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一场“20年后再相会”。摒弃肤浅的即时效应和功利观,树立20年观念,着眼于20年后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来制定今天的教育大政方针,需要对社会整体进行务实宏观的把握,对未来有高瞻远瞩的理念指导,对当下现实有透骨的思考和观察,对社会微观层面上的执行有时刻纠偏的警醒和途径。加油,中国教育!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品品有礼(ID:pinpinyouli),作者:品品(二十年前的北大毕业生,专业横跨国政、新闻和艺术。现于上海一所艺术院校工作),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从去年开始,“双减”话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中之重。我所在的群里,讨论双减政策的家长们不绝于耳。双减之后,面对这突然“多“出来的时间,我们该如何“家校合作”来带娃?


讲起来,我娃倒真可以算是“双减”政策的一个提前问路生,因为这么多年来,一直是不择校、不补习,一直都在“家门口的好学校”读书。学校都是辖区里的公立学校,办学很有理念,不鸡娃,不题海,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小学离家走路不过五六分钟,中学也在骑车10分钟的范围内。不舍近求远,不但家长接送起来方便,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时间尤其是睡眠时间不被挤压,他们完完全全可以把耗费在路上的时间用来做一点更有价值、更愉快的事。


不补课,也是不容易的,这需要定力,在这个内卷时代。好在身为老母亲的我,素来不爱八卦,也从不参加任何关于“鸡娃”的讨论,因此也就很好的与鸡娃环境相隔离,不受影响——其实这一点蛮重要,家长要有定力,孩子才能不被干扰。我们就是不想在课外重复学校生活——要学,就学学校没有教的课程,这样的课程我们还是学了一些的。


如今双减命题下,教育减了负,然而也加了负。怎么加减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还是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尝试,不断归纳总结,不断探索前行的。因为教育,本就是一个引领性的社会命题,而又因为涉及到人本身,又是多么的宏深!无为,就是要尊重大千世界中这个微小的自然本性;而有为,那就请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品品有礼(ID:pinpinyouli),作者: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