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江苏省委调查组通报了丰县事件的调查和处理情况。

那个被铁链锁住的杨某侠,确实就是云南的小花梅。

并且,她经历了多次被拐卖、转卖。

如今,9人被捕,17人被问责处理。

杨某侠,也正在接受医疗救治。



这桩牵动无数人心的事,终究告一段落,可回望过程,曾经几度曲折。

官媒介入之前,谈论这个话题,甚至都充满风险。

大部分人,都心照不宣保持沉默。

可有人偏敢划破喑哑。

前些天,科学家颜宁发了条微博:

大学班级群里,有个同学说了句:

“这个事明显是有人在带节奏。”

她看到,回了句“呵呵”,立马在通讯录将这个人的所有联系方式都删除。

“所谓道不同,不相与为谋。”

一句话,旗帜鲜明地宣告自己的立场。



可麻烦很快围上了颜宁。

某知名大V,特地录了一段视频,标题是《女科学家颜宁教授关注八孩母亲》。

字字句句,对她冷嘲热讽。



评论区,也跟着前后夹击。

说颜宁要么是闲的,要么是别有用心。



甚至上升到人身攻击。



可颜宁就是不打算沉默。

一连数日,她每天都在发布、转发八孩母亲的相关微博。

一边忙着工作,一边咨询懂法律的网友。



调查结果公布后,她仍在关注,质疑买卖婚姻的合法性。

继续呼吁,借此完善相关法律。



对骂她的人,她也毫不客气。

用最温情又有力的方式宣告:

这是她作为一个人,对所有普通人会经历的遭遇,所抱有的关心、共情。



颜宁是有发声的底气的。

未满30岁,就从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毕业回到清华任博导,后又在美国当选两院院士。

国际最有影响力的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细胞》上的论文,她就发表了19篇。

被《自然》评为10大“中国科学之星”之一。

确实,她是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公众人物。



但,从另一个世俗的角度看,她本可以不这么做。

这个事,这么多名人明星、专家大V都在沉默,很多媒体都在噤声,她大可以同样隔岸观火。

人在国外,何必怜悯着千里外的一个不相干女人,趟这一淌浑水。

作为一个科学家,反正就算只管低头做自己的研究,取得成就,也会受人敬仰、称赞。

发了声,说了话,吃力不讨好。

还背了一身骂名。

可她偏要说。

不光说,还要清晰地表明态度;不光表明态度,还想继续为之做些努力。

不惜与昔日同窗撕破脸,删除好友。

对麻木、讥讽的看客,公开鄙夷。

一切只为了自己的良心。



02

这不是颜宁第一次“孤勇”。

一个月前,疫情之中的“西安孕妇”事件。

那些为流产孕妇喊冤、求助、质疑的,一次次被要求闭嘴。

网上叫嚣得最大声的,都在说着“抗疫大局当前,有困难就克服,动不动叫苦,居心叵测”。

于是,复杂的舆论场下,很多有话语权的人,干脆选择失声。

敢言的颜宁又站了出来。

一条简单却清晰的逻辑,犀利击穿了这些冷漠的声音:

如果一个人报假警、发布假消息,必会受到法律制裁。

可如果因此,见到一个遇到困难呼救的人,就马上上前制止、质疑,甚至痛骂一顿。

还义正辞严质问ta为什么要给城市抹黑。

这是什么道理?



如果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种聪明的自保,颜宁宁愿选择“傻”。

哪怕得罪人,哪怕“枪打出头鸟”。

也要毫不客气地撕破某些人的虚伪,告他们是对人命麻木的“间接凶手”。

回想那时候,这话谁敢说?

唯颜宁敢说。

说完了,她还继续在微博转发求助信息。

有人“理中客”地“教育”她:小心反转。

颜宁也不见风使舵,立场坚定:

既然还没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既然求助信息真的有用,那些苦苦呼救的人,就应该被看见、被帮助。

果然,她帮忙转发的求助者,最后得到了救助。



确实,越来越多人见到网上的求助,习惯性选择视而不见。

怕反转,怕打脸,怕惹事,怕找麻烦。

甚至有时第一反应是质疑、不相信。

总之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趋利避害,这是人性。

可颜宁无法忍受自己的善意被现实堵上嘴巴。

帮错了人,那就狠狠长教训,道歉。

但那绝不是冷漠的借口,在能拉一把时自保地收回手,才是她最自责的事情。



这是颜宁的骨气:

别人不敢维护的,她站出来声援。

别人不敢愤怒的,她干脆地表达厌恶。

不圆滑,不讨巧,像个刺头。

她说:做勇敢的自己,请不要吝惜温情。



03

2016年,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刊载了一篇论文。

通讯作者,是生物科学教授韩春雨。

他报告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

向世界上最时兴的、有“基因魔剪”之称的CRISPR技术发起挑战。

一时间,这在国内学术界和媒体圈引起了爆炸性关注。

两个月内,近4000篇新闻,都在报道韩春雨的研究。

将他与屠呦呦比较,将NgAgo称为“诺奖级”科研成果。



所有人都沉浸在这励志故事的激动情绪中。

可论文发表17天后,颜宁发了条微博:

“如果这个研究所有数据都坚固,那前景巨大,好极了。

但这项研究不是创新,没必要神化,原创早在2014年就有了。”



多数人,不管看得懂还是看不懂论文,都在祝贺、恭维。

不少实验室,在热火朝天的宣传下,开始将论文投入实验。

可颜宁又站了出来,成为热潮中第一个公开持观望态度的科学家。

又一次,攻击随之而来。

在知乎,「如何看待颜宁对韩春雨研究成果的评价」,一度成为热门问题。

无数人,说她故意诋毁韩春雨,“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说她“格局低,没胸怀”“估计根本没看懂”。



可仅仅几天后,变化来了。

一个个科研人员宣布,关于这项研究的重复实验,全部失败了。

大批质疑的声音,渐渐出现。

第二年,韩春雨团队主动撤回了这篇论文。



有科学家在后来接受采访时坦言:

“其实当时心里也有怀疑,但大家都不愿意去说,你好我好大家好嘛。”

“我想过争论,但一想到可能要把话说得模棱两可,谁也不得罪,左右逢源,就很累,所以干脆不说。”

可颜宁只有最纯粹的想法:

万一实验不能重复,贸然投入大量资金,这对中国学术界的影响,不堪设想。

以后会不会有更多人,铤而走险?

“你说我发声,对我有什么好处吗?

事实上这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可我明知道有问题,还置若罔闻,那将是个耻辱。”



处事从不会媚俗讨巧,论人更没有阿谀奉承。

一件事如此,件件事如此。

别人说她始终生活在学术的象牙塔里。

可她分明,活成了一个最真实的人。

04

但这样的颜宁,四面楚歌。

倘若她是文史类学者,估计早被揪住小辫子,逐字曲解她写过的文章、书籍,上纲上线。

可她是个科学家,攻击她的人,看不懂她的论文。

于是,开始炮轰她是“叛国贼”“美国科学家”。

但颜宁何曾更改国籍?

她在清华任教10年,才接受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做终身讲席教授。

清华大学都称,她的任职,将有助于将中国学术思想、教育理念传播到国际学术舞台。

有人不依不饶。

前两年,她刚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网上盛传一个帖子。

有鼻子有眼地称,颜宁之所以没入选中科院院士,是思想有问题。



颜宁呢,压根不惯着这些谣言。

回应开骂:到哪投诉这种说瞎话都不眨眼的?

有人假冒颜宁,注册微博成了大V,收割几十万粉丝。

还搞起了代写论文、留学辅导的生意。

颜宁直接艾特微博CEO,质疑微博搜索功能有不合理的地方。



一个为祖国奉献了10年青春的科研人员,一个为国内学术增光增色的优秀人才。

被各种扣帽子,恶意揣测。

可十年饮冰,还是难凉热血。

被污蔑,被加罪,哪怕她往后都可以离这些俗事远远的,只安心做一个高高在上的教授也未尝不可。

可那些不公、不幸、不该,她还是要管,要说,要道个明明白白。

黑的,绝不能混淆成白的。

有遭遇的,绝不能不悲悯。

道不同的,绝不能屈意奉承。

虚伪的,一定要尖锐地戳破。

冯唐曾跨越时空,给编撰了《世说新语》的南北朝文人刘义庆写过一封信:

“三十六篇的《世说新语》里,没有一篇叫《风骨》,可似乎页页是风骨。

风骨是正觉,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不为幻想和噪音所迷惑,知道哪些是金子,哪些是屎。

风骨是敢真,直面自己的内心,客观坦然,不惮于直言。

风骨是知止,人性中有无尽黑暗,哪怕千万人都会掉下去,但我仍要坚守底线。”

颜宁的件件发声,没有一个字说的是风骨。

可我分明看见了一个知识分子的风骨。

恸则大哭,喜则大笑,不卑不亢。

是是非非的混沌里,偏要用最清澈的声音,穿破模糊的压迫。

众人皆明哲保身,我始终不为犬儒。

05

多年前,我在余英时先生的《士与中国文化》里,读到过一段很动人的话。

“所谓「知识分子」,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以外,同时还必须深切地关怀着国家、社会以至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害之事。

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是超越于个人(包括个人所属的小团体)的私利之上的。”

如今想来,这多多少少,有些文人天真,有些理想主义。

多少名人,成了公众人物,开始时时刻刻注意“社会影响”。

说大实话是要得罪人的,是要承担风险的。

于是,还是谨慎为好。

最该说话,擅于说话的人,变得唯唯诺诺,支支吾吾。

最后,劣币驱逐良币,拱手把世界让给了自己瞧不起的人。

但颜宁被误解,被要求闭嘴,依然不改说真话、说人话的初衷。

身处庙堂之上,却敢于活在江湖之中。

笔直地站着,说着真实,说着诚恳。

在她身上,我看到了知识分子真正的模样。

一个社会是需要清澈而透明的声音的。

有些话,一定要有人讲,也许简单,但讲出它们有时需要最好的良心与最大的勇气。

仗义执言的人,值得我们报以最大的敬意。

写这篇文章,或许也会招来一些人的污蔑、曲解。

可我也要旗帜鲜明地说:对这样有正义感、有担当的知识分子,请多一些珍视。

别辜负他们的勇气和良心。

参考资料:微颜宁博:@清华颜宁,@nyouyou

人物:颜宁 天真生产力

澎湃新闻:中外实验室均无法重复,韩春雨事件就这样落幕?