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孙光@北京人在乌克兰,80后,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小伙子。

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又如宿命的必然。高中失利,我选择学费较少的WKL留学。原本毕业之后就回国,却为爱留在这里。我不但在国外定居,还娶了2个洋媳妇,拥有3个女儿、2个儿子。

(我们一家,那时候最小的宝宝还没出生)

20年的国外生活,我经历事业不顺、生活清贫,但不乏家庭生活的幸福。机缘巧合,我成了中乌爱的使者,让跨越50多年、1万多公里的亲人得以想见,也让我找到价值想帮助更多的中国人。如今,经历战争以后,我们在大使馆帮助下已转移到安全地方,让我更加期盼带着妻儿回国。

1983年,我出生在北京西城区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时候起就调皮捣蛋不爱学习。高考时由于成绩不理想,没有考取心中理想的大学,一时间陷入迷茫不知该何去何从。

机缘巧合,碰到了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发小,听他绘声绘色地讲起自己留学WKL学习俄语的经历,我开始对这门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我回到家中和父母商量了此事,出乎意料的是,父母都很支持,他们还帮我找了中介联系留学的事情。



(虽然是重组家庭,但丝毫不影响孩子们的感情)

那时候,家里并不富裕,但为了圆我的留学梦,父母还是厚着脸皮,向亲戚朋友借钱供我留学。

考虑到西方国家,欧洲地区的消费水平和留学费用昂贵,我决定去独联体国家留学。当时的我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Msc,一个是WKL,因为当时Msc频繁发生恐怖袭击,所以我选择WKL。

2002年9月,我来到了首都JF,先是在一所不太出名的学校念了一年预科,之后来到国立语言大学攻读语言专业。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是欧洲除俄罗斯外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在此之前,我不太了解这个国家。只听朋友说过,这里是一个比较贫穷落后、消费水平较低的国家,它是核电站爆炸事故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这次留学机会,让我更全面地认识了这个国家。

这里不仅景色秀丽,遍地是美女,文化特色多元,还保留了部分苏联风味。首都更是一个安静祥和的城市,不仅有一幢幢的现代化建筑,还因为郁郁葱葱的植被花丛,被冠以“花园城市”的美名。

享受着尽收眼底的美丽景色,我不由得畅想起此后丰富多彩的留学生活,并打算学好俄语,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可是,理想有多么丰满,现实便有多么惨淡。

俄语算是一种比较好听的语言,但是学习起来并不容易。发音是一方面,语法才最令人头疼。

读大一时,为了能学好这门语言,我没有住学校安排的宿舍,而是到外面租房子住,为的就是能有一个更好的语言环境。因为宿舍里很多像我一样的中国留学生,大家聚在一起,虽然氛围很好,不会孤单,但对于学习俄语并没有帮助。



(两个姐姐是双胞胎,非常疼爱弟弟妹妹)

那时候,我常常是上完学校的课后,再回租住的地方学习到深夜。再加上我性格开朗,敢说、不怕犯错,时间长了我的俄语有了明显的进步。

另外,除了语言沟通上的问题外,起初我对这里的高热量饮食也不太习惯。而且我还是“面痴”,看谁长得都差不多。本以为生活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下去,没想到接二连三发生了一些难以预料的事。

记得有一次晚上十一点多,我从学校回租住房的路上,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男人的咆哮声,还有女孩的哭声。

我急忙跑过去,眼前的情景,让我目瞪口呆。两个精瘦男人,正在抢劫一位姑娘,在我还没反应过来时,其中一个男人就用板砖将女孩砸晕了。

我立刻报了警,一边大声呵斥,一边追了上去。但奈何我一个胖子终是追不上这俩瘦子,让他们逃之夭夭了。



(现在我很喜欢用短视频记录美好的生活)

我看了看女孩头上的伤口,迅速叫来了救护车,幸运的是经医护人员检查后,女孩的伤势并不严重。

事后,女孩家属专门来学校感谢我,学校也特意在全校师生面前表彰了我。一时间,我助人为乐的事迹在学校里传得沸沸扬扬。我也因此,获得了不少同学的关注,我的前妻便是其中之一。

这里的女孩大多性格外向,热情奔放,前妻也不例外,她主动跟我搭讪,很快我就被大方爱笑的她吸引了。

大学四年匆匆而过,我和她的感情也越来越稳定,原本是打算读完大学就回国的我,为了和她结婚,便暂时留在了这里。

2006年,为了维持我们的婚后生活,我开了一家小公司,专门从事汽车零配件的进出口业务。不过,公司的发展却没有那么一帆风顺。

公司刚起步时,遇到过不少波折,令我最气愤的是当地人对华人的歧视,不仅有政府、市场管理员之类的故意刁难,警察讹诈,顾客偷东西,就连客户也会故意拖延时间,不给货款。



(晚上没事,我就经常到街头散步)

有时候还会被人无顾挑衅、谩骂。记得有一次,我在店外装货,街上忽然走过来两个人,无端地谩骂我,冲我比划低俗手势。

我一时气不过便和他们打了起来。没想到的是,对方又叫来五个人,一起围殴我,结果我被揍得鼻青脸肿,在医院住了两个星期。

更让我心寒的是,公司里的柜员居然会一起偷店里的东西。因为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以德服人,所以平日里我对他们都很友善,结果他们却合伙干出这种事来。

我有说不出的失落和愤慨,一气之下,将他们全部辞退,店里的工作便全部落在了我一个人的肩上。我每天都要卸货、整理货物、清点,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然后早晨又要早起接着工作。

期间,我还迎来了双胞胎女儿的降临,但由于我在工作上花费的精力太多,疏忽了对家庭的照顾,再加上和妻子的性格不合,最终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离婚后妻子还带走了两个女儿。



(双胞胎女儿读中文学校,热爱中国文化)

那段时间,我怨天尤人、愤世嫉俗、心寒至极,甚至怀疑人生。我开始不愿出门,经常一个人躲在库房里发呆。

朋友为了安慰我,经常拉我去参加一些聚会。也正是因此,我认识了今后和我携手相伴的女孩——莲娜。

莲娜不仅个子高挑,金发碧眼,性格也体贴温柔。虽然她是一位单身母亲,需要独自抚养儿子,但在她身上却丝毫看不出被生活压迫的痕迹。

我被乐观积极的她所吸引,没想到她对我也颇有好感,很快我们便走到了一起。后来公司渐渐步入正轨,我和莲娜也结了婚。婚后生活虽然不富裕,却不乏乐趣,期间我们还收获一双儿女,让我喜出望外。

莲娜的父母住在农村,日子清贫,岳父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我们隔断时间便去探望他们。

之前在我印象中,这里属于整体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农村的环境自然好不到哪去。但第一次来到当地农村时,着实让我震惊了一回。



(乌克兰农村一角,看着非常整洁干净)

这里的农村并不是一副脏乱差的样子,相反的是,这里的每家每户都比较整洁干净。

屋子里的陈设和装饰,大多数是从前苏联时期一代代传下来的,文化底蕴丰厚。比如说岳母家墙上那副以黄色系图案为主的挂毯,颜色考究,做工细致,还有窗帘,虽年头久远,却别具民族特色。

另外,村上的每家每户,不仅有自己的菜园、地窖、还饲养了各种各样的家禽,生活基本可以自给自足。最让我新奇的是这里“万物皆可腌”,不但有腌黄瓜、腌白肉、还有腌西红柿、腌西瓜……像腌西红柿、腌西瓜这种黑暗料理,味道那个酸爽,我还真是吃不惯。

因为我是城里面出来的孩子,很少接触农村,所以这里原生态的环境很吸引我。岳母也特别喜欢跟我展示她的劳动成果,经常叫我看看这、瞧瞧那。每次我们临走时,还不忘给我们带上一大堆土特产。



(我在岳母家饲养棚挤牛奶,乡村生活让我感到很新鲜)

我在岳母家的园子里,不仅拔过萝卜、刨过土豆、摘过李子,还给奶牛挤过奶,抱过刚出生不久的小兔子。就连村子附近的小河里,都有我钓鱼的足迹,这还要得益于当地鲫鱼泛滥的条件。

另外,大部分蔬菜水果价格比较贵,但是像猪、羊、牛肉的价格却比国内便宜不少,而且像一些牛棒骨、筋头巴脑这些在国内大家追捧的却常常沦为垃圾废物。

记得有一回,我买了二十斤的牛棒骨,剔出五斤四两的筋头巴脑,才花了相当于国内两元人民币。

由于当地的燃气费昂贵,所以剩下的大棒骨我也没有炖,直接拿到楼下喂了狗。我将筋头巴脑一部分焯水后炒了菜,另一部分串成烤串做给孩子们吃,看着他们吃得津津有味,我甭提多高兴,心想这是不是也算是弘扬我们中国的美食文化。



(筋头巴脑烤串)

然而,一些猝不及防的意外,总会对生活产生长尾效应。

2014年,首都JF发生骚乱事件,人们生活动荡不安,我公司的生意开始走下坡路。这两年,又由于疫情的原因,公司的状况越来越差,有时候甚至需要贴钱去维持经营。

另外,我和妻子都是离异后重新组建的家庭,孩子众多。除了家庭日常开支,五个孩子的教育和生活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再加上经常接济岳父母,经济压力很大。

那段时间,我经常因为压力大而失眠,为了能睡个好觉,常常靠喝酒来调节情绪。幸运的是,生命中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惊喜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将记录生活的短视频放在自媒体平台上,没想到获得了很多朋友的喜欢,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由此我坚定了做一个自媒体创作者的决心。



(我和妻子莲娜,她的乐观深深感染了我)

通过做自媒体,我的生活不仅逐渐有了改善,还有幸成为了一段段温馨故事的参与者。

2021年6月,我成为了一名“爱”的邮递员,一位来自中国的小伙子,委托我去探望他在WKL的女朋友。那天我和莲娜精心挑选了九朵白色的玫瑰花,一副精致的银制耳钉和一盒巧克力糖果,来到女孩工作的单位。

当我拿出藏在身后的礼物送给女孩,并说明来意时,她一下子愣住了,过了几秒,才渐渐回过神来。她激动得双手都在颤动,连笑脸都好似绽开的花朵。女孩说太出乎她的意料了,心情无法用语言形容,还嗔怪小伙子为她乱花钱。

看着女孩高兴的样子,我和莲娜也沉浸在这种甜蜜温馨的氛围当中。

都说人生百态,酸甜苦辣各种滋味,每个角落都上演着各自的故事。我对此深有体会。



(通过做自媒体,我认识了很多朋友)

一位来自云南昆明的退役军人,从网上看到我的短视频后,留言给我,希望我能帮助他找到他在这里的亲人。

他出生于中乌组合的一个跨国婚姻家庭中,今年虽60岁,却难掩英姿飒爽。

在那个车马慢、书信远的年代,一位来自WKL的漂亮姑娘,嫁给了一个能干的中国小伙,他们还育有一双儿女。而女儿便是这位军人大哥的母亲,这次寻亲找的就是他舅舅一家。

1957年,他的姥姥和舅舅带着三个孩子回这里定居。1983年舅舅去世,1985年时他母亲曾去过探亲。但是,在此之后这一家人便失联了。

其实这是个双向奔赴的寻亲之旅。1986年时,远在这里的亲人曾来中国找过军大哥一家,可惜没有找到。

多年来,军大哥为完成母亲的心愿,一直致力于寻找在乌亲人,用过多种方法,甚至求助过大使馆。可无奈的是,一直没有结果。



(终于找到退役军人大哥的乌克兰亲人,我们一群人合影留念)

机缘巧合他们找到我,这份信任,让我倍感荣幸。另外,我也是中国人,在国外打拼的生活,让我更加看重自己的国家和同胞情谊,能帮助他们,我心底十分高兴。

好在寻亲的过程,并不是那么艰难。通过军人大哥提供的信件封皮照片,我很快锁定了目的地:三线城市科诺拖。但是由于它距离我住的城市有260公里的路程,我并不了解当地居民的情况。

所幸,我在这里的朋友不少,经过朋友的打听,还有照片的指认,花了大概一周的时间,终于找到了军大哥舅舅的家人。

让人喜出望外的是,军大哥的舅妈还健在。老人家已是91岁高龄,虽然有病在身,但精神尚好。

2022年1月28日,我受军大哥一家人的委托,带着各种礼物,来到老人的家里探望她。老人因为已有半个多世纪没有和中国人交流过,她的汉语退化到,只能一字一顿地吐字。

透过手机视频,跨越半个世纪,一万多公里路程的失散家人终于团聚了。军大哥和他的兄弟姐妹,难掩激动之情,几度哽咽。老人也红了眼眶,眼角浸出喜悦的泪水。



(我将中国国旗送给91岁的奶奶,以慰藉她的思乡之情)

我将军大哥家人的礼物,一一拿出来送给老人,还将自己带的一面中国国旗披在了老人身上,希望能让远离家乡的她得到慰藉。

老人对着视频里的家人,一遍遍地说着,“来呀、来呀”,这声声呼唤也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都说,漂泊在异国他乡的人,灵魂是无处安放的。我深以为然。

这些年,别人看我已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但其实只有我自己清楚,这种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的生活,未有一刻真正的舒展。

想起2021年12月27日那天,我们收到母亲转来的两万块钱,看着手机银行的转账记录,内心五味杂陈,对母亲的愧疚又添了不少。

我拨通了她的视频电话,映入眼帘的是母亲花白的头发,还有那双看见儿子的欣喜眼神。

母亲说,快过年了,让给孩子们买些礼物。我打趣道,我们生活挺好的。虽然大钱没有,但小钱不缺,哪里需要花你的钱。

但母亲执拗地说不放心我。她总是这样,时时刻刻惦念着我们的生活。



(在国外20多年,最亏欠的就是父母)

这两年由于疫情,回中国的机票价格水涨船高,再加上回去还需要隔离21天,这些都是我们一大家子人负担不了的。今我们又经历了战争,幸亏有祖国的庇护和同胞的帮助,我们一家得以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可想回家的心虽迫切,却无奈于现实的窘境。

但中国我们始终是要回去的。在乌打拼的这些年,让我在异国有了亲人和暂时的家,但我始终谨记自己的根在中国,并以国为荣。

通过读中文学校、上汉语辅导班,还有我平常有意识的语言训练,孩子们的中文也在一点点进步,这些都是为了回国做的准备。而现在的我,热切地盼望着这一天能早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