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1.早在开战前,乌克兰危机博弈中的相关各方,不约而同指出,要“当心围绕乌克兰危机的舆论战”。2月中旬,美英等国官方“剧透”所谓“最早将在2月16日”的俄对乌发动全面军事进攻“开战日”,而俄罗斯领导人指责“俄罗斯将对乌克兰开战”是“西方同行们的脑补”,一时间剑拔弩张,好不热闹。

2.开战日当天,俄罗斯境内外各传媒不断“剧透”战场“真实细节”,竭力营造“俄军摧枯拉朽、乌军溃不成军、胜利指日可待”的乐观氛围,同时指责、嘲讽对手“螳臂当车”、“自残平民目标”、“残暴对待战俘”、“拿平民当盾牌”。乌克兰方面也迅速作出反击,一方面营造乌克兰“全民抗击”、俄罗斯“伤亡惨重进展甚微”的乐观气氛,另一方面指责俄及其追随者“滥杀平民”、“制造人道灾难”,力图将对手“侵略者化”、“妖魔化”。

3.纵观目前的舆论战、网络战战况,乌克兰方面显然占据了较多主动权,“网战”和“媒体战”的形势远好于真实战场。究其原因,一方面俄方几次重大“改口”授人以柄,另一方面与俄方部分信息、细节“保质期”更短,制作更欠“精致”有关。不仅如此,欧美及大多数东欧“前线国家”对俄、乌双方的舆论战、信息战行为厚此薄彼、上下其手,令俄罗斯在这场舆论战、信息战的多个战场都处于被动境地。



不知不觉中,因俄罗斯大举越境攻击乌克兰而骤然升级的乌克兰危机已持续了近一周时间,作为遥远的关注者和不能身临其境的围观者,许多中国朋友正从最初对铺天盖地有关战争、战场和事态发展信息不加取舍、不假思索的采信,和在此基础上遽尔发出的感慨、评价中回过神来,再一次深刻感悟到早在伊拉克战争时期一位资深媒体人所领悟到的网络时代信息真谛——伴随“信息爆炸”而来的,是对海量真伪难辨信息的辨别和取舍。



“最早开战日”VS“真正开战日”

早在开战前,乌克兰危机博弈中的相关各方,无论俄罗斯、乌克兰、西方或其它围观方,不约而同指出,要“当心围绕乌克兰危机的舆论战”,注意辨别危机升级后或人为“精准投放”、或因“信息茧房”以讹传讹而制造出的大量“假消息”,并避免被这些假消息牵制、误导,从而影响自己对事态、当前形势和未来趋势的判断。

当俄罗斯与欧美间于今年初连续3次密集对话无功而返、乌克兰危机面临升级之际,乌克兰方面多次指责“俄罗斯网军”对其政府机关、官方金融机构和媒体网站进行“黑客攻击”的“非法行径”,而俄罗斯方面也反唇相讥,指责“乌克兰黑客”对俄罗斯几大媒体网站进行了“非法黑客攻击”并“安置了木马”。

2月中旬,美英等国官方两次早早“官宣”、“剧透”所谓“最早将在2月16日”的俄对乌发动全面军事进攻“开战日”,并早早预言“开战日将由‘网军’和‘舆论战’打响第一枪”,预言俄方及亲俄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将密集采取所谓“假旗行动”(false flag operation),即伪装对方袭击本方,然后栽赃嫁祸对手,从而达到制造战争口实、推卸战争责任的目的。



而俄方则由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Maria Zakharova)、常驻联合国副大使波利安斯基(Dmitry Polyansky)等人密集出镜,指责“俄罗斯将对乌克兰开战”是“西方同行们的脑补”,称西方“开战日测不准”是“历史上西方战争宣称失败的那一天”,竭力宣传俄一度宣称的“无意对乌克兰动武”、“已从乌克兰边界部分撤军”,并以此为由嘲讽“西方的宣传没有费一枪就被摧毁和羞辱了”,一时间剑拔弩张,好不热闹。



乌克兰方面,其外长库莱巴(Dmytro Kuleba)早早警告称,普京制订了一个伤害乌克兰的计划,“他的A计划是在兵不血刃情况下破坏乌克兰的稳定”,乌克兰“到了需要硬实力(援助)的地步,而不仅仅是软实力”,敦促西方伙伴“向俄罗斯发出协调一致的信息”——即强硬的信息。

2月15日即美英宣布的所谓“最早开战日”前夕,乌克兰宣称其国防部及两家银行Privatbank和 Oshadbank在线网络遭到黑客攻击而“数据溢出瘫痪”,虽然未点名,但暗示黑客可能来自俄罗斯,隶属于乌克兰文化部的战略通信与信息安全中心(Ukrainian Centre for Strategic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Security)称“不排除侵略者使用这类肮脏小伎俩,因为他们无法大规模实施侵略计划”。

自2月21日俄联邦政府正式宣布承认“两共和国独立”,危机再度升温起,乌克兰官方及亲乌克兰舆论、网络账户“火力全开”,竭力塑造俄罗斯“侵略者”和本方“热爱和平的国家”、“受害者”、“被欺压对象”的人设,力图争取更多国际同情和援助、最大程度孤立对方。



▎当地时间2022年2月21日,顿巴斯地区,亲俄民众庆祝普京签署命令宣布承认乌克兰东部两个“共和国”

俄罗斯方面则针锋相对,自2月22日至24日开战,俄本土媒体、在西方设置“阵地”的“今日俄罗斯”(RT)、俄罗斯卫星新闻(Sputnik)等传媒,以及或明或暗、遍布各处的亲俄网络社交平台账号连篇累牍渲染乌克兰方面在顿巴斯“种族灭绝”、“破坏《明斯克协定》”,在俄乌边界“挑衅”等“罪证”,并利用支持乌克兰政府军的极右翼武装团体“亚速营”(The Azov Battalion,Military Unit Number 3057),力图将乌克兰政府塑造为“新纳粹”,其最高峰,则是由国家元首出面,在媒体上发表长篇演说,引经据典地否认乌克兰作为主权国家在历史和现实国际社会的合法性。



西方媒体则在“最早开战日”前后和“真正开战日”到来之际,对俄罗斯“紧咬不放”,罗列各种“人证物证”,试图将俄方的辩解和反唇相讥一概贴上“网络欺诈”、“假旗行动”的标签,力证俄“承诺不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部分撤军”都“不足取信”。

早在1月下旬,英国外交部就罕见地在几乎提不出任何可靠细节情况下作此结论,称掌握了与俄罗斯情报部门有联系的前乌克兰政客信息,并列出了5名男性的名字,但这5人中有4人,即亚努科维奇(Viktor Yanukovych)手下担任总理、一度在俄建立乌克兰“影子政府”的阿扎罗夫(Mykola Azarov)、前乌克兰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西夫科维奇(Volodymyr Sivkovych)、前亚努科维奇政府官员阿尔布佐夫(Serhiy Arbuzov)和克鲁耶夫(Andriy Kluyev)长期流亡莫斯科,被英方指责为“潜在傀儡”中唯一仍在乌克兰的前议员穆拉耶夫(Yevhen Murayev)则矢口否认自己是“傀儡候选人”,而乌克兰方面则“默契配合”,心照不宣地表示“俄罗斯正试图在乌克兰寻找傀儡”。



俄乌借网络战、舆论战互相甩黑锅?

开战日当天、尤其最初半天里,俄罗斯境内外各传媒、宣传口径和网络社交平台账号高度活跃,不断“剧透”战场“真实细节”,竭力营造“俄军摧枯拉朽、乌军溃不成军、胜利指日可待”的乐观氛围,同时指责、嘲讽对手“螳臂当车”、“自残平民目标”、“残暴对待战俘”、“拿平民当盾牌”,俄国家杜马主席沃罗金(Vyacheslav Viktorovich Volodin)更在2月26日亲自登上网络社交平台,援引“可靠消息”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已在一天前逃离基辅”,“外围账号”则借此造势,质问“临阵脱逃的总统有何资格领导国家”,并一再敦促乌克兰军队“放下武器”,乌克兰人民“与俄罗斯合作”。

乌克兰方面也迅速作出反击,利用西方媒体和国际网络社交平台倾向于本方的有利条件,竭力“消毒对冲”,一方面营造乌克兰“全民抗击”、俄罗斯“伤亡惨重进展甚微”的乐观气氛,另一方面指责俄及其追随者“滥杀平民”、“制造人道灾难”,力图将对手“侵略者化”、“妖魔化”。为反驳俄方“泽连斯基已逃跑”和“乌克兰国内政坛四分五裂”的说法,泽连斯基本人在被传“逃离”数小时后便走上基辅街头,乌克兰除亚努科维奇外所有前总统和一位前总理更携手上街演绎“戎装秀”。



当战事趋于僵局、双方既想通过和谈“下台阶”、又不愿在苛刻条件下退让,从而留下“失败者”印象之际,俄乌两国又围绕着“和谈”展开激烈而微妙的舆论战、网络战。俄最初大肆渲染乌克兰“拒绝和谈”、俄“被迫发动全面军事进攻”,却对本方苛刻的“和谈要价”一笔带过,旋即又单方面宣扬俄和谈代表团“业已到达和谈地点”,却绝口不提对方实际上尚未同意和谈,继而又试图在和谈时间、地点上作出“对方屈从于自己”的暗示,而乌克兰方面则由总统、外长等政要出面,早早“剧透”本方“不对和谈结果抱希望、愿意和谈仅仅为给爱好和平者一个交代”和“不会让出一寸国土”的底牌,并在和谈时间、地点等问题上“花样百出”,其目的,无非是借网络战、舆论战抢占“道德制高点”,力争把“拒绝和平”的黑锅扣到对手头顶上。



乌克兰为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博弈”中占据主动?

纵观截止目前的舆论战、网络战战况,除个别国家、语言的“局域”外,乌克兰方面显然占据了较多主动权,“网战”和“媒体战”的形势远好于真实战场。个中原因何在?

首先,俄方几次重大“改口”授人以柄。俄在战前“火力全开”,高调嘲讽美英乌等方“开战日测不准”,同时屡屡主动提及《明斯克协定》(Minsk Agreement),誓言俄“无意进攻乌克兰”,甚至一度高调渲染“俄从边界撤军”,不旋踵却开战、否认《明斯克协定》的有效性,甚至连乌克兰独立的历史及现实合法性也矢口否认,这种始而用力过猛、继而“拦车头猛拐”的生硬动作看似过瘾,实则降低了本方舆论在中立“围观群众”中的公信力。不论俄方如何解释,它确实在欧美所谓“最早开战日”一周内对乌克兰发动了全面军事进攻,也确实公开、明确以官方口径蔑视了其此前一直承认的、乌克兰主权独立,这是无论怎样的“媒体技巧”都难以弥补的重大破绽。



其次,尽管开战后双方媒体、网络社交账号和“舆论外围”的信息都“水汪汪的”且真伪交织,但俄方部分信息、细节“保质期”更短,制作更欠“精致”,如开战伊始渲染“多座主要城市已被攻克”(实则至今未克)、“俄空降兵夺取基辅机场”(实则未夺取)、“俄舰队在敖德萨港登陆”(实则并无这一行动,两栖战能力一直是俄军事短板),“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发布了明显穿帮的“平民被炸断腿”视频(因辨伪度太高后被主动删除),俄官方电视台Rossiya 1播出的多段“乌克兰军人在边境数个地点炮击挑衅”视频被证实其实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拍摄,RT和俄罗斯卫星新闻发布的多段显示“乌克兰武装分子袭击试图逃亡俄罗斯乌克兰人”和“波兰雇佣军试图炸毁俄方坦克”等视频被发现分别系2019年和2010年的不相干视频改头换面顶替,甚至某些亲俄账号还曾用游戏截图冒充“即时战报”被揭穿。2月27日,俄官方媒体因误判“和谈”将以俄方“全面胜利”而告终,提前编发了充斥“大斯拉夫主义”论调的“胜利社评”,结果谈判无进展,“社评”不得不在引发外界激烈质疑和争议数小时后草草自删了事……



其实在这方面,乌克兰媒体及亲乌网络社交账号也有不少“穿帮”镜头,如被大事渲染的“蛇岛13死士”后来被证实并未战死而是被俘,又如“俄军控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废墟”的消息随后被证明“不确实”(核电站废墟无军事价值,对军人反倒有人身危害,乌似是想借此渲染俄“可能威胁全欧洲环境及生态安全”,妖魔化对手并吸引更多同情),亲乌方面通过英国《泰晤士报》扬言“俄‘瓦格纳’(Wagner)亲政府雇佣军曾试图暗杀泽连斯基”,也是这种“无人证、无物证、无线索”的“三无”信源。

但相对于俄方,乌方的“穿帮”镜头较少、较为“含蓄”,更重要的是较为“长线”,如“蛇岛13勇士”的神话是在“感动乌克兰”两三天后才破局的,此时热点已冷,新“感动乌克兰”事迹纷纷取而代之,其负面效应当然比俄方某些只有几小时“效期”的类似“作品”收敛一些。

由于俄的威胁既现实又迫在眉睫,2014年亚努科维奇政权垮台后,乌克兰政坛除俄及亲俄派控制区外,“亲俄派”固已边缘化,甚至主张对俄缓和也有被斥为“绥靖派”之嫌,令俄希望在乌克兰政坛、政府内部寻找“不同声音”的努力屡屡受挫,并因此影响到其舆论战、信息战的效果。

如战前的2月14日,俄卫星新闻吹风,称乌克兰驻英国大使普利斯泰克(Vadym Prystaiko)表示“乌克兰可以承诺不加入北约以换取和平”,15日普京也宣称“接到了乌克兰方面承诺不会加入北约的保证”,但迫于乌克兰国内压力,普利斯泰克本人很快在BBC表示,承诺加入北约“是乌克兰宪法的一部分”,“任何人无权随意改变”。尽管有证据表明,他此前的确说过一些带有妥协意味的话,但在他被迫改口后,俄卫星新闻无疑被置于尴尬境地。



▎乌克兰驻英国大使普利斯泰克(Vadym Prystaiko)


不仅如此,由于欧美及大多数东欧“前线国家”出于各种考虑早早站在俄罗斯对立面,对俄、乌双方的舆论战、信息战行为厚此薄彼、上下其手,令俄罗斯在这场舆论战、信息战的多个战场都处于被动境地。在乌克兰危机酝酿、预热和全面升级的不同阶段,欧美多国政府、政要和情报机构不但亲自“下场”,更通过“战场环境建设”营造不利于俄方“火力发挥”的“气场”。

开战伊始,Facebook安全政策负责人格莱谢尔就宣布,禁止俄罗斯官方媒体在世界任何地方利用Facebook平台投放广告或获利,预计其它类似平台也将纷纷效仿。

2月27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宣布,欧盟即将发布统一禁令,在整个欧盟范围内驱逐RT和俄罗斯卫星新闻,塔斯社(Tass)也将被禁止进入欧洲通讯社联盟,理由是“在欧洲范围内发布有毒、有害的虚假新闻”,按照法国专门研究境外官方媒体运作的资深媒体人、俄罗斯问题专家尼瓦特(Anne Nivat)的分析,此举不但“可构成对俄政府的奇耻大辱”,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俄在国际舆论战、信息战的“火力”,使之处于更加不利境地。

在如此“气场”影响下,一些知名黑客组织也站在乌克兰一边对俄“开战”,如著名的网络黑客组织Anonymous就在2月25日公开“黑”了RT、塔斯社、Fontanka和Kommersant等亲俄媒体网站,甚至克里姆林宫官网,使之一度只能播出乌克兰歌曲,这种行为显然进一步制约了俄在这场信息战、网络战中的“抵抗力”和“杀伤力”。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


尝到甜头且仍然处于俄乌冲突中不利一方地位的乌克兰当局也在加强自己的网络战实力 ,2月26日,乌克兰副总理费多罗夫(Mykhailo Fedorov)公开承认,乌克兰正组建一支“IT军”,以应对“敌人层出不穷的网络战手段”。

在最新的欧盟对俄政要制裁名单中,曾在“嘲讽美英‘开战日’预言破产”中表现活跃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和RT网主编、该网创始编辑西蒙尼扬(Margarita Simonyan)赫然与俄联邦国防部长绍伊古(Sergei Shoigu),绰号“普京的大厨” (Putin’s chef)、“瓦格纳”后台老板普里戈金(Yevgeny Prigozhin),俄罗斯重要亲官方金融机构VEB负责人舒瓦洛夫(Igor Shuvalov)等“平起平坐”,这充分表明了此次乌克兰危机中舆论战、信息战、网络战的重要性,也表明这场“没有硝烟的博弈”方兴未艾,迄无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