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下旬发生在欧亚大陆西部的这场军事冲突,正在冲击“冷战”结束后的欧洲政治格局,且有可能深刻地改变世界政治局势演变。远在大陆东边的中国,也在受到这场战争的影响,尽管目前尚不清楚其利弊几何。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2月24日俄乌战争初发被问及相关问题时提醒称,“中国也还是唯一一个还没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华春莹所指的是已经孤悬海外半个多世纪的台湾地区,仍然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美国等力量的支持下,拒绝与大陆的实际统一。而统一正是中国民众的集体愿望与国家目标。基于中国持续增长的综合国力,未来由中国大陆主导推动两岸统一,已是板上钉钉之事,唯有具体时机与方式尚不明确。
由于台湾地区独立倾向明显,届时不能排除武力统一的选项,至少需要进行作战准备以将其作为辅助和威慑手段。而发生在欧洲的这场战争,其作战方式、外部反应与实际效果将为中国解放军提供有价值的经验、教训和启发。
与2月下旬俄罗斯向乌克兰发动进攻,导弹精准轰炸乌方军用设施、军机呼啸并进、坦克集群冲锋的近乎一边倒形势不同,网络媒体舆论传出越来越多的信息显示,俄罗斯军方也遭到不少打击,进攻态势受挫。
普遍认为作为进攻方的俄罗斯如果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可观的军事进展,击垮乌克兰的抵抗意志,是最为理想的结果。但是如果两国军队陷入僵持,对于异地作战的俄军而言将会越来越非利好。
要和平而不是战争,是当今世界民众的主流心理。特别是当美国和北约掌握了国际媒体和网络舆论话语权,习惯性地限制信息的传播,例如封杀俄罗斯媒体国际报道,禁止俄罗斯用户登陆推特等网络社交平台,已经主导了国际舆论,进而鼓动形成对俄罗斯越发不利的外部舆论和政治局势。
欧洲各国政府和民间正在以各种方式驰援乌克兰,包括对其进行大规模军事援助和资金支持,后期支持可能会更为有力。相比之下,已经被描绘为“入侵者”的俄罗斯则给外界以孤军奋战之感。
事实上,拥有强大打击火力的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的动作可谓相当克制,至今没有传出误伤乌克兰平民的确切消息。有分析认为,俄军在乌克兰的克制正是其推进缓慢,没有迅速占领大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网络里传出的一条视频还显示,俄罗斯的坦克、军车行进在乌克兰的公共道路上,会遵守红绿灯指示,与当地居民车辆交错而行。
但是在由美国等西方阵营控制主流舆论的时代,信息的传递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并服务于特定的国家利益。例如在近几年中美关系趋于紧张之时,有关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起源、新疆反恐去极端化等热点话题的出现与升温,都有西方媒体塑造鼓动的明显痕迹。西方媒体记者往往会对每个工作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趋之若鹜,但是对于发言人的回答,却鲜有被其报道,使其成为了一个西方媒体质问和挑战中国的平台。
而在这场俄乌冲突之中,有关战事信息在网络媒体舆论里的传播也有较明显的片面性。乌克兰方面的声音明显多于俄罗斯方面的声音。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归因于乌克兰政治高层和军方大体仍可继续运作,民众生活未受太多直接打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可以每天发布数条推特与TicTok作品,以鼓舞乌克兰军民抵抗精神,博取他国同情与支持。
当然,这也是战争的一部分,被称为信息战或认知战。在这一战场上,俄罗斯已然落于下风。
有观察者认为,领军的打法停留在50年前进攻阿富汗时期,依然是那套“特种兵突袭机场+空降兵占领首都+地面部队装甲突击”的三板斧。俄军虽然号称袭击了几十处军事设施,吹嘘钢铁洪流逼近了基辅,然而乌军依然建制是完整的、通信是顺畅的、指挥是完好的。如此打法尚且不及美军1991年以“莫须有”的罪名跨越半个地球推翻伊拉克政权的“沙漠风暴”。
当时先是美军F-117隐身轰炸机深入伊拉克境内240公里,摧毁了伊拉克外围的防空雷达站后投下精确制导炸弹,在5分钟内灭掉了伊军防空司令部大楼、国防部大楼、总统府、电报大楼等多个目标。随后部署在波斯湾海上军舰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飞越丘陵沙漠直奔目标,击中大量伊拉克的通信设施、电力设枢纽、预警中心和区域指挥机构,彻底掌握了战场制空权和信息权。
如果俄罗斯选择在第一时间撕毁乌克兰的通信设施、电力设枢纽、预警中心和区域指挥机构,或许现今的局面会更为可观。
据称美军在1991年打响的海湾战争极大地震撼了中国,并促成中国军队进行面向信息化作战的改革。此番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则更多地为中国军队提供了教训。中国的统一之战不打则已,如果不得不打,就须以“闪电战”的方式快速取得预期目标,届时台湾的通信设施、电力设枢纽、预警中心和区域指挥机构可能会被列为第一时间打击对象。时间拖得越长,美国等方面的持续介入将越给力,北京则会越发被动。
中国《孙子兵法》开篇即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俄罗斯以其有限的国力发动的这场战争是一次风险很大的冒险。这也提醒北京选择的统一时间之前需要慎之又慎和万全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