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1. 随着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陷入不利局面,西方观察家对核打击的担心愈发严重,人们对俄罗斯可能使用核武器产生担忧。

2. 但据报道,俄罗斯已在乌克兰附近部署一些运载工具,这些具有“双重能力”的运载工具既可用于发射常规武器,也可用于发射核武器。

3. 如果俄罗斯与北约发生冲突,俄罗斯很可能会在局部冲突中使用有限的核打击,通过将对抗升级为核冲突的做法震慑对手,并迫使其停止军事行动,最终实现战争“降级”。

4. 即使普京不会真的动用核武器,他发出的核威胁信号也已经让一些国家感到紧张并开始加强核力量建设。

5. 世界各国普遍认为,核武器除了起到相互威慑的作用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用途。但也有一些偶然因素可能会使核威胁成为现实。因此,此时更愿意“沉住气忍受”核威胁风险的一方,也就是不率先发动核打击的一方,将获得更有利的局面。



编者按:随着近来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陷入不利局面,一些西方观察家开始担心普京可能会开启潘多拉的魔盒——核战争。毕竟,在俄乌战争打响后不久,普京就已下令将俄罗斯核力量转为“高度戒备状态”。在冷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各国普遍认为核战不会发生,核武器其实只有相互威慑的作用。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普京的核威胁真的只是虚张声势?

俄罗斯是世界第一大核武库,据估计有超6300枚核弹头,较美国还多出1000多枚。即使普京只是虚张声势,如果利益相关国家被误导,世界局势将变得非常危险。普京发出威慑后,印太、中东、欧洲地区国家都显示出加强核力量的迹象。照此情形发展,率先拿起核武器的甚至不一定是俄罗斯,而可能是其他国家。



俄军战局不利,西方反而开始担心

当地时间4月1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来访的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共同前往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参观东方航天发射场。参观期间,普京发表讲话称,俄罗斯在乌克兰开展的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和任务将得到实现。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天也是俄罗斯庆祝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日”。

然而,在这次看似普通的视察中,有一个细节却惹来了众多西方媒体的注意,那就是普京随从所携带的一个黑色公文包。在几天前,普京出席俄自由民主党主席日里诺夫斯基的葬礼时,这个公文包同样也出现了。虽然没有俄官方的任何说明,但是《独立报》、《每日邮报》等英国媒体直接在报道中称,这就是俄罗斯的核按钮,普京现在随时都在做着发起核打击的准备。



▎普京会见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随从官员(左一)携带着黑色公文包 图源:AP



▎普京出席俄自由民主党主席日里诺夫斯基葬礼 图源:TV Zvezda/east2west news

而随着俄军近来在乌克兰战场上陷入不利局面,核打击这个担心也重新被西方观察家们所提出。斯坦福大学研究员尼尔·弗格森在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如果普京没有在乌克兰东部取得常规军事胜利的话,他将诉诸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弗格森认为,拜登政府随意地忽略了这个风险。他警告说,如果继续让俄罗斯“流血”,或是希望其政权更迭,那么这将是一个危险的战略。

其实,早在俄乌刚刚开战之时,2月28日,普京就已下令,将该国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威慑力量置于“高度戒备状态”,当即引发了人们对俄罗斯可能使用战术核武器的担忧。

普京还曾警告,在乌克兰,“任何试图阻碍俄罗斯的人都将为之承担史无前例的后果”。这番话被西方广泛解读为,如果行动受到西方阻碍,俄罗斯将使用核武器。在这样的背景下,普京发出的核威慑听起来尤为刺耳。



不过,很多媒体和分析人士认为,这种威胁终究还是象征意义更大。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普京不止一次提到俄罗斯的核武器,显然是为了“制造一种恐惧感”。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也表示,他相信普京的表态“威胁的成份较大”,并不意味着真的要动用核武。美国《外交政策》文章写道,2014年攻入克里米亚地区和顿巴斯地区时,普京也曾声称将使用核武器,说明普京只是将核武器用作“保护伞”。

虽然普京只是将俄罗斯的核武戒备上升一级,尚未进入更高的“军事戒备”和最高的“完全戒备”,但毋庸置疑的是,戒备每上升一级,距离俄罗斯使用核武器就更近一步。

“普京此时正在努力争取,因为战争可能没有他预期的那么顺利,他想改变游戏规则并重新获得主动权,希望他的对手失去平衡并感到害怕。”俄亥俄州立大学默申国际安全研究中心副教授鲁德希尔说。

俄罗斯是世界第一大核武库,据估计拥有超过6300枚核弹头,较美国还多出1000多枚。据报道,俄罗斯已在乌克兰附近部署一些运载工具,这些具有“双重能力”的运载工具既可用于发射常规武器,也可用于发射核武器。

过去几年中,俄罗斯不断加强核力量,增加军事演习次数和规模,还曾数次对其他国家发出明确的核威胁,这让普京此次核威胁的真实意图更加难以揣测,国际上的有关讨论持续不断,越来越多。这种不安也传递到了民众中间,据美国CNN报道,在线销售抗辐射药物的美国公司Nukepills,在大约两周内在全球销售了近1500万片碘钾片。无论目的如何,结果如何,一个核战争的幽灵,已经被普京放出来了。



▎俄罗斯小型核弹发射工具“马尔卡”自行火炮



核威胁剑指乌克兰?普京另有所图


乌克兰也曾是核武强国。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大批核武,据估计约有5000枚战术核武器,这让乌克兰成为当时仅次于美俄的世界第三大核武库。但迫于美俄的施压,乌克兰于1994年签署《布达佩斯备忘录》,同意销毁这些核武器,至今仍是“无核”国家。

因此有西方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乌克兰今天仍有强大的核威慑力,普京不会轻易发出核威胁的信号。

但实际上,普京的核威胁指向的,本就不是乌克兰。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报告称,普京发出核威胁很可能是为了针对北约。



“普京可能认为,无论是作为威胁使用还是实际使用核武器,都会给北约带来巨大的挑战,使其最终作出让步。因为与受到北约‘双密钥’控制的美国核武器相比,俄罗斯的战术核武器数量更多。”

分析人士称,如果俄罗斯与北约发生冲突,俄罗斯很可能采取一种称为“升级到降级”的策略。这种策略是指俄罗斯会在局部冲突中使用有限的核打击,通过将对抗升级为核冲突的做法震慑对手,并迫使其停止军事行动,最终实现战争“降级”。

美国全球安全评论网分析称,俄罗斯这种以“核降级”为最终目标的国家安全战略可能会使其做出一些“非常戏剧性的事情”,比如在战争中使用战术核武器,在某个地方展示核力量或发出核威胁,从而震慑对手,使其退缩。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报告称,无论俄罗斯发出核威胁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普京都将通过制造“恐惧感”来限制北约。如果北约的回应仅限于更多的经济制裁,只会促使俄罗斯进一步升级对抗,甚至可能升级到使用战术核武器,因为“俄罗斯认为它拥有升级对抗的主导权,而北约显然不愿意冒险。”

“美国和北约不应该对核力量的作用如此轻描淡写和不屑一顾,或者暗示核力量不再是潜在军事危机的核心,北约正在面对俄罗斯非常明确的使用核武器的威胁。”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报告写道。



拿起核武器的,不一定是俄罗斯

即使普京不会真的动用核武器,他发出的核威胁信号也已经让一些国家感到紧张,开始加强核力量建设。

“印太地区正在密切关注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这可能会促使一些国家寻求核武器。”新加坡前外交官比拉哈里·考斯坎说,“印太地区会从中吸取教训——这个世界充满危险,应该做好准备。”

俄乌战争爆发后,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再次提出与美国进行“核共享”,称日本应考虑允许美国在日本部署战术核武器,这与他执政期间日本坚持的“无核三原则”背离。但安倍的这番言论遭到日本现任首相岸田文雄和本国诸多专家、学者的反对。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


韩国、朝鲜、印度近期也出现了与核武器有关的动向——韩国新任总统尹锡悦竞选时多次表示将增加“萨德”部署;朝鲜今年以来已测试一批性能更强的核导弹;3月10日,印度一枚导弹落入巴基斯坦境内,印度官方声称是“误射”。

在美日的煽风点火下,中国台湾也借俄乌局势宣扬起了“大陆威胁论”。中国台湾所谓“驻日代表”谢长廷在采访中谈到俄乌局势时声称,“(中国)台湾绝不能置身事外”。因此有西方媒体做出了中国台湾将发展核武的猜测——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报告称,中国台湾“技术先进”,如果愿意,完全可以生产核武器。

而在中东,伊朗正与美国进行重回“伊朗核协议”的谈判。该协议限制伊朗发展核武器,若伊朗违反协议,将遭到美国等国制裁。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执政时,为加强对制裁伊朗力度,宣布美国退出该协议,拜登上台后启动谈判。虽然此前伊朗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回归意愿,但俄乌战争让伊朗看到了俄罗斯对中东安全的威胁,俄罗斯受到的经济制裁也让伊朗看到了加入西方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的风险,伊朗国内已经出现了反对回归协议的声音。



欧洲核武格局也可能发生变化。普京发出核威胁后,德国国防部宣布,将把一部分旧式轰炸机替换为可投掷核弹的新式轰炸机。德国此前还一改“不向冲突地区运送武器”的惯例,向乌克兰提供了1000枚反坦克核导弹和500枚毒刺导弹,英国、荷兰等国也为乌克兰提供了核武器。

欧洲各国的核武储备与俄罗斯相形见绌,但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内部已达成“核共享”共识,且多数欧洲国家属于核武大国美国领导的北约。在核武问题上,欧洲各国可能展示出共进退的“团结”姿态,影响不容忽视。法国外交部长勒德里昂就曾警告俄罗斯称,北约是一个“核联盟”。



现代战争,核威胁真的只是虚张声势?

核武器自问世以来就是一个悖论:它是最强大的武器,而我们却不敢使用。这个悖论的最好例证就是冷战期间产生的相互保证毁灭原则:如果双方都拥有庞大的核武库,那么就可以互相摧毁。因此,使用核武器的后果变得不堪设想,没有一个国家会轻易尝试。

所以在冷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世界各国普遍认为,核武器除了起到相互威慑的作用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用途。



2009 年在布拉格,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呼吁建立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虽然这场演讲并没有显著改变一些国家继续部署核武器的局面,但它凸显并加强了西方军控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观点——冷战结束后,核力量不再具有实用性或合理性。即使在今天,世界各国面对已经发出核威胁的俄罗斯,这种乐观主义的看法仍然存在。

但相互保证毁灭原则并没有涵盖核冲突的所有可能性。如果冲突中只有一方拥有核武器怎么办?如果一方只发动有限的核攻击,例如只在战场上使用战术核武器又该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受打击方应该如何报复?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文章分析了未来最有可能使用核武器的情景。如果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与非核国家的常规战争中面临战败的可能,拥核的一方可能会想用核武器赢下战争。而一旦发生核攻击,非核受害国无法进行反击,其他国家似乎也不太可能“出面维护”,因为它们会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受害国。以上分析论述,不禁让人联想到如今乌克兰、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局势。



60年前的古巴导弹危机将当年的美苏两国推向了全面战争的危险境地。这场危机展示了历史上最极端的核边缘政策案例——在局势已经非常危险的情况下,双方继续升级核威胁,试图达到各自的目的。当时,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用新颖的博弈论来分析战争策略。今时今日,俄乌战争可能再次印证谢林的观点。

谢林认为,即使是在拥有核武器并相互保证毁灭的背景下,也有一些偶然因素可能会使核威胁成为现实。谢林指出,当一方的核力量处于高度戒备时,另一方如果产生误解,率先发动核打击以自我保护和消除后患,世界局势将变得危险。因此,这时更愿意“沉住气忍受”核威胁风险的一方,也就是不率先发动核打击的一方,将获得更有利的局面。

这就是边缘政策的本质——不仅仅希望战胜对方,也是一种对决心的考验,决心在这里被定义为愿意承担灾难的风险。普京提高核武戒备等级,可能正是在展示这样的决心——从现在的战局来看,这份决心所承担的风险,确实是越来越大了。



1.https://www.aspistrategist.org.au/history-never-ended-ukraine-and-the-risk-of-nuclear-escalation/

2.https://www.economist.com/finance-and-economics/2022/03/19/the-disturbing-new-relevance-of-theories-of-nuclear-deterrence

3.https://www.foxnews.com/world/us-putin-nuclear-threats-russia-ukraine

4.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60551798

5.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60573311

6.https://thebulletin.org/premium/2022-02/nuclear-notebook-how-many-nuclear-weapons-does-russia-have-in-2022/

7.https://globalsecurityreview.com/nuclear-de-escalation-russias-deterrence-strategy/

8.https://www.russiamatters.org/analysis/escalate-deescalate-part-russias-nuclear-toolbox

9.https://www.aspistrategist.org.au/putins-mad-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