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其冲击波却早已传遍世界,一段时间以来,围绕有关这场战争的争议,中美成为最引人关注的“域外国家”,与战争更密切相关的主角,俄罗斯、乌克兰、欧洲却退到了话题的边缘位置。

何以如此?这反映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现实?我们或者可以从现有国际秩序,以及中美即将在今晚举行的第三次通话找到答案。

先看第三次通话的相关资讯,发布时间为北京时间3月17日夜,内容为:“新华社快讯: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宣布: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应约于北京时间3月18日晚同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这是官方发布的新闻标题,也是全部内容。

对比一下前两次中美元首通话的官方新闻标题,各位有没有发现其中的玄妙之处。

2021年2月11日,中美在拜登政府上任后进行第一次通话,官方新闻标题为“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2021年9月10日,中美在拜登政府上任后第二次最高层通话的官方标题,同样是“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除了通话之外,2021年11月16日,中美元首首次举行视频会晤,当时官方用的标题为“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拜登首次视频会晤”。



2021年11月16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新华社)

事后我们可以发现,这两次通话都是在战略层面总结定义中美关系,为双边关系的未来走向擘画方向。

相比之下,第三次通话的新闻标题很长,而且这个标题已经明确说明了双方要谈的事情,“中美关系和双边共同关心的问题”。

从标题可以看出,“中美关系”仍然是首要的,如何在这个动荡的世界稳定住中美关系这个世界稳定之“锚”,防止因战争引发的国际撕裂与争吵进一步冲击到中美关系,在冲突中为中美关系寻机框划出路,是双方此次对话最关心的议题。

其次是双边共同关心的问题,毫无疑问,爆发于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这场战争争端会是双方对话的焦点,非常值得关注,相信深陷冲突的俄乌双方以及欧洲等都会在心里焦急打鼓,想知道双方会谈出些什么。

但是双方有关“双边共同关心的问题”决不会只有这一个领域,还会有其它领域,会很多,但是会从略,这个相信杨洁篪主任与沙利文国安顾问在罗马会谈时肯定已经具体敲定。

标题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应约”二字以及“交换意见”等两处说法。“应约”二字没什么奇怪的,从“应约”可以看出,这是双方提前约定好的一次对话,是美方先发出约请。

这里的关键是“交换意见”,不用“通话”,也不用“对话”,更没有用“会晤”,而是用“交换意见”,各位从这四个字中读到玄机了吗?

如果没有,建议大家赶紧百科一下,了解一下这个外交词汇是什么意思。

除了这个外交术语的内在含义,就当下来说,给人第一感觉是,这四个字还照顾到了俄罗斯的情绪。

就现在的战争局势看,对这次在关键时刻举行的对话,俄罗斯肯定高度关注。相信中国一定会妥善考虑各方感受,依据自己的外交原则,从中国自身利益和国际担当出发,妥善处理好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