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侵略乌克兰的战争目前已经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全世界都在关注着,有什么神通能把这场战争阻止住。不免有的国家就想起了中国。政治学者张俊华就这个问题,与读者分享一些思考。
政治学者张俊华指出,普京在发动这场战争前,已经知道他很可能成为世界舞台上最孤独的人,为了避免此种情况,他就利用了冬奥期间去北京寻找习近平当他的同伙
从二月二十四日至今,普京对乌克兰发起的侵略战争已经进入了第八天。有足够证据证明,普京的这场战争实际上在一月份就设计完毕。而且他的本意是用3-4天内摧毁乌克兰的军事设施,把基辅拿下,并建立起一个亲俄的傀儡政府。但显然,现在的战局走向跟他想象并不一样。他万万没想到,乌克兰的抵抗决心如此坚强,同时也没想到,俄军地面部队的战略战术远非如此完美。至今,几天内,俄军已战亡数千人,这远超美国在阿富汗20年阵亡2500名士兵的数字。于是,他不得不进入第二个阶段,一个未知数多于肯定因素的阶段,同时也把他原来宣称的“文明战争”,即不攻击民用设施和伤害平民,变成了一场疯狂的、全面的毁灭战。
普京在发动这场战争前,已经知道他很可能成为世界舞台上最孤独的人。为了避免此种情况,他就利用了冬奥期间去北京寻找习近平当他的同伙。同时,战争开始时,他还要求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一起成立“八国联军“,一起参与他设计的战争。在北京他成功了。因为普京知道中国需要俄罗斯的大宗商品和武器,并将俄罗斯视为北京主导新秩序的关键组成部分。于是,北京和莫斯科利用冬奥峰会签下几个价值千亿美元的大单。两国宣布“两国友好没有止境”,建立了表面上并不昭明宣章、而却从未有过的战略同盟。但在俄罗斯的“后院”,除了白俄罗斯愿意让俄军“借地出兵”,其他国家都用某种理由婉言谢绝了。普京没想到的是,乌克兰战争前后,不但国内出现反战声音,西方各国更是抛弃幻想,变得更加团结,而且连像德国这样一个国家,也打破了禁锢,明确支持乌克兰。
政治学者张俊华认为,习近平和他的智囊们显然是误判了普京的冒险主义
中国的反应
目光转向中国。北京在普京决定发动这场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在战争爆发前的二个月内,据路透社透露,美国跟中国有六次接触,国务卿布林肯甚至把CIA对普京的侵略意图的情报也告知了中方,希望能让中国说服普京,阻止这场战争。北京不但不把美国的诚意当回事,相反,认为是美国有意要造成中俄之间的隔膜,而且把美国提供的情报转交给俄罗斯。同时,习近平和他的智囊们显然是误判了普京的冒险主义,正是因为如此,近年来一向表现出重视在国外的国民生命安全的中国政府,并没有在战争爆发前及时提出警告,也没有撤离在乌克兰学习的6000来名学生。直到三月三日,才把3000人转移到乌克兰外,而至今还有3000人在战火中受煎熬。据乌方报道,在哈科夫学校宿舍,因为俄军的炮击,已有四名中国学生身亡。
战争爆发后,北京倒是更相信了俄罗斯军事情报系统的分析,以为普京能成功地打一场闪电战,一举解决乌克兰问题。而更具有讽刺也是令人寒心的是,在中国大陆,一大批粉红跟官方媒体一起大合唱,支持俄罗斯的侵略行为,大骂乌克兰活该,至今,官方没有把俄罗斯的行为称为侵略,相反,按照冬奥普京习近平会面后的公报精神,把西方特别是美国作为这场战争的祸首。而在粉红圈内甚至出现借战争机会把乌克兰美女弄到中国的各种卑鄙言论。与此同时,地方安全部门对居住在中国的乌克兰人网上传播的反战、反普京的言论,采用各种威吓手段阻止,以致于乌克兰驻上海的领事馆专门就此提出了抗议。
乌克兰的希望
当然,尽管有上面提到不愉快的事,乌克兰领导阶层极其希望俄方马上结束这场残酷战争。为此,在本月一日,乌克兰外交部长库列巴(Dmytro Kuleba) 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通电话,要求中方利用中俄关系阻止俄罗斯对邻国乌克兰的军事入侵。王毅则是使用一般外交辞令回应:“中国准备尽一切努力通过外交手段帮助结束战争。” 而且,即便在这种场合,他也只对库列巴说了“深感遗憾(deplore)” 一词,而回避称普京的战争为侵略。
乌克兰境内最大的核电厂扎波罗热核电厂3月4日传出在俄军攻击后失火的消息
在现在西方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跟普京有任何共同语言的情况下,中国可能发挥的作用似乎成了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那么中国是否真的会在这场世界灾难中起积极的作用呢? 至今,西方某些国家对中国还抱着一种幻想。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审视一下,中国对普京侵略战的态度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笔者以为,如下几个关键词可以把这些因素概括起来:习普个人关系、中国跟俄乌的互补关系、主权问题以及跟西方的关系。
习普的个人关系
首先是习近平与普京的个人关系。如笔者在以前的评论指出的,自2013年,习近平跟普京频繁会面近三十七次。即每年平均五次多。这本身已经说明了问题。而更主要的是,双方经常表现了对对方的赞赏和敬佩。这在世界政界少见。 尽管跟中共不一样,普京并非那么崇拜列宁和斯大林,但是他将苏联解体称之为“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而正是这一点就成了他跟习近平连接的政治纽带。因为习近平发誓不让中国成为“第二个苏联”。至于两人追求的价值观和统治方式,更是非常趋同。 更主要的是,双方都有用自己的新的世界秩序代替现有的规则欲望。而且,相对来说, 习近平对其所追求的新世界秩序似乎更认真些。
自2013年,习近平跟普京频繁会面近三十七次。图为普京今年2月4日访华、参加北京冬奥会的图片
俄罗斯一个政府智库的政治学者谢尔盖·卡拉加诺夫说:“中国是我们的战略缓冲带。我们知道,无论形势多么艰难,我们都可以依靠她向我们提供军事、政治和经济支持。” 换言之,俄罗斯已经把现在的中国看成是自己的同伙。而这次冬奥会面,便是一个俄中关系一个重要转折。为了获得北京对普京这次跟西方对抗的支持,普京决定向中国更大地开放市场。这也意味着他愿意使得俄罗斯今后更依赖中国。而他这一招,完全是为了抵消或减轻西方在他侵略乌克兰后的制裁的后果而设计。
俄罗斯为中国首选
中国跟俄罗斯的贸易互补关系体现在各方面。以金融为例,普京希望一旦被踢出SWIFT结算系统,能通过中国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来完成国际结算。 其实,双方都有建立一个“后美元化”世界的意愿。而中国更是想利用当前的贸易和石油政治来提高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市场所占的份额。随着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后的积极参与,预计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市场的份额将在未来3至4年内从2%升至7%。当然,与美元59%的份额相比,这仍然微不足道。但至少向中美金融脱钩又往前迈了一步。 不过,俄罗斯是否能有效地利用CIPS, 未知数还很多。 而且北京也知道,如果真的想帮助俄罗斯打破SWIFT的制裁,那将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战争的爆发,俄罗斯原来已经严重的通货膨胀就可能失控,于是莫斯科将借助来自中国的商品平抑物价。中国正好利用次机会扩展市场。在技术方面,俄罗斯在受到来自美国的技术方面制裁后,不得不投向中国。中国向俄罗斯出口技术产品早已开始。2016年1月,俄军一架本土产海鹰-10无人侦察机在顿涅茨克地区坠毁。乌克兰人拆解后就发现了中国著名的单片机公司宏晶科技单片机。而以后这种技术上的依赖则会更强化。
至于能源 ,截至2020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高达83%的天然气仍是输往欧洲的。 而这场战争将大大加快欧盟国家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速度。换言之,几年后,俄罗斯左右欧盟市场的能力将大为减弱。在能源方面,中国并不能马上取代欧洲。中俄虽然签署30年天然气协议,但管线至少还要3年才能完工。也就是说,俄罗斯必须还得依靠欧洲一段时间来“等待”中国。
再看中国跟乌克兰的互补关系。乌克兰是中国的武器供应大国,也是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电信公司的重要市场,而中国则是乌克兰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是,2021年中国国企北京天骄航空收购乌克兰主要航空发动机制造商马达西奇(Motor Sich)失败,此事使得中国意识到乌克兰是属于西方阵营。尽管乌克兰后来积极邀请中国参与大批乌克兰投资交通和城市基础建设项目,而且乌克兰也专门为中共成立100周年发贺电,并在去年6月乌克兰临时撤回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一份有40国参与谴责中共戕害新疆人权的签署文件。即便如此,中国显然已在俄、乌两国哪家优先已经做出了选择。 俄罗斯显然比乌克兰要更有价值。
主权国家的外交辞令
考虑到今后武力夺回台湾的“合法性”,强调主权国家领土完整,是中国外交上时常要表演的一出戏。在二月份慕尼黑安全会议的视频讲话中,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表示,乌克兰的主权应当得到“尊重维护”,当时,使得西方国家似乎很振奋。但自俄罗斯启动全面入侵以来,没有一个中国官员用这样的措辞提及乌克兰。
跟西方的关系
中共在冬奥峰会的声明中公开反北约扩张,为的是帮俄罗斯忙。但客观上也反映了,中国跟俄罗斯威权意识形态和政体的一致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西方是另一个阵营。而这种对立,本身也由北京的对西方耿耿于怀有关。当有人在一次记者会上问道中国对乌克兰的态度时,华春莹专门把此问题与北约联系在一起,并提到1999年北约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事件中丧生的三名记者,说“北约还欠着中国人民的血债。” 中共当然对目前美国对华的技术方面的限制非常恼火。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并不认为自己有必要介入俄乌之间当调停人。因为中国始终以为乌克兰的问题后面是北约、是美国。他们才是“当事方”,他们才是“系铃人“。
当然,中国比俄罗斯更需要西方,不仅是市场,同时也是技术和资本。这一切就造成中国至少在外交场合不得不在俄罗斯、西方两者间寻找平衡。至少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北京并不想太明显地被西方看成是俄罗斯这次战争的“同谋”。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一方面信誓旦旦地表示战略伙伴的盟约没有任何禁区,也不得不违背盟约,在安理会谴责俄罗斯中国投下了弃权票。
客观地来看,这次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本来也许是给中国在国际上重新调整自己形象一次很好的机会,但北京肯定不会利用它,因为中共不会放弃对俄罗斯的“溺爱” 和站队,因为在政治上,中国目前对西方的反感,已经超过向俄罗斯侵略者亮红牌的欲望。当然,中共在外交方面时而要表现出机会主义的本能。
总之,中共不会当这次战争的调解人。 相反,从中国国内的舆论和其一系列做法来看,它实际上把自己扮成了普京的同谋。
三种情景以及中国的角色
1. 普京在短期内彻底失败。失败是指的他的所谓“军事行动”的失败,尽管同时乌克兰也被破坏的一塌糊涂。但这种可能较小,除非西方国家帮助乌克兰重新夺回制空权。一旦是这样的话,一个削弱的俄罗斯肯定会更有求于中国。这是北京喜欢看到的现象。同时,北京也会积极加入乌克兰的重建。
2. 俄军连下数城后,基辅受围困最后落陷,乌方的抵抗意志逐渐溃散,泽连斯基决定放弃政治生命换取战火停歇,从而出现“相对不反俄”的政治精英夺权,建立临时政府,乌克兰实现中立,并答应“非纳粹化”。俄得到对克里米亚的保证,并使得顿巴斯获取特殊地位。中国这时就会重新恢复它在乌克兰的一带一路的项目。
3. 持久战。经过几周的军事博弈,形成了“东乌克兰”、“西乌克兰”的分裂局面。两个政府同时对峙。而维持东乌克兰则成了俄罗斯一个巨大包袱,因为它是一个深不见底的财政黑洞。而西乌克兰则至少在普京当权阶段继续与俄罗斯处于一种紧张关系中。 而这种情况对中国并不利。
这三种情况都会不同程度地削弱、损耗俄罗斯的财力和军事力量, 而这事已经在发生了。而中国不管如何会参与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经济重建,从经济层面,它如果不是赢家,至少也吃不了大亏。当然,俄罗斯经济损失过重,那就看习近平能不能为他的老朋友为这场战争买单了。应该说中国人在买单,是肯定的。但问题是多少。
这就由习近平的平衡术来决定了。 至于政治层面,就看中共如何汲取普京这次冒险主义的教训。
本文作者张俊华为徳籍华人政治学者,在德国生活三十余年。他曾就读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曾执教于柏林自由大学等高校。现为法国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相关报道:
普京的乌克兰战争会如何影响台湾命运?
对于北京来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是否可以作为解放军武力攻台的试验参照物?与此同时,在西方国家纷纷祭出严厉制裁的同时,中国还在经济上“力挺”俄罗斯,这种支持究竟能维持多久?
普京入侵乌克兰,能对中国武力攻台提供参考吗?
(德国之声中文网)乌克兰局势对于台湾来说,具有特殊的“参照”意义。德国《明镜周刊》在线版(spiegel.de)周六发表了驻北京记者Georg Fahrion的分析文章,探讨了关心台海局势的人们近日都会思考的一个问题:俄罗斯进军乌克兰的模式是否会对北京产生借鉴作用?
作者关注到,本周有两个来自美国的高级代表团访问台湾——一是现任总统拜登派出的访问团,由前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穆伦(Mike Mullen)带队,另一个则是上届政府的国务卿蓬佩奥和夫人一行。
“而北京对此作何反应呢?不过是按惯例回应几句,类似谴责美国支持‘台独势力’,以及分裂国家的企图注定失败之类。听起来甚至有些乏味。”而根据台湾国防部的消息,中国空军仅仅在本周初派遣了一架直升机进入台湾的防空识别区,这样的动作在一段时间以来已经成为某种常态。
蔡英文在台北会见蓬佩奥(3月3日)
为什么这次北京方面这么沉得住气呢?作者分析道,虽然现在不应该急于下结论,但是中国对于近期的美台互动保持克制态度令人不禁猜测,“台湾的战略局势在普京入侵乌克兰之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文章接着写道:“从这个角度来看,北京应该是将乌克兰战争视为对于自己武力攻台的某种试验研究。普京扬言乌克兰不具备主权国家独立地位的同时,北京也将台湾视为自己领土的一部分。既然普京现在已经吸引了美国的注意力——这对于中国来说难道不是大好时机吗?”
不过作者也指出,按照大多数西方军事专家的判断,中国人民解放军目前应该还不具备顺利攻占台湾的实力和装备。2021年,美国海军上将戴维森(Philip Davidson)曾在美国参议院讲话时预测,中国最早会在6年之内做好攻台的准备。
不过美国智库2049计划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的研究员伊斯顿(Ian Easton)则认为,乌克兰战争对于中国来说提供了有利的借鉴。“普京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一项禁忌,那就是主权国家不能对另一个主权国家发动战争。”这位学者认为,只要普京入侵乌克兰的行动没有对其政权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习近平或许就会从这场战争中获得鼓舞,认为可以对台湾采取进攻行动。“在台湾的安全处境方面,我找不到任何充分的理由来保持乐观。”
支持俄罗斯,中国会走多远?
《法兰克福汇报》(FAZ)驻上海记者Hendrik Ankenbrand则从经济角度审视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文章指出,即使如同北京所称的那样,中国政府高层并没有事先获知普京的战争计划,中国在德国人心目中的形象也继续下滑。
“由于中国被视为俄罗斯的伙伴,德国人对于中国本就存在的负面情绪如今彻底恶化,而德国经济界尤其是汽车企业在华取得的高营业份额也成为风险因素。早在乌克兰战争爆发之前,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就发出过警告称,‘德国企业正在朝着依赖于中国领导层福祉的危险道路上前行’。”
作者也关注到周六开幕的人大会议上,李克强将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目标设定为5.5%左右,未来中国将越来越多地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要不要“无条件地忠于俄罗斯”?由于北京批评西方国家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是“非法”的,并强调中国将继续与俄罗斯保持经贸往来,因此柏林方面也担心,中国也许会试图从经济上拯救俄罗斯。
不过文章也指出,习近平不会为了普京而放弃相对而言大得多的西方市场。欧盟中国商会主席武特克(Jörg Wuttke)指出,在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后,中国严格执行了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另一方面,中国领导层在过去几天里也非常清楚地观察到,英国石油公司(BP)是怎样以损失250亿美元的代价迅速退出在俄罗斯石油公司的投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