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对俄罗斯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朋友?政治学者张俊华认为,这个问题似乎在这次乌克兰战争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凸显。而最近在中国发生的变化非常值得世人琢磨。


“中共对俄罗斯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朋友?”

在本月15、16日前,中国各种媒体还是铺天盖地式地为俄罗斯的侵略战争做完美的辩护。但之后,整个国内对俄的政治气候显然有所变化。其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6日中国官媒中央电视台首次引述乌克兰官方公布的俄军在乌克兰损失军力数字。同时,央视新闻频道在其“朝闻天下”、早上和下午的“新闻直播间”多次播放乌克兰军方15日发表的声明,这令一大批以前只捧普京、为他的侵略战争叫好的小粉红们大为恼火。而在此前,中宣部则曾明确要求各媒体禁止报导“不利于俄罗斯”的消息。

在央视播报俄军损失的前一天,中共驻乌克兰大使范先荣会见乌克兰军方人员,大赞乌克兰团结以及中乌“战略伙伴关系”,并表态愿意提供经济和人道援助。范先荣还称,中方“将尊重乌克兰主权”,“永远不会攻击乌克兰”。 

同样在3月16日,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在《华盛顿邮报》发文,首先否认中国事先知道俄罗斯出兵计划并要求其推迟到冬奥会之后的说法,也否定了中国会支援俄罗斯的战争。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文章里用的是war(战争)而不是中国官方此前一直使用的action (行动)或者 conflict(冲突)。

与此同时,前环球时报的总编胡锡进也提出了一个充满着机会主义的问题: “冲击波从俄乌传向世界,中国该如何广交朋友少树敌人?“ 而政府发言人赵立坚则 也开始强调中国在乌克兰战争中的中立立场。

并非良心的驱动

那么,中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转变呢?其动力在哪儿?笔者以为,北京这种变化,并非受良心的驱动,而是中国式的无原则的机会主义加上维护自我利益的表现。

这里首先应该感谢美国对中国的警告。 3月14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与中共外交事务最高官员杨洁篪的罗马会谈就被认为带有摊牌的性质。现在看来,罗马会谈持续了7个小时还是起作用的。 美国给中方的信息很明确,如果中国帮助俄罗斯躲避制裁,必定面对严重后果。而拜登周五跟习近平通话时,想必会重申此原则。 

其次,要看到,冬奥期间,中国跟俄罗斯绑在一起,提出“无上限的友谊”,这完全是习近平的用意和他自己的项目。而并非其他官员的愿望。3月5日,中国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理事长胡伟发表文章呼吁中国尽快与俄罗斯切割,“不能与俄罗斯总统绑在一起”。这篇文章虽然已经被中国审查部门撤下,但它也确实反映了习近平圈子以外的中共官员对中国前途的担忧。

重要的是,中共自普京攻击乌克兰后,也渐渐看到了几个事实。比如俄罗斯的战场上的不顺和失败,而乌克兰总统和乌克兰人民的积极表现和随之而来的西方国家的支持, 并且不断得到来自西方输送武器,特别是最近的美国送乌克兰尖端"弹簧刀无人机“等高科技武器,以致于乌克兰官方有信心地预测五月中旬前可结束战争。在道义方面,欧洲理事会开除俄罗斯, 拜登直接称普京为“战犯”,。中共不得不意识到,普京这场战争肯定打不赢了。换言之,很可能普京自己的结局也变得危险了。而在15日前坚决支持普京的中共,感觉坐上了一条正在下沉的船,自身不保。 

当然,自身不保的感觉更主要的是来自经济领域。

本来国内的新冠防疫清零政策就给习近平造成足够的烦恼,而现在,北京显然对制裁的严重性、原本分裂的民主国家的团结以及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极高经济成本感到惊讶。国际制裁对中国企业带来了影响。比如,美国正提防着可能试图绕过对俄制裁的中国半导体企业。

中国对目前由于战争而造成的商品价格快速增长导致的输入性通货膨胀非常担忧。据中国央视报道,习近平在跟德国总理、法国总统的网络会议上表示:"有关制裁对金融、能源、运输以及供应链的稳定性产生了全球性影响,拖累了遭受大流行病之害的全球经济,对所有人都不利。“

与此同时,欧盟正在考虑把中国排除在欧盟的公共采购之外。每年欧盟的公共采购市场规模约有2万亿欧元。若目前的提议生效,意味着中国公司无法获得欧盟境内公路、桥梁、铁路网、电网等合同。而也因中共对俄的态度,立陶宛提议欧盟应该取消即将召开的与中国的峰会。 

经济是中共的命根子。习近平比普京更害怕由于经济灾难给他的政治生涯带来的风险。 于是,中共决定在两边即俄罗斯和西方包括乌克兰都压赌注。 当然,习近平的心依然是向着普京的。 

两边下“赌注”

西方特别是欧洲有些观察家看到中国的转变之后,非常激动。以为这下世界就会马上太平了。而他们却没看到,中共的“路线变化“,完全是一种机会主义式的变化,并非是内心原则的指导。这从下面几个方面就能体察出来。

中国不会公开、直截了当地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相反,北京将继续谩骂美国,继续反对北约扩张, 继续把美国在亚太的努力,说成是“亚太北约”。 同时,它拒绝在乌克兰战争中对俄罗斯的国际制裁。海牙国际法院(ICJ)周三(3月16日)下令俄罗斯立即停止对乌克兰的入侵,听证会初步决定以13-2票通过,而俄罗斯和中国法官均投了反对票。而且,北京跟莫斯科继续大合唱,赵立坚不厌其烦地呼吁美方就美国在乌克兰运作的生物实验室之事作出澄清,有意转移视线。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想尽办法拿捏尺寸,以达到“巧妙平衡”。在言词上对俄罗斯予以支持的同时,又不想太触怒美国。对于联手挑战西方国家,北京与莫斯科拥有相同的策略利益,可是中国根本无法摒弃西方的资本、市场和技术。

北京的平衡戏

迄今为止,西方没有放弃对中国作调停人的希望。但不少人幼稚地忘记了中国官方对西方在人权等议题上的批评和技术限制等措施耿耿于怀。北京自本月15日的做法,仅仅是不想太惹恼西方特别是美国、同时能保住自己的利益而已。但北京心里并不接受迄今为止西方对其“待遇“。用南京大学教授朱锋的话说,如果西方希望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它必须首先停止”对中国的恶意宣传和各种限制“。

而同时,北京为了避免自己在这次战争中也成为惩罚性措施的目标,采取了“平衡手段”:虽然半公开支持俄罗斯,但基本配合西方制裁。迄今为止,中国基本上遵守了美国和其他国家实施的经济制裁。譬如说,前不久俄方声称,中国将不再向俄罗斯提供飞机零部件。还有,中国银行业因SWIFT的排斥而不得不限制俄罗斯业务。中国遏制了俄罗斯煤炭其他原料的进口:大多数跟俄贸易合同是以美元计价的,暂时都因受到SWIFT排除而停止。当然,这跟此前美国国务院的威胁,即如果中国破坏美国对俄罗斯的惩罚性措施,将采取未明确的反措施,有着直接的关系。

然而,这一切并不排除中国暗中对俄罗斯的支持。这从最近满洲里运往俄罗斯的大批货物数量就能得知。 毕竟,俄罗斯向中国直接寻求军事装备及口粮等,并希望中国协助俄国度过经济难关,而中国不得有所表示,要不然“无上限的友谊“如何体现?尽管中国官方否认俄罗斯向中国提出军事装备及口粮支助,声称“没听过相关消息”。但中国绝对不会一点动作都没有。而且,现实一点来看,中国是俄罗斯各种原材料的大客户,如果西方这种经济制裁持久下去,中国肯定是受不了的。 而且,俄罗斯是低成本中国品牌的一个重要销售市场。由于许多西方制造商目前正在撤出俄罗斯,因此对中国来说可能是一个机会。而这里出现的由于目前的经济制裁而产生的财务结算的问题,相信中国会利用自己的CIPS系统来解决。 然而,如果中国这样做,就可能冒着抵触西方制裁的高度风险。

当然,这里,北京现在的做法也是对战后的安排做好准备。中方对俄乌都示好,为的是今后获得在乌克兰重新建设的项目,并在俄加快扩大市场、利用卢布的贬值,增加低价原料进口。 

无法否认的是,北京客观上无法全面兑现其跟俄罗斯“没有上限的友谊”的诺言,因为它无法公开地、大批地向俄罗斯提供军火(特别是俄罗斯急需的无人机)。但北京也知道,在普京成了世界弃儿的情况下,俄罗斯不得不强装笑脸感谢中国。 德媒披露,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搭乘的专机原定3月17日晚上降落北京,要跟普京的“好朋友”会面,却在飞行途中折返莫斯科。如果该描述符合事实,那肯定跟中国由于“路线调整“给普京带来的不欢有关。

“路线调整“的进一步挑战

中国的“路线调整“,对乌克兰战胜普京军队无疑是起着积极的作用。但这并不完全对习近平在党内地位的稳定有利。首先,习领导下的经济政策本身已经有问题,去年北京高调提出的“共同富裕”的口号,现在在党内已甚少提及。内循环也是弄得有头无尾。而这一切偏偏都发生在在二十大召开之前。加之,在俄罗斯入侵前夕与普京结盟,可以说是习近平在外交政策上的最大败笔。而今天的“路线修正”,极有可能让习近平本人蒙羞。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如果普京在乌克兰败得太狼狈,习的权威更会受影响。 

不管如何,各国对北京的机会主义态度占上风,试图走的中间路线,还是会给于积极的回应,因为这有利于乌克兰战胜侵略者,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但习近平跟普京一样,有一个关键问题依然悬而未决:即对价值观的问题并没有取得明智的认识,而对世界整体形势的误判也依然固执,比如说对所谓的“东升西降“预测至少误判了10到15年。如笔者以前说过,本来这次战争对中国重新正面地登上世界舞台,是个极好的机会,但北京两头下赌注的表现使得中国机会的窗口变得越来越小。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整个世界也得感谢西方民主阵营依然拥有的实力,从而使北京不得不做出上述的机会主义决策。


本文作者张俊华为徳籍华人政治学者,在德国生活三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