背后,潜藏的是借助“中国挑战”于产业和经济上吞食欧洲。

如今,欧洲将无可避免地面对能源危机,石油、天然气、煤炭等所有重要能源价格全面骤升,直接影响与其息息相关的制造业成本,劳动力成本也会因人民生活开销的增长而受影响。而待得市场紧张情绪渡过之后,欧洲将长期面临能源紧缺,反观不依赖俄罗斯能源的美国则更为游刃有余。

能源之外,欧洲还将面对数百万难民所带来的财政、社会秩序和政治挑战;“欧洲粮仓”的俄乌能否顺利播种、收成、出口到欧洲,都将决定欧洲会否在很可能于今年爆发的粮食危机中受到最大冲击。更重要的是,俄欧的彻底决裂,亦让欧洲安全框架这个造就乌克兰战争的根本隐患更难获得解决,所谓“欧美因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而更为团结”现象的另一面,是欧洲面临更大的安全危机……

是以,乌克兰危机持续越久,恶化越严重,就越是中了拜登的下怀。如今美国一边三番五次重申自己绝对不下场,一边持续向乌克兰输血,生怕乌克兰投降,目的就是要拖长乌克兰战争,令危机全面在欧洲爆发——只有这样,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等高端工业才会迁离欧洲,而除了美国,还能去哪里呢?



2022年2月8日,欧盟委员会提出《欧洲芯片法》,以确保欧盟在半导体技术和应用方面的供应安全、弹性和技术领先地位。 (欧盟委员会/EC - Audiovisual Service)


凡事皆有代价

乌克兰战争爆发之后的一周,拜登于3月2日的首次国情咨文中表示,“我们不会通过压低工资来解决美国的问题,我有更好的办法,让美国重新获得成本优势,却不降低工资。美国将制造更多的汽车和半导体,更多的基础设施和创新,商品流通更快更便宜,更多工作机会,且不依赖国外供应链,而是美国制造”——联想起来,这位垂垂老者所迸发出的老辣与阴鸷,怎能不让人发出惊叹?

不过,面对当下危机,欧盟也并不是任人宰割的牛羊。

2月27日,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在国会大厦郑重表示德意志将重新发展军备,台下同僚掌声雷动,这个被视为“弱势总理”的德国领导人,恐怕反而可以借此次危机打破德国政党割据的情况,合力为欧盟的军事独立、能源独立、金融独立发力。法国方面,向来主张欧洲独立、摆脱对美依赖的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也因此次危机而民意大涨,大有在4月大选连任的可能。

欧洲无疑即将面对一场劫难,但也潜藏着“渡劫飞升”的机遇。拜登固然是这场“乌克兰危机”的布局者,这盘老辣的棋局也昭示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切切实实已经到来。但还是那句话,“凡事皆有代价”。这盘大局谁能笑到最后,只怕还尤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