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林掌柜(ID:kanbingtong),作者:林掌柜,原文标题:《支持社会办医没错,会错意就是你不对》,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纵观国内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程,虽经历了多轮调适,但从宏观层面上看,“支持社会办医”这个政策大方向从未改变过。这有其客观依据。


一是“需求”。人一旦有钱了,自然就更怕病、怕老和怕死,追求健康长寿、永葆青春和服务体验。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就必须得扩大医疗服务供给。因此,不光公立医院要继续扩张,社会办医也要持续发展。


二是“效率”。即便有不少公立医院运营效率很高,也掩盖不了大多数公立医院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现实。社会办医可发挥鲶鱼效应,至少能在效率上为多数公立医院做出探索乃至示范。正所谓,“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政府要有所作为,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市场要有活力”。


三是“没钱”。支持社会办医,最根本的还是因为“没钱”,不光财政没钱、医保没钱,医疗投入更没钱。既然没钱,那就必须得支持社会办医,让社会资本投入到医疗服务行业中来。


那为啥还有很多人认为政策是“口惠而实不至”呢?特别是在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后,更有不少人对医改心存疑虑甚至担忧会不会“开倒车”呢?掌柜认为,“支持社会办医”政策,除了明确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外,至少还有三个“潜台词”。


一是支持医生办医


仅从政策上看,医生办医主要有三大障碍:执业地点障碍、事业编制障碍和牌照审批障碍。


执业地点障碍。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早已执行多年,虽然各省市执行力度和效果不一,尤其是公立医院院长态度暧昧,但是医师多点执业之大势不可挡。如今,医师区域注册执业政策也已落地执行,基本扫除了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障碍。


天津市更是开了医师跨省执业无需备案的先河。2019年1月14日,天津市卫健委出台了《关于放宽京冀执业医师护士来津注册工作的通知》,明确“北京市或河北省的执业医师及护士,视同自动获得在天津的任何一所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按照在津执业机构执业范围和本人执业类别和执业范围进行执业的资格”。


事业编制障碍。早在2017年3月,人社部就印发了《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9年12月,人社部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公立医院医生尤其是公立三甲医院专家,多数既是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又是事业单位科研人员。


2017年2月28日,原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及时扫除了“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这一政策障碍。2018年7月,上海市发布了令人瞩目的“健康服务业50条”,明确“支持和鼓励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创新、在岗或离岗创新创业,对经同意离岗的,可在3年内保留原有人事关系”。


牌照审批障碍。相比执业地点和事业编制两大障碍而言,进一步放宽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准入,对社会资本而言算是普惠政策,但对医生办医也有优先或鼓励。在诊所设置上,“鼓励在医疗机构执业满5年,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资格的医师,全职或兼职开办专科诊所”。


在上海,各区社会办医疗机构设置指引中,大多也是优先或鼓励知名专家设置医疗机构,只是各区对知名专家的要求略有不同。譬如,闵行是鼓励本市三级医院或本区二级及以上高级专家设置,浦东是鼓励国家级学术组织常务理事及以上或省市级学术组织副主委及以上高级专家设置,静安是鼓励本市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或本市三级医院高级专家设置。


二是支持办“小而美”


新医改的主基调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小而美”业态也是“强基层”。基层多为门诊部和诊所这样的小机构,小机构不光要“小”,还要“强”才能“美”。最为明显的政策导向依据是,诊所设置取消审批改为备案制。


2019年5月13日,国家医政医管局发布《关于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的意见》,意见中明确:在北京、上海、沈阳、南京、杭州、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等10个城市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工作。2021年7月1日起,在10个城市先行试点基础上,“诊所备案制”正式推向全国实施。


对于绝大多数社会资本而言,“小而美”才是社会办医未来主流业态。曾一度轰轰烈烈的公立医院尤其是国企医院改制浪潮,绝大多数医院最终是落到了国资背景的超级医疗集团手中还是纯社会资本手中?社会办医要想做大也可以,政策也鼓励和支持连锁做大、做品牌。你想啊,单从监管难度和监管效率上看,是连锁品牌机构好管还是“散而杂”机构好管呢?


三是支持办消费医疗


2017年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意见中明确:“积极支持社会力量深入专科医疗等细分分服务领域,扩大服务有效供给,培育专业化优势。在眼科、骨科、口腔、妇产、儿科、肿瘤、精神、医疗美容等专科以及康复、护理、体检等领域,加快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服务机构”。


2019年2月19日,国家发改委等18部门联合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明确支持社会力量深入眼科、骨科、口腔、妇产、儿科、肿瘤、精神、医美等专科以及中医、康复、护理、体检等领域。


显然,除肿瘤、精神、骨科、康复、护理等紧缺型专科和老龄化专科外,其他专科都算消费医疗。何况,骨科、康复、精神和中医也与消费医疗中的新康复、新心理和新中医有重叠和交叉。


虽说政策有三个“潜台词”,但人家其实打的是明牌,表达也已经够明确、够直白了。只是我们绝大多数人认知跟不上时代变化又懒得思考,或因沉淀成本太高而不愿掉头或无法转型。医疗服务有其特性,不可能完全市场化,仍属“强政策”型行业。支持社会办医没错,会错意就是你不对!


如今,对于医疗从业者而言,无论是医疗创业还是医疗投资,千万别学教培行业那帮人,要“看大方向”、“听话照做”。当然,前提是要真正听得懂话:一是要有医生合伙、二是要做“小而美”连锁、三是要主攻消费医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林掌柜(ID:kanbingtong),作者:林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